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偲睿洞察,作者|Renee,編輯|孫越
車圈一個新的論斷是,城市 NOA 落地之後,汽車将步入強者恒強的時代。
于是,有的車企在拼命落地城市 NOA,甚至玩起了文字遊戲,争奪智駕第一人的位置;有的車企重心放在續航之上,對智駕保持 " 有就行 " 的态度;而還有的車企,仍在繪制智駕的藍圖。
爲深入體驗各品牌服務,也爲探求城市 NOA 落地情況,11 月,筆者集中試駕了 4 家車企,其中半數信息與車企品宣内容出入較大。
在上海某區的中心商場,筆者分别試駕了華爲、小鵬、蔚來。在華爲這裏感受到的是,不僅是用戶在奔赴華爲,銷售也在奔赴。試駕車上,下面一批是三個客戶拼單體驗,閑聊之時銷售表示,畢業之後先去了傳統車企銷售,今年年初主動跳槽至華爲,覺得華爲更有前途。
同樣在該商場,筆者也陸續試駕了小鵬與蔚來。小鵬城市 NOA 無論是讓道、變道都要更柔和一些。在問及和華爲的差距上,小鵬銷售直言其智能座艙不及華爲鴻蒙系統那般順滑,但那隻是時間問題。而蔚來的體驗,卻讓人看不到高端服務的影子:在店員工并不知道預約車輛的鑰匙歸屬、在體驗換電期間,排隊竟等待了半個小時。
但這并不是最 " 大相徑庭 " 的,去傳統車企試駕,才算是打開 " 新世界 ":
在離中心商城 10km 的公路上,排着多個 " 灰蒙蒙 " 的傳統車企銷售門店。筆者選擇了穩居排行榜前列的廣汽埃安,糟糕的體驗包括但不限于:給客戶簽字的筆全部沒油,預約好的車型鑰匙不知去處 ······ 銷售不知道城市 NOA 是何物,看完提供的百度之後,告訴筆者是實時導航。
不過相比之下,傳統車企銷售還是能說會道一些。華小蔚的銷售基本都是年輕人,一般是問什麽說什麽,而廣汽埃安的銷售則是直擊痛點,挽回了點體面:電池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傳統品牌的名号還是挺響的、和新勢力相比性價比更高。
體驗之餘,筆者也關注了四家車企門店的員工、消費者比例:華爲、小鵬門店絡繹不絕,而蔚來在店員工比消費者多,廣汽埃安供需相當。
這,也恰巧印證着現如今的汽車格局:華爲、小鵬憑借城市 NOA 領先勢不可擋,蔚來略有些掉隊,廣汽埃安憑借着傳統品牌名号和性價比極高,穩穩排在前列。
(2023 年 11 月新能源銷量 圖源:車快評)
體驗下來,若要給車企們提些建議,那就是抓緊智能化,城市 NOA 已成爲現在消費者的一大考量因素。另外,傳統車企也得抓緊變革,莫沉浸于現階段的領先而慢慢掉隊,例如向中心商場靠近并注重員工培養,體驗過新勢力的售前服務,消費者的 " 嘴巴難免會被養刁 "。
本文将探究爲何說現如今的汽車市場步入強者恒強的時代?依照以往經驗,結合當下現狀,車企在智駕時代要怎麽玩?未來的市場格局大緻又是怎樣的?
