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書堂》專欄 · 第 314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摘編自颉騰文化出品書籍
《啟動大腦》﹝英﹞東尼 · 博贊 著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少将
第7175 篇深度好文:5602 字 | 12 分鐘閱讀
在 2014 年 1 月 3 日,江蘇衛視借鑒德國節目《Super Brain》,推出一檔展示科學與腦力為主要内容的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
在節目裡的素人選手各個腦力非凡,他們挑戰腦力極限,甚至與機器 " 過招 ",着實讓人震撼。
這時人們不禁想問: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是天生禀賦還是後天苦練?
這個問題,世界 " 腦力開發專家 "," 發散性思維 " 和 " 腦力認知 " 概念的創造者東尼 · 博贊認為:腦力是可以後天拓展的。
一些世界公認的天才,如:愛因斯坦曾是專利局職員,早期并沒有超出常人的數學天分;達芬奇也隻是公證員的兒子;莎士比亞更是因為偷盜被拘禁過……
他們都是後來靠自己找到了腦力開發的金鑰匙,創造出了舉世成就。
相比之下,如今的我們就幸運很多。東尼 · 博贊傾盡畢生精力,為人們找到一套開發腦力的金鑰匙。
一、人類對大腦的研究
相對于地球上出現生命的曆史 450 萬年,人類對大腦的研究晚了很多。知道大腦的位置不過才 500 年的時間。有關大腦潛力開發方面的知識也隻在近 30 年才多了起來。
大腦的潛力到底有多大?這個在記憶領域體現的最充分。
在 1991 年舉辦的第一屆世界記憶錦标賽中,一個優秀的參賽者準确記住并回憶起一副洗好的撲克牌的時間是 5 分鐘,後來這個紀錄被另一名選手用 2 分 29 秒的成績打破,專家們驚呼,這幾乎達到了人類極限。
可在 15 年後,回憶起一副洗好撲克牌大約 30 秒之内就能完成。你認為從 5 分鐘到 30 秒,這是大腦極限了嗎?
還不是。就在 2010 年,我國記憶冠軍王峰,僅用 24.22 秒的時間跨越了這個腦力障礙。再一次把人類大腦的邊界向後推移。
人類的大腦,是個怎樣的神奇存在?
我們的大腦組成有 78% 是水分,10% 是脂肪,大約 8% 是蛋白質。看上去像個核桃,重約 1.5 千克。其中,左右腦半球,就占大腦總重量的 80%。
左腦半球和右腦半球緊密合作,指揮着我們的日常活動。它們由 2.5 億條神經纖維組成的電纜連接,保證了兩個半球之間的高效交流。
很多人都認為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他的左腦會比較發達。因為大多數人的左腦是處理邏輯、詞語、表單、數字、線性和分析等所謂的 " 學術 " 活動的。
而愛因斯坦自己卻把他的許多重大科學發現,歸功于他的想象力遊戲。
一年夏天,他做了個白日夢,夢見自己騎着太陽光奔向了宇宙的極端。當他發現自己 " 不合邏輯 " 地返回到太陽表面時,他意識到宇宙一定是彎曲的,他之前 " 合乎邏輯 " 的訓練是不完善的。
因為這個夢境讓他寫出了許多數字、方程式和詞語,于是著名的相對論就産生了。
從這個事情看出,相對論是左腦和右腦共同發揮作用的産物。
下圖展示了大腦兩個半球各自所負責處理的活動。
有關左腦和右腦功能上的一些發現,支持了東尼 · 博贊在記憶方法、筆記、人際溝通和高級思維導圖方面所做的研究,它們都需要大腦兩個半球的協同工作。
大腦結構除了左右腦,它還有至少 1 萬億個神經元或神經細胞,這相當于銀河系星球的數量。這些大腦神經元被 " 突觸連接 " 互相連接起來形成回路,向全身各區域傳輸感覺和運動信号。
别小看了這些密密麻麻的連接網,人類早已證明,與具體數據有聯系的突觸連接的數量決定着數據記憶的質量。
也就是說,記憶事情時,同時發生的連接越多,之後回憶起來的可能性就越大。
這就像在森林裡清理出一條路。第一次非常艱辛,第二次再走就相對容易,而以後随着走的次數增多,阻力會越來越小。
所以,一個 " 腦力事件 " 發生的次數越多,它就越有可能再次發生。
我們了解了大腦各方面的功能,那麼什麼樣的大腦是 " 聰明 " 的大腦呢?
