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車産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News
作者:思爲
今晚,理想汽車 2023 年二季度業績出爐。
作爲 2023 年上半年表現較爲突出的企業,在财報出來之前,理想在二季度的收入,已經是可預見性的強。截止 2023 年第二季度,理想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
具體來看,理想二季度财報有以下關鍵數據:
總營收 286.5 億元,同比增長 228.1%;
經營利潤 16.3 億元,淨利潤 23.1 億元;
Non-GAAP 淨利潤 27.28 億元,上年同期淨虧損 1.83 億元;
汽車業務收入 279.7 億元,同比增長 230%,環比增長 52.6%;
整體毛利率爲 21.8%,去年同期爲 22%,上一季度爲 20.4%;
單車毛利率 21%,上一季度爲 19.8%;
研發投入 24.3 億元,同比增長 58.4%,環比增加 31%;
自由現金流爲 96.2 億元,季度末公司現金儲備 737.7 億元。
劃下重點:淨利 23.1 億元、毛利率 21.8%、自由現金流 96.2 億元、現金儲備 737.7 億元……
對于 2023 年第三季度的指引,理想在财報上如是規劃:
車輛交付 10-10.3 萬輛,預計同比增長 277%-288%;
總收入在 323.3-333 億人民币之間,預計同比增長 246%-257%。
在二季度财報數據表現與理想近期交付量的增長态勢之下,理想的三季度目标延續了一貫的保守風格。
然而,在電話會議上,理想汽車 CEO 李想表示,有信心超出年初内部制定的全年交付目标 10%-20%,突破千億人民币的全年營收。
2023 年年初,理想管理團隊制定的全年銷量目标爲 36 萬輛,按照這一數據,2023 年理想實際銷量或在 39.6-43.2 萬輛之間。
李想還自信地表示「有信心在 2024 年提前挑戰奔馳、寶馬、奧迪在中國區的銷量,在 2024 年努力成爲銷量第一的豪華品牌。」
作爲國内第一家實現盈利的新勢力車企,在 2023 年第二季度交出了亮眼的财報,并且正向增長勢頭不減,理想汽車如何看待 2023 年上半年成績?未來在智能化與電動化上又有什麽計劃?
我們一起來看看。
最好的上半年?
對于理想而言,2023 年上半年可以說是迄今爲止最好的半年。
在進入 2023 年之前,「蔚小理」三家銷量都在 1 萬輛左右徘徊。2022 年 12 月,理想 L9 和 L8 車型交付量雙雙突破 1 萬輛,助力理想突破 2 萬銷量大關。
2022 年 12 月的高銷量并非昙花一現,更像是理想爆發的信号。
進入 2023 年,理想的月度成績越來越「理想」,其交付數據從 2 月份的 16620 輛上升至 3 月份 20823 輛,從此,理想開啓了「狂飙」之旅。
25681、28277、32,575、34134 ……
在第二季度,理想共交付 86533 輛新車,同比增長 201.6%,即爲去年同期的三倍。2023 年上半年,理想共交付 139,117 輛新車,這一成績已超其 2022 年全年 133,246 輛的交付量。
目前看來,理想乘着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東風與對受衆定位的把握,在中國家用 SUV 這一紅海市場找到了自己的「藍海」。
具體車型來看,理想 L 系列瞄準中大型 SUV 家庭用車市場,理想 L7 自 3 月份開啓交付以來,其銷量不斷爬升。
2023 年第二季度,理想 L7 4-6 月的銷量分别爲 1.05 萬輛、1.11 萬輛以及 1.31 萬輛。
理想 L7 銷量的穩步上升給了理想信心。理想 CEO 李想表示,在第三季度,L7 每月交付量要達 1.5 萬輛;到 10 月份,L7 要做到 2 萬輛 / 月,并呼籲供應商夥伴「一定要把産能跟上」。
5 月份理想一季度财報剛出爐時,不少人認爲,作爲同級别車型,L7/L8/L9 或多或少存在「内部競争」關系,L7 銷量的上揚将會影響 L8/L9 的銷量數據。
從 3、4 月的銷量數據支撐了這一觀點,這兩款車型的銷量都在 6000 輛上下。
然而,從後續表現來看,或許是理想頭部效應發揮作用,又或許是 L 系列之間的競争程度有限,L8 和 L9 的銷量在第二季度不斷走高,6 月份銷量增幅在 2000 輛上下。
從二季度數據來看,理想 L 系列車型的在市場上都有較爲不錯的表現。
什麽推動了盈利?
