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頂流網紅橫空出世。
「萬柳書院少爺」霸占了熱搜前兩名。
他是誰?怎麼火的?
起因是一則不露臉的運球視頻。
看起來平平無奇,随後卻被網友注意到博主定位于「萬柳書院」。
這是北京著名豪宅小區,房價高達每平米 30 萬元。
不僅如此,背景随意露出的一幅畫,疑似價值上億的齊白石真迹。
種種看上去有錢、有背景的蛛絲馬迹,将這位「萬柳書院少爺」推上了流量之巅。
粉絲迅速破百萬,評論區争先恐後自稱「老奴」,甚至手書表白信。
不得不說,魚叔是真看不懂現在的互聯網了。
一個人僅僅因為「有錢」就能一夜爆紅?
跟前陣子的卡塔爾小王子如出一轍。
而這種現象一而再上演,便能說明一些問題了。
圍繞「慕強慕權」現象的批判,也已經上了熱搜。
恰好,最近一部新片,就專門諷刺了這種現象。
并将「崇拜有錢人」的時代症候包裝成了一出謎案——
利刃出鞘 2
Glass Onion: A Knives Out Mystery
2019 年,一部《利刃出鞘》橫空出世。
以小博大,以 4000 萬美元成本狂攬3.1億美元全球票房。
豆瓣評分 8.1,實為當年口碑票房雙黑馬。
電影跟着名偵探布蘭科的推理展開。
古宅内懸疑小說家離奇身亡,留下巨額遺産。
各懷鬼胎的家人,和奇怪的女傭都難逃幹系。
劇情反轉再反轉,結局更是諷刺拉滿。
細節豐富的劇作讓相關解謎至今不絕。
網飛瞅準潛力,斥巨資買入版權制作續集。
并充分發揮了财大氣粗的傳統,将場景從古宅移至美景絕倫的海島。
夏日海洋,水波蕩漾。
肉體糾纏,利益紛繁。
看似其樂融融,實則殺機早已孕育。
愛德華 · 諾頓飾演的主角邁爾斯,是個富可敵國的頂級富豪。
他每年都會邀請好友度假,今年定在自己的私人小島,準備跟大家玩一場謀殺解謎派對。
壕是真的壕,島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島。
人工打造的水晶碼頭。
玻璃洋蔥般的主體建築。
晶瑩剔透,全自動供能。
萬柳書院少爺家中挂着齊白石的畫作,據傳價值逾 4 億。
而邁爾斯則直接搞來了《蒙娜麗莎》真迹,光是運輸、保險費就已天價。
看得衆人齊齊傻眼。
不僅如此,登島還免費享受新冠特效藥。
簡單一槍,口罩拜拜。
看得魚叔好生羨慕。
如此享受,派對受邀者也不是一般人。
個個有頭有臉,與邁爾斯關系甚密。
女州長。
完美兼顧政治鬥争與個人家庭。
目前正在向參議員位置進攻。
科學家。
在學術界有名有姓。
奇思妙想還能換來真金白銀。
女明星。
創辦個人品牌,登上雜志封面,風光無限。
男網紅。
超百萬粉絲的頭部博主,影響力甚廣。
還有,分道揚镳的合夥人安迪。
她曾因與邁爾斯意見不和被踢出公司,兩人決裂。
如今出面赴約,更添沖突看點。
當然,少不了名偵探布蘭科。
一行人登船前往邁爾斯的小島。
可還未享受片刻,疑點來了。
富豪邁爾斯表示,自己根本沒有邀請布蘭科。
可後者卻詭異地受到了貴賓邀請函。
既來之,則安之。
謀殺謎題遇上名偵探,事情變得有趣起來。
邁爾斯吊足了大家胃口,稱自己将會在這周假死。
衆人需要抽絲剝繭,分析原由,找出兇手。
甚至遊戲劇本都花重金請來《消失的愛人》編劇撰寫。
但可笑的是,猜謎還沒開始就宣告結束。
邁爾斯剛在晚宴上宣布完謎題,布蘭科就當場破了案。
本以為的趣味周末,直接變成無事可做。
邁爾斯氣急敗壞,找布蘭科理論。
布蘭科卻好意提醒,比猜謎遊戲更危險的是邁爾斯的處境。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人死去。
派對進行中,男權網紅突然呼吸困難,倒地而亡。
這下,謀殺遊戲成了真實兇案。
衆人頓時亂作一團,人人自危。
而全島的燈突然全部熄滅,有人沖進來大喊:
是安迪殺了人。
衆人各懷鬼胎,尋找消失的安迪。
可在緊張氣氛中,暗處突然傳來刺耳槍響。
原本懷疑是兇手的安迪,卻直接倒在了布蘭科面前 ……
當生命受到威脅,錢成了沒有意義的紙。
這群人此時終于意識到,真正的殺人遊戲才剛剛開始。
事實上,布蘭科之所以提醒邁爾斯注意安全。
正是因為他早已在這場島嶼派對中嗅到危險氣息。
遊戲參與者分布各行各業,看似毫無關系。
實際上,背後纏繞着隐形的勢力鍊條。
而所有鍊條的方向都指向同一個人——邁爾斯。
有錢的潛台詞,實則是有權。
邁爾斯的勢力,早已滲透進社會的方方面面。
他為女州長提供競選資金。
給科學家的研究項目砸錢。
幫助頻頻因歧視言論暴雷的女明星東山再起。
他搭建起的傳媒帝國,助推着整天兜售男權價值觀的男網紅。
而此人一度為了賺錢突破法律底線,因向未成年兜售壯陽藥翻車,賬号被禁言。
這群人表面上都對邁爾斯無比崇拜,俯首稱臣。
根本上是因為他們緊緊扒着邁爾斯的财富不願放手,早已與其根骨相連,一榮俱榮。
相應的,因為有求于人,所以注定受制于人。
他們處處受邁爾斯威脅鉗制,不能動彈。
然而衆人本就是邁爾斯用金錢扶植起的傀儡,并無真才實學。
所以時常翻車,受利益驅動又不得不巴結邁爾斯解決。
正如男權網紅為了再次讓邁爾斯為其推廣。
甘願「忍辱負重」,讓出自己的女朋友取悅邁爾斯。
女明星也甘願自毀前程。
為了好處做他的替死鬼,背上創業負面新聞黑鍋。
島上每個人都在邁爾斯的勢力傘下,同時又狼狽為奸。
為了利益,衆人曾一起選擇背棄共同的朋友安迪。
事實上,安迪才是邁爾斯所有财富的創造者。
這場肮髒的聚會,也因為安迪的突然赴約攪亂。
安迪的出現讓所有人焦灼。
她揭發一切,痛斥背叛者,卻在揭發衆人的罪行前突然死去。
這明顯是提前布局的謀殺案。
而當劇情因為安迪之死走入迷霧,電影又再次上演極限反轉——
安迪不僅沒死,還手握兇手證據突然出現。
然而更詭異的是,賓客手機上卻收到了一則新聞——
安迪已經去世,遺體于家中被發現。
安迪既然已死,又怎麼會出現在宴會現場?
