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上市之後,餘溫仍然在震動着整個車圈。
最明顯的是長城魏建軍,在參加完小米新車發布會後,直接開通了微博、抖音的社交平台賬号,而且更讓人意外的是,其個人抖音發布的第一個作品,竟然是試駕雷軍送的那輛小米 SU7。
* 圖片來源:魏建軍微博
随後兩位大佬更是直播連線,互相稱贊對方的産品,商業互捧了一波兒。
這也隻是個開始,哪吒張勇、吉利李書福、奇瑞尹同躍等一衆車企掌門人,紛紛加入了直播賽道,親自直面網友,每家的觀看人數都多的驚人。
大佬們一跨界,直接無縫銜接成爲了網紅,當然作爲新勢力的代表,蔚來李斌開始直播要更早一些。
* 圖片來源:愛奇藝
網友和車迷們都炸了," 以往隻能在電視、報紙上查閱到各種信息的領導們,怎麽突然這麽親民了,真的是直面用戶零距離溝通 "。
在運營思維與産品的不斷進步下,時至今日,也很難說清楚要颠覆傳統車企的新勢力,到底帶來了哪些全新體驗。但是車圈的營銷套路變了,卻是大家都能體會到的。
* 圖片來源:周鴻祎微博
特别是在最近,360 的周鴻祎說 " 要賣掉自己的邁巴赫,打算換輛國産新能源車體驗 " 後,車企們也炸鍋了。
仰望、極氪、小鵬、問界、蔚來、華爲、阿維塔和星紀元,甚至是東風納米、睿藍等中低端品牌,都在排隊搶着送車。
明天老狐再詳細和大家好好盤盤周鴻祎還車這事。
大家可以數一下,這波兒旋風基本席卷了整個國産新能源行業,潑天的流量又來了。
小米給車圈上了哪堂課?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結合技術、制造、體驗等幾個方面,要說小米 SU7 在體驗上,颠覆了同級、同價位的對手,那基本是無腦吹。
但是車圈大佬們的集體跨界,也直接給網上的那句 " 雷軍給所有車企上了一課 " 蓋棺定論了。
奇瑞尹同躍的解釋真誠又讓人覺得心酸和無奈。
" 向餘承東學習,向雷軍學習,親自講解、介紹産品。因爲新對手的營銷攻勢極爲強大,逼着我這六十多歲的老漢 ( 也 ) 出來了 "。
要知道,經營如此大的集團,大佬們每天的事務都是相當繁雜的,而且手下又有專門的營銷和公關部門,自己再負責傳播,好像有些多此一舉。
但小米在汽車行業的華麗轉身,恰恰說明了個人 IP 結合産品的重要性。
基于小米在電子行業的品牌調性,我們之前也分析過很多次:小米 SU7 的定價中規中矩,并沒有繼承其以往性價比的标簽。
可公衆的聲音不這麽看,起碼大部分聲音裏 " 小米 SU7 是超劃算 " 的,而且像是 " 人生的最後一次創業 "、" 雷軍親自開車門 " 等等話題,始終讓小米 SU7 保持着高熱度。
大家發現 " 好的營銷,不僅能助力流量和銷量,還可以拔高品牌形象 "。大佬本人放下身段的近距離接觸,顯然比高昂的廣告投入、大量的人工投入更有效率。
更爲重要的是,相比演講和采訪的正式場合,親自下場要相對随意一些,比較容易突出個人與品牌的魅力,方便建立自家真正的粉絲群體。
看看最近因爲質疑小米 SU7,而被怼到無奈的知名車評人,就能感受到這股力量的強大了吧。
劉強東早就說過 " 不要和雷軍比營銷 ",既然比不過就隻能加入了。
營銷 3.0 還有下限嗎?
先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車企營銷思路的變化。
最初傳統車企的發布會,大多是在講自家的銷量和技術發展,已經達到了什麽樣的水準,主要還是單純的品牌與産品介紹,知識點比較多,不會貶低對手更不會對比參數,優雅體面但節奏偏慢且平淡。
被稱作是 1.0 時代。
然後是 2.0 時代,随着特斯拉和蔚小理的入局,品牌強調用戶思維,以實際需求造車,掌門人開通社交平台賬号,願意與用戶和粉絲互動,還會分享自己的産品不足和失敗教訓,甚至是參與業内熱門話題的讨論。
* 圖片來源:李想微博
這個時候傳統車企也并非是弱勢群體,還記得前幾年的增程與插混誰更領先嗎?
兩方高管們據理力争,盡管互相可能都看不起對方,但起碼是基于事實和技術在讨論,勢均力敵。
目前的 3.0 時代,則是問界、小米跨界之後,發布會猶如一篇細緻全面的對比文章,對自家的産品贊美也不再内斂、含蓄,那四個字老狐就不提了。
更爲主要的是對比對象的跨越,通常選擇的是遠超自家車型售價的百萬級豪車,比不過的方面是情理之中,不丢人;但有優勢的方面,總能引起陣陣驚呼,一聲聲 "NB" 更讓人有身在菜市場的錯覺。
如今 "XX 萬以内最 XXX 的車 ",幾乎成了通用套路,比不過真不好意思推出新車。
隻要定語夠多,你就是最棒的。
像轉彎半徑、電機線圈數等細節參數也在被無限放大,以往高性價比、高價值等 " 掉身價 " 的禁詞,也成爲了新車渴望的硬性标簽。
嘲諷和調侃更是來者不懼,隻要有熱度就是好事,但品牌價值與調性保護,是不是也該考慮下呢?
蹭熱度是門高深的學問?
相比不久前智己捆綁小米的 " 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次要換車的周鴻祎,似乎讓車企間一團和氣。
* 圖片來源:周鴻祎微博
老狐覺得:這事兒大概率是,周鴻祎在爲即将上市的哪吒 L 預熱,而這麽多車企之所以爲了陪跑,還是爲了讓自家的名字登上熱搜,跟着多增加些曝光度也算值了。
但谄媚的态度,又與強調公平的互聯網營銷思維,存在矛盾。
同爲用戶,所有的邁巴赫車主換國産新能源,都能享受到廠家的上門送車服務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把如此熱情的服務,降低 80% 給到更多的普通用戶,品牌口碑和銷量,是否會有更大的拉動?
* 圖片來源:網絡
這問題好像也沒人能說清楚,但把精力用在服務大衆上,顯然更能讓用戶信賴。
都在強調造車是一場長跑,對于消費者來說,用車更是。
大部分普通百姓都不能像一些媒體老師那樣,半年換一輛新車,所以技術、質量、安全和服務等,才是恒久不變的硬實力。
正所謂 " 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 ",流量和熱點确實可以吸引關注,但實際的轉化率如何,小米 SU7 的年銷量,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
看完了這麽多的百萬級定調、互怼、互撕、互捧和蹭熱度,老狐更加敬佩之前奔馳與寶馬的互動了。
" 感謝 100 年以來的競争,沒有你的 30 年,我其實很孤獨!"。
如此經典的文案,也是百年車企的最生動教學。作爲大宗商品,除了價值與性能,車還代表着車主的品味。
所以,如何把握尺寸掌握技巧,才是這個時代最高明的營銷。但最開始破圈的馬斯克,今年反而強調了 " 好産品就是好的營銷,别忘了好産品的重要性 "。
最後,有小夥伴調侃 " 車企老大都親自直播了,媒體們該失業了吧 ",老狐并不焦慮,因爲在這個喧嚣、碎片化的信息時代,消費者更需要有價值、夠客觀的内容輸出。
參考資料:
各家車企領導微博、直播截圖
編輯: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