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rapper 早安領銜主演的中國首部大型說唱音樂劇《東樓》發布了演員排期,演員表中還出現了 VaVa 毛衍七、布瑞吉 Bridge、史宗倫 Xyber 的身影,這引發了不少網友的好奇心。
近年來,随着中國文化産業的多樣化發展,越來越多的歌手、愛豆、樂隊主唱以及 rapper 紛紛跨界,加入音樂劇的陣營,這種融合了不同音樂風格和戲劇形式的演出形式似乎逐漸向大衆化發展。
從 2018 年播出的音樂綜藝《聲入人心》開始,中國音樂劇已經培養了一批忠實觀衆。如今大大小小的劇場逐漸興起,各種類型的音樂劇也越來越多,明星的加入能否給音樂劇市場帶來新的活力,觀衆又是否會爲此買單呢?
2023 年,《搖滾莫紮特》中文版,宣布由黑豹樂隊主唱張淇主演,當時在劇圈引起了很大争議,部分網友開玩笑道," 搖滾莫紮特隻剩搖滾了 ",在演出過後,負面評價依然存在。
張淇出演《搖滾莫紮特》
面對質疑,七幕人生的創始人楊嘉敏、中方導演張楠在播客《基本無害 Mostly Harmless》中表示," 至今依然認爲張淇是目之所及的最好人選。"" 他是内心感受力很強的演員,他在家讀劇本很受到觸動,覺得自己的人生經曆和劇中莫紮特的人生有很多契合點。"
2024 年上半年,蕭敬騰主演的《胭脂扣》全國巡演已經結束,爲了出演《胭脂扣》蕭敬騰推掉了 7 檔綜藝,一門心思投入排練中。此外,白舉綱演完染空間制作的音樂劇《人間失格》,又參演了同個公司的《海上鋼琴師》,黃齡也出演了 IP 改編的《愛情神話》……
蕭敬騰出演《胭脂扣》
實際上,早在這些作品之前,就有許多歌手涉足音樂劇領域,但大多采用美國百老彙經典 " 點唱機音樂劇 " 模式。這類音樂劇簡單來說,就是将歌手耳熟能詳的曲目,用劇情串成一部音樂劇,這類音樂劇更加注重歌曲的呈現,劇情隻是作爲輔助,對表演要求不是很高,很适合歌手們跨界來嘗試。
2020 年,由品冠、黃齡、王铮亮等主演的《當愛已成往事》上演,該劇将李宗盛十幾首經典音樂與劇情融合,讓觀衆欣賞經典音樂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段特别的人生經曆。這部音樂劇憑借經典歌曲的号召力,在當年吸引了不少觀衆。
品冠、王铮亮出演《當愛已成往事》
此外,周傑倫的歌曲《不能說的秘密》也曾被改編成音樂劇,由黃舒駿的歌曲改編的《馬不停蹄的憂傷 2》在 2023 年也獲得了不少好評。現如今,黃子弘凡和希林娜依 · 高主演的《我要你》正在全國巡演,受到了觀衆的廣泛關注。這些作品通過經典的歌曲、有人氣的主演,進一步提升了音樂劇在大衆中的吸引力。
《馬不停蹄的憂傷 2》
對于歌手來說,跨界到音樂劇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不僅需要大量時間進行排練,對于演技、舞蹈的要求也很高,音樂劇并不如接商演來錢快,甚至還需要被觀衆們評判,演得不好可能會收獲差評,那爲什麽還是有越來越多的明星歌手去嘗試音樂劇?
從制作方的角度來看,明星歌手有着帶票能力,是 " 票房吸金石 "。他們擁有廣泛的粉絲基礎,無論是通過粉絲經濟還是媒體曝光,都能幫助音樂劇吸引更大規模的觀衆群體。七幕人生的創始人楊嘉敏曾說:" 有音樂能力的藝人演音樂劇,對于片方以及藝人自己,都是一種雙赢的合作。"
對于歌手本身來說,音樂劇式的舞台表演是一次演藝能力的全新挑戰。在音樂劇《胭脂扣》的采訪中,記者提問蕭敬騰爲什麽來挑戰音樂劇,他說:" 是緣分,也是音樂劇太吸引人,我本身是一個愛看劇的人,而且我也想要去朝一個新的方向去努力,也想要轉換一個新的情緒去從事我熱愛的音樂。" 不僅如此,通過音樂劇,歌手們能夠接觸到更多原本可能并不熟悉他們音樂的觀衆,這也是拓展粉絲群體的一種方式。
蕭敬騰出演《胭脂扣》
盡管如此,這一跨界行爲仍然存在争議。常年奔波在各大劇場的慧子認爲:" 主辦想拉流量賺錢、歌手想跨界賺錢,但長期看劇的觀衆不一定買單。而靠歌手帶票來看劇的粉絲群體,對于音樂劇的價格和新型表演形式的接受程度也沒有想象中高,這是一個死循環。"
問到是否會購買由歌手主演的音樂劇,慧子說:" 得分情況,也要看對劇本和其他卡司的感興趣程度,才會決定是否買票觀看。"
盡管每次官宣歌手跨界音樂劇基本都會引發熱議,但最終觀衆是否買賬,依然取決于作品本身的質量。歌手參演音樂劇無可厚非,問題在于,制作方是否真正用心去将歌手與音樂劇完美結合。
如果能夠做到相得益彰,那無疑會爲作品加分。然而,如果制作方隻想着通過明星效應割一波韭菜,那這樣的音樂劇很難獲得觀衆的長期支持,會變成一次性買賣。
舞台劇愛好者小美憤怒吐槽音樂劇《三星堆》:" 劇情太差,這部劇請愛豆來唱感覺撐不起來恢宏的編曲,沒有下一次 ……" 包括歌手愛豆大聚會的《光影少年》,由于劇本和角色設計欠佳,演員台詞功底也有待加強,遭到了大量觀衆吐槽,這些作品無疑會讓人們對歌手跨界演音樂劇心存疑慮。
那麽,音樂劇演員與歌手之間的壁壘是否真的無法跨越?答案可能沒有那麽絕對。由于毅和婁藝潇主演的《基督山伯爵》中文版,無論是唱功還是表演,都收獲了觀衆很高的評價,對于今年的卡司排期沒有于毅,觀衆們紛紛表示 " 好可惜!"。
《基督山伯爵》
雖然認爲一部音樂劇的好不好看是主觀的,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觀衆對于作品的評價還是相對客觀的。他們并不會因爲演員是歌手而一味批評,而是更關注最終呈現的效果。經常在劇院出沒的王同學說:" 我看中結果,隻要唱得好演得好,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因爲歌手原因溢價特别嚴重就不能接受。"
這和大部分觀衆的想法類似,在網絡上随機調查的數據中顯示,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觀衆認爲," 能演好唱好,最終呈現效果好就行 ",也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觀衆表示," 隔行如隔山,不想再當韭菜 ",雖說調查樣本不大,但也能反映出部分觀衆的态度。作品的完成度是這個問題最好的解答。
從長遠來看,中國音樂劇市場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用心打磨的優質劇本、創作出色的原創音樂,以及選對合适的演員,這些都是一部成功音樂劇的關鍵。
歌手跨界固然能夠爲音樂劇注入新鮮的血液,但最終,打動觀衆的還是作品本身的質量。隻要制作方和演員們都用心,創造出有誠意的作品,觀衆一定會爲之買單。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新音樂産業觀察 "(ID:takoff),作者:綠醬,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