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康發展依然是擺在百貨行業面前的難題。
2024 年上半年最後一天," 回憶殺 " 在不同的城市上演。
溫情的文字背後,難掩殘酷的現實,在 6 月 30 日這一天,包括上海梅龍鎮伊勢丹百貨、遠東百貨重慶江北店、重慶王府井沙坪壩店、三明艾來百貨 ( 列東街店 ) 、百聯青浦購物中心、銀座商城濱州博興店合計 6 家百貨商場宣布停止營業,這些曾經引領城市商業發展的地标商業,在歎息聲中落下帷幕。
事實上,百貨黃金十年一過,「生死存亡」的問題每年都會擺在台面上讨論,從業者、行業專家和顧客都熱衷于此,隻是話題走向從最初的業績新高、開店熱潮變成轉型、新零售,再到現在的關店、調改以及更深刻的「百貨行業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和答案,不過探讨問題的背後能看到整個百貨行業的發展軌迹:業績好的時候開疆拓土,低增長時代自然就要收縮戰線。
聯商網顧問厲玲笑言 "臉皮沒那麽重要,肚皮才重要,虧損就把門店關了,把戰線收回來,重要的是保持企業健康。"
今年上半年,雖然有 8 成百貨上市公司實現盈利,不過 44 家百貨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922.89 億元,比 2023 年同期的 1087.74 億元減少 164.85 億元;實現淨利潤 37.71 億元,比 2023 年同期的 54.11 億元減少 16.4 億元。
面對下滑的營收、淨利潤,如何健康發展依然是擺在百貨行業面前的難題。
01 前三季度超 7 成企業營收下滑
到了今年三季度,百貨行業表現如何?《聯商網》選取了 38 家百貨上市公司财報來一窺究竟。
單從第三季度來看,38 家百貨上市公司貢獻了367.2億元營收,比 2023 年同期的445.68億元減少78.48億元;實現淨利潤19.6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 6.005 億元增加13.68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淨利潤增加主要是因爲百聯股份。根據财報,第三季度百聯股份實現淨利潤 13.45 億元,而去年同期百聯股份的淨利潤爲 0.14 億元。
從營收方面來看,僅有 9 家企業實現增長,分别是合百集團、南京新百、新華百貨、新疆彙嘉時代、供銷大集、華聯股份、友阿股份、大連友誼以及上海九百, 其他 29 家企業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約占總數的 76%。
淨利潤來看,有 15 家企業同比增長 ( 包括虧損收窄 ) ,僅占總數的 39%,此外,有 11 家上市公司企業出現虧損,其中翠微股份虧損最爲嚴重,根據财報,第三季度翠微股份虧損 1.41 億元。
而從前三季度看,38 家百貨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27.27億元,比 2023 年同期的1424.16億元減少96.89億元。實現淨利潤60.37億元,比 2023 年同期的61.72億元減少1.35億元。
營收方面來看,前三季度僅有10家企業實現增長,分别是歐亞集團、合百集團、南京新百、新華百貨、大東方、供銷大集、華聯股份、上海新世界、大連友誼以及上海九百,其他 28 家企業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約占總數的 74%。
淨利潤來看,有 13 家企業同比增長 ( 包括虧損收窄 ) ,僅占總數的 34%,其中友好集團和南甯百貨成功扭虧爲盈。
此外,前三季度中有 7 家企業虧損,營收和淨利潤最高的是百聯股份。
根據财報,前三季度百聯股份實現營收 216.17 億元,實現淨利潤 16.2 億元,不過,百聯淨利潤同比增長 366.88% 是因爲發行華安百聯消費 REIT 收益所緻,成功扭虧的南甯百貨也是因爲汽車公司處置使用權資産收益增加和參股公司南甯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投資收益增加所緻,并不是靠主營業務獲利。
02 超 30 家商場徹底關閉
面對下滑的業績,百貨關店也變得更加果斷。
根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2024 年截至目前,已經有 30 家商場宣布閉店 ( 不包含升級改造 ) ,值得注意的是," 老百貨 " 依然是關店「重災區」。
