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 從曆史的角度看,産業革命和金融業态的變化是具有高度耦合性的,以至于一個著名學者說産業革命都是在等待金融的創新,所以不要輕視金融在一個國家産業進步中的作用。" 在 1 月 7 日舉行的第二十七屆(2023 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表示,沒有金融創新,國家科技進步轉變為新産業的速度和效率會大幅度下降。
2022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優化産業政策實施方式,狠抓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壯大,着力補強産業鍊薄弱環節,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産業競争優勢。推動 " 科技-産業-金融 " 良性循環。
本次論壇主題聚焦于 " 資本市場成長與高科技企業發展 "。在論壇上,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甯吉喆、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紅天講席教授高西慶、中國證監會首席律師焦津洪,以及國融證券總裁張智河等嘉賓,探讨資本市場成長與高科技企業發展,為中國資本市場和現代産業體系發展建言獻策。
金融創新與高科技企業耦合發展
國家統計局原局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甯吉喆在發言中對科技進步産業的升級和中國經濟的關系做出闡述。他表示,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而支持創新型國家的是一大批創新型企業,包括高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隐形冠軍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以及技術創新活躍度高的許多企業,把金融創新與高科技企業發展耦合起來。
因此,甯吉喆認為,在看到新産業新企業快速成長的同時,應當清醒地看到,科技型企業面臨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全球互聯網大企業市值下跌,國内外一些大企業紛紛裁員,高科技企業全球芯片行業開始從熱夏轉向寒冬,平台企業亟待振興,其他領域不少科技型企業也遇到市場訂單不足、能源原材料漲價、技能人才缺乏等等問題亟須解決和扭轉。
甯吉喆表示,科技型企業作為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企業,能夠走在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深度融合的前列。一是走在企業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的前列。二是走在發揮創新引領支撐作用的前列。三是走在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前列。四是走在承接資金要素向企業集聚的前列。促進各種資源特别是金融資源更多向企業集中,構建以财政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為補充的科技投入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創新的支持,探索利用數字技術、無形資産等為企業增信,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鍊銜接的作用。五是走在吸納創新人才向企業集聚的前列。
圍繞賦能企業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我國資本市場完成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國融證券總裁張智河表示,這十年,科創闆的 " 硬科技 " 産業加速集聚。截至 2022 年末,科創闆上市公司達 501 家,總市值共計 5.8 萬億元;2022 年科創闆 IPO 募資額 2522 億元,是同期滬深主闆的 1.85 倍,成為我國科創企業的首選上市地。這十年,創業闆的 " 三創四新 " 欣欣向榮。截至 2022 年末,創業闆上市公司達 1232 家,總市值共計 11.3 萬億元;創業闆彙聚九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四個産業在創業闆集群化發展趨勢尤為明顯。
資本市場助力高科技企業成長
中國證監會首席律師焦津洪結合中國特色資本市場法治建設,談到資本市場促進高科技企業發展,必須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立長遠的保障作用。
焦津洪表示,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法治建設跨入了快車道,新證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期貨和衍生品法相繼實施,資本市場法律體系的四梁八柱已經建成。同時,資本市場違法犯罪的法律責任制度體系逐步完備,長期以來違法成本過低的情況得到了根本的好轉,零容忍、立體執法追責震懾力顯著增強,市場生态明顯好轉。
" 當然,圍繞賦能科技創新,我們也面臨許多問題需待解決。" 從機構層面,張智河稱,譬如,如何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功能建設,為高科技企業提供覆蓋全周期、綜合化的金融服務;如何以市場化為先導,優化投資者結構,引導長期資本向優質企業集聚,發揮财富管理效應,促進市場優勝劣汰;如何進一步優化市場風險定價和利益共享功能,有效促進高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如何發揮市場并購重組功能,有效推動高科技企業叠代升級;如何借助資本市場規範公司治理和人才激勵機制,提升高科技企業公司治理水平,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等等。
吳曉求表示,金融的變革是在于脫媒和技術進步。" 脫媒不能解決中國資本成長的問題,必須要有科技進步,否則沒有資産的成長性。"
對于資本市場發展,高西慶認為,資本市場存在與發展的三個基本前提是不忘初心、尊重常識、敬畏規則。資本市場的初心在于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缺一不可。
對于市場化,高西慶指出,監管者要了解市場的原理,尊重市場的規律,敬畏市場的力量。監管者的耐心和寬容度,對于市場發展具有極為重大的作用。監管者與市場的關系是服務的關系。
對于法治化,高西慶表示,人人平等,即各個市場主體機會平等。政府可以通過稅收、社保、轉移支付,通過二次、三次分配來解決結果不平等問題。政府應當保證在市場做大蛋糕的過程中不出現破壞市場秩序的事情。國際化則要學習與開放,形成法治文化、信用文化,形成 " 鲶魚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