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世紅
來源:砺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
關于領導力,我的 3 個體會
華潤公司的轉型,不是一般的轉型,是徹底的轉型、産業式的轉型。華潤最開始是個貿易企業,今天華潤的幾萬億資産和那時候完全不一樣,它可以做啤酒、醫藥,也可以做電力、地産,華潤幾乎做什麽成什麽。
中糧也是經曆了大的轉型,從一個貿易公司轉變成全産業鏈的企業,現在超市裏賣的東西,油、面、米、酒都有賣的,已經有體系、有品牌了,從文化本身來講是更大的轉變。
中化更是經曆了非常巨大的轉變,徹底變成科技化的企業,是研發驅動、科技創新,世界領先的企業,公司裏研發變成了最主要的任務,規模也是越來越大。
這些企業爲什麽都做成了?
體會 1:自己要很自信。
自信,非常難。因爲一紙任命下來,你就非常容易地變成了一個領導、一個職務。這時候就會得到很多人的附和、支持,或者說迎合。但是我的體會是如果有 100 條路可以選,那麽 80 條路可以選這個企業不會垮掉、也不會死掉的,平平常常能過。剩餘的 20 條路可能隻死掉 15 條,有 5 條還是能做好。這個職務的發揮空間是很窄的,選擇不多,不可随意發揮,必須有節制;這個職務的标簽是非常易碎,非常敏感的,易受傷的、易損害的,就像每一個易碎的器件上面都會貼着 " 易碎品 " 的标識。
所以不管你是董事長還是總經理,首先要認識到你是一個最後的 " 責任者 "。雖然現在都講究集體領導、集體決策、征求意見,很多程序後,你幾乎還是唯一的 " 責任者 "。
另外,從體制上來講,審計、巡視、結果、評價就這麽多,雖然過程中不能你說的都算,但是 " 責任 " 是你的。你是一個領導,什麽是領導?是有 " 領 " 和 " 導 ",不是 " 推 " 和 " 壓 "。
這個東西很難做區分,因爲中國文化裏很喜歡 " 獨斷 " 的領導,喜歡 " 啪 " 一下拍闆,會覺得這個領導帥氣、霸氣。我多次講領導沒霸氣,就沒人怕你,很多時候是我來給你拍闆,你必須認識到位置的職責。
體會 2:必須定好範圍。
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這些東西都沒有職業的訓練。比如一個項目完全是天馬行空,有人就會選擇退出不幹了。這時候作爲決策者,你就要摒棄個人喜好,依據公司業務構成、發展階段和團隊的水平,做出整體的判斷将項目推進。我在臨退休時開了一個會,每個人說了幾句贊揚的話,一個人的話我印象很深刻。他說自己平時上班很輕松,有時候覺得自己沒什麽事幹,就會琢磨還可以做點什麽事,這裏就是要定義好自己能做什麽。
體會 3:要做好你自己。
這也是最難的一點。什麽是做好自己?就是你的爲人、見識、做事風格和待人的态度,甚至包括談吐和對事情的看法,使得你成爲這裏自然的領導者,這是很難的。如果領導隻是 " 領導 " 就完蛋了,我在公司裏也講過,領導人在公司裏有五級:
第一級是憑 " 任命 ",任命書下來後總經理拿着就來上班了,這個往往是最低級的;
第二級是憑 " 紀律 ",按時上班,懲罰很嚴,也能管一部分工作,但是團隊沒有活力,成員容易離開;
第三級是憑 " 情感 ",和下屬關系搞得不錯,對人也比較關心,工作也做,也很努力,這樣的領導人可以維持局面;
第四級開始才真正能做出變革和提升,或者說可以提升員工能力、提升公司業務,包括戰略驅動、戰略創新的東西,這個要求就比較高了;
第五級是最高一級,就是要做到理念、價值觀、信仰、使命感、個人訴求和公司、社會的訴求是融爲一體的,這樣的領導人比較少。做到這點,公司會很和諧,有活力,而且會有正向發展的動力。
所以,領導者的很多喜好會影響到公司,比如喜歡吃什麽,喜歡什麽運動,喜歡看什麽樣的書……都會影響到公司。
在中國要想做一個相對 " 集中 " 的人很容易,因爲文化裏就有這樣的因素,不管怎麽講民主決策,最後還是由你表态。
這裏就要有對自身的一個要求:不能有朋友,包括不能有關系特别好的公司,也不能特别親近人,也不能有特别熱愛的業務。如果說你偏向哪個業務,那你必須做到公平,不能超出公司的原則表達你的喜好。
這點很難,爲什麽?因爲你要調動整個公司公平奮鬥的氛圍,比如他就是喜歡誰,什麽都是他,或者有什麽業務就給他投資,要不喜歡了就把他減掉,你也不可能讓他在公司内部搞别的。
很多公司每個季度都在不斷地排名,用各種指标做标杆管理,這裏有喜好性的東西都會帶來很大影響。
帶大家做好領導
當你在企業找好自己定位後,第一件事會做什麽?
