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最近,社交網絡上有不少 " 廠二代 " 發布了自己的 " 扶廠 " 日常。從海外留學生活轉入人生地不熟的家族工廠,巨大的反差都讓 " 廠二代 " 們都遇到了不小的沖擊。他們幾乎都是從零開始學習運營工廠,多年留學的經曆能夠帶來什麽樣的助力?還是幹脆換條職業路線?下文的幾位 " 廠二代 " 有自己的感悟。
支持外灘君,請進入公衆号主頁面 " 星标 " 我們,從此 " 不失聯 "。
文丨莊曉 編丨 Luna
" 如果不好好努力,就得回家接班。"
這句話可不是簡單的 " 凡爾賽 "。五年前,在美本讀商科的 Simon 還想着畢業後能在華爾街 " 大殺四方 ";可五年後,他早已褪下了 " 海歸 " 光環,回到了當初供他讀書的 " 小破廠 ",學着和陌生的機械設備好好相處。
從夢想中精緻的 " 金融男 ",變成了每天腳踩回力鞋的 " 小廠哥 ",現實中的巨大落差讓 Simon 一度難以适應:
接班前,他還是 " 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 的全家寵兒;
接班後,他素面朝天、全年無休,可月薪大多還沒過萬。
如今,拿到和 Simon 相似劇本的 " 廠二代 " 們正越來越多。" 新财富 500 富人榜 " 數據顯示,近七成的民營企業家年齡都超過 50 歲,這也意味着中國民營企業尋找接班人的問題正迫在眉睫。
然而不同于當時 " 一代 " 廠長們誕生的那個充滿機遇的年代,這群自由成長、教育背景優秀的年輕人,剛出社會卻被迫在貿易沖突、經濟增速減緩、國際局勢動蕩中,接受着制造業轉型的挑戰。
小紅書 " 廠二代 " 話題
雖然有更好的成長環境、更高的學曆背景以及更開闊的視野,但當他們面對擁擠的競争氛圍、低沉的市場環境、以及不再對年輕人有吸引力的老工廠時,總是不免感歎自嘲,自己的 " 扶廠 " 日常,遠比公司上班還要艱難。
理想和現實的嚴重割裂,迫使這些剛走出海外 " 象牙塔 " 的二代們迅速成長。生活磨砺下,這些海歸 " 廠二代 " 們,在 " 踉跄 " 的接班之餘也竭盡所能,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扶廠自救。
不是每個二代都能接好一代的班
接班還是不接班,Simon 曾糾結了很長一段時間。
在大多數人眼中," 廠二代 " 早早就平步青雲、實現了财富自由。不過,拿到命運賜予美差的隻是少數一部分。更多的 " 廠二代 " 們,則來自于全年無休、在價格競争中搖搖欲墜的小微企業。
簡陋、黑暗,是 Simon 進廠後的最初印象。沒有明亮寬敞的廠房、高度智能化的流水線,Simon 家裏的小廠,租用的是他人廠房,裏頭也是最原始的機加工設備。到了晚上加班的時候,廠房吊燈總是難以照亮黑黢黢的廠房,鼻腔中也彌漫着機油特有的味道。
這個供養自己一路讀書的小廠,本質上更像是一個小小的作坊。但得益于 Simon 父輩的敢拼敢幹,看似搖搖欲墜的 " 小作坊 ",也已經營了 20 年,目前主要爲周邊的其他工廠提供配套服務。
由于父輩忙于創業,從小到大都很少受到父母關注、一路 " 野蠻 " 生長的 Simon,也從未有過接廠的念頭。他曾想過到外面闖一闖,但疫情之下,要想在美國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實屬不易。
屢次碰壁後,他接到了父親的跨洋電話。電話那頭,一向少言寡語的父親,向他抛出了 " 橄榄枝 "。
" 可能制造業的發展速度比不過互聯網,但我爸覺得工廠再小也是一份基業。就像一隻蝸牛,雖然它很小、爬得慢,可也總是一直向前爬。"
然而接手之後,Simon 卻總覺得自己就像一隻誤闖入黑森林的小白兔,被這個 " 金飯碗 " 壓得喘不過氣。
