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壞消息。
就在剛剛,據日媒報道,日本著名音樂人坂本龍一已于 3 月 28 日去世,在與咽喉癌、直腸癌纏鬥 9 年後,他終于還是耗盡了最後的力氣,享年 71 歲。
教授相當高産,還爲不少經典電影《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末代皇帝》《荒野獵人》等)配樂。
哪怕身在病中,他也不忘用音樂鼓勵彼時疫情下的大家。許知遠形容他,溫柔又自由。
他離開了,但又沒有。因爲他還留下了音樂。
如果你今天才認識他,不妨從這首開始。
就着教授的鋼琴曲,我們開始今天的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有點陌生。
她是香港電影裏,一個特别的存在。
1983 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影後争奪激烈,鍾楚紅、張艾嘉、溫碧霞、馬斯晨,新人輩出,最終,大獎還是給了當年的大熱門——
《靓妹仔》的女主角林碧琪。
爲什麽特别?
她對這個影後頭銜相當排斥。
甚至可以說。
她大概是唯一一個拿了影後,卻很不開心的演員。
然而,她非但沒有出席頒獎禮,甚至連轉播都拒絕觀看。
幾天之後,當有記者遇到她當時的男友弗烈,詢問得獎感受時,弗烈這麽轉述新晉影後的恐懼:
她現在連上街買東西都不敢
生怕被人認出
香港工商日報 1983-8-2
到底是一部什麽樣的電影,能讓女主角如此擔驚受怕?
或許,我們得先從一場裸戲說起。
01
不堪回首:裸戲羅生門
很多年後,人們還是會爲《靓妹仔》中的那場裸戲争論不休。
那是在電影臨近結束時,離家出走從事色情行業的陳碧琪(林碧琪飾)偶遇了曾經棄她而去的男友 Peter(麥德和飾),生存委屈和舊情重燃兩相交織下,兩人最後一次共度春宵。
然而讓人疑惑的是。
戲裏,半裸露的林碧琪一直處于眼神迷離的狀态,以至于這場裸戲給觀衆的感覺不是刺激,也不是美,而是有種說不出的奇異感。
仿佛不置可否地完成一項任務。
也仿佛是迷幻到失去了意識。
聯想起拍片過程中林碧琪一直以來 " 不配合 " 的态度,這樣的表現也就更讓人覺得撲朔迷離起來。
片方一直有着自己的說法——
譬如電影的編劇,兼戲劇指導文隽,不止一次在各種對談中聊起這場戲,并聲稱給了林碧琪足夠的保護。
比如那個林碧琪當着麥德和的面除衫的鏡頭。
據文隽說,當時拍攝的過程中,爲保護林碧琪,甚至用膠帶遮住了麥德和的眼睛。
但更重要的。
是這場戲裏,林碧琪也極其配合。
怎麽會?
文隽說了一個 " 神神鬼鬼 " 的故事。
說是之前有一場夜戲,林碧琪跟随一幫夥伴去墓地玩 " 神打 ",别人表演,她就在旁邊看,誰知詭異的是,拍攝當夜她一直坐在一個墓碑上,恰巧來了月事,其後,便神奇地性格 180 度大反轉,變得乖乖聽話起來。
文隽《講呢啲 講嗰啲 Man's Talk》
可信嗎?當然不可信,于是許多猜測便冒了出來。
而其中最主流的,是——
逼迫。
也難怪别人會這麽想,電影的監制麥當雄,在 " 違規 " 方面可謂是 " 罪行累累 "。
比如當年拍劇,《十大奇案》,爲求真實,在半夜把一個道具屍體扔到正在行進的火車鐵軌上,吓得司機緊急刹車,差點造成了脫軌事故。
比如後來拍片,《省港旗兵》,更過分,他在未告知的情況下把男演員綁在車裏,然後用火燒車,拍攝男演員掙脫求生的真實反應 ……
所以逼迫一個沒有背景的新演員拍床戲,似乎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尤其是幾年後,有一部明顯隐射林碧琪事件的電影上映。
那便是邱禮濤的導演處女作《靓妹正傳》。
電影當然已不能完全重現事件的原貌,正如結尾所說," 戲已經拍完了,卻因爲種種原因,很多戲都遭到删改 ",但如果你有留意影片的陣容,會發現,至少,電影還保留着部分的真實。
比如男主施偉然,也就是林碧琪的男友弗烈,彼時二人已成婚。
比如女配杜麗莎,施偉然的姐姐,也就是林碧琪的姑嫂。
以及客串 beyond 樂隊,也都是施偉然的好友。
可以這麽說,當一部影射電影,由那麽多當事人的親朋好友出演,甚至維基百科都寫上 " 女主角的授權自傳式衍生作品 " 的時候,也就相當于變相地 " 認定 " 了。
而電影中描述女主角拍裸戲,直接就說:
是被公司逼迫就範。
還記得《靓妹仔》上映前。
林碧琪接受記者采訪,談到未來計劃,說過這麽一句話:
不喜歡(拍戲)
再也不會拍了
爲什麽?
