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跨年檔,就跟這内娛一樣漸漸沒什麼看頭了——
跟前些年的盛況相比,有爆點的舞台是真不多。
看了一圈下來,好評比較多的舞台是張淇和曾黎的《武家坡》:
張淇自己就是京劇票友,之前也跟蕭敬騰在《我們的歌》上唱過這一首。
這回他遇上了更專業的搭檔,曾黎這一開嗓,好家夥,直接拔高到了專業舞台的水準。
對曾黎不熟的人都震驚了,微博廣場上好多人都在問,這是開麥嗎?這是她自己唱的??
" 大青衣 " 快被近年來的小花粉絲用濫了,所以觀衆也不太覺得它有含金量了;
但曾黎學了七年的京劇科班,是真真配得起這個詞的。
這也不是她第一回在晚會上開嗓唱京劇了,2015 年湖北春晚的一曲《梨花頌》也驚豔不少人。
可惜,當時人不紅,熱度自然就不持久。
出道二十年,曾黎一直是個不溫不火的體質,好在這兩年她運勢走起來了。
有網友說,不管你看的是哪個流量的劇,赢的都是曾黎:
最近她頻繁在大熱劇裡刷臉,不是主角,但做到了全網漲粉 400 萬的成績。
不少粉絲替曾黎高興,也有人覺得,熬到四十六歲才迎來全盛期,可真不走運。
其實,曾黎的存在就是在否定這樣的定式——
星途本來就像一場馬拉松,有的人很早就迎來力量的爆發,有的人則選擇勻速前進;
二者之間沒有優劣之分,誰說後者不是某種程度上的赢家呢?
有一說一,美貌營銷向來是一條不太穩妥的路子。
畢竟美如天仙的女明星,也會偶爾發福,狀态翻車;觀衆這邊更是衆口難調,标準很難重合。
曾黎在這方面的口碑倒是沒怎麼崩過,浪姐裡身着一身飒爽西裝登場,造就了張柏芝的星星眼動圖;
出席頒獎典禮時,倪妮看過來的眼神也是極偏愛的。
曾黎這張濃顔臉,同框時确實不容易輸。
而且因為磁場強,還得了個 " 金姬獎 " 的名頭,懂得都懂。
不過這條路子,别人恐怕沒法輕易借鑒。
因為曾黎這人自帶同行背書,好評不是靠水軍堆起來的——
自打學生時代起,老同學們就都說她是全表演班最漂亮的。
不僅說她漂亮,還都說她是 " 公認 " 的班花,這重量可見一斑。
坊間還有個傳說,說總有一排男生坐在樓根底下等曾黎下課,隻為了見識她的風姿;
上戲的保劍鋒甚至也在采訪裡狂吹彩虹屁,說 " 中戲兩百年裡沒出過曾黎這麼好看的 "。
但中戲自打建校以來也還沒過兩百年,這頭銜吹得略顯過猛;
(但哥不僅不克制,還吹得愈加離譜 ↓)
對于外界加諸的溢美之詞,曾黎自己倒一直是置身事外的。
細心的人發現,她簡介裡簡簡單單地寫了一行字,有意摒除這頭銜帶來的影響。
曾黎是個妙人,一張腥風血雨的臉蛋,卻偏偏配了一副佛心——
她的心态太過四平八穩,這對常人來說是福,對藝人生涯來說卻是雙刃劍似的存在。
中戲這一屆的傳奇 96 班,可以說是 " 卷王 " 之班了。
人人都說天空是灰的,說自己念不下去了想退學,但人人也都在努力。
都說曾黎是那一屆裡條件最好的人,但對外的戲約卻總也看不見她的人影。
四年過去,同學們高産至極,曾黎穩定挂零——
到畢業為止,她一部戲也沒拍過。
劉烨對此一語中的,說 " 她好像沒那麼大的欲望 "。
确實,哪怕中戲校花的名聲遠揚,還有大導演為了她登門造訪,但曾黎也沒去聯系人家。
找上門來的機會就這麼飛走了,這部戲換了其他同學演了之後火遍大江南北,相傳就是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
别人看到這個結果大概會極度意難平,但曾黎倒也覺得沒什麼,說命裡無時莫強求。
等到了畢業的時候,大家都有了不錯的出路,要麼像章子怡和劉烨一樣已經卷出了代表作,要麼也被穩定的單位接收了;
隻有曾黎,光杆司令一個。
班主任常莉的催促之下,她才找到了全總文工團的職位。
哪怕被同學們落下了也不着急,這種不被同輩壓力壓迫的心态确實不錯;
但作為一個演員,這自主性就太弱了些。
曾黎說,自己不接戲的原因很簡單——
班主任曾說過,以後你們拍戲的機會有大把,但在好學府裡學習的光陰是一去不複返的。她就這麼聽進去了。
曾黎一向是個擅長坐冷闆凳的,她十幾歲就被家裡送入戲曲學院去學京劇,這功一練就是七年。
之後進入京劇團工作,她又覺得年紀輕輕不能隻有一技傍身,所以才和朋友又考了中戲。
