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和花的 " 同胞弟弟 " 變 " 同胞妹妹 " 了!錯認性别三年半之後,大熊貓和葉被證實是女兒身!
網絡上關于本次烏龍事件的報道
事實上,大熊貓性别烏龍事件并不是孤例,比較有名的一起 " 誤把男兒作女身 " 的事件也恰巧就發生在和花、和葉他爹美蘭的身上。當年美蘭這位 " 旅美華僑 " 歸來之時,還轟轟烈烈地開展了一場選婿活動。結果還沒等儀式走完,美蘭就出現了一系列雄性大熊貓發情的行爲——女婿沒選成,自己倒成姑爺了。
兩歲時的大熊貓美蘭 丨維基百科
如何辨别大熊貓性别?
看到這裏,大家也許也會産生一個大大的問号:爲什麽大熊貓的性别還會被辨認錯呢?是因爲性别很難鑒别麽?
1
染色體鑒定
這話嘛,說起來對,也不對。既然大熊貓也是一種雌雄異體,由性染色體決定性别,而且不會發生性别反轉現象的動物,采用染色體鑒定法是肯定能精确的判定出個體性别的。而且目前我們已經可以采用臉拭子檢測法這種無傷害性的檢測手段來實現這個目的,安全可靠。
2
第一性征
但如果不上科技,采用最樸素的目視觀察法來進行判斷的話,那要準确判斷出一隻未成年大熊貓的性别乃至成年大熊貓的性别,可以說相當的困難。
先來說說目視判定性别優先級最高的依據——第一性征,也就是外生殖器的特征。與許多食肉目動物一樣,大熊貓的第一性征在幼年時期表現非常不明顯,雄性的睾丸需要在發育數月後才會從腹腔下移至陰囊,而且陰囊的位置相對靠近腹側,不像貓科或者犬科動物那樣挂在屁股後面,加上會被松弛的腹部皮膚和蓬松的毛發遮擋,外觀上十分不明顯。
而且,相對于它們的體型而言,大熊貓的陰莖可以說是非常短小。即使是四仰八叉躺着或者是敞開腿端坐着,肉眼也很難看到外露的部分,這就使得要從第一性征着眼判定大熊貓的性别變得十分困難。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3
體态差異
除去難以分辨的外生殖器之外,判别雌性和雄性動物體型體态上的差異也是一種常用的性别判定方法。
以熊科的親戚們爲例,雄性的亞洲黑熊脖子上會有一圈明顯的鬃毛,雄性的棕熊面部也會比雌性更大,體型也明顯更健碩一些,這些都是相對比較直觀能就能看出差異的。但是,雌性大熊貓和雄性大熊貓的外形和體型上面的差異并不顯著,無論是臉型、體型還是體态上都很難進行區分。
4
行爲特征
所以在通過目測的方式去判斷大熊貓性别的時候,往往會采用更便于觀察的一些行爲特征作爲判斷的依據。比如雄性大熊貓會在嬉戲過程中更多地做出爬跨動作,更喜歡在樹樁之類的位置摩擦留下自己的氣味信息等等。
當然了,這種單純通過行爲特征來進行判定的方式,難免會遇到一些 " 特立獨行 " 的 " 異類 "。就好比這次新聞中的主角和葉,從小就活潑好動,喜歡到處爬蹭,表現出了很多雄性大熊貓的行爲特征,所以才會被誤判了性别。相反,她的爸爸美蘭則是因爲幼時過于文靜,才被當成了 " 女孩子 " 來看待。
不過這種烏龍一般也隻會發生在幼年至亞成體大熊貓身上,進入發情期之後,雌雄大熊貓的行爲特征上就會表現出更多更明顯的差異點,比如雄性大熊貓會更喜歡蹭着樹樁倒立尿尿來顯示出自己的強壯,同時也會發生更多的嗅探行爲。這也是爲什麽弄錯大熊貓性别的烏龍事件往往都是在大熊貓成年或者即将成年的時候才被發現。
那麽問題又來了:爲什麽在它們成年之前,我們好像并不是特别太在意它們的性别呢?答案其實也很明顯:畢竟對于圈養大熊貓來說,在成年之後我們才會考慮給他們找配偶的事情嘛,萬一像當年美蘭那樣,亂點鴛鴦譜可就不好了。往小了說,那是同居多年顆粒無收拉低整體生育率,往大了講,要是把兩隻發情期的成年大熊貓關在一起,整出點打架鬥毆的流血事件來可就麻煩大了。
大熊貓和花丨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爲什麽有些動物會 " 雌雄難辨 "?
其實除了大熊貓之外,很多的食肉動物和靈長動物在年幼的時候,都不會表現出過于明顯的性征。比如貓科動物的睾丸也是随着年齡增長才降入陰囊的;白頰長臂猿的寶寶在發育過程中毛色會從灰黃色漸漸變成黑色,然後在性成熟時雌性個體的毛色才會再次變回金黃色。所以說,幼年動物性别難以通過目視辨别的情況其實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什麽新鮮事情。
這種将性别特征隐藏起來的現象也是有比較合理的理由的。在很多群居動物的生活史中,成年個體之間爲了争奪領地、地位和交配權,往往會展開非常激烈的争鬥,表現出級強烈的攻擊性。而這種争鬥往往會與個體的性别有着很強的相關性。
因此,在性成熟之前隐藏自己的性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其他同種個體對自己的攻擊性。于是,在自然選擇過程中,那些性成熟前性别特征不明顯的動物,就獲得了更多在同類鬥争中存活下來,生長成熟至繁育後代的機會,漫長演化結果就産生了這種動物的性别特征随着性成熟、達到交配條件後才充分展露的現象。
上述的這類動物往往會展現出雄性和雌性外觀特征差異巨大的情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 " 雌雄異型 "。動物長出和維持漂亮的性征,例如飄逸的鬃毛、華麗的尾羽、天藍的臉頰等等,往往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因此除了宣示性别之外,展示雄性個體有着健康強壯的身體,是适宜交配的對象的标志,也是用來和同性比較,争取交配權的武器。
至于像大熊貓這類平時以獨居生活爲主,在交配季節也極少聚群的動物,很少會出現需要争奪交配權的情形,确實也沒必要浪費長身體的寶貴能量,刻意去演化出能夠直觀宣告性别的特征來,兩性外觀上的差異自然也就不那麽明顯了。
仔細想想,我們人類的寶寶難以分清男孩兒女孩兒,也可能跟大熊貓雌雄難辨是一個道理,對吧?
策劃制作
本文爲科普中國 - 星空計劃作品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翼狼 Elang 科普創作者
審核丨曾岩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策劃丨符思佳
責編丨何通
相關推薦
2.别再這樣睡覺了!大腦更容易出問題,身體也容易提前衰老 ......
3.洗澡搓下來的 " 泥 " 越多,洗得越幹淨?你可能一直都做錯了!
4.你的洗衣液放太多了!這 8 個洗衣盲區大多數人都沒搞清楚
5.饅頭放冰箱超過 3 天會産生黃曲黴毒素,吃了能緻癌?真相是 ......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複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