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 若風 排版 | 五月
第 7735 篇深度好文:5320 字 | 14 分鍾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普通人在分析問題、表達觀點時,經常會出現邏輯混亂、觀點不清晰的情況。而高手往往能夠一針見血找到問題根源。
那麽,高手到底是如何思考的?
麥肯錫思維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理,叫做金字塔原理。
著名作家馮唐,經過多年的實踐,認爲金字塔原理是他人生諸多訓練中最寶貴的東西。
筆記俠 " 雙節讀書 " 專欄第六期,我們以 " 結構化思維 " 爲主題,以馮唐推薦的《金字塔原理》爲主,與大家一起學習麥肯錫的解決之道。
一、職場人的必備能力:結構化思維
1. 金字塔結構滿足大腦的需求
人類很早以前就認識到,大腦會認爲同時發生的事物之間,存在某種關聯,并且大腦會自動将事物以某種秩序,組織在一起。
這種秩序,必定是金字塔結構。因爲隻有金字塔結構能夠滿足大腦的兩個需求:
一個是大腦一次能夠理解、記憶的知識點數量上限是 7;另一個,是大腦會自覺地想要找出事物間的邏輯關系。
由此可見,大腦的特性使得它将所接受的信息理清,使得思維清晰可見。
因此,金字塔結構具有巨大價值,因爲金字塔結構符合人類思維的基本規律。
2. 結構化思維,是構成領導力的必要素質
" 想清楚、說明白、知道說什麽和怎麽說 ",是人們希望達到的境界!
與人交流想做到清晰表達,就要明确三件事:誰是聽衆,他們想聽什麽,他們想怎樣聽。
這三件事就是金字塔體系中的一部分。
不管是在政界、商界、學界,還是企事業單位,所有職場人士都需要思考和溝通,那就必須掌握金字塔結構。
掌握了金字塔結構,就掌握了重點突出、邏輯清晰的思考方式。
二、思考越有結構,
就越能看清底層邏輯
1. 金字塔結構,長什麽樣?
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的結構化思考方式。
所謂塔尖,就是中心思想,是你想表達的所有核心要點;塔中,是由闡述支持中心思想的方法論構成;塔底,是由支撐方法論的案例組成,也就是論據。
由此,一個清晰的金字塔結構就呈現了!
芭芭拉 · 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将金字塔原理概括爲十六個字: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具體來說,就是:
① 先重要,後次要;
② 先總結,後具體;
③ 先框架,後細節;
④ 先結論,後原因;
⑤ 先結果,後過程;
⑥ 先論點,後論據。
一個人要表達的觀點,必定是呈金字塔結構分布(一個大觀點下統領多個小觀點),因爲大部分的讀者或聽衆會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觀點,然後再了解次要的觀點。
2. 金字塔結構的 3 大用途
馮唐曾表示,金字塔原則看似廢話,但确實是一個偉大的原則,一個偉大的方法論。
馮唐認爲它有三大偉大用途:
用途一:解決問題
當你嘗試解決問題時,你從下到上,收集論據,歸納出中心思想,從而建造成堅實的金字塔。有了這個大緻的目标,問題解決起來最有效。
用途二:管理員工
如果你是領導,有經驗,有手下,對于某個問題,你根據經驗提出假設,迅速列出第一級三至七個支持論據,分别交代給不同的手下。
兩周後,手下提交報告,你彙總排列,從而建造成堅實的金字塔。有了這個原則,管理起來最有效,領導做得最輕松。
用途三:交流成果
問題已經解決,你從上到下,隻彙報中心論點和一級支持論據,領導明白了,事情辦成了。
如果領導和劉備一樣三顧你的茅廬,而且臀大肉沉,從早飯坐到晚飯,吃空你家冰箱,你有講話的時間,他有興趣,你就彙報到第十八級論據,爲什麽三分天下,得蜀而能有其一。有了這個原則,交流起來最有效。
3. 如何構建金字塔結構?
構建金字塔結構,有兩種方式:
① 結論先行,自上而下地表達
通常,自上而下地構建金字塔結構更容易一些。
因爲大腦最先思考的,往往是最容易确定的事情,也就是最上層的中心思想(核心觀點)。
(中心思想領下的金字塔結構)
舉個例子,期末給老闆彙報期一年的業績時,肯定是先彙報一年的總業績,再分别論述各個總數據下面的具體完成情況。
結論先行特别重要,但生活、工作當中普遍存在沒有結論、沒有觀點的話。這時,我們應該如何找結論?
第一,基于共性找結論。
大家看這句話 " 歡迎老客戶來體驗我們的新産品、引導客戶購買相關互補産品、鼓勵客戶向朋友分享使用感受。" 如果讓你來下個結論,怎麽下?