東尼 · 博贊從七歲開始就有了這個疑問。
因為在他 7 歲上一年級的時候,班裡根據考試成績安排他們的座位。得分最高的坐在後排最右的座位。而東尼 · 博贊從來沒做過那個位子。
直到有一天,老師提出的問題是關于大自然中生物的,如:昆蟲與蜘蛛有什麼不同?蝴蝶與飛蛾有什麼不同?這些是東尼 · 博贊擅長的内容,因為他經常和朋友到大自然中去學習,采集各種生物标本。
毋庸置疑,這些問題東尼 · 博贊拿到了 100 分,老師表揚了他,并讓他做到第一名的位子上。他非常高興卻也在想,在自然知識方面他的朋友比他更優秀,他不是最好的那個。
因此,那時他就想,誰有權利說誰聰明誰又不聰明呢?什麼是聰明?什麼是智力?
20 世紀 70 年代後,人們開始意識到智力包括的範圍是多方面的,智力觀念也開始改變。
東尼 · 博贊更是和著名的心理學家霍華德 · 加德納一起研究,認識到人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智力,而且适當開發這些智力,可以讓它們協同工作。于是,東尼 · 博贊最先提出了新的智力模式。
多元智力的觀念,是符合大腦的工作方式和大腦皮層能力的,而且這些智力通過培養和訓練,每個人都可以把各種智力提高到最好的水平。
通常語言、數學、和空間這三種能力是傳統智商測試的主要内容。要提高腦力,還需要培養其他智力能力,如:
個人能力,自我意識和愛自己的能力;
在集體中獲得成功的能力和建立持久社會關系的能力;
維持身體健康的能力;
發揮感官的終極能力和潛力;
創造力,調動大腦皮層進行思考的能力;
精神積極健康,熱愛生物和環境,善良、積極、慷慨、顧全大局的能力。
之前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還有這麼多的能力可以進一步提高,因為我們一直認為自己就是 " 普通人 ",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更好地學習。
用一個現代計算機的比喻來說,就是我們對控制、操縱大腦這個硬件的軟件知之甚少。
二、大腦的記憶力和創造力
在我們 10 年苦讀中,每個人都有過背題應對考試的經曆。有時明明上課聽明白也理解了,可背誦完還是不能完全記住。能記住的信息往往是這三種:
第一種,在學習過程中,開頭學的内容和結束時學的内容記住的多,反而中間的内容記住的少。
第二種,有某種聯系或關聯的知識,或者重複次數多,能觸動感官的知識,記住的多。
第三種,獨特、新穎、突出的知識學到的更多。
其實,這三種情況也是影響回憶信息能力的因素。每個人的表現幾乎都是這樣。
因為記憶與理解,是随着時間的推移以不同的方式工作的。所以,雖然理解了所學的内容,也沒能把他們全部記住。
記憶與理解之間這種不同的工作方式幫助我們解釋了:為什麼許多人在幾個小時的學習與理解之後,發現并沒有記住多少東西。原因是大腦沒有得到短暫的休息,回憶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差了。
要想把記憶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我們需要找到記憶與理解之間的協同點。
正常情況,這個協同點出現在 20-50 分鐘之間這個時間段。時間太短大腦還沒有領會材料的基本信息,而時間太長記憶量就逐漸下降了。
所以,我們在學習中為了讓記憶曲線保持在高位,最好每隔半個小時進行短暫的休息。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兩個小時的學習中,每半小時休息,記憶會出現八次相對的高點,中間有四個微微的下降點,但總體記憶水平仍保持在 75% 以下。
但這兩個小時如果沒有休息的情況下持續學習,記憶水平是持續下降的,基本是 50% 以下。這樣效率就很低了。
這樣的記憶方式,是短時記憶。想要記憶的長久,還需要通過複習形成長期記憶。
東尼 · 博贊總結了這樣的複習規律:短期記憶→長期記憶 = 五次重複
這個公式的意思是,信息至少重複五次才能轉化為永久的長期記憶。在這五次的重複記憶中,他給出這樣的建議:
學習完,立即複習一次,然後在一天之後再複習一次。第三次和第四次複習分别在一周和一個月之後,最後三到六個月之間複習第五次。
