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要盤一盤貴圈營銷和粉圈吹噓話術,集中罵過熱搜問題、演技營銷問題,吐槽粉圈思維和粉絲類型,也探讨過營銷與粉絲挽尊的話術。
是的這點兒事都快被我盤包漿了。
但每過一段時間,我還是要爲大家在吹牛這件事上的策略、技巧和想象力歎爲觀止,你們這叠代速度也太快了,不好好學習參詳,我都要跟不上了。
所以今天這篇,就是單純地以影視宣傳爲例,總結近期大家吹牛的主要計謀與手法。
這個大家,既包括粉絲,也包括營銷工作者,畢竟目前這兩個群體,處于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狀态。
如有異議,全是你對。
1
苦肉計
吹噓第一招,苦肉計。
瘋狂誇大影視劇取得成績的【難度】,無論靠主觀臆想出假想敵,還是片面強調客觀困難,總之都是爲了烘托自身的不容易。
那一旦取得成績,當然是咱們無敵霹靂牛批;一旦失敗,也絕對是非戰之罪,不是咱不行,是換誰都不行。
何況還有一些居心叵測之人瘋狂搞我們,能突出重圍是我們艱苦卓絕脫穎而出,不能那也是敵人太無恥太可恨。
這種論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電影市場:電影上映在熱檔期,那必須是強敵環伺、競争慘烈,保不齊還有競争對手下黑手。票房不利是因爲我們好大一朵白蓮花,有人潑髒水、偷票房、帶節奏,肯定不是片子拍太爛沒人願意看。票房不錯那絕對是水平過硬導緻多方圍堵失敗,絕對不是大盤水位高再差也能喝口湯。
電影上映在冷檔期,票房失利那必須是大盤太冷獨木難成林;票房勝利絕不是無競争對手獨占整個檔期,顯然是以一己之力扛起整個冷盤。
在劇集市場也是一樣:檔期方面,熱檔期強調競争,冷檔期強調大盤。收視率方面,上衛視強調收視底盤低,上央視強調題材不匹配。網播數據上,在鵝桃就強調平台不重視資源位不夠,在酷芒就強調平台盤子小受衆受限。
光是粉絲這麽吹噓也就罷了,現在動不動連主創都跳出來陰謀論挽尊。
電影那邊,蹦出來說競争對手偷票房、潑髒水的主創不是一位兩位,逼迫不少片方不得不出來回應荒謬的指控。
劇集這邊,主創張口 " 全網限熱度 ",閉口 " 全靠自己 ",反正全天下都跟我們過不去,我們腹背受敵,敵人亡我之心不死。怪罪社交平台也就算了,怪罪劇集自身的平台,我委實捋不清這種 " 平台盼着自家劇播不好 " 的荒謬邏輯。
但總之,所有的成績都出于主觀優勢,所有的失敗都來源于客觀限制。
一言以蔽之:我好,環境壞。
2
瞞天過海,渾水摸魚
吹噓第二招:瞞天過海,渾水摸魚。
逮着一點冒頭的成績往死裏吹,以偏概全,混淆視線,直至李代桃僵。
放眼望去,把一根孔雀毛吹成整隻鳳凰的吹噓大法,不要太常見。
電影票房拿下某日的日冠,加大加粗 " 票房冠軍 " 二字,縮小具體時間與單日字樣,然後灑向所有平台,讓 " 票冠 " 的概念不經意間植入平台受衆的認知中。
電影豆瓣開分也截取個最高點,絕口不提此後的一瀉千裏如尿崩,何不聊點開心的?
劇集成績上,收視率截個即時的高點圖,一張口就是收視率破 2 破 1,甭管是不是隻有一秒,然後灑向所有平台,造成 " 收視率破 2 破 1" 的強印象,人爲混淆即時收視率高點、集均收視率和全劇平均收視率的概念,問就是 " 即時破 2 怎麽就不算破 2 了呢 "" 你就說單日是不是第一 ",自己誤會怪誰啊?
排名和市占率嘛,趕個旁人停播、停更時取個最高值自證勝利:你看我們也是 CVB 衛視收視第一(就一次),市占率登頂大破 15%(就一天),少說幾個詞而已," 宣傳口徑的事情,怎麽能算騙呢 "?
觀衆随手刷社交平台,哪裏會去深究每個自吹自擂的成績背後那限時放送的許多潛台詞。但那些加大加粗的成績字樣,卻很可能随着足夠多又足夠碎片化的傳播,牢牢黏着在具體作品與明星身上,造成根深蒂固的好成績認知。
這古老的傳播手法,在信息爆炸的互聯網年代煥發新生。人家分明說的是實話,隻是斷章取義的實話。
一言以蔽之:一好,就全好。
3
無中生有,釜底抽薪
上一招其實還可以反着用,吹噓第三招:無中生有,釜底抽薪。
拿不到第一不要緊,隻要限定詞足夠多,誰還不是個第一呢。
沒有人能在吹噓者的限定詞裏打敗 ta。如果能,那一定是限定詞還不夠多。
限定詞首先可以是【常規時間段】:年度不能登頂,試試半年?半年也穩居後列,試試季度?季度還是不成,試試按月?月份都不能成事,那咱就按周。
其次可以是【特殊檔期】:若能沾個自創檔期,那必須吹起來!你吹情人節檔,我吹七夕檔,你吹端午檔,我吹中秋檔,你吹聖誕節,我吹雙十一,另外别漏了清明檔,高低是個節,一起吹起來。
然後當然還有【類型】:類型當然要分得足夠細,按需分類。犯罪吹不起來?那就犯罪 + 喜劇,犯罪 + 喜劇也吹不起來?那就犯罪 + 喜劇 + 倫理。古裝還是都市?幻想還是現實?藝術還是商業?元素疊加越多,對手排除的越多,怎麽可能不赢?
