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日,絕味食品計劃赴港上市公告一出,立即掀起了軒然大波,股吧裏吵成一團,股價應聲大跌。盡管公司說,去港股的目的較爲純粹,可中小投資者們有自己的判斷,更關注自身利益。
絕味作爲目前國内最大休閑鹵味品牌,經過 10 多年發展,已擁有近 1.5 萬家門店、年收入超 60 億元。但,這不是它的全部。
自 2019 年開始,公司在鹵制品産業上下遊頻頻出手,不僅做 LP,還親自下場投資,在構建美食生态圈的同時,成爲投資領域一股低調的資本力量。
赴港上市背後
昨日絕味食品(603517.SH)股吧裏人聲鼎沸,一切源于公司 6 日晚間披露的一則公告:在當天召開的董事會上,已審議通過相關議案,公司着手籌備在港股上市。
鑒于公司在新加坡、加拿大等海外市場已有業務布局,且 2017 年至 2021 年海外市場收入複合增長率高達 43.23%,此次計劃赴港上市,被認爲是爲了加大融資,推進全球化戰略。
投資者擔憂的是,港股相較 A 股在交易流通性有明顯差異,港股定價會否攤低 A 股收益率,是否會步周黑鴨後塵?
在這種情緒左右之下,昨日,公司股價低開低走,盤中一度逼近跌停,最終收報 47.00 元,跌 8.22%,成交額 11.40 億元。
在此之前,公司剛剛交出一份上市以來最差的業績答卷。根據業績預告,2022 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 66 億元至 68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0.78%-3.83%;預計歸母淨利潤 2.20 億元至 2.60 億元,同比下降 73.49% 至 77.57%。
絕味系
絕味食品 2005 年誕生于長沙街頭。創始人戴文軍在創業之前,爲千金藥業市場經理,一個外行闖進鹵貨行業,當時并不被看好。
銷售出身的他,将醫藥營銷思維帶入鹵貨行業,也讓絕味的發展,與周黑鴨、煌上煌有了明顯區别。
在強烈的版圖擴張意願推動下,絕味創立第二年就走出湖南。2007 年确立以加盟模式爲主,門店數量迅猛增長。2015 年門店規模超過 7000 家。截至去年 6 月末,中國大陸地區門店規模達到 14921 家。
不過,在戴文軍看來,門店規模增長并不是終極目的,構建美食生态圈,商業價值才會被無限放大。
2019 年,門店規模突破萬家,公司正式決定把投資當做第二曲線發力。當時,戴文軍對股東們說,絕味要當特色食品、輕餐飲的加速器。
2020 年,公司及全資子公司網聚投資,一下子投資了 21 家企業,包括塞飛亞、和府撈面、絕了基金、阿南物流等。
絕味的投資傾向于 4 類:鹵味主業、調味品、連鎖餐飲和産業鏈上下遊。
截至目前,以網聚投資爲投資主體,在休閑、佐味鹵味領域投出 7 家,比如阿滿百香雞、廖記棒棒雞、鹵江南、盛香亭等;在大食品領域投出 12 家,如千味央廚、幺麻子、想念食品、和府撈面等;供應鏈及物流投出 7 家,深圳餐北鬥、江西鮮配物流等。
另外,還通過參與設立投資基金,變身 LP,和湖南肆壹伍、甯波番茄叁号等基金合作,借助外部力量篩選種子企業。巴奴火鍋、蛙來哒、醬骨頭、書亦燒仙草等,都有絕味的影子。
僅僅 3 年多時間,絕味在行業上下遊滲透,基本實現自内向型服務向開放型對外服務的轉變,也成爲國内連鎖餐飲、食品行業幕後低調且隐秘的資本。
投資隐憂
2019 年,絕味首戰告捷,實現投資收益 4899.36 萬元,占利潤總額的 4.67%。
在這之後,運氣就沒那麽好了。特别是過去 3 年,餐飲行業遭遇重創,絕味也受到牽連。
2020 年,公司長期股權投資以權益法确認的投資虧損爲 1.16 億元,2021 年 -2022 年上半年,分别虧損 6756.89 萬元、5129.56 萬元。
公司通過向被投企業賦能,共享産業鏈條中從采購到配送的各個環節,同時,對已投企業數字化、資本化改造等,本身是好事,但一些被投資企業的狀況并不樂觀。
以正在沖刺 IPO 的藤椒油領域王者幺麻子爲例,業績兩度下滑,長期依賴大單品藤椒油短闆已顯,在巨頭夾縫中求存;
再沖 A 股的想念食品,不論是挂面産品,還是在面粉市場,行業話語權偏弱,在克明食品、金沙河食品等頭部玩家面前,處境尴尬。
好在,公司通過投資廖記棒棒雞、阿滿百香雞等,抓住佐餐鹵味的風口;投資盛香亭,業務觸角伸進新式熱鹵賽道;投資中式快餐品牌蒸浏記、淳百味以及幸福西餅等,觸達全品類各種美食消費場景。
真金白銀砸下去了,也初步構建出餐飲美食帝國雛形,這些企業能否持續爲公司貢獻更大的收益,還需要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