比如我到中糧來,那時候中糧的經營狀況處在非常關鍵的環節。我說開個會,在開會之前開了一個預備會,讓大家先談了下家庭情況、成長經曆、人生理想、工作目标和訴求等。
後來,在我的領導下,我提了一個東西叫 " 體面生活 "。首先," 體面生活 " 要在合理範圍内,比如,你會住不錯的房子、開不錯的車,老婆會穿不錯的衣服,每年會度假,孩子會上不錯的學校,生活衣食無憂。
如果你和我說想買一架私人飛機,我會說趕快走人,可能将來您也買不起飛機;你說我同學都當部長了,那趕快走人,我還沒當部長呢。
其次,體面生活不能搶錢,要通過自己努力把公司做好,這就涉及到公司戰略問題了。
布局戰略就好似買車,将積極性調動起來,大家一起研究行業、産業,怎麽調整怎麽實施,雖然可能大家會開始搶資源,但總之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再次,做戰略資源分配、經營方式、考核評價和激勵措施。即便最後你所得到的回報(金錢)沒有達到你的期望,但會讓你自身的能力得到成長,生活狀态、思維和思想也會比以前豐富。
這樣就逐漸在企業裏形成了一個渾然一體的思維邏輯,而且是全員的思維邏輯。
這個問題我記得在華潤時讨論的時間很長。2000 年左右,我把華潤做起來之後,當時華潤的一個同事,他感到很震撼。
這種邏輯關系,就是我作爲所謂的一把手,來到這兒是和大家一起做事的,這是我的目标。這個 " 目标 " 必須要講清楚。
再後來,我所提倡的一些理念,如 " 體面生活 ",慢慢成爲公司員工都認可的理念。所謂的領導,首先帶大家做好領導。
所以當領導,首先是講清楚你對公司的看法和對公司的分析,以及公司未來戰略的思考,而且引起廣泛的讨論。
我剛去華潤時,幾乎貿易業務完全死掉了,開始面向内地,因爲沒有代理出口業務了。中糧也是一樣。當時我在中糧做了一個戰略引領使命之旅。往前走做什麽?爲什麽這樣做?戰略應該怎麽樣?這就變成了大家不斷讨論的過程。
不管是集團層面還是員工層面,要通過讨論思想讓團隊學習,也就是集思廣益、統一思想、找出辦法工作的過程。一把手要堅信、要推動。讓員工知道公司在做什麽,知道公司有宏大目标。公司發展了,團隊發展了,收入提高了,個人也發展了,這樣就算以後你離開公司,也會被人提拔被重用。
這是不斷沉澱的結果,這是良性的循環。這是最有張力、最有活力的,而且最能發揮大家的催化作用。
沒有 " 人感 " 是很難有領導力的
所謂的 " 人感 " 指的是對人有沒有感覺。我們通過對人性的基本理解,對人的基本訴求、性格、能力、特點、精力、工作熱情進行觀察和分析,很快就會得出一個判斷标準。你會知道這個人做什麽合适,不能做什麽,或者我們需要什麽樣的人,組織文化裏怎麽樣才能培養出來這樣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風格、管理手段和方式,最後會形成相應的文化和 " 人感 " 來支撐一個組織。回看過去幾十年的經曆,我越來越覺得這可能是公司裏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事情,因爲它不是通過一天的時間就能培養出來的。
華潤最早讨論需要的人才畫像時列出了 12 個條件,包括六個硬條件,六個軟條件。所謂的硬條件包括年齡、學曆、身體、家庭、經曆等,所謂的軟條件包括團隊、學習、激情、創新等。我們通過這些維度去評價某個人,70% 是對的。中糧和中化後來也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評價體系和标準。
我個人總結了 10 個條件,這肯定無法百分百準确地評判和概括一個人,但是我過往經曆和經驗中認爲相對重要的一些素質分别是:激情四射,戰略前瞻,學習思考,尊重人性,激發團隊,系統思維,專業創新,決策擔當,高尚善良,業績潛力。
我們要求企業裏的人要有使命感,方向感和人感。我們當然可以抓體系或者抓評價、彙報、财務、指标,但是,抓人永遠是第一位的。