簡而言之,她是以進修深造的心态來的,對成名的欲望沒那麼深刻。
四年過後也是一樣——
她隻學會了知識,沒學會演藝圈的規則。
除了心态上不争不搶,被廣為追捧的美貌其實也桎梏了她——
不完美的五官可塑性更高,但曾黎似乎隻能演一種人,就是标準的美人。
縱觀她早期出名的角色,比如男才女貌裡的顔如玉;
或者新聊齋裡的梅三娘,都足夠美,但也都談不上是有藝術性的代表角色。
并非是演員自己有包袱,不少人都說她配合度相當不錯:
導演陳逸飛為《理發師》相看女主角時,覺得曾黎的純粹勁兒很适合,勸她再減減肥。
為了穩定地調整狀态,她從此改吃素,一忍就是十幾年。
這部作品頭一回讓曾黎嘗到入圍獎項的滋味。可惜,沒過多久陳導因病去世,她的貴人運也不持久。
在此之後近十年的時間,她除了感情方面偶有花邊之外,作風越來越佛。
素食的習慣被曾黎堅持了十七年;
除了素食她還研究茶道,自己開起了一家叫 " 行家茶道 " 的茶館,算是最不務正業的女明星了。
她沒有淡出演藝圈,産量也不低,隻不過作品不強勢、總是冒不了頭。
直到這兩年,她才慢慢走出一條路,選的也是同行們避之不及的雷點——當媽。
從大 S 之前的這段發言就能看出來,女藝人其實都把演媽媽視為生涯的結束;
也有人哪怕狀态跟年輕時候不一樣了,也仍然要以中年的年齡演少年。
總之,毫無負擔地放下身段給年輕人做配,其實很難。
曾黎倒是不在乎,從 2017 年的《射雕英雄傳》開始,她就以郭靖的母親出場了;
自此之後就開啟了給小鮮肉做配之旅,跟沈月、宋威龍都搭過戲;
今年《星漢燦爛》裡的阿母,是她這兩年反響最好的角色了。
說來奇怪,曾黎演起東亞虎媽并不招人煩,還在不少人眼裡煉成了 " 阿母 " 濾鏡。
而且也不止于當媽,《浮圖緣》裡她演起略帶禁忌感的角色也駕馭得住。
爆劇帶來的熱度源源不斷,一批戲播完了,還有待播的存貨在路上。
外人唏噓曾黎這兩年的選擇,但她也挺過這個影視寒冬成為赢家。
其實能理解她為什麼成為類似角色的優先選擇,這狀态保養得實在太好了——
由她演出來的媽媽,并不是面目模糊的慈母,是有自己風格的。
跟年輕時候相比,這濃顔的存在感反倒更強了。
而且曾黎是一以貫之的心态好,拿得起也放得下。
存在感強但不會喧賓奪主,不在乎番位,不介意鑲邊;
拍過幾部戲之後,跟合作過的小輩們也打成一片,跟趙露思、沈月都經常互動。
不僅這外貌狀态不像四十歲後半的人,心境更不像。
她走紅之後面對通告采訪,也一向是沒有什麼疲态的模樣。
她還經常上線跟網友聊自己的生活方式,由她自己來宣傳素食和茶道倒是有說服力的。
現在看來,它們和曾黎的狀态真是互成因果的。
二者都有禅意,她自己也最是個能夠靜靜等待的性子。
從前這心态是桎梏,到了後期漸漸變成了保護——
摒除一切紛紛擾擾,耐心積蓄自己的能量,才能把生命力保存得這麼完整吧。
前不久的的曾黎,拿下了金蓮花最佳女配的大獎。
場下還和老同學章子怡有了同框,昔日的兩朵金花如今算是各自閃耀了。
總有人拿章子怡這種早紅的例子和曾黎做比,大意是說前者這種才是成功的典型,像曾黎這種不過是權宜之計。
這倒不一定是對曾黎有惡意,隻能說," 走紅要趁早 " 這句話形成的思維定式太過深刻了。
但最重要的或許根本不是這個:
演員之間的較量不在始發點,在更遙遠的彼端,走得越遠越能有所得。
藍台最近的綜藝裡,惠英紅,趙雅芝關于薛凱琪的争論也很火;
她們看似是鮮明的對立派,但也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求得了長遠的女演員,也都是在探讨後輩演員的長遠;
惠英紅在人生低谷仍然逆境翻盤,所以覺得能适應不同的角色才能走得遠;
而趙雅芝懂得發揮自身特色,所以覺得保存自身的心性最是重要。
她們的讨論不必争出個結果,女明星們也不必都遵循同一套成名劇本。
不是隻有幾年内速成大業的人才算英勇,這個娛樂圈多的是早發力的天才,但太缺乏持續發力的智慧了。
曾黎的出現,倒是補足了這樣的叙事,如同一朵花,無論早開晚開,都是美的。
不僅是女明星,普通人何嘗不是如此——
保護自己的力量,不必急着綻放。
一生中的每一天都可以成為你盛開的時機,不必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