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中國人又給美國人帶去了一些 " 小小的震撼 "。
特朗普當選後,宣稱将成立政府效率部,大規模削減政府開支,消滅深層政府的競選承諾,且該部門的頭頭正是特朗普大選時的最佳盟友馬斯克。這則消息不胫而走,迅速成爲了全球關注的大新聞,而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網友 @暗色調 靈機一動,運用 AI 技術,做一段關于政府效率部的 " 僞科普 " 視頻。
視頻裏,馬斯克的臉被換在了西廠首領雨化田的臉上,正帶領着大班人馬,去到哈姐的大本營舌戰群儒。雖然這段視頻在國内的播放量算不上爆款,但在 X 和 YuoTube 等海外社交媒體上迅速爆紅,傳播量驚人,吸引了無數美國網友的目光。
政治隐喻之外,大家也震驚于 AI 技術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全面侵襲影視劇創作,今天能将《龍門飛甲》裏雨化田自主換成馬斯克,明天是不是就能用喜歡的臉直接構思出一部喜歡的影視作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 " 自己想看的劇,自己造 "?
甄嬛抗大炮,馬斯克進西廠
"聯邦減不了的預算由效率部來減,聯邦裁不了的人由效率部來裁,聯邦不敢管的事由效率部來管。一句話,聯邦管不了的我要管,聯邦管不了的我更要管。" 當大家看到馬斯克身穿明朝服飾,用廠公的語氣念出這句話時,被逗笑是如此輕易的一件事。
有的美國網友喊話 @暗色調,表示願意付費觀看續集,希望他能繼續剪;還有網友直接發問,爲什麽好萊塢拍不出這樣好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長期運用 AI 技術制作視頻的博主小納告訴骨朵,網友對于這類 AI 視頻的需求量正在不斷增加,大家都樂意看到經由 AI 制成的,誇張的、離譜的、戲谑的二創内容。就像在馬斯克西廠視頻走俏海外之前," 甄嬛抗大炮 " 已經在國内的短視頻平台火了好一陣。
前一秒,視頻還在播放《甄嬛傳》原片,後一秒,熹貴妃就架起迫擊炮轟擊後宮衆人、大胖橘和衆妃嫔化身飛車黨飙車、安小鳥被斯内普複活後抗起了機關槍 ……
" 雖然這些 AI 視頻制作得不甚精良,但是架不住網友們愛看啊,而且是越‘假’的越愛看。" 小納制作的 " 大胖橘刺殺溫太醫 " 視頻,播放量已經超過 200 萬,點贊和轉發量也已經過百萬,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全民爆款。而在抖音、快手、小紅書上,類似的視頻已經比比皆是,并且互動量都不算低。
除了馬斯克和甄嬛,《西遊記》《水浒傳》《向往的生活》等諸多影視劇和綜藝也正在被 AI 技術全方位解構。網友可以讓孫悟空和唐僧互毆,也可以讓魯智深被垂楊柳倒拔,更可以讓黃磊和何炅爲了一筷子方便面而大打出手。
# 小作坊下料就是猛 #、# 甄嬛傳超異能系列 #、# 西遊記 番外篇 #、# 人類對甄嬛傳的開發不足 1%# 等話題占領了大大小小的熱搜榜單,AI 造劇無疑成爲了當前互聯網的流量密碼," 奇形怪狀 " 的影視片段借由抽象文化進一步出圈,也緻使越來越多網友開始了解 AI 造劇和使用 AI 造劇。
"B 站上,早就有馬斯克的換臉視頻了,隻不過内容沒有西廠的這個視頻有趣,所以傳播效果沒有這麽好。西廠視頻火了以後,現在用馬斯克惡搞的博主增多了,在 B 站就能搜到幾百個同類視頻。" 另一位使用 AI 技術制作視頻的博主小程說,連馬斯克自己也曾主動玩 AI 過換臉。
《黑神話:悟空》上線時,馬斯克曾在推特發過一張 AI 圖片。圖片中,悟空的臉被換成了馬斯克的臉,引發了一衆熱議,甚至還掀起了一陣 " 悟空換臉 " 的風潮。
不難發現,當前 AI 造劇的關鍵不在于畫面是否精緻、逼真,而在于創作者的腦洞是否夠大、夠深,衍生出的話題是否具有創意。大家也許暫時沒有興趣去觀看一部由 AI 真正意義上制作的新劇,但是絕對愛看經典影視劇人物被 AI 魔改。
換種思路來說,AI 無法取代人類的終極奧義也恰恰在于—— AI 隻是人類實現想法的一種工具。AI 造劇的本質,仍是人在造劇。
一個人就能造一部劇
另一方面,國内外網友對 AI 造劇的 " 癡迷 " 也在促進 AI 技術的不斷進步,一個人造一部劇不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根據博主小納介紹,他的造劇過程就能夠被簡單分爲 5 步,隻是每一步都要借助一個不同的 AI 模型。
首先,小納需要确定自己的視頻中會使用哪些人物,下載和保存人物的高清圖片;其次,構思出一段腦洞大開的劇情,偷懶的情況下,他也會使用 ChatGpt 或者 Kimi 撰寫劇情和台詞;然後,再将台詞導入配音網站,配音網站的 AI 工具幾乎可以克隆出大部分影視劇人物的聲音;再之後,将圖片和聲音素材導入一個視頻生成網站,讓人物的口型、動作配合台詞動起來;最後,再根據撰寫的劇情,剪輯出一個連貫的二創視頻。
