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2 月 30 日訊(記者 史思同)12 月 29 日,2023 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及上海、甯波、四川、廈門、黑龍江、吉林等多地監管局密集披露了一大批罰單,處罰主體涉及約 15 家銀行及信用社,處罰金額合計超 4500 萬元(不含相關責任人處罰)。
财聯社記者注意到,此輪罰單中,對各類違規行爲監管較爲全面,其中不正當手段引儲放貸成爲此次處罰的重點。如浙商銀行上海分行因 " 采用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發放貸款 " 被罰沒 1734.5 萬元,象山縣農信聯社因采用不正當手段發放貸款等行爲被罰款合計 540 萬元。
在業内人士看來,銀行急于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與當下行業現狀密切相關。但在整體利率下行環境下,高息攬儲等方式會進一步壓縮息差,不利于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目前銀行資金空轉、違規收費和監管套利等也都是重點排查的,未來嚴監管、穿透式監管将是常态,銀行需進一步加強合規管理。
15 家銀行及農信社被罰約 4515 萬元
具體到重點罰單來看,其中浙商銀行上海分行因 " 采用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發放貸款 ",被上海監管局罰沒合計約 1734.5 萬元。同時,時任浙商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顧清良被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時任副行長劉德生、時任風險監控官兼副行長周步飛等 12 名相關負責人均被警告,其中部分人員被處罰款 5 萬 -15 萬元不等。
象山縣農信聯社因存在員工行爲管理不到位、采用不正當手段發放貸款、催收處置嚴重不審慎等三項違法違規行爲,被甯波監管局罰款合計 540 萬元;同時因信貸資産風險分類不準确、不良資産處置管理不規範被罰款合計 60 萬元;因綠色信貸政策落實不到位、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産領域、公司治理和關聯交易管理不規範、員工管理不到位、信貸管理不盡職、呆賬核銷管理不審慎、信用卡管理不審慎、非現場監管統計數據不準确等八項違法違規行爲被罰款合計 370 萬元。
大連銀行因存在 " 超監管限定比例對小貸公司發放貸款 "" 違規爲房地産項目提供融資 "" 虛假整改,購買銀行虛假理财并以複雜交易結構實現不良資産二次虛假出表 " 等三項違法違規行爲,被金融監管總局處罰款 550 萬元。同時,該行時任行長助理劉剛、時任理債業務部副總經理祝彥斌、時任理債業務部職員高巍等 3 人因上述第三項違規行爲被給予警告處分。
北京銀行上海分行因存在虛增存貸款、以貸收費、質價不符、存貸挂鈎、未按規定報送統計資料等五項主要違法違規事實,被上海監管局處以罰款合計 260 萬元。同時,該分行兩位相關責任人均被警告并處罰款 5 萬元。
據财聯社記者梳理,僅 29 日一天,金融監管總局及省局共披露處罰信息達 116 條,其中涉及銀行(含分支機構)及農信社主體共約 15 家,處罰金額合計約 4515 萬元(不含相關責任人處罰)。
不正當吸儲、放貸成處罰重點
業内普遍認爲,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網站此次年末披露的大批量罰單,是近年來金融行業強監管态勢的典型縮影。尤其是節假日前後、辭舊迎新之際的罰單爲市場機構敲響警鍾,似乎成爲慣例。
财聯社記者注意到,從上述幾個主要罰單來看,這一輪處罰中,監管層面管理的範圍廣泛,各類處罰原因全面。其中,采用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成爲監管部門本次處罰的重點行爲。
在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看來,銀行急于通過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與當下行業現狀密切相關。一方面,随着利率下降,銀行攬儲壓力加大,相比之下大行還能夠承受,但中小銀行特别是城商行吸收存款的總量已經有明顯下降。另一方面,銀行發放貸款需要各種渠道,同時貸差正在逐漸縮小,銀行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 現在嚴監管、穿透式監管的趨勢非常明顯,這也是中央經濟和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一個延續。" 他認爲,監管要求将會越來越嚴格,銀行需要重點注意吸收存款、存貸彙、外彙管制,以及不良率等幾個方向。特别是 " 穿透式監管 " 要求下,銀行從上到下都要加強管理符合監管規定。
同時,甬興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鄭嘉偉進一步指出,在利率下行、攬儲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像浙商銀行以及其他一些中小銀行可能會通過這種高息攬儲等手段去吸收存款,這是監管嚴厲打擊的。目前整體利率環境下行,高息攬儲的方式會進一步壓縮商業銀行息差,不利于整個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 監管要求‘長牙帶刺’,未來嚴監管将會是常态。" 在鄭嘉偉看來,目前銀行資金空轉、違規收費和監管套利等都是重點排查的。未來,監管層面将引導銀行機構支持地産等領域 " 三大工程 " 建設;關注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新增貸款合規性,同時嚴控商業銀行違規放貸,嚴查違規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債務等都是重點監管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