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爲沒有對标準的界定權力,又缺乏對标準的統一共識,他們隻能在虛無缥缈的抽象感受中尋找最終的具象呈現。」
>>>
" 王家衛受害者聯盟進新人了 "
" 王家衛的受害者們 "
" 王菲 反王家衛打擊第一人 "
" 胡歌當初不想再演戲的原因 "
時隔 10 年,王家衛攜新作回歸,首次挑戰電視劇,無疑是向影視圈投來了一枚重磅炸彈。《繁花》中," 王家衛式 " 的鏡頭美學所描摹的上海," 霓虹養眼、萬花如海 ",将 90 年代的懷舊與複古流淌在光影之下。《繁花》外," 王家衛受害者聯盟 " 的互聯網考古之風又一次席卷全網,盤點出一衆影帝影後演技派,如何在王導執導下懷疑人生。
(劉德華采訪内容)
這場 " 受害者聯盟 " 的集體考古,似乎讓胡歌先前 " 早 F 晚 E" 的真相浮出水面。而除了聚焦劇作本身,大家轉頭關注角色背後的後台故事,我們固然能夠理解。
但爲何他們又會串聯起與王家衛導演相關的一個又一個演員經曆,并對整合他們的無奈吐露樂在其中?從這種集合式的表達中,我們關注到一次隐秘的祛魅和一輪關于 " 王家衛式創作 " 的探讨。
受害者聯盟:一場被動者的集體刻畫
王家衛導演的拍攝,一直帶有突出的個人風格,在網絡上還不時出現 " 用王家衛的風格拍 ×× " 的模仿視頻。而他這種特點鮮明、近乎吹毛求疵的創作追求背後,實際是對演員嚴格到幾近苛刻的演繹要求。最近又被扒出來的 " 王家衛受害者們 " 的經曆集合,就再次重現了那些經典作品的後台故事,引發一衆讨論。
(b 站上網友們的 " 王家衛模仿 " 視頻)
《阿飛正傳》拍攝期間,梁朝偉吃梨吃了 27 次,拍到懷疑自己根本不會演戲;張學友一個擡頭動作拍了 60 多次,最後導演隻說了一句 " 算了 ";《花樣年華》拍攝期間,梁朝偉再次連續吃下 26 碗馄饨面,想跟導演求情,得到的回複卻是:" 好,先演完再說。"
近期熱播劇《繁花》的主演們,同樣也難逃 "NG 命運 "。胡歌坦言拍攝期間自己壓力大到失眠,讓網友們不禁聯想到五個月前他深夜 emo,說 " 不拍戲 " 的動态;辛芷蕾說自己光殺青就殺了四次,甚至覺得這戲要拍一輩子的感歎等。一個個大衆眼中實力派演員的抱怨被整合在一起,逐漸完成了一次群體的刻畫,描摹出一幅 " 受害者聯盟 " 的群像。
(梁朝偉采訪内容)
王家衛導演的電影向來以 " 拖延症 "" 耗時久 " 知名,即使要來上 10 條、20 條、80 條……也要拍出他自己想要的那種感覺,這就導緻了演員們在反複拍攝中的挫敗感與疲憊感。再來看這群擁有類似經曆的演員,他們其實是一群缺乏把控權的人。在拍攝過程中,他們處在被動位置,隻能按照導演的指示不斷重複自己的表演。
同時,王家衛的電影素來讓人摸不着頭腦,不到剪輯完畢真正成片,沒人知道最後的影片會是什麽樣子。于是,正因爲沒有對标準的界定權力,又缺乏對标準的統一共識,他們隻能在虛無缥缈的抽象感受中尋找最終的具象呈現。
(王菲采訪内容)
我們圍觀他們,實際也在看到自己。王家衛導演之于演員們,就像 " 萬惡甲方 " 之于普通打工人們。在看似無厘頭的要求中,哪怕毫無頭緒,我們也要絞盡腦汁提供方案,解決到位。在這場考古中,我們似乎也都是 " 聯盟 " 的一員,在一衆明星的吐槽之中,隐隐看到了那個在無數修改意見裏抓耳撓腮到秃頭的自己。
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爲 " 反王家衛打擊第一人的王菲 ",一陣搞笑戲谑背後,流露出的實際是一種淡淡的心酸。由《繁花》引發的記憶回溯,不僅讓大家将目光投注到作品背後的付出之上,也讓觀衆們在這些奮鬥經曆中找尋到與自己相關的痕迹。
将自我代入:一種祛魅後的再次認知
" 王家衛受害者聯盟 " 的集體亮相,還代表着對 " 繁花景象 " 的一輪袪魅。被贊譽爲天才的演員,也有懷疑自己演技的瞬間。橫掃大獎的佳作背後,也是無數次的推翻重來。光鮮亮麗的明星,不過是芸芸衆生裏普通的一員,舉世矚目的經典大作,也未嘗是偶然所得。當他們從雲端、從廟堂走下,反而讓我們感受到了外殼内的本真性内核。
羅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講中就說:" 世界是一個草台班子。" 這句話其實在網友們之間也已經流行很久。何爲草台班子,一是點明其表演性質,二是暗示其專業水平不一定很高。當然,這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對某一團體做出的評價。與其評判他者,不如審視自己。對草台班子的本質認識,進一步推向的應是我們從濾鏡性認知還原到世界的本貌。