給大家一個方法,尋找要素之間的共性。
關鍵詞有客戶、産品,都是什麽客戶?都是老客戶。所以概括完了應該是 " 爲了提高産品銷量,我們應當繼續對客戶進行二次營銷 "。這個結論,就可以概括下面三個行爲。
這就是第一種方法,從下往上找共性的結論。用這個方法之前有兩個前提:保證類别清晰;每個要素必須是結論。
第二,基于目标去找結論。
在上圖案例中,這些線上業務變化數據是結論嗎?不是。
那這結論可以怎麽下?
是逐年遞增,四年來穩步增長,增長緩慢,還是幾乎停止增長?
可以發現,結論沒有标準答案!
那結論取決于什麽?取決于你想表達什麽。而你想表達什麽則取決于你的目标。
所以第二種方法是從上往下基于目标找結論,最上邊是目标,主題要爲目标服務。一件事可能有好多共性,到底選哪個共性則跟目标有關系。
② 總結概括,自下而上地思考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紛繁複雜的事物。
成長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歸納,将複雜世界裏諸多的表象,歸納爲各種認知模型的過程,這些過程,其實就是一次又一次自下而上的思考過程。
再舉個例子,面對以下 9 種食物:葡萄、橘子、牛奶、鹹鴨蛋、土豆、蘋果、雞蛋、酸奶、胡蘿蔔,如何快速記憶?
想快速記憶,僅僅将 9 種食物分組是不夠的,最好能找出這 9 種食物的内在邏輯關系。比如:
(9 種食物的潛在邏輯關系)
分類之後,9 種食物就變成了 3 簡單的三組:水果、蔬菜和蛋奶産品。記憶三組有特征的食物,要比記憶 9 種散亂的食物用時更短、更快速。
這其中,就是一個自下而上的歸納過程。
即:把某一類現象或事實或行爲歸納起來,然後按照不同現象歸納出來的結論,再找到其中的關系(比如是并列或遞進),最後在并列的歸納之中,再找到根本的共性,這是從形而下的現象層逐步抽象成形而上的事物的過程。
想記憶 9 種水果不難,難的是快速記憶,更難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快速記憶更多、更複雜的事物。複雜的事物之間産生邏輯聯系,是大腦能記住龐大知識量的原因。
而自下而上的思考,會讓我們提煉出事物最底層的邏輯和原理,幫助我們更高效、更準确地做出決策。
而在自下而上思考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遵循 4 大原則:
a. 原則一:結論唯一
在金字塔結構下," 結論先行,以上統下 " 意味着:金字塔結構中,結論有且隻能有一個。
爲什麽結論有且隻能有一個?因爲總結歸納問題是爲了簡化思維,找出複雜問題背後的方法論。
如果不能找出不同問題背後共同的方法論,那就不屬于同一個中心思想下的金字塔結構(要構建另外一個核心觀點唯一的金字塔)。
b. 原則二:MECE 法則
MECE 法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第一,互相獨立:意味着分類是在同一标準或者同一維度上來進行的,并且有明确的區分,不可出現重疊的現象。
第二,完全窮盡:意味着劃分上沒有遺漏,橫向結構的各個部分完全窮盡了上一層次的概念。
在 MECE 法則下,人類可以分爲男人和女人兩類,男人和女人,既互相獨立又完全窮盡。男人和女人的分類方法,使得對人類這一概念既完全概括,沒有遺漏;又沒有重複、冗餘。
這就是 MECE 法則的巨大優勢。
通過 MECE 法則劃分之後,混亂的觀點會變得清晰。
MECE 法則的本質就是簡化思維,降低複雜度。掌握 MECE 法則是學會構建金字塔式思考方式必不可少的一步。
c. 原則三:演繹法(縱向邏輯)
什麽是演繹法呢?
舉個例子:a. 所有的人都會死;b. 蘇格拉底是一個人;c. 因此蘇格拉底會死。
最後概括爲:因爲蘇格拉底是一個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句子 b 是對句子 a 做的表述,而句子 c 是從句子 a、句子 b 中演繹出來的推論。
用演繹法表達一個觀點的時候,必須進行三段式的論述。這就需要符合以下規則:第一,大提前正确,第二,小前提正确。
遵循以上兩個規則,才能演繹出正确的結論。
所以演繹法,是一種能幫我們理清兩個縱向金字塔之間關系的有效方法。
d. 原則四:歸納法(橫向邏輯)
什麽是歸納法呢?
