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0 月 8 日訊(編輯 夏軍雄)巴以沖突周六出現近幾十年來最激烈的一次升級,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起突襲的日子正值第四次中東戰争(又稱贖罪日戰争)爆發 50 周年之際,而這場戰争直接造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機(又稱 1973 年石油危機)。
油價在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暴漲了近三倍
先簡單回顧下第一次石油危機,這場能源危機始于 1973 年 10 月,當時以沙特爲首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 ( OAPEC ) 成員國宣布,對在第四次中東戰争期間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石油禁運。
最初的目标國家是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和荷蘭,随後擴大到葡萄牙和南非等。
到 1974 年 3 月禁運結束時,全球石油價格上漲了近 300%。禁運在全球範圍内造成了石油危機,對全球政治和經濟造成了許多短期和長期影響。
本次危機如何影響石油市場?
周一開市後,巴以沖突升級可能會點燃石油期貨市場,并可能擾亂股市和其他市場的交易。至于這場戰争是否會引爆又一次石油危機,資深能源記者 Javier Blas 認爲,全球經濟不會再受到阿拉伯國家石油禁運的影響,但不應低估高油價将維持更長時間的可能性。
對于本次危機可能對國際油價造成的影響,Blas 列出了自己的一些初步看法:
1、 阿拉伯國家這次并沒有一起攻擊以色列,包括沙特、埃及、約旦和叙利亞等阿拉伯國家都在觀望事态的發展。
2、 如今的石油市場和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時截然不同,當時石油需求激增,世界耗盡了所有閑置産能。如今,石油消費增長已經放緩,随着能源轉型的持續發展,可能還會進一步放緩。此外,沙特和阿聯酋有大量的閑置産能,如果它們願意的話,可以用來抑制油價。
3、 沙特等産油國并沒有大幅提高官方價格,在 1973 年 10 月實施石油禁運前,産油國單方面将官方油價提高了約 70%。盡管禁運是造成第一次石油危機的主要因素,但官方漲價同樣至關重要。
4、危機可能對 2023 年和 2024 年的全球石油市場産生影響。如果以色列認爲伊朗需要爲沖突升級負責,油價可能會大幅上漲。如果以色列或美國對伊朗發起攻擊,後者可以通過減産來實施報複。
5、 即使以色列不立即做出回應,這次危機的後果也可能會影響伊朗的石油生産。自 2022 年底以來,美國一直對伊朗石油出口激增持默許态度,原因是美國試圖和伊朗進行非正式談判。因此,今年伊朗石油日産量激增近 70 萬桶,成爲 2023 年第二大新增供應來源,僅次于美國頁岩油。
然而,随着巴以沖突升級,美國作爲以色列的鐵杆盟友,可能會再次收緊對伊朗石油的制裁,這可能會促使油價漲至 100 美元 / 桶,甚至更高。
6、 俄羅斯将從本次危機中受益。如果美國收緊對伊朗的制裁,這可能爲俄羅斯石油創造有利條件。美國此前之所以對伊朗石油出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原因之一是這擠壓了俄羅斯石油在全球市場的份額。當這一條件不再存在時,俄羅斯以及委内瑞拉的石油都将受益。
7、 沙特和以色列關系正常化進程将陷入停滞。今年 8 月有媒體報道稱,美國與沙特就沙以關系正常化協議框架達成一緻,沙特将承認以色列,作爲交換,以色列向巴勒斯坦做出讓步,美國向沙特提供安全保障并幫助沙特發展民用核項目。然而,該協議很可能成爲巴以沖突升級的犧牲品。
8、 另一個和第一次石油危機的關鍵區别是,美國在 1975 年建立了戰略石油儲備(SPR),該國可通過釋放 SPR 來抑制油價。如果油價因中東局勢緊張而飙升,白宮肯定會動用 S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