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最嚴峻的經濟工作會議 12 月 16 日在北京閉幕。一聲令下!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穩妥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适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2023 年養老金不但要實現 19 年連漲,而且還有可能大漲。12 月 14 日,出台《擴大内需戰略規劃綱要》,不給漲錢,怎麼刺激消費?廣大退休人員感謝國家連續 18 年上漲養老金,但是,令人心痛的貧富差距問題一直沒有得到緩解,高的漲得多,低的漲得少,永遠也追不上,差距隻能是越來越大。
廣大退休工人提出:2023 年養老金在堅持定額、挂鈎、傾斜 " 三結合 " 原則,統一上調 3.5% 的基礎上,能不能步子大一些,按年齡普調,一步到位。比如,滿 60 歲統一發 5000 元,滿 70 歲統一發 6000 元,滿 80 歲以上統一發 7000 元。因為老人等不及慢慢上漲,還沒有享受體面的生活就 " 挂 " 掉了。
PS:社保專家和一些網文作者是強烈反對的。總的反對理由有三點:
第一點:養老金體系遵循多繳多得的市場經濟法則,按照年齡統一上漲,走了 " 大鍋飯 " 的回頭路,違反市場規律。
第二點:按照年齡統一基數,損害了社保繳費高的高收入群體的利益。社保繳費一部分進入個人賬戶,一部分進入統籌賬戶,高收入群體做出的貢獻大,卻把集體的錢給低收入群體多漲錢,不公平,嚴重打擊高收入群體繳費的積極性,最終損害的是集體的利益。
第三點:養老基金已經入不敷出、吃幹榨淨了,根本沒有錢支持如此的漲幅。假設按照這個标準上漲,人均漲幅 2000 元,全國 1.3 億企業退休人員,每年增幅為 2 萬億元,對現在的養老基金是不可承受之中。
PS:退休人員也有自己的心裡話想說:
【1】養老金水平太低且差距過大。這是人社保新聞發布會說的。2021 年全國養老金平均 2970 元,瀝幹 " 注水 ",中位數在 2500 元左右。2500 元及以下的大約有一億人。衆所周知,食品價格漲幅高達 10% 以上,貨币貶值率在 11% 左右,那些隻有一兩千元養老金的退休老工人如何生存?
【2】按照年齡統一普調到一定基數,隻是為了保障退休老人的基本生活,并不損害高收入群體的利益,因為正常的上調機制還繼續執行,增量的養老金需要國家從其他渠道解決(看下面的措施)。每年上漲 4% 左右,跑不赢食品價格上漲幅度,等于生活質量下降了。16 日的經濟會議也強調,要防止規模性 " 返貧 "。所以,需要統一上調基數。
【3】按照年齡上調一定的基數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人類的規律。在職時,人有三六九等、貢獻有大有小,但是,在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已經體現了。退休後,大家對社會的貢獻都歸零,退休老人有什麼區别呢?所以,養老金不能走市場規則,要走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的路線,統一基本标準,也是踐行共同富裕的理念。
PS:綜合當前的政策導向和雙方的意見,有四大理由支持!此事,妥了!
【1】不能雙标。
在有些社保專家的眼裡,始終是 " 雙标 " 的。對待既得利益群體是一個标準,對待低收入群體又是另外一個标準。很多有良心的經濟學家都說,在經濟利益一次分配和财富資源二次分配中都存在 " 原罪 "。原來高的以後也要必須漲得多,原來窮的就必須少漲。那麼,他們以前已經不合理地賺得肥了,還想永遠固化下去嗎?比如,公務、事業編走的是退休金體系,吃的是國家财政供養,退休金普遍在六七千元,高的一萬二三,吃的都是全國公民納稅的錢。可是,制定養老金政策的恰恰都是他們。
【2】原始欠賬要承認。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 " 犧牲 ",後人要感恩。現在養老金高的群體享受了經濟發展的紅利,老一輩産業工人當年創業的時候,隻有奉獻沒有紅利,是他們用無私奉獻出讓了自己的青春和利益,打下了經濟騰飛的基礎。現在的高收入群體吃掉的正是他們當年付出的紅利,千萬不能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前輩啊。曆史是虧欠老一輩産業工人的,他們的養老金低不是他們的責任,而是時代虧欠他們的,現在就是補償他們的時候。
【3】人與人之間太不公平。
短視頻上有一個很火的段子。老頭與老太太相親,老頭的養老金是 4000 元,老太太說她是事業編,白求恩醫科大學畢業的,老頭猜她的退休金得有 5000 塊吧。當老太太說她的退休金 7000 多的時候,老頭連連說道:7000 多!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啥也不說了,這個小視頻已經把不公平表現得淋漓盡緻。在追求共同富裕的國度裡,處處都有不公平,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在職人員分為三六九等,退休之後也分為三等人。一等人是公務、事業編人員,走的是退休金的雙軌制;二等人是企業退休人員,走的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三等人是城鎮無業和農村人員,走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一等人的退休金在 7000 元以上;二等人的全國養老金平均為 2970 元;三等人的全國養老金平均隻有 188 元。請問,公務員事業編就比企業人員貢獻大嗎?公務員事業編就比農村人貢獻大嗎?為什麼退休不工作了,還要搞成天壤之别?
【4】養老基金需要廣泛開源。
退休人員呼籲上漲養老金,辦不到的理由是養老基金沒有錢。請問,社保部門不應該充盈養老基金嗎?我們看看社保部門總批評的美國。美國 3.3 億人,養老金規模是 GDP 的 150%,我國 14 億人,養老金規模是 GDP 的 10%。我國人均養老金水平不足美國人的 1%。
養老金應該怎麼充盈呢?目前,國企營收占 GDP 的 75%,貢獻了 4 萬億的利潤。國企屬于全民所有,請問這麼大的 GDP 和利潤都去哪裡了?如果分出一部分給全民所有,養老基金還怕不充盈嗎?你看懂了嗎?
PS:當社保專家動辄說市場經濟的時候,能不能先從 " 消除人為的不公平 " 開始呢。多多轉發,共同呼籲政策更加接地氣、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