工業制造業的一切知識,對他來說都是陌生的。機器調試、圖紙繪制、産品質量監管……這些專業領域知識,都讓 Simon 一時間難以下手,而訂單跟蹤、拉業務做财務又讓他時常感到腦子都不夠用。
廠裏的人際關系是單純的,但也可以更加複雜。Simon 發現,客氣委婉的語氣,在這群平均年齡達四十多歲的員工耳中,就像空氣。作爲全廠年齡最小的 " 廠哥 ",他必須用簡單甚至粗暴的語言,才能得到老員工的理解和信服。
讓 Simon 着急上火的,還有小廠的财務問題。他難以置信地發現,直到現在,自己所在的小廠還依靠手動記賬,廠裏多少庫存還要人工清點,而産品質量好壞,全靠廠裏工人們的良心。
商科出生的 Simon 也曾想着大展拳腳,來一場全新變革。但他沮喪地發現,因爲 " 生殺大權 " 都掌握在父親手中,自己不僅使喚不動這些員工們,而且他所設計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在這個人情編織的小廠中,遲遲無法落地。
" 工人看不懂報表,甚至對他們來說,工藝流程上多出的那些東西,反而是種負擔。"
Simon 有時也不得不承認,他在海外所學的知識,并不适用于這個在工業現代化上還剛剛起步的小廠。可他也分明感到了經濟下行的凄涼寒意。
去年下半年,他們有相當一段時間,都沒有就接到任何的訂單,更讓 Simon 上火的是,他家工廠還存在着一個比較尴尬的情況——留存老客戶,壓低單價損失利潤,新客戶難拉,因爲他們不是有固定供應商就是嫌單價高。
除此之外,工廠轉型也比較艱難——作爲機械加工制造工廠,他們沒有最終的統一産品,無法做電商,更做不了外貿。
當年,父輩們還能依靠膽識和靈活的處事風格,每年賺得盆滿缽滿,但直到接手後,Simon 才發現他将背負着一群日益老齡化得員工、面臨更加激烈的商海競争。
最近,Simon 鄰居家的工廠破産了,剛剛裝修好、還未入住的别墅,也被法院貼了封條,即将進入法拍環節。
" 這是一家 81 年就成立的企業,隻是想不到在二十多年後,以這樣不體面的方式告終,說實在的,給我的觸動還是非常大的。"
他不想看到父輩白手起家的心血付之東流,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有些制造業的 " 苦 ",不是一般 " 廠二代 " 就能扛的。
在有限的選擇中,尋找機會
相較于 Simon 拿到的地獄難度的劇本,Sherry 面臨的接廠狀況要好上很多。
改革之初,Sherry 剛退休的爺爺就在祖籍廣東,開創了小型機床設備制造生産工廠。如今四十三年風風雨雨走來,她家在廣東、山東和上海都設有分廠,集團規模也是越做越大。
從小就讀國際學校的 Sherry,在讀完美高、美本的工商管理後,又跑到巴黎,讀了自己感興趣的奢侈品管理專業。在咨詢公司上班一年後,她順理成章地進入到了家族企業。
" 這畢竟是爺爺和爸爸一輩子的心血,雖然我們不一定能爲企業找到突破口,但起碼我們在一年,工廠就有可能多生存一年。"
也許正是看中了 Sherry 身上初生牛犢的闖勁,Sherry 爸爸特意将工廠工業物聯網的項目,交給了她和哥哥。
" 我爸爸應該是 09 年就有構建工業物聯網的設想了,不過市場不成熟,這個項目一直沒能落地。可這個項目又很重要,因爲它直接關系到我們總廠實現智能制造的轉型發展。"
必須從零起步的 Sherry,開始在機械加工領域不斷學習、摸索前進。在園區孵化器租用了幾個卡座後,Sherry 和哥哥開始了廠内再創業。但如何将創意變成實實在在的落地項目,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 剛開始,合作工廠根本就不知道什麽是區塊鏈、什麽是工業物聯網,看我們年輕就覺得是小孩過家家,反而給他們日常工作帶來了麻煩。直到 19 年的一次展會上,我們展出的數字智能化設備引起了轟動,大家一下就看到了新的希望。"
和哥哥一起參展
至此,Sherry 參與創建的這家新型工業物聯網公司,才迎來了寶貴的發展機遇。五年創業,公司也從最初的隻有三人,慢慢發展到目前三十人的公司規模。
