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迎來史上最淡 9 月,大批門店營收腰斬。
本文由紅餐網 ( ID:hongcan18 ) 原創首發,作者:周沫;編輯:洪君。
9 月 20 日,在四川做了十一年餐飲的浪哥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一條視頻,直言自己的餐飲店正遭遇十一年來最淡的 9 月。
這則短視頻發布後很快便引發讨論," 爲什麽這個 9 月史上最淡 " 也随之成爲熱議話題,留言多達 3000 多條。
一批餐飲人現身說法,揭開了餐飲 " 黑色 9 月 " 的冰山一角。
" 我從事餐飲 26 年,這個月最差。"
" 十年老店,這個月生意暴跌 70%。"
" 自己炒菜,請個阿姨搞衛生、端盤子 3800,房租 7000,但連續一個禮拜都是收入幾百,我要撐不下去了。"
" 從沒像今年 9 月這樣,連續一個星期沒客人了,我在想還要不要堅持下去。"
幾乎波及所有品類,
餐飲業遭遇 " 史上最淡 "9 月
" 今年五一集中釋放完一波流量以後,很多餐飲店一下子就‘斷流’了,6 月開始生意就斷崖式下跌。七八月暑期來了之後,營收情況才轉好了一些。可暑期過後,剛進入 9 月,一些同行在私下交流時就表示,門店客流量出現了 35% 左右的下滑,有的甚至直接腰斬。" 朱光玉火鍋館創始合夥人李揚告訴紅餐網。
在李揚看來,2023 年以來,餐飲市場的行情就像過山車一樣,一波三折起伏不定,而 9 月無疑是其中的一個低谷。
在這個低谷中,餐飲業正遭遇一場反常的 " 寒潮 ",無論是個體經營的小微門店,還是有一定實力的中大型連鎖品牌,大都已被波及。
△圖片來源:紅餐網 攝
成都豪蝦傳創始人、紅餐網專欄作者蔣毅對此也深有體會。9 月下旬,他不斷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經營着不同品類的餐飲同行留言,深刻感受到了 9 月餐飲行情的嚴峻。
" 雖然距離 2023 年 9 月結束還有一周時間,但現在基本可以蓋棺定論了。今年的 9 月,可能是餐飲行業‘有史以來’營業成績最差的 9 月。不是特定某個品類,而是除了快餐之外的幾乎所有品類都很糟糕,普遍性下降 30%-40%,有的品類,營業收入甚至直接腰斬。" 蔣毅在朋友圈如是寫道。
蔣毅的話并非空穴來風。紅餐網采訪了一批經營火鍋、湘菜、小龍蝦、輕餐等不同品類的餐飲老闆,受訪者大都表示門店下滑明顯。
以今年大熱的湘菜爲例,上海一位湘菜館老闆和紅餐網分享了其門店 9 月的營收賬單。賬單顯示,9 月 1 日 -9 月 9 日,餐廳的營業收入是 91548 元,相比 8 月同期營業收入下降了 32.81%,單量下降了 35.26%。
再如小龍蝦,由于品類的特殊性,往年的 9 月已經是小龍蝦淡季,到了今年 9 月,淡季更淡了。某小龍蝦創始人告訴紅餐網,他們 9 月份的營收環比 8 月份下降幅度超過了 40%,同比往年同期下降的幅度在 30% 左右。
輕餐、休閑餐等業态同樣也不好過。
廣州牛雜咖啡品牌 "cowcow 其其 " 的主理人 Vincent 錢向紅餐網直言," 認認真真做了 7 年餐飲,今年 9 月最懵。現在已經臨近中秋和國慶了,但仍然有部分門店的營業額環比八月下降了 50% 左右。"
寒意蔓延,
國慶後或爆發新一輪倒閉潮?
事實上,9 月一直都是餐飲業的傳統淡季,爲什麽今年淡季更淡,以至于大批餐飲人直呼 " 黑色 9 月 "?
△圖片來源:紅餐網 攝
對此,一些專業人士分析認爲,消費力下滑是首要因素。多項數據表明,今年以來,國内主力消費群體的消費意願出現了較爲明顯的下滑,人們在吃喝玩樂上自然變得 " 吝啬 ",不僅降低消費金額,還降低了消費頻率。
正如肥肥蝦莊品牌負責人張陽所言,9 月之前的暑期是餐飲旺季,餐飲業尤其是旅遊城市的餐飲普遍都過得還可以,但是整體來看,由于今年大部分消費者的總消費預算縮減,這波暑期的消費熱潮也提前透支了 9 月份的消費力,導緻 9 月餐飲 " 淡季更淡 "。
" 馬上就要到國慶黃金周了,節前消費者的消費變得更加克制,也對 9 月餐飲消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後火鍋聯合創始人黃菱補充道。
眼下,寒意還在蔓延,不少餐飲人開始擔心,這樣的消費頹勢會一直持續到年底,進而引發新一輪的倒閉潮。
過去 9 個月,餐飲業迎來倒閉潮的論調此起彼伏。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 8 月 31 日,2023 年餐飲企業的注銷吊銷量高達 78.2 萬家,是 2022 年全年的 1.3 倍。
"9 月我們門店的生意也不好,讓我擔心的是,9 月很可能是後面幾個月裏最好的一個月。國慶之後,餐飲市場很可能要大洗牌了。" 江蘇一位經營韓式烤肉的餐飲老闆對局勢感到無比焦慮。
"9、10、11 月肯定會比 6、7、8 三個月要差。" 北京一位餐飲行業觀察者也直言,過了十一黃金周這個消費小高峰之後,大衆的消費欲望會進一步收縮,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的餐飲行情基本已經看到頭了。
△圖片來源:紅餐網 攝
蔣毅也向紅餐網表達了同樣的擔憂," 現在大家都對國慶大假翹首以盼,算是最後的一點點希望,希望國慶能有一波餐飲行情,否則國慶後的三個月淡季會很慘。"
在蔣毅看來,如果國慶期間餐飲行情還是像今年五一節那樣不如預期,真正的倒閉潮或許就會爆發。
2023 年僅剩四分之一,
餐飲人如何應對?
眼下," 黑色 9 月 " 還未過去,第四季度的餐飲行情也撲朔迷離,對大部分餐飲人而言,最關心的莫過于接下來的路究竟要怎麽走?
△圖片來源:紅餐網 攝
上半場拼速度,下半場拼能力。張陽表示,當市場環境變得不可控時,餐飲經營者能做的就是做足充分的積累和準備,比如對人才梯隊、對品牌的服務、供應鏈的能力等進行全方位的深度的梳理,隻有這樣,當市場回暖時,企業才有能力和底氣接住。
王鹿鹿的觀點與其如出一轍。在王鹿鹿看來,當顧客的消費意願降低、頻次減少,而選擇又變得更多時,餐飲品牌就要想辦法成爲更多顧客的選擇,或者成爲顧客更高頻的選擇。
" 洞察消費市場和消費,了解競争,其實都是爲了矯正自己的方向,别管多少人進入餐飲,市場的競争有多激烈,做好自己,才能打下這場持久戰。"
商場如戰場,弱肉強食、強者爲王是不變的法則。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越是在這樣的緊要關頭,餐飲人越要調整心态,不斷對自身進行深度複盤。
"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變化,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内多做嘗試。隻有努力生存下去,才能看見春天的陽光。" 大龍燚創始人柳鸷說道。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