電動化王者标簽:技術标杆、産能狂魔
在現如今價值超六千億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中,特斯拉和比亞迪是當之無愧的集大成者。
先是遠洋的特斯拉,用一系列黑科技,讓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商業化成爲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硬件層面的自研三電系統、一體化壓鑄技術,軟件層面的 OTA、BEV+Transformer。
從現階段能看到的成果是,在電池、電驅、芯片、一體化壓鑄等技術上,降本明顯。
這一套技術下來,讓特斯拉有足夠的底氣因爲生産成本的降低而降價,讓國内一衆車企頭疼不已。作爲首個把價格打下來的車企,特斯拉占足了先發優勢,再加上又一直引領着新能源汽車技術,特斯拉穩居前二。
其最大的競争對手比亞迪,憑借着早期國家政策的扶持,中期由全産業鏈自研帶來的産能爬坡能力,再加上不俗的産品定義能力,現如今也成績斐然:截止今年 11 月 24 日,比亞迪第 600 萬輛新能源汽車在鄭州工廠下線。
在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 技術标杆 " 特斯拉和 " 産能狂魔 " 比亞迪,都選擇用自研,解決續航焦慮、成本焦慮,把汽車帶往千家萬戶。
但現階段這樣的焦慮正漸漸褪去,電車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人的通勤需求。
據知乎作者電池時代表示,續航裏程分爲兩檔較合适。一檔是 650 公裏 ~850 公裏,滿足大部分人的通勤需求;二檔是 850 公裏 ~1050 公裏,滿足部分人群不想中途補能或頻繁補能的特定需求。
當下新能源車的續航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人的通勤需求:已經從六七年前的兩三百公裏續航普遍增加到了四百到六百公裏,甚至部分車型續航增加到了七百公裏。
同時,随着甯德時代等供應商們,将電池性能卷到極緻,充電樁陸續落地,續航不再成爲禁锢。據甯德時代官方介紹,甯德時代神行超充電池通過材料與技術革新,不僅擁有充電 10 分鍾續航 400 公裏的補能速度,并且搭載這款動力電池的純電動汽車也可以達到 700 公裏以上的續航裏程。
當比亞迪還在苦苦地研究如何節電,充一次電怎麽跑得更遠的時候,友商們在自動駕駛上拼命内卷,在智能座艙上比拼豐富度流暢度。以華爲、小鵬爲代表的車企,已一腳踹開智能化的大門。
智能化開始賣票
智能化這扇大門的開啓,事實上也是特斯拉先推了一把。安信證券研報表明,特斯拉的 BEV+Transformer 方案爲行業 " 脫圖 " 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行性。
那麽問題來了,BEV 是啥?Transformer 又是啥?爲啥這就可以脫圖了?
BEV(Bird's-Eye-View)即鳥瞰視圖。在自動駕駛語境中,就是攝像頭将進行全局環境的俯視,使系統能夠更全面地感知道路、交通情況和障礙物。
BEV 相當于眼睛,而卷積神經網絡 -CNN(一種深度學習算法)便是大腦。比如幼兒園門口的閘機可以識别出幼兒園小朋友和接送的家長,就是靠 CNN 完成背景識别、圖像分割、特征提取、目标檢測。
但 CNN 善于做靜态、二維圖像識别,對于動态變化的四維交通環境(三維立體空間 + 時間)就不太行了。
而谷歌推出 Transformer 等深度學習模型後,在處理三維、複雜序列信息方面非常強大,是 " 新大腦 " 的首選:其能夠依靠注意力機制(增強神經網絡輸入數據中重要部分的權重,減弱其他部分的權重),洞察各種交通參與者之間的關聯,判斷自車和周圍動靜态交通參與者的時空關系,建立三維的矢量空間。
于是,車輛能夠利用 Bird's-Eye-View+Transformer,實時地處理感知到的數據而不僅僅依賴靜态地圖信息,使得車輛更靈活地适應不同的道路狀況。
特斯拉憑借着強勁算力,先把該方案落地了。自此之後,中國車企紛紛依托該方案,落地了城市輔助駕駛 NOA,來宣傳自己在智能駕駛方面的領先。
城市 NOA,簡單來說就是,你想從 A 地到 B 地,隻需要在導航上輸入 B 地,便可以在覆蓋到的區域,手扶方向盤監督車輛如何等紅綠燈,變道,讓道,讓 " 能開的車 " 蛻變成爲 " 能輕松開的車 "。
那麽,城市 NOA 和大家常說的 L3 有何區别?業内人員戲稱,城市 NOA 是 L2.99999。據智能汽車雜談表示,無論是 NOA 還是 NOP,在功能定義上與高速 L3 已經沒有差别。
同時,城市 NOA 的不斷落地,對 L3 好處頗多:包括但不限于功能與場景驗證、用戶體驗叠代、地圖數據的功能驗證、數據收集與叠代等。換句話說,做成了導航輔助駕駛,離 L3 就不再遙遠。
但現階段,城市 NOA 沒那麽好做:有的車企落地時間已經拖了一年多,跑在前面的車企,有的在玩文字遊戲。
長城魏牌、上汽智己在去年就喊出 NOA 落地,今年卻遲遲沒有落地。喊着今年年底落地的車企,現階段履約率最高的是小鵬,完成了 50% 的目标。
我們期待着剩下的 19 天裏,華爲、理想能實現城市 NOA 全國落地的 flag。
雖說車企們食言的可能性很大,但今年的小規模落地,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政策的落地:從 11 月 17 日明确規範 L3/L4 級自動駕駛汽車的準入,到 12 月 5 日,具體規範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員配備等要求,國家相關部門連出兩大紅頭文件,在政策方面予以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強力的支持和保障。
毫無疑問,在以城市 NOA 爲代表的智駕領域,迎來了政策 + 技術 + 商業三方共振。而更重要的是,智駕已然成爲消費者決策的關鍵性因素:
華爲銷售表示,沒想到智駕提及率會這麽快,以前是 10 個客戶裏面難有一個,現在能主動提及感興趣已經有 5-6 個了,反過來看就是定智駕版的車型也是最多的。用客戶的話說就是,我買華爲的車,不選智駕我買他幹嘛。
小鵬銷售表示,智駕的門店選裝率在 50% 以上,也不用主動推薦,大部分客戶會主動詢問。客戶在接受了新能源車的同時,也默認了新能源車必須要有智能駕駛,哪怕我不用,但是我得有。
智駕時代玩法守則:強者恒強
當到店的 80% 用戶在問智駕的時候,這個時代算是完完全全拉開序幕了。那麽智駕時代,車企是否隻需依葫蘆畫瓢?