嫌類型太專業,還可以搞演員限定:大男主大女主限定一撥;女演員上 85 花 90 花 95 花排好隊比一比,不要亂了輩分;男演員 85 生 90 生 95 生分門别類,就跟同齡人比,尊老更要愛幼。加好演員限定詞," 媽媽再也不擔心我拿不了第一了 "。
更别說衡量成功的标準滿坑滿谷:票房不行還有豆瓣分,豆瓣分不行還有貓淘分,都不行還有新聞聯播嘉獎與央視蓋章,全都無?那看看各種正規獎野雞獎有無提名和獲獎?劇集就更容易了,收視率不行還有網播,播出成績不行還有熱搜,雲合酷雲 V 榜德榜骨朵藝恩燈塔,總有能框死别人激活自己的榜單,把這所有限定詞往上一羅列,誰還框不出個 " 唯一 " 和 " 最好 " 呢?
牢記以上限定詞,吹噓時随君取用。
我是 95 生文藝片票冠,你是 90 生大男主中秋檔票冠,她是 00 花一番女主票房總冠軍,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
我是 95 花大女主單平台古偶劇熱度第一,你是 95 生大男主上星收視率季冠,她是 90 花一番女主現偶劇雲合集均第一,他是 90 生三番内豆瓣均分最高,誰也别瞧不起誰!
總之沒有不赢的項目不赢的明星,隻有不夠努力的宣傳,和還沒窮盡的限定詞。
一言以蔽之:你好,誰不好?
4
田忌賽馬,圍魏救趙
大家對粉圈吵架的刻闆印象,可能還停留在 " 飙髒的無腦輸出派 " 和 " 撒潑打滾的村口大媽派 " 上,但如果你像我一樣沒事就嗑着瓜子在各平台圍觀粉絲吵架,恐怕也能感受到大家武功的精進與策略的革新。
是的,所以咱們前面的那三招大抵教人專注于吹噓自家,頂多不動聲色間排除對手。而這一招則教你如何在明刀明槍的 PK 裏,有策略地幹掉對手。跟粉絲學吵架策略,橫掃生活與職場。
這一招可以概括爲:田忌賽馬,圍魏救趙。
# 我知道田忌賽馬不是三十六計啦随便湊湊别較真
田忌賽馬 ,講的是 PK 的具體内容,務必要避其鋒芒,派己方(唯一拿得出手的)上等馬出戰,餘下統統視而不見。
跟票房比豆瓣分,跟豆瓣分比抖音播放,跟抖音播放比正片成績,跟正片成績比觀衆熱議,跟觀衆熱議比粉圈數據。
用自己的長處,往死裏捅對手的薄弱之處。拿今年大熱的古裝劇舉例,大抵就是:
《蓮花樓》問《長相思》你豆瓣分幾何啊?《長相思》問《蓮花樓》你拿了幾個單日第一啊?《長風渡》問《長相思》你百度指數最高多少呀?《長相思》再問《長風渡》你集均夠上 6000w 了嗎?
最後《長月燼明》問在座的各位:你們抖音播放量破 300 億了嗎?
誰還沒點長處呢?《玉骨遙》都能在微博認證的榜單上力壓所有。沿襲的思路其實依然是上述第二招與第三招的組合拳。
而圍魏救趙,講的就是 PK 的純技巧。比不過不要緊,要會不停挑起新話題,拉對手進入新賽道,讓對手陷入解釋與自證的困局,自然也就解了自己不如人的窘境。
不僅要挑對方的弱點問,還要挑對方強項裏無法自證清白的點問。比如 " 解釋一下營銷爆劇 "" 她們說 800 個熱搜狗都能火 "" 好明顯的買票房 "" 水播放量咯見怪不怪 "" 誰在春節檔沒個十億呢 "。
雖然我看起來不那麽好,但你的好也不那麽無可挑剔呢,而隻要你開始解釋,誰還關注一開始的話題是 " 我行不行 "?
一言以蔽之:我不好?誰也别想好!
本質上,上述所有吹噓的招式策略,都源于三件事:一是實力的虛弱不足,二是标準的混亂,三是競争的你死我活。
諸多宣傳手段,無論是作爲影視産業鏈的一環,還是粉絲的義務勞動,本來隻能附着于作品之上,最多錦上添花,哪有可能改天換日,扭轉乾坤。
可惜太多作品于制作端的每一環都糊弄了事,最後把所有翻盤希望寄托于宣傳這最後一環,逼得大家挖空心思、屎上雕花,發明出種種吹法,騙别人也騙自己,騙着騙着,騙出個整個行業的虛假繁榮。
标準的混亂,又爲所有花樣吹噓提供了施展空間。
而最最神奇的,還在于毫無來由的你死我活。撲街的項目挽尊尚在理解範疇,可那些成功項目即使賺得成績、賺得口碑也還不滿足,好像整個市場容不下你好我也好,平台拼出真火,粉絲掐出死活,不幹死對手,成功好像也沒那麽美味十足。
隻是我非常不明白,既然大家心氣兒這麽高,何必跟這兒卷吹牛 101,有本事去卷制作 101 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