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氨基觀察
十幾天前,或許大部分人都不會意料到,信達生物的 PI3K 抑制劑 Parsaclisib(帕薩利司片)上市會有障礙。
在此之前,突破性療法、優先審批……集齊各項光環的 Parsaclisib,看起來上市隻是時間問題。但意外,還是出現了。
9 月 28 日,NMPA 發布的通知件顯示, Parsaclisib 也在其中。這意味着 Parsaclisib 未被批準。
意外之餘,仔細想來,這或許也在情理之中。因爲安全性問題,FDA 對于 PI3K 抑制劑的态度不斷收緊。在這一背景下,國内對于 PI3K 抑制劑的收緊或許也是必然。
隻是,國内藥企對于 PI3K 抑制劑研發的反應,是 " 滞後 " 的。在海外接連遇阻的 2022 年,國内 PI3K 抑制劑的研發仍熱火朝天,恒瑞醫藥等相繼撞線,整體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割裂狀态。
如今,Parsaclisib 的上市遇阻,是否意味着,PI3K 抑制劑大退潮開始了?這,又是否會是中、美審核趨同的一個标志呢?
冰火兩重天
2022 年,全球 PI3K 抑制劑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在海外,PI3K 抑制劑接連遇阻。去年 1 月份,吉利德宣布撤回已經上市六年的 PI3K δ 抑制劑 idelalisib 的部分适應症,原因是毒性太強。作爲全球首款 PI3K 抑制劑,idelalisib 的遭遇,似乎也預示了該靶向藥的後續遭遇。
的确,FDA 對于 PI3K 抑制劑的态度不斷收緊。先是對 PI3K 抑制劑憑借單臂臨床上市的做法說不,後又對已經上市 PI3K 抑制劑的适應症價值給予否定,負面情緒也在去年 9 月份達到高潮:
當時,FDA 召開的腫瘤藥物咨詢會,以壓倒性的投票數據,反對 PI3K 抑制劑 Duvelisib 用于複發或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
FDA 的決定并未令人感到意外。由于 PI3K 在細胞中廣泛存在,要想達到抑制腫瘤的效果,就需要加大藥物劑量。但與此同時,因爲藥物的選擇性不夠,大劑量的對 PI3K 一刀切,勢必會影響到其他細胞的正常作用,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正因此,PI3K 抑制劑基本都出現了客觀緩解率超高,卻沒能延長患者生存期的情況,這也是 FDA 對 PI3K 抑制劑審評不斷收緊對原因。
不過,海外這股 PI3K 抑制劑風暴暫未影響到國内。去年 3 月份,石藥集團引進的度維利塞膠囊上市,成爲國内首款 PI3K 抑制劑;11 月份,恒瑞醫藥引進的璎黎藥業 PI3K δ 抑制劑也獲 NMPA 批準上市。
信達生物緊随其後,引進的 Parsaclisib 申請上市,并于今年 1 月份獲得受理。而在信達生物之後,和黃醫藥等諸多國内藥企仍在繼續推進 PI3K 抑制劑的研發。
過去一年,全球 PI3K 抑制劑的發展顯然是冰火兩重天的割裂狀态。
變故開始出現
就在國内 PI3K 抑制劑研發熱火朝天之際,變故出現了。正如上文所說,在距離上市臨門一腳之際,信達生物撤回申請放棄該管線。
相比于石藥集團以及恒瑞醫藥,信達生物似乎沒有那麽好運。不過,一切似乎也情有可原。
雖然在 2021 年 6 月,信達生物在 ASCO 大會上公布的 Parsaclisib 中國關鍵 II 期研究結果同樣亮眼:截至 2021 年 12 月 12 日,在 61 例複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中,53 例患者爲完全緩解(CR)或部分緩解(PR),客觀緩解率(ORR)高達 86.9%。
不過,該研究并未給出具體的總生存期(OS)數據,安全性問題在國内患者群體中也難以避免,共有 44.3% 的出現≥ 3 級不良反應。
與此同時,信達生物的合作方 Incyte 更是戰術性拉垮。早在去年 1 月份,Parsaclisib 就遭遇了變故,撤回了治療 FL、MZL 和 MCL 的 NDA 申請。
雖然 Incyte 表示這是一項商業決定,與 Parsaclisib 的療效或安全性變化無關,但後續在其它适應症領域的探索,似乎并不能證明 Parsaclisib 的潛力。
首先,是在今年 3 月份,Incyte 宣布 Parsaclisib 聯合蘆可替尼片治療骨髓纖維化的 III 期 LIMBER-304 研究不太可能達到主要終點,因此将終止該項研究。
接着,在今年 5 月份,Incyte 又結束了 Parsaclisib 針對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的 III 期研究,理由是 "PI3K 抑制劑的監管環境具有挑戰性 "。
從這些迹象來看,Parsaclisib 似乎并不能拿出有異于其他 PI3K 抑制劑的表現。這一背景下,Parsaclisib 的結局,或許早已注定。
告别割裂時代
Parsaclisib 又爲何未被批準?
根據信達生物口徑,是公司出于自身戰略和藥物價值的考量,主動撤回 Parsaclisib 的上市申請。
不管 Parsaclisib 是主動撤回,還是被動終止,對于國内醫藥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信号。
被動終止,必然意味着國内審核趨勢向 FDA 靠攏,這對于 PI3K 抑制劑領域,乃至更多海外遭遇變故而國内仍在推進的創新藥研發來說,都值得警示。
而主動撤回,則意味着創新藥行業的整體進步。畢竟,主動撤回上市申請的藥企,并不多。
終結内卷時代,藥企們的思路,均是 " 解決臨床未滿足需求 "。
然而,相比于願景,更加務實的是真實的臨床用藥數據,選擇适合的患者、适合的适應症,确保藥物的有效性、安全性,這是創新藥企的最高使命。
說白了,制藥的目的是真正爲患者服務。現階段,中國的創新藥事業已經階段性完成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蛻變,接下來的目标是實現由大到強。
與全球市場相比,我們的創新藥物仍不夠多,這必然需要國内藥企們,繼續以海外的優秀藥物爲标杆,以更爲嚴苛臨床試驗标準要求自己,推動創新藥不斷向上發展。
換句話說,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每一家藥企,都有責任和義務讓類似 PI3K 抑制劑這種割裂時代早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