智駕時代,一個核心命題是 " 軟件定義汽車 "。于是,光是從硬件和軟件競争模式來看,玩法完全不同。
硬件時代的玩法是,把各方面實力都不差的情況下,誰能差異化誰就赢了,這也意味着,這是個後發者優勢更甚的時代。
可以看到,長城、吉利、比亞迪分别因爲推出了各自的爆款産品哈弗 H6、博越系列、王朝 / 海洋系列,相繼奪得市場銷冠。
(比亞迪、吉利、長城 2009-2022 銷量 圖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2011 年,長城推出哈弗 H6,憑借有競争力的售價、良好的機械素質爆火,連續十餘年蟬聯國産 SUV 銷量冠軍,長城于 2012 年成爲逐漸成爲銷冠。
吉利博越系列憑借着 " 最美國産 SUV"、" 全民定名、全民定價 " 營銷手段,在 16 年 3 月上市後帶動吉利沖量,當年銷量 76.6 萬輛,同比 +30%,并于 17 年成爲銷冠。
憑借着更優續航、更快的交付,比亞迪王朝 / 海洋系列放量,秦 / 宋 / 元 DM-i 及海豚等車型熱銷,2020 年起比亞迪快速成爲全國銷冠。
而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則有多維度的考量,不過一個可以确定的基調是軟件競争,強者恒強,是先發者吃更多蛋糕的時代。
這是因爲,無論是城市 NOA,還是今後的 L3、L4、L5 ··· 本質上是圍繞數據的競争:擁有足夠多城市 NOA,才能夠賣出更多車,能賣出更多車,才有更好的城市 NOA。所以今年的城市 NOA 開拓如此猛烈,車企爲搶奪更多的心智,甚至玩起了文字遊戲。
而在智駕開拓疆土的同時,差異化定位也是車企必須要做的。現如今,用場景思維定義新車型也是玩法之一。
在第十五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一汽奔騰副總經理盧宇,北京汽車研究總院副院長單偉,上汽集團原總工程師等 5 位業内人士一直認爲——當下新汽車時代,主機廠在定義新車型時,都進入了場景思維模式。
理想 ONE 便是場景思維下的産物,定位于家,打出 " 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 "slogan。爲此産品設計上,理想反其道而行之,弱化對司機端的駕乘體驗,将産品功能屬性向孩子和妻子等乘客端傾斜:包括但不限于增添副駕駛屏幕、第二排電動座椅、第三排的通道、巨大的後備箱。
除此之外,增程式的路線也幫理想緩解了裏程、續航焦慮,現如今正繼續把家的概念延續至 L9、L8、L7 之上,同時在營銷上也是花足了心思:用房子的布局與空間來做汽車的 " 度量衡 "。
(圖源:李想微博)
長期來看,現如今的汽車市場,不僅僅是拼産品性能、定标簽,還要玩場景。
但現階段,部分車企的标簽和場景貌似打偏了——做賽車場景,打造操控感。在消費理性的情況下,人們僅會爲剛需買單,那麽誰必須要賣車?理想用月銷 4 萬 + 的銷量告訴你,是家庭用戶,他們要的是起碼 90 平兩居的 SIZE 和舒适感。同時操控感和自動駕駛背道而馳——當車不是自己開的時候,操控感很難有用武之地。
不得不說,相比于電動時代,智駕時代對車企的要求越來越嚴苛了——不僅要自研、産能不拉跨,還要會定義正确的場景、玩轉以城市 NOA 爲代表的智駕 ······
既要分,也要合
現如今多家研報預測,成熟汽車行業将會像現階段的手機行業一樣,隻剩下 5-10 個玩家。而手機行業成熟的關鍵點,一是制造和品牌分離,二是軟件和硬件分離。
前者是公司走向規模經濟的第一步,代工經濟相對直營,使組裝與設計分離。主機廠可以集中在設計層面,擺脫生産重資産,代工廠則具備規模優勢,降本增效。目前主要手機廠商及 PC 廠商均已采用代工模式。
後者則是行業走向共同繁榮的開端。早年,智能市場主要由諾基亞(塞班系統),黑莓(BlackBerry OS),WP(Windows)爲主,這導緻了一系列問題,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開發困難、多數爲預裝型軟件,無法随時更新缺乏創新型、一廠商一系統跨平台擴展困難。而安卓與 iOS 的出現降低了軟件跨平台成本,第三方應用廣泛興起,智能手機市場進入互聯網時代。
