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張靜波
華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音 頻丨點擊小程序邊聽邊看
到 2009 年,中國生産了全球近一半的粗鋼。
但這一市場地位,卻未能轉化爲我國鋼企的話語權。
在當年的鐵礦石談判中,由于有鋼廠心懷鬼胎,臨陣倒戈,擁有 8000 家鋼鐵廠的中國,敗給了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
令人扼腕痛惜的,不是中國爲此不得不每年多掏 1000 億元,而在于類似的一幕,在其他行業不斷上演。
8000 家鋼鐵廠,是舊基建時代,很多地方一哄而上的結果。
過去幾十年,這種瘋狂的内卷,似乎成了國内很多行業,尤其是風口上的行業,躲不過去的宿命。
2023 年初,ChatGPT 橫空出世,讓 AI 大模型紅遍大江南北。
短短數月,國内就湧現出 238 個大模型,幾乎每天官宣一個。由此引發的,是一場慘烈的百模大戰。
從百度、阿裏、科大訊飛等一衆大廠,到清華、複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卷入其中的玩家,不計其數。
很多行業、企業,甚至城市,都在拼命買卡、囤芯片,建 AI 算力中心,試圖從頭訓練自己的大模型。
泥沙俱下過後,很多行業領袖和學者,開始反思這種局面。比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就大聲疾呼:
" 不斷地重複開發基礎大模型,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中科院院士陳潤生也表示:" 中國現有的通用大模型,90% 沒多大用處,也發展不起來,隻會加劇資源和人力的浪費,應該被淘汰。"
兩位業界大佬,都把矛頭指向了大模型的瘋狂内卷。
不止 AI 大模型,這種一哄而上、重複建設,在過去幾十年,給中國許多産業帶來了負面影響。
幾年前,華爲被老美盯上後,國内芯片産業一飛沖天,一夜之間,誕生了數萬家芯片企業。
然而,這些追風口的企業,有很多,成了别人案闆上的魚。僅僅一年多,5000 多家芯片企業,默默選擇了注銷。
一哄而上、重複建設,最終的結果就是,産業集中度低,到處是小舢闆,面對外資的航母艦隊,往往潰不成軍。
這些年,我們目睹了太多這樣的無奈。
中國是全球茶文化的起源地,但中國 7 萬家茶企,不敵英國一個立頓。
種業是一個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但中國 5800 家本土種子企業,幹不過美國一個孟山都。
今天,國内 200 多個大模型,很多都聲稱上了這個榜單,進了那個排名,但真實的調用量卻很小。
按照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說法,文心大模型一家的調用量,比這 200 多個大模型的調用量加起來還要多。
文心大模型,已經是國内最優秀的大模型之一。但跟 ChatGPT 比起來,仍有差距。
更可怕的是,OpenAI 還在不斷高速叠代,前不久剛推出的文生視頻模型 SORA,就再次驚豔世界。
縱然我們有 200 多個大模型,引領潮水的,仍是美國公司。
十幾年前,8000 多家鋼鐵廠敗給三大鐵礦石巨頭的一幕,似乎又在重演。
在美國,AI 初創公司有很多,但跟風去搞大模型的卻很少。
原因很簡單,通用大模型是一個非常底層的東西。
一方面,它投入巨大。
以 ChatGPT 爲例,它訓練一次,需要 500 萬 -2000 萬美元,每年光是電費投入,就超過 2 億元。
這樣的投入,不是一般的小公司能承擔的。
另一方面,它并不需要很多。李彥宏在批評國内大模型混戰時,就曾表示:
PC 時代,各種軟件都基于 Windows 系統開發;移動互聯網時代,操作系統也隻有安卓和 iOS 兩家。
未來大模型,也類似操作系統,最終隻需要爲數不多的大模型。
事實上,像大模型、算力芯片這樣的科技産業,背後比拼的是國力,它需要的不是散兵遊勇式的一哄而上,而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半個多世紀前,美國集全社會的力量,搞了一個阿波羅計劃。
爲了實現登月目标,美國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了全國頂尖的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總共動員了超過 100 萬人。
此舉直接拉動了美國半導體、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衆多産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爲美國經濟戰後的繁榮,打下堅實基礎。
日本人看了很眼饞,也想發展半導體産業,它們是怎麽做的呢?