人是戰略和執行裏最重要的環節,我把經理人分爲以下幾類:一類是職務性領導,沒有領導力,在組織裏沒有人跟随和支持;一類是紀律性領導,他們很嚴格,對手下工作有紀律性的要求,像看家一樣,做得很好,但是公司不會有大進步,更不會有創新;一類是改善性領導,他們會對公司做制度性和産業性的改善,這類領導已經很不錯。
但是隻有下面兩類領導,才會對企業真正有用:一類是戰略性的領導,他們會把公司戰略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在規模、盈利、技術、發展環境或者産業上創造價值;最高層次的是組織發展式的領導,他們不僅能制定戰略,還能帶動組織不斷往前走,變成一個學習型、創新型或可持續發展的組織,這樣的組織會基業長青。
保持持續的樂觀
作爲企業的 CEO、公司的一把手,要保持持續樂觀,即使心理不樂觀也要表現出樂觀,因爲任何環境都是不可控的,每天都有很多困難,每天都有很多困擾,你提出一個,下面會反饋 10 個給你。
除了樂觀,還要灑脫、幽默、放得開,很緊張導緻什麽事情也不敢做,這一點對成長性企業是很關鍵的因素。
我曾經說過,有好的虧損,有壞的盈利。壞的盈利就是占用了很多資源,做了不好的商業模式,雖然盈利了,實際上風險在後面。
比如,中糧的肉食上市了,現在做得不太大,但是做得還不錯。當時在虧損,剛開始投放了第一年、第二年就投了 8 個億。
結果有人就問,虧損了爲什麽還幹?我說哪有企業上市就賺錢了,這個東西不投怎麽賺錢呢。現在雖然投了 8 億,但外邊投資基金給我們估值是 30 億了。
團隊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從虧損一路做起來,而這裏怎麽激勵團隊,給不給方向,虧損怎麽辦,從一開始虧現金,到後來隻虧盈利。再到後來又盈利,後來回報率升高,再後來就上市了,一路走過來需要 5 年時間或者可能更長。如果做領導者不能支持這樣的企業,你可能就不用做了,因爲所有的企業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現在中化有一個非常好的名字叫 MAP,這個名字是我起的,叫現代農業平台,已經做了五六百家了。他們在全國做縣級的農業服務平台,10 個大學生左右能管一兩萬畝地。用全新的測圖、選種、市場、機械化,測算減水減肥減藥,大約能夠提升 20% 産值。雖然現在還在虧損,但這個業務已經被上市投行估值爲 50 億美元了,可能準備要上市了,當然前提是項目背後有成熟的技術支持。
自律是企業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經理是非常窄、非常易碎的職務,必須自我要求很嚴格、很自律的。
我今天說的經理不是創業者,不是企業擁有者,隻是個管理企業的經理。确切講叫經理人,不叫企業家。
自律不是被迫的,不是不敢搞,是你想通了對自己的要求,明确自己的定位後會自律地來做這件事情。
所以,你要比較透明友善和勤奮地做好工作。之後根據什麽樣的體制,有什麽的報酬和利潤,不願意做了還有别人來幹。自律是企業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本文完)
關于作者:全球唯一執掌過 4 家世界 500 強的企業家。先後執掌華潤、中糧、中國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把華潤的總資産從 500 億做到了上萬億,把中糧的總資産從 676 億做到了近 4600 億,把中化從年淨虧損 5510 萬美元做到淨利潤 7 億美元。并主導了中國中化控股這個 1.5 萬億的巨無霸的誕生。
3 大部分,22 節課,
讓小白管理者也能帶出高績效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