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盡管中國電動車已在東南亞鑿開了一道口子,但它并不像許多人想當然認爲的,能在東南亞大殺四方,砍瓜切菜般 KO 日系車。
作者丨樊舒琪
責編丨楊 晶
編輯丨靳鵬輝
随着日本電子、半導體産業相繼衰落,汽車産業成了日本經濟最後的堡壘,可這座堡壘的城牆上出現了幾道裂縫。
今年前三季度,日系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坍縮,豐田在華銷量下降 4%;本田在華銷量下降 21%;日産在華銷量直降 26%。
與此同時,在東南亞,日系車也遇上了危機。東南亞汽車市場是日本汽車除了歐美、中國之外最重要的出口市場,素有 " 日系車後花園 " 之稱。但如今中國車企正通過電動車這個支點,撬動日系車的銅牆鐵壁。
受益于當地對電動車的扶持政策,過去 5 年中,中國汽車品牌在東盟的市場占有率從不足 1% 到超過 6%。去年,中國電動車對東南亞的出口進入井噴階段,有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對東盟國家汽車出口總額爲 58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 48%,在東盟國家汽車進口總額中占比 26%;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東盟國家的汽車出口依然保持快速增長。
其中,泰國素有 " 亞洲底特律 " 之稱,在東南亞汽車市場占據核心地位,亦是眼下中國車企出海東南亞最重要的落腳點。
到目前爲止,比亞迪是泰國車市存在感最強的中國品牌。今年 10 月,比亞迪占了泰國超 50% 的 EV 市場份額,在泰國新車總銷量中占比 7%,位列第 4。一個多月前的曼谷國際車展上,售出的約 43000 輛新車中,有 2700 輛是比亞迪 Atto 3,是出海到泰國的中國車企中,斬獲訂單量最多的。
考慮到去年 11 月,比亞迪的第一款車才進入泰國市場,這樣的成績算是夠看的了。未來,随着比亞迪在泰國的産品線逐漸豐富,這一品牌在泰國的市占率必然也會水漲船高。
除了比亞迪,哪吒、上汽、長城等車企也在泰國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泰國 AutoLife 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 8 個月,除了比亞迪 Atto 3 以外,哪吒 V、MG 5、歐拉好貓 / 閃電貓以及 MG 4 都是當地相對暢銷的車型。
随着銷量和市場份額不斷提升,中國汽車品牌加快本土建廠的步伐便是理所必然。去年以來,比亞迪、哪吒、長安等企業先後宣布要在泰國建廠。等這些産能建成後,中國 EV 在泰國的滲透率有望再上一個台階,将來還能輻射到東南亞其他國家以及歐洲、澳洲市場。
不過,泰國對中國 EV 接受度高,不代表東南亞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去年,泰國電動車銷量占東南亞六國電動車總銷量的 58%,僅次于泰國的印尼、越南分别占了 20% 和 16%,至于東南亞其他國家,它們的路上則幾乎沒有中國 EV 的影子。
大型咨詢公司理特咨詢公司的内田博教點出了一個原因;" 除了泰國以外,在車的尺寸和價格方面适合當地市場的中國 EV 很少,因此 EV 的普及比較遲緩。"
那麽其他東南亞國家喜歡什麽樣的電動車呢?
據日經新聞網報道:" 印度尼西亞以多人乘坐的多功能車爲主流,而馬來西亞則以小型車爲主流 ",所以如果中國車企想提高自家電動車在東南亞的滲透率,最好的辦法莫過于針對東南亞不同國家的市場推出特供車。
此外,各個國家的基礎設施、油價水平也是影響中國電動車在當地銷量的因素。
在中國,EV、插混能實現快速滲透,高企的油價 " 功不可沒 ",但不是所有東南亞國家的油價都像中國這麽瘋狂。比如馬來西亞,人家最新的油價才 3.14 元 / 公升,充電基礎設施倒是很不完善,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地消費者哪來的動力去嘗試電動車呢。
所以說,盡管中國電動車已在東南亞鑿開了一道口子,但它并不像許多人想當然認爲的,能在東南亞大殺四方,砍瓜切菜般 KO 日系車。
至今,日系車仍是東南亞市場的一條地頭蛇,也是中國汽車占領東南亞的最大阻礙。但正如克萊斯勒前總裁亞柯卡所說,中國汽車的幸運之處在于,在它進入世界的過程中,有許多前車之鑒。研究日系車在東南亞壟斷地位的由來,對中國車企有着巨大的參考意義。
首先,日系車的地位得益于它在東南亞的先發優勢。
東南亞缺少本土品牌,所以 20 世紀 60 年代日本汽車産業進入後,日本制造商一邊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優惠的政策環境,一邊也對東南亞進行技術轉讓,扶持當地汽車産業發展。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日本掀起了對東南亞投資的第二波熱潮。日本汽車産業在東南亞的落地和發展,不僅爲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也讓東南亞汽車産業出口總額節節攀升,可以說,日本是對東南亞汽車出口的最大貢獻國。
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車企之于東南亞,頗像合資企業之于中國汽車産業。
其次,日本車企在東南亞的龐大産能,讓日系車有着強大的本土優勢。
東南亞 76% 的新車是日系車,其中隻有 6% 生産自日本,另外 70% 全在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幾個重要國家生産、組裝。在銷售地生産,降低了銷售成本,也更有利于獲得當地消費者在情感上的認同。
而日本車企之所以能稱霸東南亞,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日本商社在背後的支持。
提到日本商社,免不了要多說兩句,因爲這是影響日本車企出海的一個關鍵、卻常爲人忽視的因素。
日本的每一家商社都是一個 " 巨無霸 " 組織," 從拉面到火箭、從雞蛋到芯片衛星 ",沒有它們不做的生意。但它們又從 " 不直接做産品 "," 也沒有主業 ",原因是它們認爲一但直接做産品,資金就會變成機器、廠房等固定資産,現金流能力将大大削弱。
有了充裕的現金流,商社就有了人才優勢,有了遍布全球的渠道積累、四通八達的信息網絡,再讓這些滲透到一個産業的所有環節,日本商社便可讓一切生産圍繞自己運轉。
情報能力是日本商社的殺招,其獲取情報效率之高、範圍之廣,甚至被認爲在美國中情局之上。與此同時,日本商社還熱衷于在全球開展多元化投資。這兩樣疊加,讓日本商社在全球各地積累了豐厚的政商資源,尤其在東南亞,日本商社甚至能左右當地産業政策、經濟生态。
就拿印尼來說,印尼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銀行等組織,背後多有日本商社的力量。在商社的影響下,當地汽車産業相關政策,長期利好以小型車爲主的日系車,所以日系車能在當地占據占據 90% 左右的市場份額。
如今,中國汽車正試圖複刻當年日本汽車占領東南亞的路徑,率先搶奪新能源市場、加大對當地的投資,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中國律所,也在跟随包括車企在内的中國企業一同出海,這意味着中國車企在海外的合規成本将大大降低。未來,中國車企最該警惕的,或許就是不要重蹈當年 " 中日摩托車大戰 " 的覆轍。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