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對蘋果棄權造車感到可惜,有人對小米汽車即将成功感到慶幸。但不要忘記,這隻是參與汽車市場競争的第一步。
撰文丨 MANGO
責編丨 DAN
設計丨 PinZow
科技巨頭蘋果放棄造車的消息傳到國内,理想汽車、小米汽車、小鵬汽車等多位車圈 " 掌門人 " 都紛紛發文回應,有的公開表示 " 惋惜 ",但估計也有人在心裏暗自叫好,畢竟少一個對手來搶市場也就多了一分勝算。
造車不易,前有高合汽車尋求買家接盤,後有蘋果甘願放棄十年努力,黯淡離場。難道造車門檻真的太高了?蘋果汽車遲遲不能面世的終極原因是什麽?
蘋果造車,道路崎岖
作爲科技界的巨頭,蘋果跨界進入汽車行業始于 2014 年," 泰塔計劃 " 揭開了蘋果造車的大幕。據了解,蘋果曾經想打造一款颠覆行業的産品,并爲此招募了上千名汽車行業的專家,組建了頂尖的造車團隊。注意,這個時間甚至早于很多國内造車新勢力的起點。
雖然蘋果造車始終處在高度保密狀态,但網上曾經流出過部分蘋果汽車效果圖,真假未知卻也引起了足夠的關注度。比如這台車類似于鼠标造型的設計,放到今天也十分前衛,符合人們對蘋果汽車的期待。
不過,蘋果汽車一直以來都沒有正式發布過所造車型的官圖,究竟十年來蘋果汽車的進度條走到了哪裏仍是迷。
蘋果在造車的路上曾經有過曙光,抓住了自動駕駛這一熱點。可惜的是,無論是收購自動駕駛的初創公司,還是決定走向 L5 級自動駕駛研發,最終蘋果都沒有突破自動駕駛的技術門檻。有數據顯示,蘋果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不夠成熟,人工接管次數較多,遠高于通用等品牌。
但中國車企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進展已經遙遙領先。比如剛剛官宣不限城市、不限路線,有導航的地方就能使用的小鵬無限 XNGP 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已經能夠帶來無限接近于無人駕駛的使用體驗。
而蘋果的 L5 級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卻遙遙無期,并且蘋果引以爲傲的生态互聯也沒有在汽車上實現重大突破,着實令人失望。要知道,對于一家造車新勢力來說,難以在技術領域進行較大的創新,颠覆行業也就無從談起。
業内人士認爲,随着新能源汽車繼續向前發展,紅利期逐漸消失,行業競争正在進入白熱化階段。由于蘋果汽車遲遲沒有産品落地,一再跳票,早就錯過了造車黃金期,相當于在賽前就舉起投降旗。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曾經計劃與華爲一樣尋求車企進行合作,試圖将自家的蘋果生态對智能汽車進行賦能。有消息稱,蘋果曾經與福特、大衆等車企巨頭接觸,但不願淪爲代工廠也不願被抽走 " 靈魂 " 的傳統車企都紛紛拒絕了蘋果。這樣看來,蘋果造車的道路确實是十分崎岖。
新能源汽車下半場,不輕松
在蘋果汽車埋頭努力的這十年時間裏,汽車行業經曆了一輪強有力的洗牌。特别是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之一,中國汽車行業迎來了重大變革。
暫且不說傳統車企是如何一步步被吞食掉市場份額,單論造車新勢力的崛起,已經大大改變了行業的發展格局。就在 2023 年,理想汽車的年度累計銷量超過了 33 萬輛,不但超越了很多老牌合資車企,還憑借 30 萬元以上的單車均價挑戰了一衆豪華品牌。
根據最新的銷量排行榜,理想、AITO 問界、零跑、蔚來、小鵬、哪吒等品牌位居前列,基本鎖定造車新勢力排行榜前幾位。但這并不意味着它們已經勝券在握,地位不容挑戰。被視爲最大黑馬的小米汽車将會在今年正式推出 SU7,華爲系品牌還在跑馬圈地,魅族跨界造車也存在可能性。
當然,最大的威脅還屬比亞迪。作爲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代表,持續推出榮耀版車型的比亞迪正在以價格戰血洗汽車市場,年銷 450 萬輛的野心無疑會将部分玩家趕出場。
究竟是跟進降價還是死守價格底線,成爲一衆品牌 2024 年最難的選擇題。換句話說,蘋果汽車沒有參與競争并不是壞事,既然現金流充足,或許早點退出可以早點找到新的出路。
跨界造車逐漸落下帷幕,成功者寥寥無幾,退出者成群結隊。曾經以爲蘋果将颠覆行業,最終卻是失敗離場。
有人對蘋果棄權造車感到可惜,有人對小米汽車即将成功感到慶幸。但不要忘記,這隻是參與汽車市場競争的第一步,接下來能不能把産品口碑做好、能不能把車賣好、能不能長期站在牌桌前都是未知數。所以,小米汽車也不要因爲少一個對手而高興得太早,遲遲不公布價格吊足胃口,或許并不是一步好棋。
(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My 車轱辘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