可最初接班的時候,Sherry 還是會感到不适應。她所在的重工業領域,女性化角色一隻手都數得過來。
" 當我成了全場唯一一個年輕漂亮的女性後,大家都默認也許明天我就不在這個行當裏了,所以也不需要再和我打交道,我有種被這個圈子抛棄的感覺。"
爲了強化自己的存在感,Sherry 刻意穿上職業裝,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專業,不過她也明白,真正能讓自己被大家接受和認可的,還是得靠自己的努力。
大半年的時間,Sherry 都會跟在廠長身後,學習如何處理技術難題、如何接待客戶、如何助推新産品的誕生。
" 早期的時候,工廠裏的東西學不懂、看不懂,大家聊的東西我壓根也不感興趣,但堅持下來,就發現自己慢慢能聽懂了。這樣大家看到一年兩年、到了第三年我還在這個行業裏冒來冒去的時候,也都适應了我的存在。"
迷茫的時候,Sherry 轉頭經營起了一家藝術館。不過一年後,她還是将全部精力 "all in" 在了這個重工業行當,以示自己的決心和魄力。但不用再刻意穿起職業裝的她,還有着不少困惑。
新時代下,如何才能帶領工廠在新的市場環境,尋找到新的增長點?如何才能帶着更多轉型後的制造工廠,一起來做大做強中國的工業物聯網?
" 你不做又不行,做又很爲難,但是你還是要做,因爲你沒有其他選擇。"
有時,Sherry 也會感到孤單。工廠地處偏遠,每天上下班她都要開車來回近四個小時,周邊的朋友,也很少有和她相似的 " 廠二代 " 背景,自己的煩惱、苦悶無處傾訴。
但有時,她又常能感到溫暖。在廠裏大齡員工們的尊重和善意照顧下,大家一起抱團,向着工廠繼續 " 存活 " 的目标而前進努力。
疫情影響下,Sherry 剛有起色的工業物聯網公司,又陷入了停滞期,日常隻能依靠其他訂單維持運轉,但她還是慶幸自己這家代表着未來智能制造的公司,還在頑強地挺着,靜靜等待着下一個風口。
" 未來,我希望自己的工廠活着,看到其他人也還活着,然後我們就去合作,一起攜手再去創造一個新的市場。"
不要輕易創業,創業沒有那麽高大上
當 Sherry 在自家工廠兜兜轉轉的時候,Harris 正忙着找合夥人再創業。
早在高中時起,Harris 就立下了從商的志願。三年半就提前讀完美本市場專業的他,也從未動過接廠的念頭。
爲了繼續深入了解消費市場運作模式,他在美國工作了一年半,在愛奇藝幹了半年後,又跑到英國,繼續攻讀研究生。
畢業後 Harris 順利以管培生的身份,入職某一上市企業,負責該廠品牌的全國推廣。
職場上,Harris 幹得風生水起,但他家的工廠近年來卻并未取得亮眼的表現。Harris 的父母是白手起家的創一代。他們從農村走來,考上了大學,創辦了化工廠,真正實現了以知識改變命運。
但随着市場競争加劇、環保政策影響、利潤日趨透明等因素影響,Harris 家的化工廠不論上下遊,都出現了業務萎縮。
恰好此時,從上市企業辭職的 Harris,準備創辦屬于自己的事業。
" 我想創業有幾個必備因素:第一資金,第二資源,第三合夥人。很幸運我找到了合适的合夥人,資金也是之前工作的積累,但如何來解決創業資源,并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同時,在和父輩客戶的交流中,Harris 發現他們話裏話外都表達了自家工廠沒人接受的遺憾。爲此,Harris 重新審視自己的創業計劃,準備将自家工廠資源,引入目前的創投項目,開啓 " 兩腿并行 " 的扶廠計劃。
" 家裏行業需要精通應用化學及工程器械的理論知識 to B (企業客戶)的,這有一定門檻,所以我就想着從日用化工品 to C 端(普通用戶)這些快消産品做起。"
Harris 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一方面,無論是從研發、還是 OEM 來說,自家總有一些關系可以夠到;另一方面,我也能更快了解化工産業的知識,大緻了解家裏的業務。"
