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網上沖浪的時候,看到了一條标題爲 " 影視行業都快端沒了導演如何自救 " 的筆記。
博主生動講述了自己和自己的兩位朋友在影視行業大災年 2022 年是如何求生的,博主這一年隻拍了兩條商業片,劇本距離創投遙遙無期,朋友 Q 決定去送閃送,而另一位朋友 S 則開始賣起了一種收藏價值極高的普洱茶。
" 有一些人賣課,有人教人拉片,有人教人拍片,還有人教人做人。"
整個影視行業在這個春天已經回暖,有很多等待已久的好消息。
春節檔成績喜人,《狂飙》火了倆月,進口大片紛至沓來,恐怖和耽改題材悄悄解禁,不少積壓幾年的文藝片也在慢慢釋出。
賈樟柯監制,王晶導演的《不止不休》等了三年才上映
可行業下端依舊偶爾會浮上來幾個關于自己如何失業、如何自救的泡泡。
對普通打工人來說,影視行業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這篇筆記裏,博主寫到他始終堅信賣電子煙是門好生意,因爲《愛情神話》的導演邵藝輝就賣過電子煙。
電子煙現在是不讓賣了,但《愛情神話》和邵藝輝還真有一些可以聊的。
《愛情神話》就是兩年前徐峥、馬伊琍、倪虹潔和吳越主演的那部上海愛情電影,無數業内業外人士看過後都大呼靈啊靈啊。
邵藝輝在《愛情神話》之前寫了一篇爆款文章《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人在幹什麽》,寫到了北電畢業生豐富多彩的副業。
電子煙大亨邵藝輝
" 高端的在搞海外月子中心、海外買房、留學中介,甚至海外代孕中介(這個涉嫌違法哈);中端有海外代購,自産自銷馬來西亞燕窩、貓山王榴蓮;低端的賣保險、開淘寶店,幫人算命。"
邵藝輝則自稱 " 電子煙大亨 ",在 2020 年 FIRST 青年影展創投上獲獎,又受到馬伊琍的推薦,《愛情神話》這個項目随之落地,與大家見面。她寫自己是走了狗屎運的人。
沒能走狗屎運的那些人,堅持下去的有在閃送和賣電子煙中吃苦和徘徊的,
有在幹電影相關的活兒的,有去做藝考老師的,有做電影記者、新媒體、短視頻的,有幹影視策劃、制片人的,也有轉行做品牌公關的,回老家考編制的,開網店的,幹家政的,幫人算命的,還有靠貓生小貓賺錢的 ......
桃采訪到一位境遇稍微好一些的。這位正在做自己第一部長片電影作品的青年導演,名叫戢 ( jí ) 子豐(微博:戢子豐 HD),如果有關注過 B 站 UP 主 " 吃素的獅子 " 早期自制綜藝 " 故事蓋澆飯 "" 獅樂園 " 的觀衆可能會對他有印象。
他愛好寫詩,在視頻中人設文藝且嚴肅,同跳脫的編劇水王陶宇傑是獅樂園的一對活寶,也是好朋友。
戢子豐畢業于北電,同邵藝輝、胡波(《大象席地而坐》導演)是同一屆的同學。
他的這部電影先是遇到了靠譜的制片人,後來又進入金雞電影節創投,拍電影的過程很順利,父母家人也很支持,預計今年 9 月就能完成。他說:" 這是天時地利人和。"
問到影視寒冬、疫情等對他是否有影響的時候,他說自己沒有什麽變化,做自己的事。" 劇本或者廣告之類的小單子,幾萬塊錢。" 夠一個人生活,但是戀愛什麽的就困難了。
堅持做電影很慘的事他聽過不少,類似于借錢拍電影,開工第一天就出事故了這種," 慘事不是選擇離開這個行業的理由 "。
現在,拍電影對他來說,比起夢想更像是創業。他說自己像個工程師,要和各種人溝通,創作會讓步于經營。
