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透抖音的千萬級粉絲網紅 " 秀才 ",被封号了。
相信很多人都刷到過 " 秀才 " 和 " 一笑傾城 " 的二創小視頻,一天一遍,把頭笑掉。
靳東 + 秀才,懸溺一響,純愛登場。
京海秀才出現,毫無違和高啓強。
下唇一咬,低保上繳,大型紀錄片《一笑傾城傳奇》。
秀才,何許人也?千萬阿姨心中的白月光,安徽頂級帥大哥,目前差一歲不惑。
溫柔的笑眼,苗條的身段,始終微蹙的眉毛暗示他也曾曆經滄桑,真誠寵粉的心令他的嘴角永遠上揚。
擡頭——眼神閃躲——微笑——拳頭遮住嘴唇,他的招牌動作被無數人複刻,卻不得其精髓——難得的是 39 歲的中年人還有這一絲嬌羞,能喚醒千萬粉絲心中的溫柔。
某音粉絲 1200w+,有年輕人,也有大爺大媽——目測中老年男性極少。
一笑傾城,中老年人的頂級網紅,她甜美又柔情似水,眼中有秋波潋滟。她的嘴是塞納河畔的春水,解凍了大爺冰封半世紀的心。
她的酒窩是溫柔的緻命漩渦,讓大爺散盡退休金,心甘情願萬劫不複。
她唱歌,腰肢随着歌聲搖擺。她并不總說話,一扭二撩三微笑,就把大爺迷得睡不着覺。她是萬千大爺心中的朱砂痣。
某音粉絲 1900w+,年輕人與大爺占絕大多數。
江湖盛傳,如果一笑傾城出生在英國,丘吉爾的退休金也不能幸免;
如果秀才出生在美國,麥克阿瑟的晚年情感也将有新的歸屬。
而真相是,僅 8 月 16 日一天,傾城和秀才的直播三小時,共吸引超 2000 萬人觀摩,号稱 " 世紀大 PK"。
其中,一笑傾城的榜一大哥 60 級,據說一場直播就敢爲她消費幾十萬。
網友們說,這一男一女加一起,不知道掏空多少人的心。
年輕人萬萬想不到,21 世紀初期,從舊世紀走過來的大爺大媽們,追星能拼老命。
不得不說,秀才違規被封,不知多少中老年粉絲今夜要心碎了 ……
大媽們對秀才的癡迷,絲毫不輸飯圈任何一個粉絲:
" 你是我的梁山伯,姐姐想做弟弟的祝英台。"
" 白天茶不思飯不想,晚上想弟弟失眠睡不着。"
最難得是情癡年少,可最美不過夕陽紅,姐姐、阿姨們塵封多年的激情突然覺醒,她們也想在哥哥的睫毛上蕩秋千,在哥哥的鼻梁上滑滑梯。
5 月 24 日,一位 72 歲的大媽從吉林乘坐火車,跨越 1700 公裏,趕赴安徽蒙城,要找秀才奔現。
有路人勸說,見網友是 " 年輕人幹的 "。老太太反駁:" 上歲數就不興見網友了嗎?"
沒毛病,誰說年少才能慕少艾,情癡年老更動人,山河易碎情緣不了。
可惜大媽與秀才無緣,秀才喜歡 " 勤姐 ":
" 勤姐,我每天都會默默關注你什麽時候來直播間。弟弟我沒讀過什麽書,比較腼腆 …… 老弟有顆愛你的心,這就夠了。"
誰也不知道勤姐是誰,但聽說勤姐那晚給秀才送了 6500 多元的禮物。
面對這種盛況,隔壁一笑傾城的粉絲們不能輸。
一笑傾城對口型唱《女兒情》,對到 " 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 ",大爺說 " 别問聖僧你問哥,你美得像畫一樣,多少男人都搶着買你這張畫。"
大爺們用虎狼之詞表白,也爲女神寫詩。
把家養的豬賣了,爲她刷嘉年華。
" 世紀大 PK" 那天,不少年輕人實名制圍觀,誰知有人在直播間看見了自己的爸媽,這才意識到,自己對老年人的愛好一無所知。
其實老年人追星的故事從來不少。幾年前,網上曾有上百個 " 假靳東 " 賬号和中老年女粉絲談戀愛,直到兩個月前,上海還有人報案,說老母親被詐騙 20 多萬,就因爲進了 " 假靳東 " 的應援粉絲團。
鏡像新聞是:一女士怒稱,她和丈夫結婚近三十年,老頭子突然想與網戀對象私奔,第三者名叫董卿。
微博上還有人爆料,自己老爹同時和多位明星談戀臉,逢年過節就說,劉濤要給他送粽子,楊瀾要約他爬長城,孫俪要陪他練書法。
有人看到這裏已經要笑瘋,可誰會反思這些荒誕新聞背後的殘酷真相。
那些爲一場單戀散盡家财的中老年人,他們有多寂寞。
當代老年人很倒黴,他們趕上了科技時代,卻追不上科技時代。
中國家電網《2022 國内市場适老化電視調研報告》中,1191 位老年人受訪,其中 49.6% 的受訪者開機後不能直達想看的電視節目,28% 的人不知道怎麽切換機頂盒和電視台。
看電視尚且不能自由,遑論老有所爲,談何安度晚年?