1976 年,日本政府撥款 700 億日元,由通産省出面,召集富士通、日立、NEC、東芝在内的幾大龍頭企業,組建了一個超級企業聯合體: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研究聯盟(VLSI)。
這些來自競争對手公司的工程師們,放下彼此間的隔閡,夜以繼日,共同解決日本半導體産業面臨的技術難題,開創了人類技術史上的先例。
僅僅一年後,日本人就突破了一項高速電子束曝光技術,震驚世界。
到了 1983 年,日本半導體産值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其中,DRAM 芯片更是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美國人自然不甘心,立刻逼迫日本,簽下屈辱的《美日半導體協議》。
這隻是台面之上的事。
台面之下,美國人其實還幹了一件事,那就是依葫蘆畫瓢,向日本人學習。
1987 年,也就是《美日半導體協議》簽署一年後,由美國政府出資,商務部和五角大樓召集了全美 14 家半導體巨頭,也組建了一個企業聯合體:
半導體制造技術戰略聯盟(SEMATECH)。
SEMATECH 雲集了當時全美最強大的半導體公司,包括 IBM、英特爾、德州儀器、AMD,等等。
主要的目标是:開發下一代半導體技術。
到了 1997 年,财政資金撤出後,美國人已經成功地從日本手中,重新奪回了半導體霸主地位。
有意思的是,20 多年後,當日本人想要重振昔日半導體産業的雄風時,首先想到的還是組建聯合艦隊。
2023 年,由日本經濟産業省牽頭,索尼、軟銀、NEC、豐田等八家大型公司,合資成立了日本芯片國家隊 Rapidus。
這支聯合艦隊,目标很幹脆,那就是:到 2025 年,幫日本打赢 2 納米芯片戰争!
在産業與科技競争生死存亡的關口,日本人和美國人腦子裏牢記的,并不是自由競争的葵花寶典,而是:
集中力量辦大事。
美國、日本這樣的世界一流科技強國,尚且要搞聯合艦隊。
那麽,對于起步晚、基礎薄弱的中國科技産業來講,這戰該怎麽打?新中國的奠基者們,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替我們找到了答案。
當年,我們在敵人重兵把守下,如何突破重重封鎖?答案是: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新中國成立後,這個著名的軍事原則,被轉化爲我們的一項制度優勢:舉國體制。
在這個制度優勢下,我們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完成了兩彈一星的偉大壯舉。
改革開放後,我們在鋼鐵、電力、光伏、高鐵等衆多産業,突飛猛進,建立了全球最完備的工業體系。
我們在特高壓、載人航天等一些關鍵領域、前沿技術上,迅速形成競争優勢,争取到了戰略主動,同樣離不開:
新型舉國體制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
以特高壓爲例。
中國的特高壓技術很厲害,厲害到什麽程度呢?
" 全球隻有中國掌握特高壓全套核心技術,所以中國标準就是世界标準。"一位業内專家興奮地表示。
我們怎麽突破的呢?
在政府的領導下,電網企業組織了幾十家高校、科研機構,以及 200 多家設備制造企業,近 5 萬名工程技術人員,協同攻關。
他們先後攻克了與特高壓相關的 21 大類、310 項關鍵技術,解決了特大電流的絕緣、電磁環境控制等世界級難題。
再看載人深潛。
2020 年 11 月,我國 " 奮鬥者 " 号載人潛水器,在馬裏亞納海溝創造了 10909 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爲了解決載人深潛過程中的抗壓能力、操控性能等難題,我們組織了近百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近千名科研人員,共同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
在半導體産業,華爲之所以能突破美國人的封鎖,搞出 7 納米的麒麟 9000S 芯片,背後離不開政府領導下,整個産業鏈上下遊齊心協力的努力。
而它之所以成爲中國科技産業最能打的企業之一,原因也在于任正非的一句話:
" 我們這三十年都對着同一個城牆口沖鋒,幾十人、幾百人對着這個城牆口,幾萬人、十幾萬人還是攻這個城牆口,總會把這個城牆口攻開的。"
從特高壓、載人深潛到華爲……大量的實踐表明:
舉國體制,是我們科技攻堅的法寶。而舉國體制是集中力量,不是一哄而上。
這爲我們打赢 AI 大模型、算力芯片這場中美科技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一夜之間,湧現出 200 多個大模型,甚至還有很多生産辦公椅、紡織品染料和煙酒的公司,也來湊熱鬧,跨界投資算力,試圖分一杯羹。
這并非中國産業的幸事。
大洋彼岸,當英偉達正在颠覆算力産業,當山姆 · 奧特曼正在打響 7 萬億美元芯片戰,如果我們還想赢得這場戰争,就不要忘了:
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
[ 1 ] 《奮力赢得發展新優勢》,新華社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韬略》,爲了便于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标華商韬略公衆号,感謝支持,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韬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宋曉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圖蟲創意、東方 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爲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華商韬略旗下公衆号,歡迎關注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系:010-65580525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号【特色成長計劃】
簽約賬号【華商韬略】原創内容
◆◆◆
"點贊" 是喜歡," 在看分享 " 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