一邊創業,一邊正式入廠的 Harris,慢慢學會了開叉車、塑料焊接、原材料采購、CAD 繪圖制作。他認爲,隻有自己從生産到供應全流程都幹過一遍,才能知道工人在生産過程中的真實問題。
小到工人用什麽樣的工具,能用得更加順手、增加生産效率;大到了解市場動态,不時推出備受歡迎的新産品,都是隻有在實踐中才能學到的新知。
Harris 時常忙不過來,幾乎所有人的眼睛和期望都在盯着他,手機信息必需秒回,休息日也徹底無緣,甚至不時還要遭受一些皮肉之苦。在一次設備維修的時候,因爲不小心看了十幾秒的光氧燈,Harris 整晚眼睛都疼得睜不開,上醫院治療痊愈後,整張臉也脫皮了。
工作中的 Harris
越是努力,Harris 也越加感到了嚴冬的寒意。化工企業産能與市場供給的矛盾、難招的技術工人、波動的原材料價格以及收不上來的應收款,都讓他感到壓力重重。
不過 Harris 從未退縮過。他告訴外灘君 , 美本畢業後,他在美國還幹起了上門銷售,決心自己養活自己。
每次上門時,Harris 都會繞着住戶房子周圍轉上一圈,如果這家花草比較多,他就會和主人聊些花草的話題;
如果開門是位婦女,他需要和對方聊些熱門的電視劇;
開門若是男生,他又會根據門口停下的車輛或運動器材,聊皮卡、聊橄榄球。
當然,Harris 也曾經曆過被人放狗咬,甚至被槍指着,讓他迅速離開。
沒有銷售就沒有提成。爲了業績,Harris 頂着當時夏天四五十度的高溫,天天向外跑。爲了省錢,他靠切片面包加白水,就這麽挺了過來。
" 我現在還記得,當時切片面包 2 塊 3 毛 4,一周不到,兩條面包就不夠吃了。"
被窮怕了的 Harris, 開始在第二份工作中拼命賺錢。憑借着之前積累的經驗,他連續 10 個月成了公司當時的銷冠,不僅作爲第一個亞洲人入選了公司的白金俱樂部,還破了當時公司的銷售記錄。但他很快遇到了職場天花闆。因爲若隐若無的種族歧視,他的上級總給他挖牆腳。
因此,不再考慮移民的他,也将重心轉回國内。不過,内心深處 Harris 仍然感謝那段灰暗的歲月,磨砺出他更加平和的心态。
如今,不管是成交的喜悅,還是挨罵的沮喪,都很難引動他現在的情緒波瀾。平穩的心态,也讓他更能和工人共情,并能快速厘清目前工廠的困境。
今年,他計劃将合夥人模式引入工廠運作,方便各部門的獨立核算,也希望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争取用三到四年的時間,讓廠裏員工的收入翻一翻。
" 未來,我們還打算重視研發和銷售,看看未來有沒有可能去做一個增長。"
" 富 " 二代,當好不容易
在投資、金融、互聯網等行業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還是有不少 " 廠二代 " 們,或是爲了家族傳承、或是爲了自身發展,願意接過父輩接力棒,堅守傳統制造業。
然而,麥肯錫曾統計過一組數據:
全球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隻有24 年,僅有約30%的家族企業可以傳到第二代;
能夠傳到第三代者不足總量的13%;
隻有5%的家族企業在三代以後還能夠繼續爲股東創造價值。
可以說," 富不過三代 " 不僅僅是一句戲谑。
對于這些接班的 " 廠二代 " 們而言,他們不僅要實現家族企業的有序傳承,更要完成傳統行業在新興行業沖擊下的革新和突圍。在接廠這些日子中,三位身負重任的海歸廠二代們,也給出了自己在當下的學習和思考。
1. 學無止境更要終生學習
最近,Sherry 将攻讀機械工程課程的計劃提上日程。因爲疫情,她朋友工廠的廠長,忽然離世,這給她帶來了極大的觸動。
" 剛開始,有人和我說隻要會操作器械就可以了,這确實給到了我安慰。但現在,我覺得我要認真了解這個行業的話,還需要更加基礎和專業的知識,這是旁人都無法取代的。"