他總結說,在複習記憶的過程中,我們也在學習新的知識,新老知識會通過不斷複習串聯起來,從而形成學的越多,記得越多,記得越多,學的越多的良性循環。
這也正是孔老夫子講的 " 溫故而知新 "。
這些方法易懂,也不難做到,為什麼做起來每個人的成果卻不一樣呢 ? 原因就在于沒有充分發揮大腦的作用去記憶。記憶也是有技巧,那就是發揮大腦想象和聯想的能力。
想象和聯想是記憶技巧的基石。
為了提高記憶力,啟發大腦聯想能力和想象思維,下面這 12 種技巧你要學會:
① 感官 / 感覺,利用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對要記住的内容用這些感官去感知,這樣能夠強化記憶能力。
一些記憶專家會刻意去培養自己各個感官的靈敏度,使這些感官融合,增強記憶。
② 運動,當記憶的圖像通過聯想動起來的時候,它就産生了立體感,就會變得更突出,容易記住。
③ 聯想,無論記什麼東西,都可以通過聯想把它和心中的一個事物聯系起來。如:1= 面包。
④ 性,成年人都有很好的記憶,可以加以利用。
⑤ 幽默,想象越有趣,荒謬,愚蠢甚至超現實,越容易記住。
⑥ 想象,想象是無限的,它可以刺激感覺從而刺激大腦。
⑦ 編号,可以讓思想有序化,使記憶更加具體。
⑧ 符号,創造一種符号進行記憶,就像創造一種标識。
⑨ 顔色,色彩斑斓,強化大腦視覺體驗。
⑩ 順序 / 次序,增大大腦 " 随機存取 " 的可能性。如:從大到小。
⑪ 積極,積極愉快的形象更容易記住。
⑫ 誇張,想象的事物大小 / 形狀 / 聲音越誇大,越容易記住。如:大白。
東尼 · 博贊認為:學習的核心能力是記憶力和創造力。關于記憶力已經說了很多,再看看創造力。
記憶力和創造力我們一般認為它是兩種不同的能力。而東尼 · 博贊通過研究發現,這兩者之間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記憶力和創造力的基礎都是想象和聯想。在努力培養記憶力的時候,也會發展了創造力,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因此,上圖的公式可以解釋為:精力加入記憶産生無限的創造力。
它們也有着明顯的區别,記憶力是利用想象和聯想回憶過去的事物,而創造力是利用想象和聯想創造未來可能會出現的事物。
人人都有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大腦,關鍵是怎樣讓我們的大腦發揮創造性的作用。
前文講過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做了個白日夢,于是發現了相對論,這是他兩個大腦半球共同作用的結果。那時的愛因斯坦是自學成才。
現在我們明白了大腦發揮作用的理論,可以去培養創造力了。
關于創造力的要素有六個方面:
第一個是想象,拓展想象力的途徑就是積極地做白日夢。
聯想是另一個要素,創造性的大腦能發現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以新的聯系方式作為思想的基礎。
第三個要素是訓練思維敏捷的能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一分鐘内想象一個物體盡可能多的用途。
接下來是求新能力,想出别人從來沒有到的想法。
第五個是靈活,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最後一個是批量生産能力,也就是迅捷思維和快速産出。
這些創造力要素都是可以訓練的,它符合我們大腦皮層的認知能力和多元智力。
有創造力的人把自己沉浸在多元智力和各種認知能力中,從中汲取能量。
三、思維工具
東尼 · 博贊發明的思維工具是通過模仿大腦天生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利用聯想和想象記憶信息和發揮創造力。這些工具包括思維導圖,快速閱讀,博贊學習技能等。
其中,思維導圖是我們日常聽說比較多的,有的人為了學習它專門報了學習班。人們之所以對思維導圖感興趣,是因為它的用途廣泛,人們可以利用它把複雜問題可視化,簡單化,稱它為 " 大腦的瑞士軍刀 "。
既然思維導圖這樣受歡迎,來看看怎樣準備和制作思維導圖。
這張圖,是東尼 · 博贊繪制的一份個人簡曆的思維導圖。你看到什麼?
