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氨基觀察
醫美市場,合規産品與水貨的鬥争,從未停止。爆火的司美格魯肽更是不例外。
8 月 10 日,諾和諾德發布的上半年财報,讓我們見識到大象起舞的同時,也窺探到了國内 GLP-1 藥物的極大需求。
今年上半年,諾和諾德 GLP-1 藥物,在國内銷售額約 33 億元,同比增長接近 1 倍。根據公司财報,其市占率約爲 71%。這意味着,上半年國内 GLP-1 藥物市場規模已經逼近 50 億元,全年或超過 100 億元。
雖然諾和諾德的 GLP-1 并未在國内上市減肥适應症,但從小紅書等社區平台來看,GLP-1 在國内超适應症銷售并不少見。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凸顯了減肥市場的巨大潛力。也正因此,國内藥企包括信達生物、華東醫藥、恒瑞醫藥等紛紛入局。
參與減肥藥市場競争的,不隻有正規軍,還有隐匿的造假勢力。
今年上半年,紹興諸暨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公安局破獲全國首例特大生産銷售司美格魯肽假藥案,涉案金額超億元。截至查獲時,涉案假藥産品已通過各級代理流入 20 餘個省份。
由此,一個産銷已成完美閉環的 GLP-1 假貨江湖,浮出水面。
01 遠未滿足的需求
GLP-1 造假江湖的存在,一方面是因爲巨大的蛋糕誘惑,另一方面則是合規企業的缺失。
即便是目前,諾和諾德的 GLP-1 産品并未在國内上市減肥适應症,隻是作爲降糖使用。日前,華東醫藥、仁會生物相關 GLP-1 藥物減肥适應症的上市,才宣告了國内減肥市場合規軍開始登場。
除了合規企業的缺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諾和諾德 GLP-1 的供應不足。正如上文所說,消費者需求催生的 " 超适應症 " 使用并不罕見。
這也讓司美格魯肽出現了缺貨的現象。2022 年 7 月,諾和諾德就在一份聲明中稱司美格魯肽需求超過預估,爲全面恢複供應,停止院外市場供應。
這并不奇怪。僅從工藝來看,多肽藥物的生産雖複雜,但擴産難度并不算大。隻是,此前囿于多肽藥物通常較高的活性和較小的需求量,大多數 CDMO 的固相多肽合成釜提交都比較小,通常在 1000 升以下。因此,在需求突然出現爆炸式增長的當下,産能成了最大的桎梏。
這也是諾和諾德、禮來等藥企在海外遭遇的産能困境。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因爲供給嚴重不足,導緻市場把需求轉移到其日注射的利拉魯肽身上。這種情況下,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在國内供給跟不上節奏,更在情理之中。
GLP-1 的産能問題并非難以解決。目前,諾和諾德就在通過在不同地點擴建廠房的方式,來解決司美格魯肽的産能問題。
隻是,這有點費錢:爲此,諾和諾德已撥出數十億美元用于擴大産能;同時,這也需要耗費時間。醫藥産業化基地投入使用,不僅需要建造周期,更需要通過監管的驗證。
因此,即便是氪金選手,産能的釋放也需要循序漸進。這也留給地下江湖發揮的空間。
02 假貨江湖的産銷閉環
那麽,司美格魯肽假貨市場又是如何存在的呢?核心原因在于,原料藥的獲取并不難。
正常情況下,隻有與制劑共同審評審批的原料藥,才能供相應關聯審評藥品上市時使用。
目前,國内雖不存在經正式注冊備案的司美格魯肽原料藥,無法銷售給下遊企業做制劑生産用,但可以用做科研或出口。
這也就有了操作空間。畢竟,企業隻管銷售,隻要購買方有資質,就能完成司美格魯肽原料藥的購置。這一點,在媒體對相關産業鏈的采訪調查中得到了證實。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當有人提出以制劑使用收購原料藥時,供應商并未拒絕,甚至供應商還提出,可以通過 " 貿易公司簽訂合同的方式 ",出口轉内銷。
供應沒有問題,銷售更不是障礙。一方面,這些假貨可以以化妝品的名義,賣給美容院和代理商;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不管是電商平台還是朋友圈,都可以成爲銷售的核心渠道。
由此,一條完整的 " 産、銷 " 鏈條達到了閉環。而之所以有人願意铤而走險,自然是利潤空間實在太大。
2021 年進入醫保時,司美格魯肽的價格是小筆 1.5ml/ 支 479 元,大筆 3.0ml/ 支 814 元。以最低劑量計算,月開銷也不低。實際上,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院外渠道不同劑型價格大幅上漲。
而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司美格魯肽原料藥 1 克價格,在 3000 元 -5000 元左右。要知道,1.5ml/ 支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中,含量約爲 2 毫克。也就是說,足量使用的情況下,1 克原料藥大概能兌成 500 支成品注射液。
以醫保價格計算,1 克原料藥的 " 價值 " 至少超過 20 萬元,其中的利潤空間可想而知。也難怪,造假勢力會如此盛行。
03 合規趨勢下的挑戰
醫美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合規産品與 " 水貨 " 和假貨鬥争從未停止。這一點,在肉毒素市場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雖然國内已有多款肉毒素上市,但非正規的 " 水貨 " 一直占據主要市場份額。如下圖所示,2019 年正規肉毒素市場規模占比僅有 30%。
當然,經過近幾年監管層面大力的打擊,正規肉毒素市場占有率逐年增長。2021 年,已經增加至 38%。
某種程度上來說,減肥藥市場也會複制這一軌迹。雖然假貨市場難以避免,但是在監管的大力打擊下,正規藥物的占比會越來越高。從這個角度來說,合規藥企在這一過程中,将會顯著受益。
當然,這并不意味着,任何一家參與其中的合規藥企,都能有所收獲。減肥藥市場需求旺盛是事實,合規也是大勢所趨,但内卷同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
目前,入局 GLP-1 市場的藥企,超過 20 家。從布局的方向來看,類似藥、多靶點的創新藥将會進行極爲激烈的戰鬥。
在内卷的市場,誰都無法預料最終的走勢。就像 PD-1 市場那樣,短短幾年時間,千億市場便在各方内卷之下極速縮水。
那麽,在合規趨勢下,GLP-1 減肥市場又會走向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