銷量固然是理想交出答卷的基礎,但也不能忽略其背後組織架構、成本把控等方面的作用。
2023 年第二季度,理想的整體毛利率爲 21.8%。
作爲參考,特斯拉作爲行業内普遍認爲較爲賺錢的車企,在二季度的毛利率爲 18.2%。向來被理想當作「奮鬥目标」的 BBA 中,寶馬上半年 EBT 利潤率爲 11.3%。
同爲新勢力,2023 年第一季度,理想的毛利率 20%,蔚來毛利率爲 5.1%,小鵬則爲 2.5%。
今年 6 月财報發布時,對理想月度交付量破 3 萬輛的裏程碑,李想表示這「得益于組織流程和經營能力的全面提升。」
2022 年 12 月,伴随着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公司總裁、董事會成員——沈亞楠離職的,是理想内部組織架構的大調整。
此次調整中,多位高層管理人員職責範圍發生變化與調整,公司管理模式也從「垂直職能組織」變爲「矩陣型組織」。
在這一變動之下,理想在原本的 2 個橫向實體部門(戰略部和産品部)之外,再增加 5 個橫向實體部門,即商業部、供應部、流程部、組織部、财經部。
與此同時,到 2025 年,理想将推動 DSTE、IPD、IPMS、ISC、BT&IT、LTD、IFS 七個流程的落地與優化,以形成其矩陣組織的最小運營閉環。
之所以進行如此調整,李想表示這「是爲了給理想邁入年收入千億級别蓄力,因爲在這一階段,任何一個糟糕的重大決策,任何一個低質量交付的産品,對于公司都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但這不是理想組織調整的終點。
2023 年 3 月下旬,@雷鋒網 從多處信源獲悉,爲了匹配汽車行業長周期、複雜性業務的績效産出特點,理想計劃将 OKR 考核體系調整爲 PBC。
在這一體系之下,以半年爲考核周期,員工與上級共同制定績效目标并自行制定計劃,随後多方對員工進行考核定級。
在财報會議上,李想也對矩陣組織的升級情況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直播期間,理想官方設備信号中斷了幾分鍾,下述内容爲英文翻譯内容,非李想原話。)
在一系列的組織矩陣調整下,理想今年上半年的運營效率得到了「非常明顯的增長。我們每個月都會制定目标,整體協調合作效率非常高,組織升級帶來的效益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這一架構的提升幫助理想在價值鏈構建、員工培訓、公司對制度的執行和協作以及最後的審查這三方面上,「真正構建起了公司的能力。」
除組織架構的調整外,理想自身的産品特點也降低了其整車成本,助力其利潤的提升。
相比純電車型,增程車型對電池容量的要求更低、體積重量也更小,而近年來材料端價格的漲幅,也增加了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壓力,增程式車型所需面對壓力相對較小,因此在 BOM 上有着天然的優勢。
與此同時,理想目前旗下僅有三款車型,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生産成本。
此外,理想在第二季度的研發投入爲 24.3 億元,占總營收的 8%。
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這一占比并不高,但理想在 2022 年第三季度财報會議上透露,2023 年的研發投入預計在 100-120 億元之間。
2023 年,理想第一季度研發投入爲 18.5 億元,若按計劃,理想在第三、四季度将投入 57.2-77.2 億元。
李想在二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也表示,接下來将繼續「不遺餘力的投入研發、招攬人才,加速業務擴張,建立長期的競争壁壘。」
市場關心什麽?
在理想季度财報發布前,用戶對理想對 MEGA 及後續純電車型的規劃、 産能瓶頸解決的以及智能駕駛等方面感到好奇,财報會議上,理想方面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應。
作爲一家處于上升期的車企,确保産能不掉隊、不影響交付與訂單顯得十分重要。
從 L7 開啓交付開始,李想曾多次在社交平台上提及理想要面對的産能問題。8 月 1 日,李想再次提到産能難題,表示這是第三季度的唯一瓶頸并「本季度無解」。
在财報會議上,理想汽車總裁馬東輝表示,目前理想的産能瓶頸仍是零部件供應,但理想已做好了産能規劃,現如今隻需調試、驗證産線和工裝,随後即可釋放産能。
盡管産能提升需要時間,但據理想介紹,在雙班制下,常州工廠兩條産線每月最大整車産能可達 5 萬台。與此同時,理想也已做好了 2024 和 2025 年的産能規劃。
在城市和通勤 NOA 的開放情況上,目前僅北京和上海向早鳥用戶開放了測試。從反饋來看,馬東輝稱「用戶對于我們整個智能駕駛 NOA 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還是給予了非常高的一個反饋。」接下來,城市和通勤 NOA 将會按原計劃分批開放。
理想智能駕駛的全面落地或許要等到 2024 年才能實現,馬東輝表示,屆時理想有信心讓智能駕駛在城市和高速全部打通。
6 月 17 日理想家庭科技日上,理想透露其城市 NOA 技術架構采用 NPN 神經先驗網絡、TIN 信号燈網絡,以及增強 BEV 大模型下,能夠實現不依賴高精地圖的輔助駕駛技術。
在本次财報會議上,理想對其城市 NOA 技術仍表現出了相當的信心。理想表示,它擁有最大的智能駕駛車隊,在國内數量最大的訓練裏程數據加持的叠代下,理想的智能輔助駕駛擁有「絕對優勢」。
對于即将在年底上市的 MEGA,李想對這款車型成爲中國市場 50 萬元以上銷量第一的産品有信心,并且「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
顯然,MEGA 是理想純電車型的開端。2024 年,理想将發布四款車型,其中包括一款增程 SUV 和三款純電車型。
未來純電車型的陸續上線與銷售需要超充站的補能保障。
目前,理想全國運營的 5C 超充站爲 37 座,按照計劃,理想将在今年年底建成超 300 座 5C 超充站,到 2025 年底建成超 3000 座,覆蓋超過 90% 的高速路裏程和主要的城市。
理想将會在确保健康的運營與自由現金流的前提下,不斷推進補能設施的建設。具體運營與建設上,理想高速充電站自建自營,城市裏則采用運營商的方式來加速布局。
寫在最後
在财報會議間隙,李想在微博上回顧了 2022 年年底制定的 2023 年目标。
其中,商業、供應、組織上的任務理想已經在 2023 年上半年交出階段性答卷,餘下兩項在産品、技術上的任務仍有待在接下來的時間裏進行驗證。
2023 年上半年無疑是理想亮眼的半年,在接下來的半年,又或者是其純電産品矩陣陸續鋪開的未來兩年裏,理想能夠延續這半年來的良好表現嗎?又或者說,能否再上一層樓?
财報會議結束後,我們觀察當下股票市場。一個比較吊詭數據是,「蔚小理」美股低開低走,其中理想汽車跌幅最大,跌逾 9%。
這與剛發布的财報數據有關?還是受今晚「MEGA 」實車曝光輿論的影響?評論區讨論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