饞。
太饞了。
這饞蟲又是被陳曉卿勾起來的。
這兩天,讓小妹又愛又恨第一人,回來了。
還是熟悉的味道——
主題妙趣橫生;文案詩意講究;海報也是高級感滿滿。
這毒,後勁真足——
《風味人間》第四季
在中國美食紀錄片的碩大宇宙裡,陳曉卿絕對是風向标。
一個地震都不忘研究美食的終極 " 吃貨 "。
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不敢吃的。
這一季,他帶着" 碳水 "大餐來轟炸我們的感官了。
配合着李立宏老師的旁白,讓人口水直流。
話不多說,先放幾張動圖讓大家感受一下——
Q 彈又充滿個性的撈面;
在油鍋中嬉戲的面筋丸子;
宛如藝術品的水晶包;
這一季,沒有偏門的食材,也沒有罕見的菜色,它追溯到 " 飯 " 的起源——
谷物。
乍一看,無趣至極。
沒有肉的華麗,也沒有糖的甜美。
但它卻是每個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存在。
第一集,鏡頭追根溯源,來到巴勒斯坦布爾卡。
這裡有麥的起源——野生二粒小麥。
此刻,它正保持着被馴化前的野性,在風中肆意搖曳着。
當它們落地的那刻開始,便開啟了新的 " 人生 "。
經過煙熏火燎,待麥殼完全與麥粒分離,它原本的香味也被激發了出來。
這時,就到了阿拉伯人大顯身手的時刻了。
先加入香料,中和原本的煙熏氣息。
然後在肉湯裡慢炖,讓每一粒麥粒都能 " 雨露均沾 ",保持豐滿的體魄。
最後再配上堅果、雞肉點綴,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就此誕生。
還有更高級的吃法。
将麥粒和肉粒翻炒成餡,再裝進一整隻雞裡,進行烘烤。
待出爐時,剪開烤雞,香味仿佛從屏幕外飄了出來。
麥粒包裹着雞肉的油脂,雞肉沾染着麥粒的清香,兩種食材 " 牽線 " 成功。
光是看一眼,感覺就能胖三斤。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主食之一,小麥到了勤勞的中國人民手中,也别有一番滋味。
澳門,天剛微微亮。
小吃店的老闆阿龍來到店裡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面。
将雞蛋和鴨蛋裹進面中,在配上點堿水,勁道中又不失風味。
待面團大體成型後,阿龍便開始他的表演——
竹竿架在桌上形成一個杠杆。
阿龍整個人坐上去,将力量通過竹竿傳遞至面團。
一下,兩下 …… 重複 3000 次以上,隻為了讓出來的面條更細長,更有嚼勁。
而後,再用豬骨和鳝魚熬制的湯底煮面,過冷水,再回到沸騰的湯中。
一勺高湯淋上醬汁,而後淋上豬油,均勻裹上醬料。
一碗爽口的蝦子撈面就此誕生,口感爽滑,令人垂涎欲滴。
除了常見的面條之外,小麥經過不同的精細拆分,重塑再造,還能誕生出各種意想不到的美味。
在浙江富陽,人們将面團反複在水中揉洗,去掉其中的澱粉顆粒。
留下的膠原蛋白和麥谷蛋白,組成富有彈性的麸質,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面筋。
在當地人的飯桌上,它被烹制成一道家常菜肴,油面筋。
用肉沫、榨菜、野筍幹、胡蘿蔔、小米辣、韭菜活成餡料。
再用延展性極強的面筋将其包裹,下鍋一炸,過年的感覺說來就來。
有意思的是,在富陽這邊棄之不用的澱粉水,在廣州那邊卻能變廢為寶。
在廣州,去掉所有蛋白質,隻留下小麥澱粉,澱粉水經過幹燥和沉澱,變換出另一種美食——
澄面。
隔水加熱再用沸水快速和面,中式菜刀抹上豬油将面皮碾出完美的弧線。
一張具體到 0.2 毫米厚度的澄面皮在廚師的巧手下成型。
再包上餡料,旺火蒸制,一份綠茵兔仔餃就此誕生。
而小麥在國外,形态更是千變萬化。
在日本,人們用紫蘇葉包裹着海膽,再粘上雞蛋面糊炸制,做成美味的天婦羅。
動漫裡的美食頃刻間走到了眼前。
在蘇格蘭西南部的艾雷島,麥子不再是美食。
人們将大麥發酵,做成風味獨特的威士忌。
醇厚絲滑,綿甜淨爽,落口回甘,餘味悠長。
最令小妹印象深刻的,還有各式各樣的餃子。
像是内蒙古牧民們做的羊肉餃子,厚面皮包裹着羊肋排。
一筷子下去,飽滿的汁水從皮中湧出,隔着屏幕都能感知到,這味道絕了。
在土耳其,餃子又是另一種畫風。
一張碩大的面皮,分割成 2 厘米見方的小塊。
餡料是牛肉糜、洋蔥碎,用紅椒粉和黑胡椒調味。
裹上餡後四角對折,捏成 " 小包袱 " 的模樣,相當迷你。
經過水煮和油炸,再淋上特色的醬料,袖珍餃子就此完成。
一口一個,剛剛好。
在意大利,水餃的形狀更是别出心裁。
用花邊滾刀切割,做成枕頭的形狀。
餡料是由裡科塔奶酪和菠菜打成的粗泥,出鍋後再淋上醬汁。
甜蜜與油脂交相呼應的一瞬間,甜在口中被喚醒。
酥皮在口腔中坍塌,濃郁的香氣,緊随酥脆的口感而來。
好看的面皮千篇一律,美味的餡料萬裡挑一。
正如旁白所說:
" 一張面皮可以包裹千萬種餡,縱貫東西,餃子幾乎是歐亞大陸共通的飲食語言。"
為了給這個招牌美食節目賦予新意,我們能看到主創團隊的用心。
在拍攝制作上,本季《風味人間》在全球範圍内組織了" 中西合璧 "的拍攝團隊。
除了傳統拍攝團隊在國内完成風味之旅,國外美食部分的記錄均由當地拍攝團隊 " 接力 "。
為了遍尋谷物,制作組走遍大江南北。
經過三年的籌備,才有了這第四季。
在拍攝手法上,第四季也完成新的進階。
通過微觀攝影、電腦建模等方式,結合實拍和後期 CG 技術完成的特殊視角鏡頭,帶給觀衆新奇的直觀感受。
一幕切換着一幕,人味,煙火氣,全出來了。
小妹就喜歡這樣的美食宇宙。
它不是頭頭是道的美食解說,也不是簡單粗暴的情懷輸出,更不是讓人被迫接受的價值認同。
它不過是通過一道美食,勾引起我們對世界,民族,家庭乃至個體的好奇心。
風味人間。
有風味的地方,才是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