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 改變汽車未來 ",不僅是豐田汽車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進程中的助推器,也是豐田汽車自我變革、擁抱時代變化的新起點。
作者丨衛金橋、石劼
責編丨李思佳
編輯丨靳鵬輝
當一張大幅 PPT 上,映射滿了對電動汽車的熾烈愛意,但右上角 logo 卻是 "Toyota" 字樣。6 月中旬,在豐田 " 改變汽車未來 " 的技術說明會(Toyota Technical Workshop)上,豐田宣布一系列電動化技術的成功和發展戰略。
這不僅是豐田全面電動化的新起點,也是作爲一個立志成爲電動與智能化新時代的核心推動者自我成長與進化的新動力。這個戰略,展現豐田汽車作爲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形象與進取的決心,同時也在深刻改變大家對于豐田電動化未來的認知。
進一步說," 改變汽車未來 " 是新任社長佐藤恒治上任以來第一份電動化施政綱領,它不僅會大幅度推動豐田汽車邁向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的腳步,此舉将加速電動化技術在中國本土化和現地化的落地,這對剛剛在 2022 年完成銷量百萬輛光環的廣汽豐田,将在新的時代賦予全新的使命。
豐田來 " 電 ",四度示愛
" 量産幸福 ",一直是豐田汽車的企業哲學,所以,在全球去碳化革命大趨勢之下,迎接新能源挑戰和制造更爲環抱、節能的汽車,自然成爲豐田汽車的責任與使命。
事實上,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豐田一直是新能源技術的堅定踐行者。從 1997 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産混合動力車型 "PRIUS 普銳斯 " 至今,豐田汽車在新能源混動技術領域曆經 26 年的發展,全球累計銷量突破 2000 萬輛,是新能源技術當之無愧的冠軍選手。豐田汽車不僅是全球汽車電氣化路上的踐行者,也是最大的成就者。
7 月 11 日,豐田汽車 " 普銳斯之父 " 内山田竹志正式從董事職位退休,也預示着豐田汽車從混動時代全面邁向電動車爲牽引、多技術路線并舉的新時代。
翻閱曆史,豐田汽車與電動化有四段并不爲人所知的甜蜜故事(Love Story)。仔細品味這四次 " 示愛 ",不難發現豐田的哲學締造了這四段故事的基調,而四段故事又組成豐田新能源策略的宏觀輪廓。
作爲傳統汽車公司的代表、部分人眼裏的 " 反電動盟主 ",豐田其實曾經至少四次向着新能源浪潮 " 示愛 ",并且聲勢浩大:從 2017 年與馬自達電裝成立電動車合資公司;到 2019 年與比亞迪甯德時代合作;再到 2021 年底,豐田章男一口氣拿出 15 款電動車;加上此次 " 改變汽車未來 " 的固态電池等技術角度秀肌肉,豐田電動化急加速。
那麽四段故事,以及廣汽豐田所做的轉型準備,堪稱滿滿蘊含豐田 style 哲學,在 " 起承轉合 " 四個步驟裏,盡顯 " 求穩 "、" 求全 "、" 求佳 " 的理念。
