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略大參考,作者 | 程怡,編輯 | 秦安娜
華興資本陪同、見證過互聯網企業成長、壯大、赴美 IPO、回 A、回港上市等諸多浪潮中的點點滴滴。也要在時代風口關閉之際,尋找新的場域。畢竟,2016 年之後,很難找到互聯網企業 " 合并同類項 " 式的并購。
01
包凡失聯的消息在中環世貿中心 21 層的華興資本辦公室,被最終确認。
這座位于北京 CBD" 金十字 " 核心區的寫字樓,見過長安街最美的街景,見過資本市場的起起伏伏,中信、中銀、光大等銀行的入駐,帶來 " 金錢 " 湧動的聲音,華興、華映等投資機構的加入,也帶進來關于企業成長、未來趨勢的資本脈絡。
但此刻,這棟大樓最關注的事情:包凡爲什麽失聯。嗅覺敏銳的人從去年 9 月,時任華興證券董事長叢林被帶走調查的消息中,判斷出包凡會被帶走協助調查,但當事情真的發生,這群判斷、掌控資本走向的人,無法憑借理性做到淡定,包凡知道的太多了。
中國一級市場無人不識包凡," 并購之王 "、" 資本紅娘 " 等稱謂,是外界對他創業近 20 年的最多注解,雖然他自己總是推脫,說不像。但是,類似的稱謂跟随了他很多年。
圖:合并合影(從左到右):包凡,大衆點評葉樹蕻、張濤,美團王興、陳少晖,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王力行
掌控信息是包凡撮合交易、平衡局面的重點。每當談判進行中,遇到雙方針尖對麥芒的事情,包凡會單獨和一方去談,挖掘對方最根本的訴求,以此提出解決方案。所以,華興的規矩,談判的酒店房間,必須是套房,裏面的小房間,留作雙方出現意見分歧時,彌合需求之用。
必要時,包凡也會拿出他的殺手锏——關小黑屋,當年在滴滴快的談判桌上,包凡就曾撂下狠話,「吃的喝的我管夠,搞不定不出門。」但這一次,走進小黑屋的是包凡,而且,他失去了通過提問了解對方需求的機會,他隻能回答。
這或許是包凡一生中最難判斷出走勢的 " 談判 ",也極可能是代價最高的 " 談判 ",關乎個人自由。
02
介紹華興資本和包凡很容易,叫得上名字的互聯網企業的融資曆程中,都有他們的身影。
2011 年,或許是出于不能把自己 " 養大 " 的企業拱手讓人的考慮。華興嘗試養肥自己,拓展 FA 之外的業務邊界。
同年,華興資本于開曼群島注冊公司,作爲華興業務分部(即投資銀行、投資管理及華菁證券)的控股公司。
當年 8 月,華興獲得第一輪投資,由成爲資本認購,後者也是華興的第二大股東。此後,華興募集過四輪融資,沈南鵬、劉強東陸續投資華興,成爲股東。華興更是 " 京東系 " 企業的 " 官方 " 業務合作夥伴,京東赴美上市、回港二次上市,旗下的京東物流、京東健康上市,均由華興負責相關業務。
在此過程中,華興也在逐步拓展 FA 業務之外的其他可能。
2012 年初,包凡把合夥人帶到杭州的富春山居。
在富春江畔、群山環繞的氤氲氛圍之中,中式美學、輕紗帷幔的酒店氣氛之下,包凡向陪他創業的合夥人,兜售更大的 " 夢想 ":華興從 FA 企業轉型做全業務投行。相當于華興業務的 2.0 版本的叠代 , 從撮合創業者和投資人的 FA 交易,到參與企業 IPO 的證券發行、承銷、重組、并購等業務。
在此之前,華興已經掃過科技互聯網企業千萬美金以上的融資案子,奇虎、京東、58 同城等等,叫得上名字的互聯網企業,成長壯大的過程中,都會有華興的身影。2010 年優酷和土豆合并的項目,華興作爲 FA 拿下了并購訂單。
但是小富即安的業務,并不能完全滿足華興和包凡,他們需要更多的成長,來配得上湧現新經濟企業的時代。
富春山會議之後,華興很快組建并購團隊,又拿下香港和美國的券商牌照。2012 年,華興擔任蘭亭集勢在美上市的國内唯一承銷商,打開海外市場的證券服務。兩年後,京東 15 億美金融資的 IPO 項目,華興也是唯一國内承銷商,并且跻身聯席承銷商,跟美銀和瑞銀等國際知名投行并列。同年上市的聚美優品、途牛、樂居、神州租車、陌陌等 IPO 項目,華興均位列聯席主承銷商。
尤其是在 2015 年,被稱爲中國互聯網企業 " 合并同類項 " 的年份,華興參與了滴滴和快的、58 同城和趕集網、美團網和大衆點評網的合并。基本上,市場上覺得自己有前景的企業,都想找華興做投融資服務。包凡也被稱爲 " 并購之王 "、" 資本紅娘 "。
華興資本合夥人王力行曾用 " 華興幾乎包辦了中國 TMT 領域 70% 以上的并購業務,曾爲 56% 以上 " 獨角獸 " 公司擔任獨家财務顧問 ",來介紹華興的市場地位。