就像拿下一系列獎項的《東邪西毒》,找來了梁朝偉、張國榮、林青霞等組成超強陣容,大咖們到黃土沙漠後也經曆了沒有劇本的無所事事,不過坐在一起聊天、打麻将、埋西瓜;就像木村拓哉拍攝《2046》時根本沒有劇本,隻知道自己在等人,卻不知道等誰就直接開拍……
(木村拓哉采訪内容)
這些看似抱怨的吐露,實則是拆解華麗外表後的認知協調,是一種自我代入式的情感體驗。一方面,鏡頭外的後台故事以集錦的形式呈現出來,本身就自帶吸引力。一場熱鬧的圍觀,大家目睹了地位高的人遭受挫折,這能與自身的遭遇相協調,從中獲得相對性受益的快樂感受,符合進化心理學中的自适性目标,因而減弱了自身的不适之感。
另一方面,在這些經曆中,人們将自我代入,當 " 總有人和我一樣 " 時,則迫使自己達成和解。就像辛芷蕾說的 " 有時候我都上網去看‘王家衛受害者聯盟’的一些采訪。我說沒關系,影帝都被導演罵哭了,我這算什麽。" 在大家這次的圍觀中,無論是對于懷疑自己演技的演員們,還是質疑自己的我們,收獲的實際都是照鏡子的真實體驗。
(辛芷蕾采訪内容)
不止提到的這些,擁有 " 沒有劇本 "、" 一剪沒 " 相同經曆的大有人在。過去的幸存者偏差,讓我們忽視了這些體驗,但 " 沒那麽容易成功 " 似乎才應該是人生的常态。我們常常在與他人的共鳴中與自己和解,在最終結果中與自己的心酸實現和諧。當打破濾鏡、參透世界真相之後,實際應該展開的是對自身訴求與妥協邊界的認知。
微弱的抵抗:一次對探讨空間的争奪
抽象與藝術、天才導演等标簽,常常和王家衛的名字擺在一起。知名導演李安也曾感慨到 " 王家衛是個值得嫉妒的人。我很想像他那樣酷,但我做不到。電影拍了幾個月,幾年,然後扔掉膠片,從頭來過,再找一個演員,拍另外一個結局,然後赢下各種獎項。"我們不否認其天賦異禀的藝術才華,但難免因誇贊導緻了一種天才的神化。在絕對權威的掣肘之下,由他掌握了标準的話語權。
(張藝謀采訪内容)
有人反對王家衛式的拍攝,正出于對快節奏與慢速度的不協調感,以及對不确定性的不安感。在王家衛一系列代表作中,《東邪西毒》拍了 2 年,《2046 年》拍了 5 年,《一代宗師》前期籌備 13 年,拍了 3 年。而這次的新作同樣耗時良久,籌備 6 年、拍攝 3 年,在 2023 年年末《繁花》才終于播出。在當今社會的快步調生産中,這種創作模式似乎顯得格格不入。
(梁家輝采訪内容)
時間拉鋸戰下無疑能夠帶來更加精細的人物呈現和藝術打磨,但同樣要面對過程不确定、結果不确定的風險。梁家輝曾在采訪中說 " 三年半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麽,隻知道大家每天都在好耗時間、浪費青春。" 在此種情形下,不僅要在不确定性中被動調适自我,還要面對周圍一切都在加速,而自己似乎在靜止狀态下的孤獨。
當然有人認同王家衛式的拍攝,這實際是将一切猶疑都消解在了結果導向的最終判斷之中。當亮眼的成績陳列在大衆面前,是面對所有質疑最有力的回應。在這種沒有固定劇本、沒有明确人物設定,一切幾乎空白的自由拍攝中,有人享受也有人焦慮。在衆多不确定中我們可以确定的是,這種 " 天才的自由 " 始終難以複刻,并非人人都能擁有王家衛的恣肆。
(《繁花》劇照)
" 受害者聯盟 " 的提出,就是将被 " 繁花 " 遮蔽的一地雞毛展露出來,讓 " 受害者們 " 的聲量凝聚在一起,放大非掌握主動權一方的聲音,從而在絕對的權威标準面前争取到可供探讨的空間。這與我們的生活一般無二,我們可能天資平平,也難逃瑣碎,但仍嘗試通過集合式的努力形成小小抵抗,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正如 90 年代上海的繁花錦簇與浮光掠影一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繁華,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雞毛。無論戲劇内外,都是人生的真實寫照。流光溢彩的背後才是不同的、具體的、生動的個人命運。我們可能固然渺小,但并不渺茫。那麽不妨拆解掉高大上的遼遠,大膽做夢,在雞零狗碎中編織出自己的繁花。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