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 一根難求 " 的網紅雪糕,到創始人被限制高消費,鍾薛高這次真無力回天了。
這幾天,鍾薛高輪番上了好幾次熱搜。
" 降價風波 " 牽扯出一大堆負面新聞,罵它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這個網紅雪糕的輝煌,仿佛就在昨天。
2018 年,鍾薛高橫空出世,戰績顯赫。成立僅 16 個月就營收破億,618 期間,上線 4 分鍾,狂賣 10 萬支。
投資人們似乎看到下一個喜茶正在悄然崛起,各個眼冒金星,蜂擁而至。
鍾薛高也不負衆望,一路趕超哈根達斯,橫掃各大銷量榜。
到了 2021 年的時候,營收就已經突破 10 億大關,連續 3 年霸榜天貓同類目銷量第一。
出道即頂流,這得益于背後的操盤手林盛。
廣告出身的他,堅信 " 網紅是通向品牌的必經之路 " 。所以,鍾薛高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奔着當網紅去的。
話題性有了之後,緊接着一周安排 5000 篇小紅書種草。
然後就是各種花式聯名搞起來,頭部網紅直播間進了一個又一個。
經過這套營銷組合拳下來,鍾薛高逐漸被捧成了 " 雪糕界的愛馬仕 " 。
" 杏餘年 " 系列一度被黃牛炒到 368 元一盒,最火的時候,吃個雪糕都要等配貨。
眼看勢頭一片大好,林盛自信心爆棚。
面對價格質疑,他底氣十足。聲稱産品成本就差不多 40 塊,甚至發出了 " 它就那個價格,你愛要不要 " 等驚人言論。
然而,這種傲慢并沒有持續多久。
2022 年夏天,鍾薛高開始遭遇命運的滑鐵盧。
有人發現它的雪糕很難化掉,甚至用火燒都不化。一時間,網友震怒。
林盛并沒有痛定思痛,而是發朋友圈暗示競品買熱搜抹黑,都是水軍在背後搞鬼。
誰知道多米諾骨牌一觸即發,接下來的 " 雪糕刺客 " 門,讓鍾薛高徹底跌下神壇。
有不少網友抱怨 " 鍾薛高不講武德 " 。
每次都和超市裏一堆便宜冰棍混在一起,又故意不标明價格。随手拿起兩根,排隊幾分鍾結賬,莫名其妙被 " 宰 " 了幾十塊。
本想吃根冰棍敗敗火,結果搞得人心拔涼拔涼的。
随着吐槽的聲音越來越多,消費者們日積月累的憤怒集中爆發,一時間各種負面新聞鋪天蓋地。
鍾薛高不得不推出十幾萬台專有冰櫃,錢花出去了,但消費者已經不買賬了。
究其根本,鍾薛高還是那個鍾薛高,但此一時彼一時。
鍾薛高剛出道那會兒,左手代工、右手營銷。王小鹵、莫小仙、拉面說等新消費網紅品牌一波接着一波崛起,可以說是趕上了好時代。
但到 2022 年,流量變貴了,消費者們也逐漸清醒了。
任你花活兒再多,品質卻一般般,價格卻要貴上好幾倍,憑什麽?
據說,鍾薛高 18 元的 " 絲絨可可 " ,和代工廠 5 塊錢的 " 思濃生巧 " 味道竟然沒啥區别。
口口聲聲說 " 原料升級 " ,号稱吐魯番特級紅提,實際上用的是散裝葡萄幹兒;号稱沒加一滴水,結果求錘得錘,慘遭監管部門打臉 ……
不僅僅是鍾薛高,很多新消費網紅品牌都蹦跶不起來了。比如曾經的奶茶界 " 扛把子 " 一點點,如今三天兩頭就傳出倒閉的新聞。
一點點隻是不火了,但鍾薛高的危機卻不止于此。
公衆号停更,小紅書停更,微博停更,最後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甚至出現了員工在社交平台集體讨薪水的尴尬局面。
逼得合作方實在沒辦法了,都跑到微博評論區讨要執行費。
在一系列負面新聞的打擊下,鍾薛高逐漸走上 " 絕路 " 。
爲了繼續生存下去,全系列雪糕都開始大促銷,直接降價到 4.99 元一支。
但即便是打骨折,消費者仍舊不買賬。
眼看降價這招不好使,鍾薛高又推出了平價雪糕,定價 3.5 元。但由于口味太平常了,在同價位的雪糕中沒有絲毫競争力。
新的融資遲遲不到位,營收不足,錢估計早就燒完了,欠薪也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有不少網友都懷疑,老闆不會拿錢跑路了吧。
好消息,沒有跑路;壞消息,創始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費了。
如今,鍾薛高從 60 元降價到 2.5 元,縮水如此之嚴重,又引發一波 " 涉嫌價格欺詐 " 的讨論。
雖然最後證實是臨期産品,但不禁讓人思考,一根雪糕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可能産品本身成本并不高,可做網紅就得各種花式營銷。流量都是用錢實打實堆出來的。這也是爲什麽它即便賣得那麽貴,卻差點把自己給賣倒閉了。
營銷出來的流量終究是美麗的泡沫,隻會暫時吸引人們去花錢湊個熱鬧,但沒人會天天湊熱鬧。
當泡沫破滅,光環不複,一切都歸于平靜。
趙小姐不等位、雕爺牛腩、黃太吉、虎頭局等一大批網紅餐飲品牌,從走紅到落寞隻用了兩三年而已。
鍾薛高的 " 崩盤 " ,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是最後一個。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網紅品牌消失殆盡。
市面上那些靠流量起家的品牌們,是時候回歸産品本身了,否則鍾薛高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