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謝明宏
編輯 | 李春晖
在 " 原生家庭 " 概念橫掃互聯網多年後,這兩年又火了一個詞,叫做 " 東亞家庭 "。羞于說愛,但又互相傷害。
當新一代年輕人成爲父母,傳統的 " 東亞家庭 " 模式會被打破嗎?看了騰訊視頻新上線的親子綜藝《一路長大》,硬糖君頗感欣慰。五組素人萌娃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間互相表達親密已是常态。而且久不見親子綜藝,硬糖君簡直忘了兒童的可愛(畢竟互聯網出沒的都是熊孩子)。
印象中 3-6 歲萌娃還在懵懂狀态,《一路長大》裏的他們卻已進化成 " 智慧生物 "。無論是情緒管理還是動手能力,都有在可愛之下潛藏的自主性。原來,小朋友們有着大人們會忽略的行爲準則。以前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現在看孩子也能帶給父母不少全新的認知呢!
不得不說,小朋友就是天生的綜藝人和梗王,随随便便的生活日常就足夠吸睛、相當下飯了。再加上難得一見的 " 離家旅行 " 和前沿的兒童心理分析,足以稱爲新一代的養娃圖鑒。
幼崽宇宙,英雄輩出
《一路長大》是騰訊視頻自制的一檔親子戶外生活觀察真人秀,由朱丹、鄭恺、張顔齊、心理專家劉一陽組成 " 成長陪伴團 ",邀請 3-6 歲的萌娃家庭踏上戶外之旅,展開媽媽放手、寶寶獨立的故事。
把六個 3-6 歲的小朋友湊在一起,進行一場關于成長和放手的旅行,本身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創想。《一路長大》首期通過對四組家庭生活的觀察,更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幼崽宇宙——每個英雄都有點技能在身上,是不加修飾的 " 萌 ",也是蹦蹦跳跳跌跌撞撞的 " 真 "。
遼甯的大碩是個妥妥的 " 小吃貨 ",講究 " 睜眼茶,閉眼羹 "。每次大碩爲了多吃三瓜倆棗和父母 battle,都讓人忍俊不禁。一會兒嫌西梅小了,一會兒芝麻丸想多要一顆。害怕孩子積食的大碩爸,每次配餐的時候都像吝啬的潑留希金開櫃子。
薯條按根發放,大碩和老爹 battle 的場面不要太搞笑。" 我就現在吃咋滴?"" 我就不讓咋滴!" 不用看介紹,都知道這是一對東北父子。而這個東北大家庭的保留節目《西遊記》cos 更是溫馨有愛創意連連,父母在大碩的指導下身兼多角,上一秒還飾演唐僧的老爸,下一秒就客串起土地公。對西遊人物如數家珍的大碩,宛如片場導演 + 武術指導 + 監制,把這出家庭劇導演得熱鬧喜慶。難怪張顔齊說這個劇想看十幾集,家庭氛圍确實讓人豔羨。
前後腳出生的左左和右右,則一直在上演硬糖君最愛的分分合合橋段。兩兄弟每天都在玩樂打鬧,但最後總是能夠言歸于好,這可能就是獨屬于雙胞胎的魔力。你的飯撒了,我也要把我的飯弄撒;你要用手抓飯吃,那我也一定要嘗試挑戰高難度吃飯 ...... 在此刻左右家成爲了真正的 " 戰場 ",兩個小男孩的每一步動作都成爲了波谲雲詭的 " 博弈 "。最愛的情節是左左被罰坐,聽到右右弄不好玩具時想幫忙但又不敢走出冷靜區的左右爲難。
山東女孩 Lucky 雖然隻有 3 歲,卻在農場抓鴨子抱小羊,是個不折不扣的農場小霸王。3 歲的她會幫媽媽燒柴火,會騎小車給地裏的姥姥送饅頭,在她眼裏,困難永遠有解決的辦法,野蠻生長所展現出的生命力溢出了屏幕。硬糖君不敢想象,要是小時候我生活在這樣的農場裏,長大了性格該有多開朗!
混血公主考拉則是在充滿趣味和愛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勇敢而飽含對這個世界好奇的她,在短短一天的時間内就學會了騎自行車,滿滿的勇氣和毅力溢出了屏幕。更神奇的是,僅有四歲的考拉能夠在各個身份之間自由切換。前一秒還跟媽媽控訴妹妹搶了勺子,後一秒想起爸爸的叮囑,主動把勺子擦幹淨給妹妹玩。猝不及防的轉變,讓成長陪伴團驚呼 " 智慧生物 "。長大,果然就是一秒鍾的事!
還記得在你表情包列表裏那個白白淨淨、軟軟糯糯的小男孩嗎?
除了以上五個可愛的寶寶,互聯網姨姨的 " 夢中情娃 " 小湯圓也将會在自然幼兒園中和大家見面。被稱爲小暖男的他又會在幼崽宇宙中譜寫什麽樣的故事呢?讓硬糖君期待一下吧!