他肯定了自己同學裏堅持做導演的人不多,"(做導演成功與否)是個很難量化的東西,運氣和才華都很重要。很難堅持,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資本,以及很多的支持,還不一定能得到好的結果。"
就像他現在也會非常焦慮,會思考如果這部影片沒能達到他預想的結果會怎樣,如果賠錢了會怎樣,等等,不過現在他會多用正向思維,多看開心的事。
畢竟——黎明之前最黑暗,堅持不下去是大笨蛋。
就像徐浩峰在《刀與星塵》裏寫的:電影學院校慶,導演系老校友上台講話,開場白是 " 我沒能做導演 " 的占絕大多數。
這就像老婆餅裏沒有老婆,上大學讀導演系,就業并不一定做導演。
廣義上說,電影專業的就業面很廣——編導制片、廣播電視、傳媒廣告、互聯網、短視頻,甚至是劇本殺。他們隻是不做導演,但還在這個行業中。
隻是現在的就業情況是大影視公司裁員,降本增效。就拿愛奇藝來說,2021 年,愛奇藝展開一輪大規模裁員,裁員規模比例在 30%~40%。
小的影視公司則艱難求生,好一點的有口飯吃,差一些的瀕臨倒閉。
像這個,工作一年半幹倒五家公司,行業橫跨影視、直播、醫美和家政,行行出狀元,行行有冥燈。
還有科班出身,畢業去廣告公司,一年後去做短視頻的,現在準備辭職回廣告行業的。
就連那些吐槽公司壓榨,老闆 PUA 的新聞,都像是上古時代的傳聞了。
以前常見行業壓榨包括但不限于加班、工資低、工作重複、沒有價值感,還有來自行業老油子前輩們的無理要求。
一位受訪者曾說,自己畢業後進入影視公司,月薪 4500 左右,公司項目本身質量不太行,老闆還對耽美有執念,一定要往項目裏摻點耽美元素。月薪太少,還跟公司理念不合,這位受訪者遂辭職考公去了。
邵藝輝寫一人人羨慕的師哥,還沒畢業就去了山影,拿着月薪 2000 的工資,幹着不給署名的編劇。一邊是毫無希望的署名,一邊是不如實習生的工資,幾乎是永無出頭之日,有一天,這師哥實在忍不了了,就辭職回家養貓去了。
隻是現在被迫退場的不再是畢業生,而是有成熟工作經驗的老打工人,以及小公司和影視平台。
幹院線的,公司黃了;劇組則改行去拍網劇,網劇不行去拍短視頻和廣告;廣告公司也大量倒閉,沒流量可賺。
剪輯師和特效師在閑魚販賣自己的手藝,vlog、快手,抖音視頻無所不剪," 瞧一瞧問一問,剪到滿意爲止。"
影視行業已經從 " 寒冬 " 走向 " 特困 ",從 2019 年到 2022 年,有 16 萬家影視企業倒閉,影院破産清算,去年 11 月,7 家英皇影院向法院提交破産清算。
愛豆離開舞台走上街頭賣包子,如何活下去成了最大的難題。
不少人轉戰短視頻、劇本殺,在行業裏艱難求生,縱使是在廣告和影視行業混迹多年的老手,在被裁之後每天也要爲生計發愁,坐在咖啡館裏發呆,想起幾年前叱咤風雲的自己恍如隔世。
靈活就業不是一個網絡流行詞,而是無奈的現實。自嘲 " 無所謂,中戲戲文在做家政 " 的博主首頁是上門做飯的菜譜,她還兼職擺攤寫文案。她說現在做飯還不是主業,但想把它變成主業了。
但就像戢子豐說的:認真想做一個行業,活下去不難。
對還在影視行業混迹的人來說,試圖自救在當下确實慘淡,可長久看下去,未嘗不是積極信号。
轉行的人,落地生根;留下的人,努力求生。
參考資料:
《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人在幹什麽》邵藝輝
《360 行,哪行也沒影視人轉行這麽糾結和矯情!》思涵
設計 / 視覺: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