第一輪," 起 "。2017 年,豐田與馬自達、電裝等組建合資公司 EVC,從零部件維度加速新能源事業。彼時豐田最大的要務正是诠釋 TNGA 架構,很少有人能意識到,TNGA 和電動化,是豐田前後兩個十年的最大關鍵,在這一刻以不同階段狀态相逢,正是豐田從來 " 雞蛋放進多個籃子 " 求穩心态的真實寫照。
第二輪," 承 "。2019 年,豐田在東京宣布新能源戰略,将 " 電氣化車輛全球年銷量 550 萬輛以上 " 的目标節點,由 2030 年提前到 2025 年實現,并且與比亞迪等中國公司展開合作。豐田秉持的東方哲學,向來講究和與同,此時的合作伏筆,将成爲豐田決勝電動化戰局的要義。
第三輪," 轉 "。2021 年底,還沒卸任社長的豐田章男突然對着全球展出 15 款電動汽車,大而全的産品架構,既是滿足消費端多元化訴求的考量,也是供給側 " 技術全面 " 的彰顯,仍然是豐田 " 全都要 " 的求多哲學。雖然多數還不是真正的量産車,但是宣告豐田純電動汽車産品,就此踏上批量化大規模制造的道路。
如今則到了第四輪," 合 "。2023 年新成立的電動車事業部 BEV Factory,不僅高呼 2030 年銷售 350 萬輛純電動車,而且推出固态電池等技術大秀肌肉。豐田極其重視底層技術和産業鏈構建,以技術和産業鏈爲先導,穩步前行。重申了混動、插混、純電和氫能多路并舉的路線,仍然是多元化布局,與整個新能源事業以及豐田哲學形成呼應。
作爲豐田海外最大規模事業體的廣汽豐田,從哲學指導思想到策略理念都緊密貼合豐田。去年,廣汽豐田新躍居 " 年銷量百萬輛 " 的巨頭之列,鞏固了中國新時代汽車産業高水平開放合作的新頭部品牌地位,在從凱美瑞到漢蘭達等婦孺皆知車型之外,較少有人提到的一點是,廣汽豐田也是國内最早實現電動化車型量産銷售的企業之一。
廣汽豐田依托豐田汽車和廣汽集團在電動化領域的技術賦能,從供應鏈到整車産品都先夯實牢固的基礎。豐田重視多元化,廣汽豐田也在産業邁進的過程中,形成包括 " 電混、插混、純電、氫電 " 的全方位電動化布局。
豐田新能源哲學:慢就是快
豐田反對純電動路線嗎?并不,豐田章男的原話是,"2035 年,日本如果禁售燃油車,電網将難以承受負荷。" 說到底,本質是反對過于激進的純電動路線。
豐田汽車一直是電動化和新能源技術領域堅定不移的領導者和探索者。早至 1996 年的 RAV4 EV,或許容易被視爲滿足美國加州法規的 " 應試教育産物 ",至少 2017 年的 EVC 開始,豐田就在爲純電動車大量投入真金白銀,俨然已經将其作爲目标路線之一。
但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蕭牆以内的壓力就在眼前,知者甚衆;千裏之外的理想遠在天邊,察者蓋寡。豐田汽車在新能源的腳步,開始加速。
當然,如果拿出标普新近發布的車企新能源銷量占比榜單,對着豐田的 0.8% 比例沉默不語。然而豐田是擁有九十年曆史的企業,新能源從來就是百年大計,廣汽豐田亦被視爲如今合資車企未來走勢的标杆;三年前豐田就在東京江東區摩天輪腳下,定下 2025 新能源銷量占比過半的 " 激進目标 ",顯然 " 千裏之外 " 比 " 蕭牆以内 " 更有故事可看。
踏着穩當而稍慢的步伐,在電動化道路上前行,這是豐田眼下的狀态。那麽爲何在互聯網和 ICT 侵入汽車産業、大幅度加快叠代節奏的當今,豐田仍然維持了這樣傳統的步調?是豐田不知時代已變?還是過于沉醉于現有業務的輝煌?