小納說:"AI 造劇沒有特别複雜的地方,真要說難處,可能是找到和使用這些網站和 AI 工具。尤其第四步的那個生成網站,不少網站都是收取比較高昂的會員費後才能使用,或者一天之内僅能免費生成幾條 10 秒以内的視頻。有時候,爲了湊夠一個半分鍾時長的二創視頻,我得使用很多天的免費額度。"
當然,随着技術的進步,也不乏一鍵生成式的 AI 工具進入市場。例如,快影、即夢 AI、Vidu、海螺 AI 等,均能夠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基本需求,隻需輸入一張圖片并選擇一個模闆,即可得到一段 AI 生成的視頻。
小程近期制作的一則 "李行亮和麥琳互毆" 的視頻,就是直接通過海螺 AI 制作而成的。" 這個互毆模闆能夠套用到任何圖片上,比如,有網友想看黃聖依和麥琳互毆,那就把李行亮和麥琳的圖片換成黃聖依和麥琳的圖片就行了,沒有任何技術含量。"
在 AI 造劇橫行短視頻的當下,有許多博主利用這類視頻起号、吸粉、帶貨,也有博主開群收徒,教網友如何利用制作這類視頻,并收取一定的學費。可以說,如今這波 AI 造劇的熱潮,正如前幾年 AI 解說的風口一樣,新技術終将演變成一門公開的手藝活。
" 剪映開通 AI 生成字幕功能之後,大家都不再手動輸入字幕了,這是同一個道理。現在與 AI 造劇相關的 APP 已經迅速普及了,最明顯的就是‘甄嬛抗大炮’的視頻越來越多,反正是用 AI 生成的,大家都能做。" 小程說,他感覺各大視頻剪輯 APP 都在向所謂的 "AI 造劇 " 方向下功夫,這個功能慢慢就會像 AI 生成字幕的功能一樣易操作。
不久的将來,或許人人都能創作出一段符合自己審美的《甄嬛傳》,也人人都能零片酬邀請馬斯克出演一段自己主導的影視劇。
AI 的火,燒回影視圈
事實上,AI 技術對影視圈的影響已經在近兩年來被讨論了一輪又一輪,不少影視作品也早已開始應用 AI 技術。
例如,《風雨送春歸》中的餘仲君一角,原本是由趙立新出演,後幾經波折換成了于震的臉;《墨雨雲間》中的司徒九月一角,從蔣依依的臉換成了趙晴的臉。還例如,劉德華和吳京在《流浪地球 2》裏的年輕态樣貌是通過 "De-aging"(數字換齡)這一技術實現的;成龍主演的電影《傳說》同樣是運用了此項技術,複原成龍 27 歲時的年輕形象。
然而,這些 AI 技術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風險。其中,AI 換臉隻能改變演員的面部特征,改不了演員的表情和動作,因此換臉之後的演員形象極易失真,嚴重一點還會造成觀衆的 " 恐怖谷效應 "。而數字換齡技術也尚未完全成熟,這從《傳說》上映後的數萬條差評中就可見一斑。
以及,AI 換臉很有可能引發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問題。對于那些被替換掉臉的演員來說,這些操作是否侵犯了他們的肖像權呢?
" 我制作的幾條‘甄嬛抗大炮’也被舉報下架過,平台給出的下架理由是侵犯了相關主體權益,我覺得可能是《甄嬛傳》的版權方舉報的。" 小納說,他清楚這些 AI 視頻是在法律的邊緣試探,隻不過法不責衆,他并不擔心真的被告。
前天,@暗色調 也發布了一條 B 站動态,聲稱馬斯克西廠視頻遭到全網下架,海外社交媒體上的英文版視頻也被删除了,後續不會再補檔這則視頻。但是打開他的主頁,他依舊在更新特朗普換臉的其他 AI 視頻,本人應該并未受到馬斯克西廠視頻下架的影響。
好消息是,AI 技術的進步與相關法律的完善都在同步進行當中,抛開可能 " 被迫失業 " 的擔憂,業内的聲音也多以積極爲主。國内某影視公司制片人小舟就告訴骨朵,AI 造劇早已被視爲國内外影視劇發展的重要方向," 一人一劇 " 時代正在悄悄來臨。
" 我認識的很多制片人都在密切關注 AI 造劇相關的新聞。尤其短劇行業,今年年初有一批人用‘ AI 配音 + 換臉老外’的方式出海了一批短劇,反響挺大的。包括我自己在内,也一直在找人申請這些 AI 大模型的内測地址,未來的行業風口肯定在 AIGC 方面,這一點毋庸置疑。"
如今,短視頻内流行的 AI 造劇又似乎更像是一次下沉市場的 " 超前點映 ",讓大家都能知曉,AI 技術已然開始向影視内容創作的各環節滲透,即使是普通人,也能通過 AI" 拍攝 " 一部擁有受衆的影視劇。
而無論馬斯克化身雨化田,還是甄嬛化身狙擊手,AI 造劇打通的是影視圈與觀衆之間的最後一道門檻。或者說,當大家都成了 " 制片人 ",影視劇才真正來到了實現用戶個性化體驗的那一天。
真到那時,你會想讓誰來 " 出演 " 你的第一部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