它不同于我們常用的流程圖或是關聯圖,它是模仿大腦發散性思維,根據想象和聯想繪制出的 " 腦圖 "。圖中用了不同的顔色和圖像,這些都是為了刺激大腦,強化記憶的技巧。
下面就來分享思維導圖制作的自然法則:" 一圖值千言 "。
首先準備一張白紙,橫向使用,在紙張中央畫一幅彩色圖像。圖像是貫穿思維導圖始終的重要技巧,它可以刺激到大腦皮層活動,促進記憶。
其次,用粗細線條來清晰表明層次,每條線都要與其它線連接。
關鍵詞寫在連接線上,并且用印刷體書寫,便于後期閱讀。需要注意的是,每條線上隻能有一個關鍵詞。
最後,提倡使用至少 3 種以上的顔色,因為顔色也可以強化記憶,愉悅眼球刺激大腦皮層。
依據這些原則,不斷加以練習,将思維導圖的使用形成習慣,這樣就可以逐漸形成自己思維導圖風格。
除了思維導圖,快速閱讀和博贊學習技能也是很實用的思維工具。
在 " 信息爆炸 " 的今天,快速閱讀各類信息,獲取和吸收各類知識,是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幹的事情。
提高閱讀速度,第一個技巧是利用引導物來引導閱讀,引導物可以是手指也可以是筆。
這時你可能會問,用手指着看書,那是小孩子幹的事情,怎麼會快呢?
的确,剛開始這樣閱讀時會降低閱讀速度,但如果我們把自己的速度想象的比實際快很多,那麼引導閱讀,會讓我們的閱讀速度更快。
這個方法東尼 · 博贊是做過實驗的。他讓一個人想象眼前有一個 30 厘米的圓,和用手指在空中劃個圓,眼睛移動的軌迹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了解了眼睛和大腦的基本知識,引導物閱讀的訓練不需要很長時間,很快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快速閱讀的另一個技巧是帶着目的去閱讀,通過制定閱讀時間,任務量來提高閱讀速度。
最後快速閱讀還是需要有個安靜舒适的環境,這樣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再來講講博贊有機學習技能,它可以幫我們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克服學習 " 困難症 "。
博贊有機學習技巧包括準備和應用兩個部分。其中準備包括浏覽,時間與任務量,5 分鐘筆記和提問與确定目标四個步驟。而應用部分也有總覽,預習,精讀,複習四個步驟。
這些步驟并不需要按順序一步接一步地進行,它們是相互聯系的學習方法。
比如,你可以看書前先确定任務量,你也可以在學習時多次用複習或者精讀的技巧。
總之,在學習不同學科或者看任何一本書,都可以選擇最适合它的方式去學習。這樣,再晦澀難懂的知識我們也能有所收獲。
結束語
《泰晤士報》上說,東尼 · 博贊讓人類重新認識大腦,如同斯蒂芬 · 霍金讓人類認識宇宙。
為了讓我們的閱讀、學習、生活變得越來越輕松," 啟動大腦 " 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吧!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