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Ola Friend 官網截圖
藍鲸新聞 11 月 11 日訊(記者 朱俊熹)史上最長雙十一即将結束,AI 加持下的電子産品頻頻登上各大電商平台銷量榜單。除熱門的手機、PC 等智能設備外,耳機等硬件小商品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消費者視野中。
天貓平台最新統計顯示,科大訊飛、Cleer 旗下兩款 AI 耳機闖入耳機熱賣榜前二十。另據京東雙十一首日戰報,在 AI 耳機品類銷量榜單中,除科大訊飛、三星等老牌品牌外,字節跳動新推出的耳機産品也跻身其中。
10 月 10 日,字節跳動發布了首款 AI 智能體耳機 Ola Friend,其售價爲 1199 元,于 10 月 17 日正式開售。截至 11 月 11 日,Ola Friend 在各電商平台上顯示的銷量均突破 2000,部分配色和充電盒款式顯示缺貨。
字節跳動需要耳機嗎?
對于 Ola Friend 這款智能體耳機,字節跳動的定位是 " 随時陪伴耳邊的朋友 ",主打通過語音便可以喚起用戶手機上的豆包 App。用戶僅需在戴上耳機後,直接觸摸耳機或者說出喚醒詞 " 豆包豆包 " 即可,無需像其他 AI 對話産品那樣,再借助手機或電腦進行輸入。
在官方給出的範例中,與其他同類産品突出辦公會議等商務場景不同,Ola Friend 的常見使用場景包括了解新知識、英語陪練、共情式對話、聽歌等。例如在旅行過程中,如果遇到陌生的景點或感興趣的動植物,用戶可以直接以語音對話的方式調出豆包詢問,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充當導遊的角色。
一位使用者對藍鲸新聞表示,在購買 Ola Friend 耳機後,他使用豆包 App 的頻率有所增加。此前使用其他 AI 對話助手時,往往要經過打開手機、輸入内容的兩步流程,很多時候會打斷原先的沉浸式狀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通過 AI 耳機能夠縮短這套流程,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作爲一款主打陪伴的産品,如何控制耳機重量以支持長時間的佩戴,是 Ola Friend 的另一關鍵。據字節跳動介紹,這款開放式耳機單隻重 6.6g,能夠實現幾乎無感的佩戴感受。但對于這類不入耳的開放式耳機,不同用戶的喜惡顯然并不一樣。有使用者告訴藍鲸新聞,相較于主流的入耳式和骨傳導式耳機,Ola Friend 戴起來舒适度更好。也有使用者因爲對其降噪、音質表現不滿意,佩戴時感覺壓迫着耳廓,最終選擇了退貨。
耳機的佩戴感受或許因人而異,但不少人在使用過 Ola Friend 後都提出了相似的疑問:是否真的需要通過這款 AI 智能體耳機來提升豆包體驗?
字節跳動旗下的豆包已成爲最受歡迎的 AI 智能助手之一,數據顯示其 10 月 MAU 達 5130 萬,遠超國内其他 AI 應用。許多被 Ola Friend 吸引的購買者本身就是豆包用戶,體驗後卻發現耳機與 AI 應用之間的适配程度仍待提升,實際使用場景較爲有限。
圖片來源:AI 産品榜
有使用者介紹稱,她通常會在通勤和上班時佩戴耳機,而在這些公衆場合下喊出 " 豆包豆包 " 的喚醒詞會覺得 " 很奇怪 "、" 有點心理障礙 "。更多的時候,她還是習慣直接打開豆包 App 并安靜地使用。另一位使用者則表示常用豆包進行搜索,但更習慣通過視覺系統來獲取文字信息,借助耳機接收聽覺信息仍會感到不适應。
更核心的問題在于,目前 Ola Friend 耳機僅限于調用豆包 App 中的官方智能體,不支持喚起應用内各類智能體或手機中其他軟件。爲實現聽歌場景,豆包在官方智能體中内置了抖音旗下的音樂應用 " 汽水音樂 "。但一些使用者反映,要從其他主流音樂應用遷移到汽水音樂,再建立新的用戶習慣,存在一定的使用門檻。
科技市場研究機構 IDC 的中國研究總監潘雪菲向藍鲸新聞表示,進軍 AI 耳機賽道的各廠商後續仍需開展生态方面的合作。從長線來看,互聯網大廠旗下并不隻有一款 AI 助手類應用,在軟件側依然擁有資源和能力方面的優勢。
