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入境遊,也不妨回歸一種純粹:這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人性本能,也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形态,生爲人類,任何人都有權利也應該生活在一個世界的語境之中。
撰文丨青柳
據報道,目前來中國旅遊的外國遊客正在回流。
報告顯示,2024 年前三季度,我國入境遊客約 0.95 億人次,恢複至 2019 年的九成以上。
這從國内的輿論也能感受到,"China Travel""City 不 City" 開始鋪天蓋地地成爲輿論關鍵詞。一時間," 歡迎外國遊客 " 一下成爲主旋律。
中國日報
,贊 425
政策層面更是力度空前。12 月 17 日,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内停留時間由原 72 小時和 144 小時均延長爲 240 小時(10 天),新增 21 個口岸至 60 個爲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過境免簽的外國人可以在 24 個省(區、市)允許停留活動區域内跨省域旅行。
在此之前,中國免簽國家範圍已經擴展至 38 國。從這些舉措,都不難看出吸引國外遊客的态度。
而外國遊客入境遊,從來也不是 " 來玩 " 那麽簡單。
01
這幾天,輿論突然開始出現韓國遊客 " 擠滿 " 上海、張家界的新聞。
據說,對于現在很多韓國人來說," 今年冬天,他們的網紅打卡首選城市,不是想象中的土耳其、東京和巴黎,而是中國的上海 "。
在媒體報道的截圖裏,從韓國濟州島出發至上海浦東的特價機票,低至 300 多元。在國内外的社交平台上,到處是韓國人的上海遊記。
城市的景觀,舒适的體驗,乃至火鍋店免費的水果,都成了韓國遊客 " 文化沖擊 " 的素材。
而在張家界,爲了招攬韓國遊客當地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2024 年 11 月,張家界城市國際形象宣傳片《我的家,你的世界》上線,随後張家界直飛首爾、釜山、清州、大邱等地的航班陸續開通。
爲了方便韓國遊客,景區裏随處可見韓語手冊、韓語服務的餐廳酒店,更厲害的是還可以直接使用韓元消費。在種種努力之下,2024 年前三季度,韓國遊客直接同比增長 275%。
據說現在在韓國流行着一句話 " 孝順父母,就送他們去張家界旅遊 ",中國的張家界已經成了韓國的國民級景點。

▲張家界城市國際形象宣傳片《我的家,你的世界》(圖 / 視頻截圖)
外國遊客不隻是韓國,目的地也不隻是上海、張家界,各地都在秀自己的人氣。
今年 1 月至 10 月,南京全市接待入境過夜旅遊者 44.5 萬人次,同比增長 68.4%;1 — 9 月深圳接待入境遊客 2317.95 萬人次,同比增長 111.7%;甚至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都稱自己每年接待國外遊客近萬人 …… 各地已經卷起來了。
這背後,其實存在一個姿态的轉變。除了前面提到的免簽、過境簽政策,其他各方面都在優化。移動支付、外語志願者服務、App 外語版等等,都在改進完善。
想想前幾年,有些地方的地鐵站英文翻譯等,還都是 " 中國人看不懂、外國人不明白 " 的拼音直譯,現在則是全方位的 " 轉型 ":一切爲了方便外國人旅遊。
02
千方百計吸引外國遊客,到底爲什麽?理由很簡單,外國遊客帶來的旅遊收入太香了。
中國入境旅遊的高峰期是在 2019 年,當年國際旅遊收入達 1313 億美元。這是什麽概念呢?有數據預測,2024 年中國國内全年旅遊收入預計将達到創紀錄的 6.79 萬億元(約合 9380 億美元)。
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的入境旅遊恢複到 2019 年的水平,将直接爲中國的旅遊收入增加 10% 以上,二者合計立馬就超過萬億美元。
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則是中國整體的服務貿易逆差。《2023 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顯示,貨物貿易順差 5939 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 2078 億美元。
從這可以看出,中國的制造出口在 " 賺取外彙 ",而包括旅遊業在内的服務業則是 " 支出外彙 "。而如果入境旅遊可以大幅增長,将有望縮小服務貿易逆差。

圖 / 圖蟲創意
此外還有個數字值得參考: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24 年 1 — 11 月全國吸收外資 7497 億元人民币,換算成美元也是千億美元左右。
由此可見當下背景裏入境旅遊的意義。如果入境旅遊收入重新回到千億美元大關,這其實和目前全國吸收外資的金額不相上下。入境旅遊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而 " 入境旅遊 " 的價值還不能隻看旅遊數字本身。入境,其實是商務往來、投資建廠、參加展會的前提。
比如前幾天就有媒體報道,溫州龍灣國際機場和金華義烏國際機場新增成爲浙江的适用口岸。有業内人士在接受采訪時就說," 過去一年,我們發現許多外國遊客喜歡在中國旅遊的同時進行一些商務活動,144 小時就顯得捉襟見肘。現在停留時間變長了,可以讓他們更方便地開展商務和旅遊活動 "。
可見,旅遊很多時候隻是一個引子,後面還會關聯一連串商務活動。這也是爲什麽近期政策調整的方向就是免簽國家不斷增多、停留時間不斷延長,着眼點就是希望能讓遊客——也就是客商,有更多的機會找到商務機遇。
03
當然,也有很多論者指出,當前入境遊還有一些提高空間。
比如有論者指出,入境遊目前在中國尚有上萬億增長空間,入境遊潛力尚未被完全挖掘;入境遊客來源地,這兩年和 2019 年變化較大,一些傳統的主要遊客來源地還未完全恢複;此外,入境自由行比例大幅增長,卻缺乏相對應的旅遊産品,等等。
不過,當普通人看待入境遊,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我們是不是隻能用功利性的視角來看 " 入境旅遊 "?
其實,那些外國人拍攝的 "China Travel" 視頻,相當多的觀衆并不是外國人,而是中國人。随便點開一個視頻平台,可以發現這些視頻的播放量相當高,彈幕堆滿。

圖 / 視頻截圖
中國人爲什麽要看外國人介紹的中國遊記?原因大概和研究《馬可 · 波羅遊記》類似,人們總想看看,自己在外國人眼裏什麽樣子。
而這其實源自于一種人性,源自一種交流和溝通的本能。入境遊以及出境遊的存在,其實就是在一代人的腦海裏植入一個坐标系——你生活的土地,是地球上的一個點;你目之所及之外,是一個廣闊的世界。
從曆史上看,這個頭腦裏的坐标系,很多時候是 " 奢侈 " 的,是來之不易的。中國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生活在一個世界裏,并不是想當然的。
一個開放的語境,學會的是一種話語模式,這種話語不是單純的本國語言或外語,正像 "City 不 City" 這樣的表達,你沒法說清它是屬于哪種語言,它隻屬于一種語言——一種交流的語言。
這種話語,不誇張地說,其實和國運相連。翻一翻曆史就知道,看到這個世界、融入這個世界,才能站立于這個世界。
哪怕入境遊已經高分貝強調到今天這個程度,在互聯網上也不乏一些異樣的聲音:" 爲什麽要歡迎外國人來呢?"
也可以反問:" 爲什麽不呢?" 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也讓世界看見,這有什麽不好嗎?任何人買個房子,不還希望窗子多一點嗎?
看到入境遊,也不妨回歸一種純粹:這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人性本能,也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形态,生爲人類,任何人都有權利也應該生活在一個世界的語境之中。
如果有一天這真的成爲了所有人毫無疑問的認知背景,在這一點人們不再質疑、不屑讨論,那麽所期望的種種經濟效果,或許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