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 "TMC 動力 " 關注我
自主車企和新能源汽車近幾年來市場占有率逐步提升,最近已經超過了合資車企,跨國車企陷入了破産和退市的各種謠言。
放眼全球市場,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曾經引以爲傲的燃油車成爲了落後的标志,但其全球銷量卻依舊穩步增長,它們并不需要新能源汽車,而中國市場也似乎變得無關重要。
究竟是中國市場不需要跨國車企了,還是跨國車企不需要中國市場了?
作爲跨國車企代言人的合資車企,長期以來都是中國汽車工業的主力,也是汽車産業進步的發動機,其在品牌維護、産品質量和企業運營等領域依舊處于行業的絕對領先地位。
大浪淘沙,在豐田和大衆兩大頭部跨國車企加大對中國市場投入的同時,部分二三線跨國車企陸續退出了中國市場,比如東風雷諾、長安鈴木、一汽馬自達和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等等。
與其說是中國市場不需要跨國車企了,還不如說是部分跨國車企已經無法滿足中國用戶的新需求,也無法打赢與競争對手的市場争奪戰。
作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市場還有更大的增長空間和發展潛力,而汽車消費水平的提升更是跨國車企的全新機遇。
不管頭部的豐田和大衆,還是二線現代和本田,它們在中國市場銷量持續下跌的同時,其全球銷量卻不斷實現曆史的突破,一跌一漲之間,其中國市場的銷量占比正陷入曆史性的下降。
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長期以來都是拿來主義,它們爲全球市場開發汽車,然後将一輛全球車型原封不動地引進中國市場,這曾經也是其全球規模所帶來的優勢。
然而,中國汽車産業電動化、智能化領域加速發展,也成爲了汽車市場增量的主要來源之一,而跨國車企卻少有及時應對中國市場的全新變化。
不是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沒有機會了,而是引進全球車型的老套做法已經在中國市場走不通了,要再次赢得中國用戶,它們必須爲中國而改變。
不管是面向未來的發展,還是中國汽車工業獨具競争力的産業鏈,跨國車企依然離不開中國汽車,更别說自主車企已經在全球市場與其争奪用戶。
中國市場上合資車企與自主車企的競争、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的競争,同樣的情節最終也會在全球市場上演,跨國車企肯定逃不掉!
那些适應了中國市場新發展的跨國車企和自主車企,必将在全球市場大放異彩,而那些退出了中國市場,或許最終也逃不過破産或者被兼并重組的命運。
中國汽車市場的現在就是全球汽車市場的明天,跨國車企放棄中國市場而獲得的全球性增長,也将是昙花一現。
作爲長期位居中國汽車市場銷量第一、第二,豪華汽車前三的車企,大衆汽車顯然比其他所有車企都更加清楚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大衆安徽和奧迪一汽等控股合資公司相繼成立,入股小鵬汽車,共同研發中國市場專屬的智能汽車,以大衆安徽爲主體打造 " 東方狼堡 ",爲中國三大合資車企開發本土新能源汽車。
大衆汽車的乾坤大挪移,也将是豐田和通用等跨國車企的唯一選擇,隻要它們還想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并守住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
百年汽車工業的發展成就不會在一夜之間崩塌,自主車企在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不應該夜郎自大,跨國車企一定會在未來某天迸發出巨大的能量,究竟會給中國市場帶來什麽樣的變化無人知曉。
與此同時,自主車企和新能源汽車雖然處于曆史發展高位,但面向未來發展以及全球市場大開發,跨國車企依舊能爲其提供借鑒,甚至是教訓。
中國汽車市場比以往更加需要跨國車企,但不再它們的全球車型,而是它們融合全球經驗與本土化技術的全新産品和運營體系。
跨國車企還需要中國市場!中國汽車産業鏈将成爲全球汽車的發展動力,而中國汽車市場當下的激烈競争很快就會蔓延到全球市場,它們需要中國市場,也需要中國汽車的解決方案。
或許我們可以期待 Stellantis 集團與零跑的新合資方式,即跨國車企與自主車企在第三方市場的合資合作,以及合資車企走向海外市場等等,将會成爲全球市場的新主流合作方式。
吉利與雷諾、豐田與比亞迪、上汽與大衆,以及奇瑞與路虎,它們之間合作是否會完成全球汽車産業的再一次革新,值得期待!
—— 全文結束 ——
看完記得關注 @TMC 動力
及時收看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