這一切究竟怎麼回事?
《利刃出鞘》系列的魅力,不僅在于峰回路轉的劇情。
更在于人物設定所暗含的複雜含義。
比如在口碑前作中,就借劇中人物之口來讨論移民問題。
家中女傭來自第三世界,本身就面臨和家人的身份歸屬問題。
她依賴工作想在美國紮根,融入彼地的社會文化環境。
白人家族看似開放,鼓勵認可女傭的移民行為。
實際上連她來自哪裡都不清楚,隻會将其當成發表虛僞主張時的見證人。
這種表現後殖民主義權力關系的設定貫穿全片。
比如劇中設置數位黑人警察,但權力關系卻不明朗。
白人家族的孫子甚至會提醒黑人警察更改對自己的稱謂。
而面對巨額遺産,白人家族與女傭之間的争奪多次反轉。
最終以女傭依憑良知赢得财産而結局。
本來占據主導地位的人被踢出局。
一直被忽視的來自第三世界的服務者卻站上了高處。
美國本就是移民國家,但排外與種族歧視言論從未斷絕。
電影用家族财産争奪戲碼,來嘲諷「原住民」的自以為是。
一些「祖輩基業」的說辭在電影中直接被當成笑話。
同樣的暗喻也被用在續作中。
富豪邁爾斯代表着将觸手伸至各階層的資本勢力。
甚至掌控主導着政治經濟的發展脈絡。
邁爾斯想要開發新商機,經科學家之手研制出新型清潔燃料。
但資本隻看利益忽視人命。
新燃料遠遠未經足量實驗,并不具備安全使用資格。
但本該掌握着科學真理的人,依賴資本而活。
就導緻學術不僅沒有推動科技發展,反而成了罪惡的背書。
女州長所代表的政治權力也陷入同樣的邏輯。
看似為民請命,實際上也隻是受制于人的傀儡。
而資本掌控的媒體平台更是可以時刻引導輿論方向。
錢權作用下,塌房像遊戲,名聲與法律都可視若無物。
與此同時,為資本試錯付出代價的隻有普通民衆。
就像清潔能源投入使用,承擔喪命風險的從不是資本家。
女明星借助資本之力打造光鮮的個人品牌。
背後卻是第三世界代工廠工人的超負荷血汗。
甚至醜聞一旦爆出,明星即便成為資本棄子仍可收獲巨額封口費。
隻有助理打工人受傷的世界卻永遠存在。
對比當今世界,何其熟悉。
《利刃出鞘 2》依舊拿社會議題做文章。
但口碑卻不如前作,豆瓣評分僅在及格線。
究其原因,是劇作上的簡化。
論人物,個個标簽化,浮于表面。
充其量隻是工具人,為了點題而點題。
論解謎,真兇實際上早已昭然若揭。
加之電影進行一半就挑明了真相,自然失掉了觀衆的參與感。
比起拍懸疑電影,網飛這部續作更像是在炮制複仇爽片。
全片最高潮的段落,恰恰将這一創作意圖的降級暴露得淋漓盡緻。
複仇的「安迪」,來勢洶洶。
一件一件地,砸毀邁爾斯的水晶藏品。
接着,用邁爾斯引以為傲的新型燃料引爆整棟建築。
玻璃洋蔥霎那間被火海吞噬。
整座島一夜之間盡毀。
而所有人在慢鏡頭中面目猙獰。
至于那幅鋪墊許久的《蒙娜麗莎》,當然在此迎來了它最重要的戲份——
在熊熊大火中化為一團灰燼。
正應了莎士比亞筆下那句:
「這場狂暴的快樂終将産生狂暴的結局,正像火和火藥的親吻,就在最得意的一刹那煙消雲散。」
可惜的是,第一部帶給我們的那些驚喜,也一同煙消雲散了。
取而代之的是與網飛燃燒的經費一般簡單粗暴的狂歡。
縱觀優秀的探案電影大多猶如剝洋蔥。
抽絲剝繭,時而激辣,時而落淚。
同樣是洋蔥,玻璃水晶制的或許華麗非常。
但到底是更易碎,更空洞了些。
全文完。
助理編輯: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