老人們内心寂寞孤獨,欲望無處安放。他們說不出,年輕人看不到。
23 年前,趙本山和宋丹丹曾在春晚舞台上演小品《鍾點工》。趙本山告訴觀衆,老年人的生活有多單調:
沒人說話也沒人唠嗑,憋實在沒招就上大街遛遛。好容易扭兩下秧歌還差點挨打,有老頭懷疑他朝老太太飛眼兒。
不會上網不會消費,沒有學問沒有伴侶,老爺子的晚年生活何其幹癟苦澀。
再往前十年,他演的小品《相親》表達更直白:
鳏夫徐老蔫兒看上寡婦馬丫,可馬丫不敢戀愛,因爲同村小紅媽要改嫁,兒女們又說又鬧尋死上吊。小紅媽一咬牙,差點兒趴了火車道。
而趙本山當着全國觀衆,控訴年輕人的雙标:
這些兒女純屬忤逆不孝,就許他年輕人打情罵俏,連摟帶抱,老年人就得一個人幹靠。
年輕人能看懂這台小品,卻不能從趙本山的角度理解父母,總認爲人上了年紀合該無欲無求。
這些人大概沒看過素人綜藝《和陌生人說話》。
這檔節目曾在北京菖蒲河公園采訪,那是老年人相親角,老人家的套路特别野。
年過六旬的胡師傅,戀愛史豐富,喜歡和女朋友洗鴛鴦浴,敢在大栅欄電影院和人 " 那什麽 "。
六十多歲,他第一次體會到 " 爲愛癡狂 ",具體表現就是 " 一天四次 "。
頭發花白的奶奶們,個個是直球選手,看上哪個老頭,上來就要求 " 房産證加名 "。
這戀愛談的,比年輕人帶勁。
反過來說,相比年輕人,老年人寂寞得多。
中國年輕人面對父母再戀愛,情緒非常複雜,從各種新聞和記錄片中可見一斑。
有新聞說,鄭州的劉先生今年 85 歲,與 60 歲的女朋友情投意合,想步入婚姻的殿堂。劉先生的子女認爲,兩人戀愛時間尚短,建議父親再談三年。
徐童導演的紀錄片《他們是肉做的 & 肉是什麽做的》,講的是養老院中發生的愛情:
" 老唐頭 " 愛上八十多歲的 " 桂花 "," 桂花 " 春心蕩漾,成爲養老院唯一塗指甲油的老太太。
院長爲兩位老人操辦了一場 " 婚禮 ",老唐頭把桂花的嘴都親腫了。
然而," 桂花 " 的女兒反對母親和老頭在養老院 " 同居 ",讓母親搬離了養老院。
這是中國老人的命運,用趙本山的話說,一小小就歸父母管,到老了又歸兒女管,啥時候能個人承包一段,自個兒說了算?
性學家金賽的研究指出,94% 的男性和 84% 的女性,過了 60 歲仍有性行爲。
美國杜克大學曾對 66~71 歲老人進行調查,發現對性有興趣的男性爲 90%,女性爲 50%。
最近 20 年,日本 60 歲至 70 歲再婚男子的人數增加 3 倍,再婚女性人數增加 5 倍。
最近 29 年,韓國 60 歲以上結婚的男性人數和女性人數分别增加了 3.9 倍和 9.1 倍。
情感需求,全世界老年人都有。中國社科院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喪偶的老年人中有八成渴望再婚。
可如果兒女不支持,他們又當如何?
2019 年,中國新診斷報告的 60 歲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人數,每天超過 100 例。
廣東省衛健委 2020 年發布數據:年齡最大的艾滋病患已經 90 多歲。
老年人感染艾滋,可能因爲小酒館一次消費,可能因爲舞廳裏一次浪漫邂逅。
他們的兒女可能北漂多年,他們或許空巢很久,晚年孤寂,想求一點慰藉。
有什麽權利指責呢?隻有心疼。
這些年,中國式父母一直被诟病,但是反觀中國式子女,做得也不夠好。
我們期待圓滿的原生家庭教育,期待父母卷自己,期待在父母的支持下擁有試錯人生的底氣。
我們卻忘記了,幾十年前,咱爹咱媽并不是 Tony 他爸、Andy 她媽,他們也是張桂芬、李衛國、王欣宜。他們也曾天真地憧憬着自由,在匮乏的物質社會跌跌撞撞地長大。
他們接受了相對陳腐的價值觀,用一種堅韌、隐忍的态度完成了結婚、生子、育兒一系列人生大事,埋頭走路幾十年,在自我束縛和自我安慰中度過前半生,擡起頭時發現換了人間。
新時代不讓他們強迫兒女陪伴,教育他們 " 要思想開放 ",等他們真的開放了,想戀愛了,想消費、追星、搞投資了,孩子們又希望他們保守,老老實實安度餘生。
中國老人太難了。
其實他們想要的真的不多,也許隻是像《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古三兒媽一樣,和賣冰棍的老頭談談人生,夏天在冰箱塞滿免費的大紅果。
也許隻是像日本電影《0.5 毫米》中的父親那樣,重病在床,期待護工穿上紅裙子,躺在自己身邊睡覺。
人同此情,情同此理,都可理解。
人生多艱,自顧不暇,但仍希望這個世界的老人與年輕人能互相關注,盡力理解,此生少些遺憾。
願有朝一日,我們成爲父母、祖父母之時,情感不會受困于這些稱謂,選擇随心。
如若人到晚年,發秃齒疏,甚至行動不便,依然能心懷激情,并擁有選擇的權利,便是此生最可堪欣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