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伯虎财經,作者 | 漫步恒天
據調研機構 IDC 的數據,2023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 3.2%,總數僅爲 11.7 億部,這一數據爲近十年最差水平。
的确,智能手機行業近幾年一路遇冷已是不争事實,從 2018 年開始出貨量持續下滑,不僅小公司步履維艱,行業頭部企業也在這寒冬中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同時,換機周期的延長以及創新技術的乏善可陳,意味着新機型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進一步下降,對于費勁心思打造賣點的手機廠商來說,這無疑是殘酷的打擊。如何在行業寒冬中立足,成爲各品牌商們共同面對的難題。
01 出貨量下降,市場進入寒冬
在 2023 年的智能手機市場中,競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衆多品牌在市場中角逐,但最終,隻有少數巨頭能夠脫穎而出。
從 2023 年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排名來看,前五名廠商分别爲蘋果、三星、小米、OPPO、傳音。
其中,蘋果公司憑借其卓越的品牌影響力和創新能力在 2023 年正式超越三星,出貨量爲 2.35 億部,同比增長 3.7%,以 20.1% 的市占率奪得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榜首,市場份額創下曆史新高,這也是蘋果首次拿下全球手機市場年度第一,這主要得益于兩點:
一是創新乏力的大環境放大了蘋果軟硬件結合的優勢,這使得蘋果在高端市場的優勢愈發明顯。2023 年,全球每賣出 4 部手機,就有 1 部是批發價超過 600 美元的高端手機,高端機銷售額占整個市場的比例更是高達 60%,這是蘋果的基本盤,也是如今手機市場的核心驅動力。。
二是,蘋果強勁競争對手華爲因 " 缺芯 " 難題無法參與到市場競争中,給了蘋果得以喘息的機會,但随着 2023 年下半年華爲以 Mate 60 系列新機型開賣,解決芯片問題強勢回歸,iPhone 2024 年再想穩住寶座恐怕沒那麽簡單了。
緊随其後的是三星和小米。三星的出貨量爲 2.27 億部,同比減少 13.6%,以 19.4% 的市占率排名第二;而小米則以 12.5% 的市占率排名第三,出貨量爲 1.46 億部,同比減少 4.7%。
OPPO 和傳音分别以 8.8%、8.1% 的市占率排名第四及第五,兩者出貨量具體表現爲 " 一減一增 ",OPPO 的出貨量爲 1.03 億部,同比減少 9.9%,在前五名中的出貨量下跌幅度僅次于三星。傳音則爲 9490 萬部,同比增長 30.8%,一舉超越 vivo,首次跻身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年度出貨量前五名。
可見,傳音無疑是殺入 2023 年智能手機市場的一匹黑馬,這主要得益于傳音一直以來構建的差異化和本土化戰略開始奏效了。一方面,專注于入門市場開發了極具差異特色的 Tecno、Infinix、iTel 等多個子品牌,大部分産品賣點集中在大電池、快充、高像素相機、高刷屏等方面,它們雖然在國内數見不鮮,但在海外下沉市場上極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傳音在産品本地化上下了很多功夫,包括專門的相機算法、融入當地文化的互聯網運營等,并不斷探索和優化适合新興市場的發展模式,以此來提高在新興市場份額。2023 年三季度,傳音手機在中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菲律賓等市場的出貨量都排名第一。
顯然,2023 年智能手機市場格局分化較爲明顯,各玩家面對的是此消彼長的愈發焦灼市場競争,但也不難窺見出整個市場大趨勢仍集中在技術研發創新,以及構建差異化、本土化戰略來框實自家業務競争護城河。
02 創新乏味下,各家有何應對之策?