她後來說,是因爲電影中的一場裸戲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
以至于,不堪回首。
兩相對照,由此,你便很難不相信這其間存在着某些不爲人知的秘密了。
陳年舊案已很難再查清什麽真相。
然而實際上。
林碧琪的身上,比 " 不堪回首 " 更轟動的,卻是 " 不肯告别 "。
不是不忍告别,而是連告别的機會都不給你。
02
不肯告别:城寨出來者
在很多人眼裏,《靓妹仔》是個未成年少女堕落的故事,一個 16 歲少女如何從第一次給客人服務後嘔吐半天,到濃妝豔抹做色情架步内尋常事,是社會問題的揭露。
但我卻以爲,電影最主要的,其實是在說家庭問題。
電影裏的碧琪生于一個離異家庭,父親出去另組了家庭,還生了兒子,母親呢,則是養了個菲律賓鼓手,整天過着酒精麻痹的生活。
她去看爺爺,被父親的現任妻子嫌棄:
你怎麽又來了?
她回到家裏,被母親的男友動粗,要躲進自己的房裏。
以至于後來偷了東西被退學,母親知道了卻一句話不說,直等到她往家裏要錢才大發雷霆起來:
我是想看你騙我到什麽時候
仿佛一隻丢棄了臭水溝角落的破鞋,無人關心,人人嫌棄。
于是愛情。
便成了她的救命符。
于是色情場所。
便成了她的庇護所。
而現實中呢?
我們很難得知林碧琪一家的真實情況。
隻知道她出生于九龍城寨,家中除卻父母,有兄妹五人,父親以修理家私爲生。
無人重視到,15 歲那年便退了學,表面上幫父親打理生意,但更多的時間,是四處遊蕩。
但一個細節是,母親一直希望她拍戲賺錢,但同時對她又不聞不問。
換句話說。
隻要她能拿錢回來就好。
誇張到什麽程度呢?
1982 年 3 月 7 日,《靓妹仔》最後一場戲拍完,從此林碧琪便離家出走,但直到一個多月後,父母才走進警局報警。
而報警的原因,則是收到了一封林碧琪要與他們斷絕關系的信。
大公報 1982-6-18
損失了什麽,不言而喻。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林碧琪被監制麥當雄誇贊爲 " 詹姆斯迪恩和山口百惠的結合體 ",被大導演李翰祥期許:
有人說《靓妹仔》裏的林碧琪是中國的山口百惠,我說,總有一天,日本人會說山口百惠是日本的林碧琪。
李翰祥《三十年細說從頭》
妥妥的錢途無量。
而彼時她正與弗烈拍拖,母親自然強烈反對。
于是最終。
當年的 7 月 7 日,一場親生父母狀告女兒的官司開庭。
彼時林碧琪尚未成年,但已懷有身孕,于是父母控告,欲将其交由懲戒署看管。
家庭紛争,竟鬧至此。
這件事裏,我們似乎看到了兩個林碧琪。
一個是 " 不近人情 " 的林碧琪,當父母反對她與弗烈交往而專注拍戲時,她便似乎不再給父母任何機會,于是失蹤,于是斷絕關系,連當面告别都不願意。
一個是 " 義無反顧 " 的林碧琪,對于愛情她異常 " 熱烈 ",爲了愛情,她可以抛棄家庭,可以放棄事業,幾乎可以認定,這就是個妥妥的 " 戀愛腦 " 了。
甚至後來《靓妹仔》第二主演溫碧霞也這麽解釋:
她是個戀愛大過天的人
但,輕飄飄的一句 " 戀愛腦 "。
真的就可以總結一個人嗎?
