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7 日,OpenAI 宣布了 ChatGPT 的新功能 "GPT mentions"。目前,這個功能仍在内測中,尚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公開發布。但已經有進入測試列表的網友在各種炫技了。
GPT mentions 開始測試|圖片來源:X
GPT mentions 其實也比較好理解,就是一個 @ 功能,每個月花 20 美金升級了 Plus 的用戶,可以在對話框裏 @ 任何一個 GPTs,讓它幫自己幹活。
GPTs 背景介紹
GPT Store 截圖 | 圖片來源:ChatGPT
2023 年 11 月的 OpenAI 開發者大會上,奧特曼宣布推出 GPTs,允許用戶創建适用于特定用途或業務場景的 GPT 定制模型。OpenAI 還推出了 GPT Builder,用戶可以完全通過自然語言描述,完成整個創建過程。
緊接着今年年初,OpenAI 又推出了 GPT Store,訂閱 ChatGPT 的用戶可以訪問所有上架的 GPTs,被稱爲 AI 版的 App Store。
那麽這樣一個簡單的 @ 功能,爲啥單獨寫個選題呢?因爲感受下來,我們覺得它會改變大家在網上的行爲路徑、使用流程。而鑒于如今的大模型之争,不論最後誰最終拿下最大的流量入口,我們的行爲路徑都可能會發生類似改變。
都說 ChatGPT 搶的是谷歌的生意,看來還不隻是這樣
在 @ 之前,用戶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去 GPT Store 中找合适的 GPT,完成不同的任務,然後自己根據需求去組合利用這些成果。GPT Store 依然類似于一個工具集合,相當于門戶網站,收錄了 GPTs 們。而這些 GPTs,其實最大的區别就是能夠用自然語言與工具進行交互,例如 Canva 的 GPT,用戶可以用自然語言命令 Canva 去生成一張海報,但很多工具在自己的 App 或網站,也有提供類似功能。
與 Canva 進行對話 | 圖片來源:ChatGPT
也就是說,在 @ 之前,用戶是使用獨立 App/ 網站,還是使用 GPTs,差别沒有那麽大。從一個環節到下一個環節,如果需要協作,需要複制粘貼的動作。
但在 @ 之後,用測試網友的例子,用戶可以在 ChatGPT 的對話框裏先叫來 AI PDF 總結技術論文的摘要,然後再叫來編碼工具根據總結出來的内容編寫實現代碼,而即便在論文中沒有代碼的情況下,網友 @ 來的 Grimoire 也根據對論文的拆解編寫出了可執行代碼。
用 @ 調起 GPTs|圖片來源:OpenAI
這裏面的變化在于:
一、ChatGPT plus 擁有上下文記憶,把散落在不同 GPTs 或者獨立網站裏面的工作,串起來成爲了一個無縫工作流。GPTs 們不再是可有可無,通過 ChatGPT 的串聯,擁有了不同于獨立工具的使用場景。
二、用戶的行爲流程因此發生變化。在 @ 之前,GPT Store 相當于門戶,用戶點進去某一個 GPTs 之後,就等于與 GPTs 對話了,ChatGPT 沒有了存在的意義。而在 @ 之後,用戶一直在 ChatGPT 的對話框中,不會跳出 ChatGPT 的生态。對于 OpenAI 來說,@ 功能的引入看似不如 GPT 版本叠代那樣重大,卻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ChatGPT 不再是個簡單的能實時聯網的對話式機器人,隻給出優于傳統搜索引擎的體驗,它對搜索引擎的 " 變革 " 在于,搜索引擎是一個流量入口,也是一個流量出口。而有了 @ 的 ChatGPT 沒有出口。
搜索引擎流量流程圖
以谷歌搜索引擎爲例,用戶的動作爲:提出搜索需求,谷歌去數據庫裏找到匹配并返回結果,用戶點開鏈接,跳轉到第三方網站。谷歌搜索是一個承接并分發流量的角色,搜索引擎作爲流量入口,同時也作爲一個流量出口,把流量導給無數個第三方網站。一旦用戶點開第三方網站的鏈接,就意味着用戶已經跳出了谷歌生态。雖然流量路徑短,但是谷歌承接的流量非常大,以廣告變現,每年可以入賬千億美金。
ChatGPT 的流量流程圖
而在原本的 ChatGPT 中, 絕大多數使用者的基本行爲是,遇到一個問題,詢問 ChatGPT,獲得答案,然後拿着答案去到其他場景,主動離開,其實一樣路徑很短,且使用場景有限。大模型的優越性,讓 ChatGPT 可以靠訂閱變現,但整體流量依然偏小,以編輯部訂閱 Plus 同事的說法,依然隻會在工作或者學習時打開 ChatGPT。
ChatGPT 的流量依然和谷歌差很遠,與主流社媒的流量也不在一個量級 | 圖片來源:SimilarWeb
加入 GPT mentions 功能後的流量流程圖
而加了 GPT mentions 功能後,用戶不再是向 ChatGPT 詢問簡單問題,或者直接跳到某一個獨立的 GPTs 标簽頁與其互動,而是整個流程在 ChatGPT 一個對話框内完成,不論用戶調起哪個三方,最終都還是回到 ChatGPT 裏面。流量的量級可能還是一樣,或者因爲場景的打通稍有增加,但用戶的整個時長變長了不少。
ChatGPT 與 GPTs 的關系,也不再是簡單的模型基礎或者類似搜索引擎、應用商店的流量分發,而是更緊密串聯在整個使用過程中。這都給 OpenAI 探索商業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點擊聊天框上方的 X,就可以讓 GPTs" 退場 "|圖片來源:OpenAI
寫在最後
在幾個月前,有新聞曝出蘋果也要做自己的搜索引擎了,要知道谷歌爲了做 iOS 上的 Safari 浏覽器的默認搜索引擎,每年要給蘋果 180 億 -200 億美金的 " 保護費 ",相當于蘋果 15% 左右的年利潤,甚至大于百度一年的營收。
這麽香的一筆錢,蘋果爲什麽不賺了,一确實是有反壟斷的原因,二是在 AI 時代,基于大模型的搜索引擎變了。在此之前,蘋果用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态讓用戶在蘋果的各個服務之間流轉,但當用戶打開浏覽器意味着要離開蘋果生态了,搜索引擎是一個流量出口,而 AI 來了之後,如加了 @ 的 ChatGPT,搜索引擎從生态出口變成了 " 中樞 ",調動起不同的服務,但用戶不會離開 " 中樞 ",200 億美金,也就可以不要了。
對于 ChatGPT 來說,當然不是加了一個 @ 就高枕無憂,谷歌在 AI 方面雖然落後但窮追猛趕、還擁有多于 ChatGPT 幾十倍的流量基礎,但無論是誰最終獲得用戶傾心,AI 主導的流量生态貌似都更加封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