Counterpoint Research 研究副總監 Ethan Qi 此前曾公開表示,目前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已超過 31 個月,手機行業整體都是微創新。
言外之意,當手機行業進入到創新 " 升無可升 " 很難再找到新的技術賣點的現實境遇下,消費者找不到換新的理由,手機難賣也在情理之中。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廠商們也在積極尋求應對之道。首先,他們通過自研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的創新,提升用戶體驗,實現産品差異化。
推出自研操作系統幾乎成爲了各個廠商的标配。小米推出了自研的澎湃操作系統,vivo 則推出了藍心操作系統,這些系統在流暢度、穩定性等方面都有所提升,爲用戶提供了更好的使用體驗。
其次,廠商們也注重在硬件方面的創新。例如,華爲推出了自研的華爲 Mate 60 系列,通過突破芯片封鎖,實現了更強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得到了用戶的高度評價。此外,小米 14 系列主打小屏旗艦,針對用戶需求進行差異化創新,也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在市場戰略方面,廠商們也在積極調整。他們開始更加注重海外市場的推廣,通過推出更具性價比的産品來吸引消費者。
榮耀 CEO 趙明曾多次表示了對海外市場的重視," 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規模)是 11 億 -12 億台之間,中國是 2.8 億台,海外有 8 億 -9 億台,這個空間巨大。但目前蘋果、三星在歐洲聯合占據了近 90% 多的 600 美金以上的手機市場,榮耀要能夠在産品創新、高端品牌上在歐洲參與到這樣的競争中。"
根據榮耀提供的數據,2023 年上半年榮耀歐洲地區部出貨量增長超過 130%,中東非地區部出貨量增長超 130%,拉美地區部出貨量增長超 230%。
在全球經濟下行和地緣政治沖突的影響下,消費者并不是廠商們唯一需要考慮的問題。在出海的兵家必争之地——印度,包括小米、vivo 等在内的多家中國廠商都曾面臨來自印度官方監管的壓力。
此外,從整個宏觀國際市場來看,在全球面臨經濟下行周期,以及地緣政治持續沖突影響下,也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産生了較大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逐漸下降也成事實。Canalys 高級分析師朱嘉弢分析認爲,中低端價位的産品是推動 2023 年智能手機複蘇浪潮的主要驅動力。
03 市場内卷下,手機廠商們該向何處要新增量?
盡管 2023 年的手機市場環境充滿了變數和挑戰,各大品牌商們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但機會往往與挑戰并存。面對市場困境及内卷焦慮下,任何有可能的叠代革命,于其而言都絕不能輕易放過,重新審視市場趨勢,挖掘新的增長點。
首先,經過幾年的技術積累和市場檢驗,折疊屏手機已經逐漸被市場接受和認可。未來,随着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折疊屏手機有望成爲主流。
根據 CINNO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折疊屏手機銷量達 198 萬部,同比增長 175%,環比增長 70%,同比、環比雙增長,且已連續第十二個季度同比正增長。同時,随着各大品牌紛紛推出自己的折疊屏手機産品,市場競争也日趨激烈。
在銷售情況方面,華爲、三星、小米等品牌均推出了折疊屏手機,其中華爲的 Mate X 系列和三星的 Galaxy Z Flip 系列成爲了市場上的熱銷産品。據報道,華爲 Mate X 系列在上市後不久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而三星 Galaxy Z Flip 系列也在市場上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
IDC 調研數據也顯示,随着鉸鏈、屏幕等主要零配件成本的下降,折疊屏手機的銷售價格有望繼續下探,其中橫折産品有望下降到人民币 4000 至 5000 元價格段,而更多豎折産品将會進入到人民币 3000 至 4000 元價格段。
但硬币的另一面在于,即使經過多次叠代,折疊屏的成熟度仍有待提高。例如,折痕依舊躺在屏幕中央;由于是折疊形态,且鉸鏈占據不小的空間,折疊屏手機内部空間寸土寸金,擠壓了影像結構、電池空間,在成像效果、續航、散熱等方面往往不如主流機型。
綜合多方因素來看,折疊屏代表了各大友商們對未來可能性的大膽嘗試,作爲具有突破性的産品形态,2024 年折疊屏手機可能将持續保持逆勢上揚趨勢,并且随着産業鏈供應鏈逐步成熟,在價格上更爲 " 親民 ",從而走向普及。
其次,AI 手機的形态之戰,從 2023 年興起的 AI 大模型熱潮,将在 2024 年的終端市場持續升溫。
目前已包括三星、谷歌、華爲、小米、OPPO、vivo、榮耀等一衆品牌,皆積極布局終端 AI 大模型正在或即将推出接入大模型的 AI 手機。比如,剛剛發布自家旗艦新品的三星電子,就在發布會上正式宣布并着重展示了 Galaxy AI,該技術将首次應用于 Galaxy S24 系列手機,标志着三星邁出了人工智能手機的創新一步。
對此,有業内人士表示,相比雲側 AI 大模型,終端 AI 大模型的優勢在于降低雲成本、減少延遲、增強隐私保護,無網絡的情況下也能使用,交互的場景更加豐富。
可預見的是,随着各大友商們加碼投入,AI 将重構手機設計,将由内而外的推動手機設計新一輪變革,更多融入 AI 的泛終端手機,将在 2024 年不斷湧現而出。
總而言之,2023 年手機市場的成績單并不如預期般理想,市場整體呈現疲軟割裂态勢。盡管如此,各大品牌并未放棄,仍在積極尋求突破口,努力搶占市場份額,這或許也爲 2024 年智能手機重回增長軌道,提前描摹了一副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