《聯商網》在統計中發現,30 家宣布閉店的百貨商場中,已經運營超過 20 年 ( 包含 20 年 ) 的門店有 13 家,約占總數的 43%;宣布拆除重建的上海六百已經運營 72 年,天津伊勢丹南京路店、廣州番禺友誼商場和撫順商業城也已運營超 30 年;運營不足 10 年的項目有 6 家,其中廣州天河城奧萊公園和三明潮悅城百貨僅開業兩年就宣布關閉。
「租約到期」是商場關閉的主要原因,但是「市場環境、經營狀況、未來發展」也會被提及。
武漢王府井百貨在宣布關閉時,就表明做出這個決定是結合 " 市場環境、經營狀況以及未來發展策略,做出的艱難選擇 ";同樣在武漢的武商亞貿廣場在 " 綜合考慮亞貿廣場實際運營情況及公司戰略規劃的需要,爲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和組織架構 " 而選擇關閉。
大商股份在公告中指出,閉店是因爲經營不達預期。沈陽、河南、錦州、撫順等地區,面臨客流減少、競争加劇等多重挑戰。品牌在這些區域的新店擴展也較爲謹慎,部分品牌開始調整自身戰略,選擇關閉低線城市專櫃,加劇了地區店鋪招商難度。部分品牌選擇了比較保守的經營策略,不進行品牌形象升級、活動投入等,這種保守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店鋪的經營業績。特别是河南和撫順地區,爲了及時止損,公司關閉了幾家長期虧損店鋪。公司将以盈利爲前提,因地制宜,快速調整經營及招商策略,适應市場的變化,促進這些地區的業績改善與指标回升。
「大衆時尚商場」日子不好過,老牌高端商場也受到了「理性消費」和「品牌閉店」的沖擊,沈陽卓展購物中心在接連失去 Lv 和 Gucci 兩個「門面」後,這家已經運營 18 年的高端商場,于 11 月 15 日關閉。
" 如果說在 2023 年前,大家談關店覺得很不好意思,很沒面子,但從 2023 年下半年開始,經營者已經可以坦然面對談關店了,因爲開關店本來就是正常的經營策略。" 厲玲說道。
03 百貨店的出路在哪?
商場業績、品牌入駐都在影響商場的「去留」,客觀來說,理性消費以及年輕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确實影響了品牌和商場的「開店速度」,同時,這也并非是剛性需求。" 品牌們如今開店都愈發謹慎了,商場招商就更難了 "。 實際上,在厲玲看來,2008 到 2010 年中國百貨業就已經到頂峰了,甚至可能還要再早一點。
" 在這之後成熟的百貨單店增幅也相對不是很高,即便很多店還在增長,但我認爲這個增幅是泡沫,一是商場靠打折,表面上帶來一片繁華景象;第二是品牌商買單增加,打破了應有的生态;第三是有一部分店卡券銷售比例非常高。"
" 這樣的虛假繁榮導緻部分企業以爲未來會更好,但實際上困難接踵而至,如今,面對這樣的形勢——銷售下降,盈利困難,企業經營者也覺得沒有必要硬撐着,就索性關店了。" 厲玲表示。
但這并不意味着傳統商場沒有機會,厲玲認爲," 客觀上,百貨店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立足最好的中心城市店,成爲城市的時尚地标是新的方向。店面數量減少,門店面積減少,關閉不合适的城市店,不合适位置的店是必然的。主觀上,外資的進一步撤離與本土零售企業的謹慎投資同時存在。另外,也必須考慮消費趨勢的變化。"
對于百貨店來說,一定要做當地最高端的零售商場,同時,要研究你的消費者。" 環境、服務、管理、營銷手段等等,都要做到高端,一定要研究你的消費者,增加本地高端消費者的粘性,真正把服務做到他們關注的點上去。" 這是百貨店的出路。
實際上,存量商業調改升級也是當前行業關注的焦點。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分析認爲百貨的調改升級重點還是在品牌商:
1、百貨相比購物中心具有一定的商品經營能力,商場要與品牌商建立良好的關系,雙方在市場信息、顧客引流、營銷策劃上朝一個目标共同努力。
2、擴大線上業務占比 ,除了小程序商城,社群、直播、小紅書都是重要手段。
3、增強會員粘性。 在百貨行業,會員的銷售占比平均已超過 60%,可以通過豐富會員服務手段,舉行有體驗感的營銷活動,激活存量,引入增量,實現會員規模和銷售占比的提高。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聯商網 ",作者:李瑟,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