03
不再猶豫:傳統奇女子
後來,林碧琪接受采訪時說了這麽一句話:
我很喜歡 Fred,遇到他是我的幸運。認識他之前,我很幼稚,不知自己在做什麽,和從前的朋友在一起,我總是不開心又抽煙。認識他後,他教我許多,也改變了我很多,尤其快要做媽媽,更加不可以不會思想。
聽這語氣,平靜、淡然、安逸。
在講述林碧琪的傳奇時,我們總是會着眼于她的激烈,以至于很少會意識到,她要的其實并不多。
比如榮譽——
沒錯,電影拍攝完所有人都對她贊歎不已,金像獎甚至給了影後的榮譽。
但正如前面所說,她不以爲榮。
甚至還抗拒。
在生活面前,榮譽不值一提。
當年是溫碧霞代領的獎
比如金錢——
有一年,有片商遊說林碧琪複出,開價從 60 萬漲到了 80 萬。
她依然不爲所動。
80 萬是什麽概念?
當年最後的周潤發,賣座保證,但他的片酬不過将将百萬。
據說《秋天的童話》隻拿了 20 萬的友情價片酬
比如地位——
有人會覺得林碧琪嫁弗烈是嫁入豪門,畢竟他有個出名的姐姐。
但你要知道。
杜麗莎也許出名,但一個非流行歌手的親戚,也許并不會有多高的社會地位。
更何況。
菲律賓人,在香港,從來都是低人一等的。
杜麗莎後來也參加了《歌手 2017》
那她要的究竟是什麽?
不過一個可以容身的家庭,一個可以關心她的老公,僅此而已。
然而或許是家庭關系的緣故,也或許是過早進入到了這個社會,在她的整個世界中,這樣的關心從來沒有存在過。
在她的前二十年。
哪怕大紅大紫,哪怕鬧得滿城風雨,她的兄弟姐妹從未出來說過半句話,她以前認識的人也從來沒有發過一次聲。
唯一出現在她的新聞裏的僅有她的父母,那還是因爲打官司。
所以遇到弗烈。
可能這是她一生中第一個對她好,願意給她家庭的男人。
她于是義無反顧地奔赴而去,她不知道前路如何,但至少,可以逃離曾經的世界,并與之一刀兩斷。
換句話說。
是不是弗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這麽一個人。
現在的人或許會問:那麽拍戲呢?
有人稱之爲事業,所謂功成名就不是會有更多的選擇?
對她來說,這也不過是欺騙。
電影裏有一場她文身的半裸戲。
如果你夠仔細就會發覺,這場戲裏,一連串的移動鏡頭間突然加入了一個胸部特寫的鏡頭。
這個鏡頭如此生硬,以至于讓人懷疑,如果不是後期補拍,那麽大概率就是一個裸替鏡頭了。
在當年,這樣的裸替可謂司空見慣,拳頭加枕頭的年代并未走得有多遠。
但對林碧琪來說。
她會在意,别人會覺得,那個胸部就是她自己的。
不過她又能怎樣呢?
李嘉欣爲證明自己沒有整鼻子,尚能讓記者捏一把自證清白,林碧琪又如何證明那個胸不是她的胸呢?
有口難辯。
是的,林碧琪終究不是什麽烈女。
她和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女性一樣,終究是個普通人。
她有着極爲傳統的價值觀。
她安于平淡,想爲家庭添個男孩,希望就這樣安安穩穩過完一輩子。
就像我們大多數人。
不願在風雨裏成爲什麽英雄,也不願在浪頭上一呼百應。
隻是想無驚無險地吃完一日三餐。
想蓬頭垢面的時候就可以蓬頭垢面。
僅此而已。
隻是這樣的要求,對于有些人,也是過于 " 奢侈 " 了。
以至于你需要以決絕的姿态去争取。
舍棄掉整個世界。
最後看一個對比吧。
對我來說,這算是一個有着些許安慰的結局。
2011 年。
時隔多年後林碧琪再次出現在大衆面前。
這次是在一個慈善音樂會上。
雖然同樣對鏡頭 " 十分抗拒 ",但棱角圓潤了許多,眼神也溫和了許多。
2011 年《明報周刊》
而 1982 年的《靓妹仔》裏。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喜怒哀樂。
看她的眼神。
你認爲的那些酷酷的外表下。
卻總是藏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