要想在制造業突圍,必須不斷加深專業的學習。這樣終生學習的理念,也體現在她的父輩身上。
" 很多人說父輩創業的年代很簡單,但是客觀來說,再簡單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企業家。像我爸爸每天都會看行業動态、看新聞,一直去拓展自己的知識邊際,願意付費去了解新事物,幾乎每天都保持打雞血的狀态。"
Sherry 有時也很感謝出國留學的這段經曆。從如何提出問題,到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去落實和解決,海外留學培養出的這種思維模式,幫她從 0 開始,将自己創辦的工業物聯網這個 " 寶寶公司 ",推入全面成長的快車道。
在招人選人的時候,她發現這套思維模式,同樣也能極快提高工作效率。
" 如果是國内畢業的學生,我需要承擔導師的職責,告訴他們每一步的步驟。最後可能一個留過學的員工的效率,能抵得上三個本地的員工。"
同在扶廠道路上摸索的 Simon,也在留美學習中受益。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都會熟門熟路地找到業内相關國内外的學習資料,并通過身邊留學朋友的人脈網,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态。
很快,在他的主持下,工廠優化了幾個工藝流程,也穩定了産品質量,平穩度過了疫情期間的煎熬。
" 知識就是生産力,這句話無論放在那個年代,永遠都不會出錯。"
2. 多去交流和合作,做有意義的事情
相較于 " 廠一代 ",這些 " 廠二代 " 們,有着更廣闊的視野和海外留學的背景。回歸制造業,他們不僅要邊學習邊管理,還要用年輕的思維和視野,帶領着一群中年員工們,拼命向前跑。
在 Harris 看來,新一代的 " 廠二代 " 們壓力很大,但幸運的是,信息化時代能讓更多像他這樣的 " 二代們 ",抱團取暖,相互交流和合作。
" 要跟不同的行業去聊一聊,看看不同行業的市場方案、産品規格,同時我們将來也要開展更多企業之間的合作,真正來打開我們的視野。"
Sherry 也在小紅書上,建立了一個 " 廠二代 " 的交流群,希望有着相同經曆的 " 二代 " 們,能一起守望相助,共同把國内市場這塊蛋糕,做大做強。
不過,和在改革開放以及全球化浪潮中孤注一擲建起家業的 " 廠一代 " 不同,這群成長在優渥環境中、看過更多風景的 " 廠二代 ",也有着自己的堅持。
用 Simon 的話說,他們更加注重内心的情感和體驗。不問前途,Simon 覺得隻要去做,就不會後悔。被父輩光環所籠罩的 Sherry,也對結果看得更加淡然。無關最終是否能幹出一翻事業,但自己都會享受努力前行的過程。
" 最重要是你内心覺得好,你去做就行了。"
曾在大學做過義工的 Harris 也坦言,自己早已過了奢侈品買買買的階段,如今,他更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 你真的給一個身處絕望的人帶來一絲希望,或者是改善他當下生活的時候,他眼裏會出現的那一束光,而這一瞬間幫助他人的快樂,不是用錢能衡量的。"
這樣的思考,也融入了 Harris 的日化用品創業中。相比于營銷,他更願意在産品上下 " 慢功夫 "。看好 " 國潮崛起 " 的他,計劃将中國香道和芳香療法相結合,推陳出新融入到日化用品中,以更環保、更清潔的創新産品,讓大家了解并喜歡上中國的傳統文化。
創業中,Harris 更理解了美本老師所傳遞的理念:
學什麽東西不重要,學的怎麽樣也不重要,選擇什麽行業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你自己的天賦和熱愛,最終目的還是開開心心、快快樂樂一輩子。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