舉個例子:a. 法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b. 德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c. 俄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
最後歸納爲:波蘭将受到坦克入侵。
通過歸納法可以很快地理清思路和邏輯順序,最終得到一個合理的推論。
對于歸納法來說,常見的邏輯順序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時間順序或步驟順序。比如 : 第一,第二,第三……它們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數目最好不要超過 7 個以上。
第二種,是結構順序。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沒有重疊,有排他性,以确保完整性和合理性;
第三種,是重要性順序。每個論點的重要程度不一樣,比如最重要、次重要、一般重要等等,将最重要的思想放在第一位。
思考的本質是把事物抽象化,再進行排序。
而金字塔結構是先理清思考的順序和邏輯,從主體發出枝幹,形成完整的思路。讓思考變得更加流暢。
自此,我們可以得出來 " 自下而上法 " 構建金字塔的三個步驟:
第一,列出你想表達的所有核心要點;
第二,找出各要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第三,得出結論。
三、關于結構化思維的
兩大思考模型
1. 黃金圈法則
美國作家 Simon Sinek(西蒙 · 斯涅克),在 2011 年提出了黃金圈法則。
他認爲世界上成功的領導者和品牌,都有一套相同的思考方式,并把這套思考方式稱爲 " 黃金圈法則 "。
黃金圈法則,非常契合金字塔結構的方法論。
① Why:就是爲什麽要做這件事,做這件事的理念、價值觀、道理、意義是什麽?
② How:爲了實踐這個價值觀,可以用什麽方法論去完成?
③ What:有了 "Why" 和 "How" 的基礎,實際的産品、想法、操作、風格是什麽?
喬布斯在蘋果發布會上說:
"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爲了突破與創新。我們堅信應該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我們挑戰現狀的方式,就是通過把我們的産品設計得十分精美,使用簡單,和界面友好。
我們隻是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最棒的電腦。想買一台嗎?"
喬布斯這句話的表達(背後體現出了講者的思考和行動)完全契合黃金圈法則:
① Why(核心價值觀 / 意義):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爲了突破與創新。我們堅信應該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② How(實現的方法):我們挑戰現狀的方式,就是通過把我們的産品設計得十分精美,使用簡單,和界面友好。
③ What:(最終的産品):我們隻是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最棒的電腦。想買一台嗎?
所以,使用黃金圈法則,從 Why(核心價值觀)出發的表達,更能夠打動人。
Simon Sinek 在 TED 演講中強調,這是生物學證實的理論。
因爲人的大腦分爲三個層次:
① 最内層的大腦爲爬蟲類腦,也叫本能腦。
這一層大腦的進化已經超過 1 億年了,它毫無情感,隻是爲了生命最原始的意義——生存。
這個大腦讓我們看到危險的時候就撒腿就跑,感到燙的時候抽回雙手。除了人類以外,地球上其他動物大多也都有這樣一個大腦。
② 最中間的大腦爲 " 哺乳類腦 ",也叫 " 情感腦 "。
人類的愛、恨、情、仇都在這,是行爲和決策中心。人類的這一層大腦負責感知情感、意義和價值。
" 本能腦 " 和 " 情感腦 " 對應黃金圈的 Why 層次。
③ 最外層的大腦皮層,又叫 " 新皮質 ",俗稱理性腦。
這一層腦具有高階認知功能,是神經元細胞最密集的地方,更多控制着我們的邏輯能力,以及理性思考能力。理性、圖形、語言、邏輯思考,全是它負責。
" 理性腦 " 對應黃金圈的 How 和 What 層次。
由外而内溝通,也就是從 What 開始溝通,較容易讓對方理解數據、事實,但無法刺激其産生行動。
相反地,由内而外溝通,即從 why 到 what 進行溝通,則能直接對掌管情感、控制行爲的情感腦和本能腦對話,進而刺激行動。
正如 Simon 在 TED 演講的尾聲所提到的:
馬丁 · 路德 · 金的人權演講标題是 " 我有一個夢想 "(I have a dream),而不會是 " 我有一個計劃 "(I have a plan)。由此可見,黃金圈法則很重要。
2.第一性原理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通過類比得出推論的思考方式,指導我們的生活。
但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家的角度和思維看待世界。
即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裏面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出發,一層層往外推導。
也就是馬斯克認爲的:推論應該從基本原理,也就是本質出發,而不是從類比中得出。
正如毛主席說的 " 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 凡事抓主要矛盾 ",也正是論述的第一性原理。
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問題都有底層邏輯,萬事萬物都有相同、相通之處。
掌握了第一性原理的思考力,積累下來,就會擁有别人眼中 " 一秒中看透事物本質 " 的能力。
結語
結構化思考,是一種快速搭建個人認知框架的能力,是一種用最短時間,組織語句順序、講清觀點、讓受衆記得住的能力。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新媒體時代,一切都在快速叠代。快,某種程度上意味着赢。而結構化思考力的背後,同時包含着兩大成功要素:高效和準确。
所以結構化思考力的訓練,越來越成爲高手必不可少的底層基礎能力。
結構化思考力,将會是高手和普通人能力的分界線。
參考資料 :
1.《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托;
2.《老聃的金字塔原則》,馮唐;
3.《思考結構,決定了你能看多遠》,筆記俠。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關于 " 結構化思維 " 話題,推薦延展閱讀:
如果您對結構化思維還有不一樣的見解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
我們将每日抽取一位留言參與者(以評論點贊數爲準),送出筆記俠簽名版新書《筆記俠高效筆記法》以及小編推薦好書一本。
最後,祝大家假期快樂!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