但在 2016 年之後,包凡很少談論 FA 或者是并購業務,他在刻意的沉寂中蓄力。
03
華興的新故事起始于 2016 年。
同年 4 月 20 日,證監會核準設立華菁證券,華興證券的前身。至此,華興成爲在兩岸三地具有全牌照能力、形成業務閉環的金融機構。華興也終于在流通渠道上回到了中國母市場。
包凡對華興證券很看重,他曾對媒體表示,華興缺少資金端的優勢。之所以申請 A 股牌照,也是爲了解決資金端。有了這個牌照,我們就可以把手伸向上至中國金融機構、下至高淨值的零售客戶。
此後,他持續向外界傳遞,華興在資産管理上的潛力,講述華興成爲 " 大資管平台 " 的夢想。按照包凡的構想,華興資本會是一個平台,一邊是各種各樣的新經濟優質資産;另一邊對接各類資金是各種資金。有媒體将華興形容爲一家投行、一家基金、一家券商、未來還會是一家财富管理公司。
華興新業務模式的構建,包含包凡本人對投行成長曆史的判斷。他曾說每一類投行的崛起,都與它最核心的一群客戶有關,正如 " 歐洲皇室撐起了羅希爾德,洛克菲勒撐起了摩根,猶太人撐起了高盛,香港家族撐起了百富勤。"
而撐起華興資本的,是和中國本土互聯網公司建立的深厚關系和中産階級崛起。包凡認爲這是華興區别于同類企業的差異化競争。華興可以把國外的資本引入中國,也把中國的資本投向海外。
要做成這些業務,依靠 " 舊基因 " 的華興很難做到,它需要相應領域的專業人士加入。包凡形容爲 " 沒有包凡,華興就沒有過去,可隻有包凡,華興就沒有未來。"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叢林加入華興,出任華興證券董事長。占據華興資本業務布局中很重要的一塊兒,在國内資管和财富管理業務,需要持有牌照的華興證券去做。
叢林是清華五道口 1987 級碩士,有着很深的銀行系背景,先後在中國工商銀行、工商東亞金融、工銀金融租賃、工銀國際工作,加入華興前,擔任工銀國際董事長。華興證券的工作地點在上海,同華興北京辦公室業務交集少。
04
從投行到投資,一字之差,内容千差萬别。
當年華興做投行業務,包凡接觸的是一群暢想用技術改變生活的人,他跟劉強東、張一鳴、王興、唐岩等企業創始人,有很深的私人情誼。華興業務偏向投資,包凡需要接觸能夠掌控金錢走勢的人群。
叢林跟華興資本的交集,可以追溯到五年前。據字母榜消息,華興資本從工銀租賃拿到一筆 2 億美元貸款,2018 年 9 月償還。不久後,曾在工銀租賃擔任總裁的工行 " 老人 " 叢林加盟華興證券,據稱是包凡邀請,并開出了千萬級年薪。
外界普遍認爲包凡接受調查,事涉叢林。當然,這是否是捕風捉影,牽強附會,難有結論。
華興資本陪同、見證過互聯網企業成長、壯大、赴美 IPO、回 A、回港上市等諸多浪潮中的點點滴滴。也要在時代風口關閉之際,尋找新的場域。畢竟,2016 年之後,很難找到互聯網企業 " 合并同類項 " 式的并購,摩拜不是跟 ofo 合并,而是賣給了美團。
互聯網也沒再誕生出 " 小巨頭 ",甚至原本的 BAT 格局也在 2016 年,事實上瓦解爲 AT 和 TMD。互聯網企業向線下要增長,業務模式也越來越重,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無人貨架……互聯網創業逐漸演變爲資本與狠活的較量。
華興這些年的業務布局,來自一家企業,想要獲得足以匹配時代機遇的成長。包凡搭建 " 一站式閉環金融服務 " 的夢想,他爲此一路狂飙,努力融資,登陸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
2016 年之前,華興的重心在于成就别人,撮合交易雙方。2016 年之後,華興的重心,移到成就自己,将華興打造爲一個平台。
相應一些東西也在衰減。比如信任。包凡接受調查,猶如被送進了無法驗證信息,且信息不對稱的盲盒。說不清楚他是會講什麽,或是緘口不言。但是,這對以信任爲基礎,發展撮合交易,或者是資産交易的服務型企業而言,是難以考量和估算的變量。
這樣的品牌風險,不是換掉華興證券董監高成員,能夠輕易度過的。包凡的個人魅力和人脈關系,對此能有多少彌補,需要時間重新驗證。
當然,還需要考慮尚未解開的懸念,包凡會是第二個郭廣昌嗎?協助調查結束後,重獲自由。
如果說沒有包凡,華興就沒有過去,那麽沒有包凡,華興有沒有未來?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