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紅斑狼瘡引發的 " 蝴蝶斑 ",來源于 UpToDate
年僅 57 歲的港星周海媚突然逝世後,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近期多次沖上社交平台熱搜,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熱讨論的焦點在于系統性紅斑狼瘡的 " 難 ",難在臨床診斷,也難在治療。由于症狀複雜多樣,100 個 SLE 患者的症狀可能都不一樣,且隐匿發病、病因複雜,導緻臨床診斷難;由于是 " 系統性 " 的,累及多系統、多器官,治療也難。由于無法根治,系統性紅斑狼瘡又有 " 不死癌症 " 之稱。
因此,多數患者 " 談狼色變 "。不過專家也呼籲不要恐慌,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會副主任委員黃慈波強調:" 隻要做到早篩、早查、早診、早治,系統性紅斑狼瘡能實現可防可治。"
此外,CAR-T 療法有望爲 SLE 帶來治愈曙光。CAR-T 療法從 SLE 緻病性 B 細胞入手,爲該疾病帶來了新的 " 解法 "。有學術研究證明,CAR-T 療法有望安全高效地一次性治愈 SLE。
傳統療法副作用高,國内僅兩款生物制劑獲批
與其名字表面含義不同,系統系紅斑狼瘡并非皮膚疾病,而是累及多系統、多器官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有發熱、乏力以及關節腫痛、腎病、狼瘡性肺炎等症狀,會導緻嚴重的器官損傷、并發症甚至死亡;病因複雜,與遺傳、環境、性激素等多種因素相關。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 SLE 患者超過 100 萬,位居世界第二,全球約有 780 萬患者。患者多爲 20-40 歲育齡期女性,外貌變化及生育功能受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存在非常迫切的治療意願。
對于系統性紅斑狼瘡,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激素治療、抗瘧藥、免疫抑制劑和生物制劑等。
其中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傳統療法伴随着嚴重的副作用,糖皮質激素常見副作用包括高血壓、高血糖、消化道潰瘍等副作用,免疫抑制劑則對肝腎功能有毒性作用等;抗瘧藥臨床常用氫氯喹,也存在不良反應。
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協作組(CSTAR)的數據顯示,我國 84.13% 的 SLE 患者正在使用激素治療,其中部分患者用于維持治療的激素劑量偏大,不良反應也随着劑量增加而增多。
随着生物制劑的獲批,能進一步降低 SLE 患者對激素的依賴。
2019 年 7 月,全球首個治療該疾病的生物制劑 " 注射用貝利尤單抗 "(商用名:倍力騰)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在國内上市,該藥物由葛蘭素史克(GSK.US)研發生産,适用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動的活動性、自身抗體陽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成年患者。
注射用泰它西普,來源于榮昌生物
2021 年 3 月份,全球首個用于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 " 雙靶 " 生物制劑 " 注射用泰它西普 "(商品名:泰愛)獲得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準上市,今年 11 月下旬,泰愛獲得國家藥監局的完全批準上市,該藥物由榮昌生物(688331.SH)研發生産。
據了解,泰它西普通過抑制 BLyS 和 APRIL 兩個細胞因子的過度表達,抑制異常 B 細胞的成熟和分化,從而降低機體自身免疫反應,達到延緩疾病進展和減少複發的目的。
注射用泰它西普 2022 年産銷量,來源于榮昌生物年報
從 " 注射用泰它西普 " 銷量增幅也可一定程度上看出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的緊缺及治療意願的迫切性。據榮昌生物年報,2022 年 " 注射用泰它西普 " 生産量、銷量分别爲 54.15 萬支、49.08 萬支,分别同比大增 1555.77%、1780.51%。
值得一提的是,在 2021 年 12 月,泰它西普正式納入醫保目錄,在今年 12 月份,泰它西普再次續約新版醫保目錄。
不過,全球獲批用于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藥物不到 5 款,國内獲批的生物制劑僅上述兩款。獲批的 SLE 藥物較少,主要原因還是在于 SLE 臨床症狀的多樣性、病因的複雜性等,這些特點使得藥物臨床入組、試驗設計、有效性驗證等都困難重重。
"新解藥 "CAR-T療法,有望一次性治愈SLE
據公開資料,SLE 的一個核心标志是 B 細胞自身耐受被打破,從而導緻異常活化和大量自身抗體的産生。
華創證券分析師分析認爲,CAR-T 療法此前已廣泛應用于 B 細胞瘤治療,有望達到深度清除 SLE 緻病性 B 細胞的效果,觸發免疫 " 重置 ",從而實現完全緩解疾病(即無藥物緩解)。
中國和海外兩項學術研究分别納入 13 例和 7 例重度難治的 SLE 患者,結果表明 CAR-T 療法治療 SLE 有望安全高效達到一次性治愈:治療後 80% 的患者 SLEDAI-2K 評分降至 0 分(3 例 4 分的患者由于永久腎損傷導緻蛋白尿 / 血尿,其他 SLE 症狀已消除),自身抗體實現血清學轉陰,并達到持久緩解,最長達 44 個月(近 4 年)。且所有患者均無需羟氯喹、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達到了接近一次性治愈的效果。
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不過行業人士也表示,對于 CAR-T 細胞療法對于 SLE 患者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該療法的可行性也還需進一步驗證。
目前已有多家公司 " 嗅 " 到這一新興技術,且已展開布局,我國藥企有望領跑。據華創證券數據,藥明巨諾(02126.HK)的瑞基奧侖賽,目前均處于Ⅰ期臨床;亘喜生物 CD19/BCMA 雙靶 CAR-T 治療 SLE 在體外研究和 IIT 中取得初步積極數據,将于明年上半年公布。
來源于亘喜生物官網
此外,BMS 和諾華利用新開發的加速生産平台專門研發了用于自免疾病的 CD19 CAR-T,均已進入臨床 I 期,有望于明年讀出數據;Cabaletta Bio 采用馴鹿生物授權序列開發的 CD19 CAR-T 正在開展 SLE 臨床 I/II 期研究,并獲得 FDA 授予的快速通道資格。
上述研發管線雖多處于臨床前研究,但終是在系統性紅斑狼瘡這道 " 難題 " 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 | 張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