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大 V 商業
阿裏、京東和拼多多的 Q4 财報陸續已出,最終的數據還是超出了大衆對這三家的原有印象。
比如像 GMV、利潤、貨币化率這些關系到電商排名的核心數據,其實三家的地位已經發生了改變,可以說,從 2023 年起," 貓狗拼 " 這三家的順序可能要重新排位了。
先說一組數據感受下——拼多多2022 年的 GMV,測算大概在 4.76 萬億,當然實際數據可能有偏差。如果實際偏差不大的話,那意味着拼多多在 GMV 上超過了京東的 3.47 萬億,成爲國内第二大的電商平台。
當然,三者的核心數據不止此,如果我們再多拆分一些來看,可能更好地理解這三家之前做出的調整措施。
01 誰該排第二,拼多多還是京東?
毫無疑問,電商老大依然是阿裏,但是第二的位置就不一定了。
拼多多的 GMV 可能大幅超過京東。
京東的 GMV 不難測算,根據前幾年公布的 GMV 以及增長率數據,可以推算出來京東 2022 年 GMV 爲 3.47 萬億。阿裏的 GMV 也差不多可以推算出來,2022 财年 GMV 達到 8.3 萬億,其中中國零售的 GMV 大概是 8 萬億。
拼多多的 GMV 可以通過傭金增長率來估算。拼多多沒有披露 2022 年 GMV 的相關數據,但是由于 GMV 和傭金收入的比例相對固定,2022 年拼多多傭金收入爲 276 億元,較 2021 年的 141 億元增長 95%。
拼多多2021 年 GMV 爲 2.44 萬億,那麽如此推算拼多多2022 年的 GMV 大概就是 4.76 萬億。
當然,三家的統計口徑略有差異,并且退貨率等情況各不相同,此處不過多計較。
當拼多多的 GMV 來到 4.76 萬億,問題就來了。
首先就是京東讓出了國内第二大電商的位置。2021 年的時候京東的 GMV 還以 3.29 萬億超過拼多多的 2.44 近一半,如今被大幅反超。
所以這裏就不難理解,2021 年底的時候,劉強東開始 " 回歸 " 京東,并多次降調京東喪失低價優勢,将成爲下一個蘇甯。
另外,阿裏也要提心吊膽了。
阿裏中國零售的營收中,有一部分是自營商品,包括天貓超市、高鑫零售、阿裏健康、盒馬,阿裏電商平台上來自第三方賣家的 GMV 實際上還要去掉一些。
相比之下,拼多多的自營比例非常小,并且有逐漸放棄自營的趨勢。
對比拼多多的 GMV 增速和阿裏的 GMV 情況,對後者來說非常不利。一方是拼多多還在高速增長,另一方是阿裏的中國零售 GMV 基本停滞,按照當前的節奏,拼多多可能在 2025 年追平阿裏的 GMV。
拼多多的追趕速度确實恐怖。拼多多上市之初,其 GMV 差不多是阿裏的 1/10,阿裏是絕對的霸主。不曾想 4-5 年的光景,拼多多已經達到了阿裏的一半的水平。
當然,越是接近越是難以追趕,就像是活躍買家這項數據,拼多多一路追趕到了 8 億,和阿裏的 10 億越來越接近,但是差距也開始穩定下來。
現在不難理解的是,拼多多開始推海外的 TEMU,阿裏開始以蔣凡爲代表開始在海外市場快速推進,想要在這場競争中保持優勢,對于陳磊和張勇來說壓力都不小。
如果說整個電商盤子裏,消費者心理預期能夠接受的慢速電商,即通過第三方平台以通達、極兔等配送,大約時間需要 2-3 天,整體體量大概爲 10 多億的話,那麽拼多多和阿裏的第三方店鋪 GMV 基本上就是零和了。
目前,拼多多、阿裏、抖音、快手、京東等第三方店鋪 GMV 總和占據了社會零售銷售總額的 1/3 左右,多方博弈下拼多多和阿裏想要多拿點市場份額都很難。
02 拼多多" 割 " 起來也狠
除了體量,衡量三者的一個重要指标就是貨币化率,即誰更能賺錢。
當然,阿裏一年廣告收入 3000 億是拼多多、京東沒法比的。不過作爲後起之秀拼多多,曾經貨币化率一度高達 3.5% 逼近阿裏," 割 " 起商家來也是一點都不手軟。
目前,拼多多在這三家裏的貨币化率最低,按照貨币化率 = 營收 /GMV 的公式來看,拼多多2022 年的廣告貨币化率約爲 2.17%。
上文我們也推算過,拼多多的 GMV 大概爲 4.76 萬億。
營收上,2022 年第四季度财報數據顯示,拼多多營收 398 億元,經營利潤達到 309 億元,淨利潤爲 95 億元,平均每天淨利潤一個億;全年來看,營收 1306 億元,經營利潤 991 億元,淨利潤達到 315 億元。
拼多多的營收主要分爲兩塊,即廣告收入、交易服務收入(拼多多的自營商品銷售收入比例非常少且持續減少,可忽略不計),第四季度廣告收入 310 億元,交易服務收入 88 億元;全年來看這兩項數據分别爲 1027 億、276 億元。
京東和阿裏的貨币化率則均高于拼多多,分别爲 2.36% 和 3.8% 左右。
财報數據顯示,京東 2022 年 GMV 爲 3.47 萬億,平台及廣告服務收入爲 820 億元,京東 2022 年的貨币化率爲 2.36%;阿裏的中國市場 GMV 爲 8 萬億,根據财報統計四個季度的客戶管理收入總計 2935 億元,剔除自營商品部分 2763 億元,阿裏的貨币化率約爲 3.8%。
可以看出,目前拼多多的貨币化率依然是最低,京東排在第二位 2.36%,阿裏的貨币化率最高爲 3.8%。
值得一提的是,實際上京東分爲自營和 POP,之前京東内部低價行動被報道出來,京東自營的商品在主站拿廣告位價格要比第三方商家便宜,因此京東實際的貨币化率要高于 2.36%。
貨币化率這一數值對于平台上的商家來說,意味着想要在這個平台上生存下去,需要付出多少的廣告、傭金等費用,也是一項商家生存壓力的反向指标。
按照 2022 年的數值來看,商家在阿裏的壓力最大,其次是京東,拼多多壓力最小。
但實際上這一數值一直處于波動中。拼多多2018、2019、2020、2021 年的貨币化率分别爲 2.94%、2.99%、3.25%、3.5%,而阿裏曆史高值爲 2021 财年的 4.07%。
過去兩年," 貓狗拼 " 競争激烈加劇,平台開始重新争奪商家,也給出了極多的優惠政策。比如京東近期大力推廣個人商家入駐,阿裏也曾經推出一系列的費用減免措施。
另外,拼多多的廣告收入增速要遠低于傭金收入增速,也意味着有減免政策在裏面,比如多多買菜等都是可能影響的指标。
如果用數據的角度來看電商平台的變遷,其實就是貨币化率的波動。
商家們最能實際感受,貨币化率高的平台生存壓力大,商家轉移到貨币化率低的新平台。随着新平台的壯大,貨币化率提升,這時候會有新的競争對手出現,商家再次随之遷徙。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