育兒是一種雙向成長
" 你們家孩子太懂事了,我們家的要是也這樣就好了。" 也許父母都羨慕過别人家的孩子,孩子也都羨慕過别人家的父母。但就客觀條件來說,每個小朋友都有鮮明的個性和迥異的成長環境。孩子百變,大概沒有一種固定方法可以普适每個家庭。
" 黃金棍下出好人 " 已成過去式," 和孩子做朋友 " 也不再新鮮。《一路長大》首期用四組家庭截然不同的親子相處模式,呈現了全新的育兒方法論和理念。Time-out 和 Fight back,都引發了成長陪伴團的熱議。
吃到滿意的食物,大碩會開心到爆炸。一旦要求被拒絕,失落的樣子好似遇到重大挫折。不就是點吃的嗎?也許有的家庭會采取滿足孩子的方法。大碩家庭表面看起來是吃飯問題,核心卻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想要增加屬于自己的控制力。心理師劉一陽指出該階段的關鍵在于 " 增加控制感,減少刺激點 ",大碩父母的處理方法應該說是相當有技巧的。大碩爸作爲慈父,進行陪玩和分餐 battle。大碩媽媽作爲嚴母,充分發揮幼師的專業震懾優勢。一紅臉一白臉,那可是老祖宗的智慧。
左左右右家孩子犯錯的懲罰方式是 Time-out,即劃定區域與時間讓孩子冷靜自省。從解決兩兄弟的小矛盾來看,效果是不錯的。但緊接着兩兄弟又因爲玩具問題互相 " 重拳出擊 ",由此引出的 Fight back,也讓成長陪伴團打開了話匣子。新手奶爸鄭恺指出問題:每一個錯誤都受到同樣的懲罰,會讓孩子分不清錯誤的輕重嗎?心理師劉一陽指出,Fight back 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以暴制暴,而是培養孩子表達 " 我不同意 " 的能力。
在育兒高度城市化、逐漸精細化的當下,《一路長大》确實用 Lucky 給鄉土之美上了大分。Lucky 的媽媽和 Lucky 是一種雙向成長,媽媽會撒嬌讓女兒親她來獲取能量,女兒也會力所能及地幫助媽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媽媽的事情幫着做 "。Lucky 不小心摔跤忍住不哭時,媽媽告訴她:" 你疼了可以哭,在媽媽面前不用這麽勇敢。" 節目選擇這樣一個農場小霸主,給溫室育兒派展現了另一種答卷。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野蠻生長也很耀眼。
考拉在與父母的關系中更親近爸爸,讓媽媽略感失落。這讓我們看到,多孩家庭不僅孩子面臨着父母關注度的争奪,父母也會爲了平衡孩子感受而左右爲難。朱丹講述自己對大兒子的愧疚時不知讓多少多孩家庭深有同感,劉一陽指出 " 做 60 分的媽媽,做 90 分的自己 " 讓硬糖君恍然大悟。很多時候,父母感到愧疚其實可以和孩子直接表達。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更聰明,更有能量。
《一路長大》關注到了由家庭話題衍生出的情緒議題,讓不同觀衆都能在其中找到現實映射和情感寄托。觀衆看《一路長大》,吸的不僅僅是幼崽,也是育兒方法和育兒智慧。如何平衡雙胞胎關系、如何照顧多孩的情緒、孩子是散養好還是嚴教好、城市育兒與鄉村育兒的優缺點,都是節目輻射的廣闊育兒議題,能給新生代父母帶來切實的參考。
互聯網養娃,看孩子不如從孩子的視角看
" 放守平衡,共同長大 ",相較于以往的父母帶着孩子去旅行,《一路長大》最大的特色是聚焦于寶寶和媽媽的共同成長。3-6 歲的幼崽家庭生活不少綜藝已經觀察過,但讓父母放手、寶寶獨立成長,的确是一場大膽的 " 育兒實驗 "。
《一路長大》提供了孩子看父母與父母看孩子的雙向視角,加上成長陪伴團觀察的第三視角,形成了對孩子的思維方式與家庭親子關系的多維建構。雙向視角觀察下容易被父母忽略的一點是,孩子之間有自己的行爲模式和相處之道。比如考拉妹妹哭泣時,就被朱丹指出是 " 假哭 ",因爲她邊哭邊觀察姐姐的行動。果然孩子的多數行爲都有特定心理動機,硬糖君的話已經上去瞎哄了。倘若家長不明就裏掉入 " 陷阱 ",以後遇到同樣情況隻能被孩子 " 拿捏 " 了。
《一路長大》以 " 孩子 " 爲核心,深挖了 6 個新世代孩子各異的性格以及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相處模式。處于 " 秩序敏感期 " 的大碩,父母與大碩的溝通方式選擇了充分尊重平等溝通;野蠻生産的 Lucky 自理能力超強,但媽媽的鼓勵讓 Lucky 知道她可以偶爾不勇敢;左左右右日常小矛盾不斷,懲罰機制成爲了媽媽的首選;考拉媽媽在面對考拉的 " 偏心 ",首當其沖的就是要調整心态,這也是當代父母的必修課。在多元化的家庭樣本展示下,既有 " 成長 " 也有 " 成因 "。前者是行爲記錄,後者是心理洞察,最終完成了對 " 成長 " 的立體式呈現。
" 我要快快長大,保護世界和媽媽。"《一路長大》大概真的做到了以娃爲本,讓我們看到了他們以往未被發現、未被重視的小情緒和大願望。其實,不僅是爲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盼望着長大,小朋友們同樣有着對這個世界的迫不及待。
總體來看,新生代的父母跟孩子的溝通方式更柔和更科學,也更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在這場屬于孩子自己的特别旅行中,究竟會爆發哪些趣味經曆,萌生何種新的育兒觀念,硬糖君已拿出小本本準備學習了。即便不養幼崽,也要用這種方式把自己好好再養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