我們可以看到,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已有以上趨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華爲,制造與品牌分離,軟件與硬件分離。
賽力斯、奇瑞、江淮等主機廠在與華爲的合作中,都充當着代工廠的角色,同時華爲也在研發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等,賦能在問界、智界、阿維塔等硬件上。
目前,正努力把該陣營做大做強,現已拉來長安一起投錢一起研發:近日,華爲官宣與長安汽車于 25 日在深圳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内容顯示甲方(華爲技術有限公司)設立目标公司,其業務範圍包括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台、智能車雲、AR-HUD 等。
百度與極越,同樣也是軟件與硬件分離的模式,吉利負責生産制造,百度的集度負責科技研發,基于吉利 SEA 架構,将百度 AI 能力進行産品化工程化。百度同樣也具備着智駕的一系列必備要素:Apollo 智駕平台 + 文心一言大模型 + 高精地圖 +BEV+Transformer" 純視覺 " 高階智駕技術。
至此,未來的汽車格局逐漸明晰:
華爲、百度、阿裏等科技大廠,正用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等和多個傳統車企聯合研發,一手技術,一手資金,較爲穩妥地走在智駕時代的前列。
在這之中,華爲需要狂建門店,雨露均沾,讓每一個 " 孩子 " 都有在華爲這露面的機會。百度、阿裏亟需思考的是,如何打包好技術,繞過産品更全的華爲,去談下一個客戶。
以小鵬爲代表的新勢力,則需要一直保持智駕進度的領先,早日落地全國無圖城區,同時在 L3、L4 上也不能落後一點,保持住最大賣點。
較爲強勢、堅持靈魂論的車企例如比亞迪,則需快速補上這一時間差:
可以看到,比亞迪近期已經在彌補了。先是挖人:據公開信息,2023 年 8 月,原地平線智駕研發總監廖傑加入比亞迪,擔任規劃院智能駕駛上海團隊負責人。
再是快速組建了一個大團隊:據晚點 LatePost 報道,一位接近比亞迪的人士稱,比亞迪智能駕駛業務主要交給規劃院和第五事業部。規劃院主要負責高階智能駕駛方案,相關團隊規模接近 2000 人。
目前,比亞迪自研的智駕産品涉及芯片、域控制器、底層軟件、算法等。對智能駕駛業務,比亞迪的路線是從供應鏈方案逐漸過渡爲自研方案——比亞迪目前合作的智能駕駛供應商包括英偉達、地平線、黑芝麻、德州儀器等。軟件方面,比亞迪同時與 Momenta、大疆、東軟睿馳、福瑞泰克等合作。
如此看來,比亞迪不缺錢,也不缺 " 老師 ",缺的是時間,而這個時間将由以上華爲、百度等科技大廠,與小鵬等以智能化爲生的車企控制,教育得越快,比亞迪的時間便越少。
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特斯拉這一勁敵,這個連着踹開電動化、智能化兩扇大門的車企,總是能給到意想不到的方案和速度。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城市 NOA 的落地正加速着車企淘汰賽。從制造環節來說,分是必然——讓品牌與制造、硬件和軟件的分離,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而整個市場格局,必然走向融合之勢:傳統車企想長青,需要和華爲、百度等科技大廠合作,摸索出智駕的門道,畢竟現如今從頭自研自動駕駛,會被時代所抛棄;
而新勢力們想走出虧損,也要多考慮與傳統車企合作,通過共建換電站、共享技術成果等路徑,與傳統車企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