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份以來,汽車促銷降價引起市場端的廣泛關注和熱議。3 月 16 日,中汽協會官方媒體《汽車縱橫》分析了當前汽車市場動态,發表了對此情況的看法。結合近期各方反映的情況,中汽協會認爲此輪降價的炒作應盡快降溫,使行業回歸正常運行狀态,确保全年行業健康平穩發展。
中汽協會首先肯定,去年以來汽車行業整體銷售下降,政府補貼政策很有必要。
2022 年上半年,疫情對汽車産業鏈供應鏈産生了巨大影響,國家及時出台了穩增長政策,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号召,因地制宜促進汽車消費。去年四季度,尤其是 12 月份全國疫情暴發以來,汽車産銷節奏再次受到嚴重影響。進入 2023 年,1-2 月份汽車行業整體銷售下降明顯,企業終端庫存急劇上升,經營壓力加大,企業采取各種措施降低庫存。地方政府也推出各種措施提振消費,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地方政府與企業聯合推出了較大力度的補貼政策,旨在拉動本地汽車消費,爲企業纾困解難。
對于消費者,中汽協會建議,燃油車也在加速技術升級,消費者應根據自己的使用場景和需求做出自我選擇。
過去兩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爆發式增長,目前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四分之一,2023 年有望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中汽協會認爲,雖然新能源汽車發展較快,但燃油車也在加速技術升級,不斷适應市場需求新變化,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兩者是共存關系,共同滿足不同消費需要。
所以燃油車未來還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消費者不用過度擔心燃油車使用年限。
對于企業,中汽協會呼籲,一是不宜誇大降價宣傳對消費者産生誤導,二是價格戰不是長久之計,汽車市場應盡快回歸正常秩序。
此輪短期的促銷原因是多方面的,各企業推出的優惠車型多爲長庫齡、老款或滞銷庫存車型。在終端市場,這些車型此輪促銷前已經有了可觀的優惠價格,終端宣傳爲了吸引眼球,誇大降價力度,增加獲客,對消費者容易産生誤導。中汽協會呼籲,營銷宣傳要得當,媒體報道應該客觀準确。
随着汽車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領域投入巨大,承受穩定經營和轉型升級的雙重壓力,企業盈利能力較弱。當然,降價處理庫存,适當回收成本是正常經營措施,但不能因此淪爲價格戰。價格戰不會長久,物有所值是永恒的商業法則。
汽車産業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承擔着建設汽車強國的重任。中汽協會呼籲:
汽車企業應該着眼長遠,在産品技術、質量、服務、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緻力于高質量發展。
地方政府在穩增長、促消費的過程中,方式方法要得當。政府、企業、媒體應對此理性看待,共同維護市場秩序。
社會和媒體應對汽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積極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消費心理和市場氛圍。
中汽協會希望汽車行業盡快回歸正常市場秩序,爲國民經濟穩增長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