潘雪菲提到,一方面需要繼續提升大模型本身的能力,來改善耳機的使用體驗。另一方面,要切入市場還需找到一些更明确、更具剛需性的場景。" 比如部分廠商做的辦公、會議類耳機發展得非常快。它針對的可能隻是部分白領經常開會或跟海外客戶溝通的需求,但相對來說會更剛需,更容易被撬動。"
在字節跳動發布 Ola Friend 之前,已有一些科技企業和耳機品牌開始布局 AI 耳機。其中,科大訊飛推出了 iFLYBUDS Pro 2 等多款智能耳機,主推在會議場景下完成轉寫、翻譯、摘要總結等功能。Cleer 等音頻廠商也瞄準了運動、遊戲賽道,推出接入 AI 技術的耳機。這些耳機産品的價位大多在千元以上,與 Ola Friend 定價差距不大。
潘雪菲稱,考慮到高價位段、技術壁壘和使用場景,接入 AI 大模型的耳機産品目前還處于相對早期的發展階段,面向偏小衆、細分的市場。一位 Ola Friend 使用者更是直言,在現階段購買該産品的大多是對科技或 AI 感興趣的人。" 就想嘗嘗鮮,體驗完就放在那了。" 他表示," 還遠沒有到達早期大多數和後期大多數的消費品周期。"
再戰 AI 硬件
Ola Friend 智能體耳機并非字節跳動第一次展現出硬件野心,卻是首個接入豆包大模型的 AI 硬件産品。
據字節透露,耳機的硬件部分由不久前收購的原 Oladance 團隊完成。Oladance 成立于 2019 年,其創始人李浩乾及核心技術團隊來自知名音響品牌 BOSE。2023 年,Oladance 完成千萬美元天使輪融資,領投方爲藍馳創投、黑蟻資本。該品牌主推 OWS 全開放音頻産品,此前上線的 OWS Pro 系列耳機外觀上與 Ola Friend 基本相似,定價在 1499 元。
而字節跳動在 AI 耳機的布局上動作極爲迅速,從完成收購該團隊到推出 Ola Friend 耳機共耗時不到半年。今年 5 月,就有消息傳出字節以 3-5 億元的價格完成了對 Oladance 的收購。Oladance 主體公司于 9 月完成工商變更,正式由字節跳動 100% 控股,老股東均已退出。據媒體報道,收購後李浩乾将加入字節 AI 硬件團隊并擔任重要角色,職級高于大多類似的收購公司的 CEO。
在硬件産品上,字節可謂屢敗屢戰,曾先後試水手機、教育硬件、VR 硬件等領域,效果都不及預期。2021 年,字節豪擲 90 億元收購國内 VR 硬件廠商 PICO,并擴張團隊,押注通往元宇宙的未來船票。但随着元宇宙概念降溫,兩年後 PICO 業務迎來大裁員、組織架構調整的慘淡現實。PICO CEO 周宏偉在内部會議上承認,此前對行業和市場的發展估計得比較樂觀,實際上 VR 行業還處于非常早期的狀态,但公司對 XR 業務有耐心、看長期。
自 2022 年生成式 AI 浪潮爆發以來,AI 硬件又成爲下一個科技巨頭争相入局的風口。國外方面,Meta 創始人兼 CEO 馬克 · 紮克伯格堅稱智能眼鏡不僅會向所有佩戴普通眼鏡的用戶普及,未來還将發揮手機的大部分作用。今年 9 月,Meta 展示了全息 AR 眼鏡 Orion 原型,并與雷朋合作推出内置 AI 功能的智能眼鏡。此外,近期蘋果被傳開始探索進軍智能眼鏡領域,OpenAI 也招攬了 Meta 前 AR 眼鏡項目負責人,領導其消費硬件業務。
在國内,AI 硬件賽道同樣火熱,AI 手機、AI PC、AI 學習機、AI 眼鏡等産品密集湧入市場。據彭博社報道,百度将于本周推出一款内置文心基礎模型的眼鏡,連接百度地圖、百度百科等一系列産品。預計其價格将低于 2150 元,最早在明年初開售。
潘雪菲向藍鲸新聞分析稱,通過目前接入 AI 的耳機産品,能夠反映出未來終端設備的一些發展方向,例如随時交互、及時連接的趨勢。與其他 AI 硬件相比,耳機的特點在于可以實時佩戴,同時更靠近人們輸入輸出的感官位置,在語音交互上具備天然優勢。相較于眼鏡,耳機的受衆更廣,大衆接受度高,而并非所有人都習慣或願意長時間佩戴眼鏡。
潘雪菲指出,從行業角度出發,硬件廠商入局 AI 耳機的意圖在于完善其産品生态。原有的硬件渠道會成爲這類廠商的強大優勢,包括前端的研發設計、後端的銷售渠道等。對于互聯網廠商而言,優勢則在于向 AI 大模型傾斜的資源以及軟件側的應用體驗。
" 互聯網廠商布局硬件的核心是找到一些能夠切入的 AI 入口,來承載其大模型最後的落地。因爲從消費端來看,大模型最後肯定還是要落實在某個終端設備上的。" 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