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 9 月 26 日消息,當地時間 9 月 26 日,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到達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準備接受拘捕必要性審查。這是韓國憲政史上首次對最大在野黨黨首進行拘捕必要性審查。9 月 18 日,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提請法院批捕李在明,罪名包括涉嫌受賄、渎職、教唆他人作僞證等。韓國國會 21 日舉行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李在明拘留同意案。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韓國檢方認爲,李在明涉嫌于 2014 年 4 月至 2017 年 2 月擔任城南市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向私人地産開發商提供特惠,助其獲利 1356 億韓元(約合人民币 7.4 億元),導緻被排除在項目之外的城南城市開發公社蒙受 200 億韓元(約合人民币 1.1 億元)的損失。
此外,韓國檢方還指出,李在明涉嫌于 2019 年至 2020 年擔任京畿道知事期間,向民營企業家索賄 800 萬美元等。預計法院在對控辯雙方的意見進行審查後,将于 9 月 26 日晚或 27 日淩晨決定是否批捕李在明,其間,李在明将在首爾看守所等待審查結果。
李在明今日進行拘留前審查
據海外網 9 月 26 日援引韓國《首爾新聞》報道,李在明是否被捕,最快将于今天晚上見分曉。李在明身着黑色西服,拄拐杖走出醫院,剛剛結束 20 多天絕食的他走路有些不穩,有些搖搖晃晃,面色憔悴。他微笑着與送别的握手,周圍支持者高呼 " 加油 "。
另據環球網 26 日援引韓聯社 26 日報道稱,韓國在野黨代表出席拘留前嫌疑人審查在韓國憲政史上是首次。另據《東亞日報》25 日報道,随着李在明拘留審查的時間臨近,檢察機關爲證明拘留必要性,已經準備好大量資料,法律界内外均預測稱,此次審查可能将刷新 " 韓國曆史上最長審查記錄 "。
韓聯社報道稱,預計檢察機關和李在明當天将就拘留必要性展開 " 寸步不讓的法庭攻防戰 "。另外,《東亞日報》援引法律界消息 25 日報道稱,檢察廳爲了這次審查制作了 1500 多頁的意見書,爲了對這些意見書進行概括,又制作了數百張将在法庭上展示的 PPT。報道稱,預計辯護方也會花費等同時間進行反駁,因此,當天的審查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有觀點認爲可能會超過曆屆最長紀錄。
當地時間 2023 年 9 月 26 日,韓國首爾,韓國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将出席拘留前嫌疑人審問,拄着拐杖從首爾中浪區綠色醫院出發前往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并向支持者揮手緻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東亞日報》介紹稱,根據過去先例,2017 年 3 月,前總統樸槿惠和 2020 年 6 月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镕分别接受了 8 小時 40 分和 8 小時 30 分的拘捕令實質審查。當時,樸槿惠和李在镕分别在第二天淩晨得出了結果。因此,李在明的審查結果也很有可能在第二天(27 日)淩晨左右接受結果。
另外,截至發稿前,《朝鮮日報》報道稱,當地時間上午 8 時 30 分左右,李在明已從醫院出發前往首爾中央地方法院。
李在明現年 59 歲,8 月 31 日開始 " 無限期 " 絕食,抗議總統尹錫悅的施政。
直到 9 月 18 日,李在明在絕食第 19 天一度陷入昏迷,被送醫救治。就在當天,韓國檢方以涉嫌渎職等罪名申請拘捕李在明。這一事件迅速發酵,令原本緊張的朝野關系對立加劇。尹錫悅政府的強硬态度引起民衆和在野黨的強烈不滿。多名在野黨議員前往總統府前抗議檢方 " 不正當的調查 ",并呼籲内閣集體辭職。有韓媒擔憂地稱,韓國政治 " 正走向驚濤駭浪 "。
9 月 23 日中斷了爲期 24 天的絕食,并正式開始接受恢複治療。
韓國政治局勢愈發緊張
據羊城晚報 23 日報道,現年 59 歲的李在明自幼家貧,小學沒有畢業就去工業園打工。在工作中左手被機器夾傷留下殘疾。
李在明自學通過同等學力考試,後來又考入韓國中央大學法律系,畢業後開始律師生涯,主要擔任人權方面的律師,也參加了一些市民運動。再後來,李在明決定進入政界。
李在明的出身和經曆,決定了他進入政界後成爲一名左派政治人物。
韓國政壇基本分爲左派(自由派)和右派(保守派)。在經濟問題上,左派傾向于普通民衆,右派對大公司和大财閥更友好;在外交上,左派重視中韓關系,重視朝鮮半島的南北關系改善,右派更重視韓國和美國、日本關系,對朝鮮比較強硬。左右兩派惡性鬥争是韓國政壇的一大特色。
眼下,韓國政黨鬥争正進入白熱化階段。針對李在明的拘留同意案将進入法院的逮捕必要性審查環節。
據中國新聞網 24 日援引《東亞日報》分析表示,如果拘留同意案後續被駁回,那麽 " 沒有名分的政治調查 " 将使李在明及其共同民主黨重獲支持,同時檢察機關的調查動力必然會下降。李在明将有機會恢複政治領導地位,并采取反擊措施。一位重量級議員預測:" 如果拘捕令被駁回,李在明代表将完全‘飛起來’。" 也就是說,如果拘捕令被駁回,李在明将對檢方和把自己推到拘捕令審查的非 " 親明派 " 議員進行大規模 " 反攻和肅清 "。
但是也有人認爲,此次拘留同意案在國會的通過對李在明的影響極大,他很難立即恢複領導能力。有媒體引用相關人士表态說:" 從根本上說,此次拘留同意案通過事件,議員們不是單純地‘讨厭李在明’,而是對李在明的領導能力本身表示懷疑。"
距離 2024 年 4 月的韓國國會選舉還有大約半年時間,目前韓國朝野政治鬥争的走向尚不明朗,在不斷發展的情勢之下,各方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未來的政治動态。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海外網、羊城晚報、環球網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