都不是,因爲 " 蕭牆以内 " 的真正禍患,并不是自家電動汽車和燃油車争搶業務,也不隻是特斯拉與新勢力蠶食傳統車企份額,而是在于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動車的兩大痛點,與生俱來的短闆,限制了它的普及。豐田的 " 慢 " 和 " 穩 ",恰恰是針對性的策略。
首當其沖,純電動車會面臨消費者的續航焦慮。正由于锂離子電池能量密度遠不如汽油,故而對應油箱的電池,在這個時代卻超過了當年動力總成的重要性和關注度。
能量密度的難題,固态電池是最有前途的解決方案之一。本次技術說明會,豐田汽車 CTO 中島裕樹宣布,新材料能夠克服全固态電池耐久性難題,這意味着新純電動車能夠實現 1,500 公裏續航,10-80% 的快充時間僅 10 分鍾,計劃最早于 2027 年量産。
但爲什麽豐田 " 慢 " 到今天才宣布?正是因爲豐田 " 穩 " 的哲學:謀定而後動。早在 2008 年豐田就布局固态電池,目前已經擁有超過 1,300 項專利,數量爲全球第一。
第二大痛點便在于安全性。電池安全漏洞關聯到三大要素:高溫、燃料、氧氣。而當前锂離子電池無法完全避開三個要素,潛在短路會産生高溫,電池溶劑爲液态可燃物,正極材料分解生成氧氣,即便改良 BMS 和熱管理系統,甚至優化電池結構,都無法根治風險。
反觀豐田的硫化物固态電池,由于避開了液态碳酸脂,釜底抽薪式取消了 " 燃料 ",自然安全性指數級提升。更别說,豐田一直以來都是小心翼翼處理電動化技術的安全問題。從 1992 年成立電動汽車研發部開始,豐田迄今累計獲得項電動車研發專利,在 HEV 油電混動領域,無主動失火的 "0 事故、0 爆炸、0 漏電 " 紀錄,見證了技術的成熟度。豐田通過溯源的方式直達問題本質,反而有利于避免 " 欲速則不達 " 的尴尬。
廣汽豐田的新能源道路與夢想
豐田電動化戰略在中國的執行主體,則要看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的落實表現。2022 年,廣汽豐田逆勢勇敢地沖破百萬銷量大關,在傳統市場夯實基礎之後,廣汽豐田在電動化上,也開始制定雄心勃勃的長遠計劃。
根據廣汽豐田的最新新能源戰略,到 2025 年,公司旗下電動化車型銷量将提升至 60%,力争到 2035 年,全産品線實現 100% 電動化。能夠喊出這樣響亮的目标,廣汽豐田有三大關鍵詞作爲底氣。
第一個關鍵詞是 " 積累 "。和豐田全球總部保持一緻,廣汽豐田成立近 20 年以來,幾乎所有的成長和跨越,都是以厚實的積累作爲背書。廣汽豐田是國内最早實現電動化車型量銷的企業之一。到如今,廣汽豐田電動化技術全面覆蓋轎車、SUV、MPV 細分市場,滲透率超過 30%,處于合資陣營領跑地位。
第二個關鍵詞是 " 全面 "。純電動車的優勢在于智能化和直線加速;插電混動車兩頭兼顧;油電混動車保留燃油車駕駛質感,而油耗降低,每一種新能源産品都存在自己的 " 甜點 " 和 " 痛點 "。真正面向全消費群體的汽車公司,需要向用戶讓渡更大的選擇權,挑戰 " 同時發力多種新能源路線 " 的艱巨任務,無法像 "all in " 純電動市場的公司那樣潇灑。
豐田汽車的新能源哲學是 " 全面布局,局部突破 " 的路徑。在這種技術路線的指引下,廣汽豐田在國内構建起覆蓋 " 電混、插混、純電、氫電 " 四大賽道的全方位電動化技術路線。
插混在發力,僅僅 2023 年就發布并升級了 12 款智能電混雙擎車型;純電在擴容,繼 bZ4X 之後,還在今年上海車展全新 bZ FlexSpace Concept 悅動空間;氫能在探索,率先導入第二代 MIRAI,并開啓全國首個氫燃料電池轎車示範運營 " 南沙氫跑 " 公共出行服務。
第三個關鍵詞則是 " 體系 "。前沿技術離不開卓越的制造,匹配最新電動化技術自然就需要尖端工藝。2022 年,廣汽豐田新能源汽車産能擴建項目二期(第五線生産線)正式投産,也宣告豐田全球集中規模化程度最高、最先進的新能源汽車工廠、首個碳中和工廠落戶在中國。廣汽豐田新工廠每年生産的 20 萬輛新能源車,從制造源頭就真正實現 "From well to wheel" 的全周期環保性。
總之,豐田挑戰電動化這道雄關,無論步履快慢,注定它既有 " 心有猛虎 " 式的勇猛與豪邁,更有 " 細嗅薔薇 " 式的腳踏實地。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