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23 日訊(記者 劉陽)産品競争力不足的現代拟在華再變賣一家工廠。日前,北京産權交易所披露名稱爲 " 重慶市江北區魚嘴鎮現代大道 18 号土地使用權、地上建(構)築物及相關設備等資産 " 的相關項目,轉讓方爲北京現代汽車重慶分公司,轉讓底價爲 36.84 億元。
這意味着,相較于當年 77.5 億元的總投資,投入運營 6 年後的北京現代重慶工廠以五折被挂牌出售。
資料顯示,北京現代重慶工廠是北京現代在華建成的第五座整車制造工廠,于 2017 年 8 月正式建成投産,年産能 30 萬輛,北京現代的年産能也由此從 135 萬輛提升到 165 萬輛。根據規劃,重慶工廠投産車型爲瑞納、昂希諾、菲斯塔以及 ix25 車型。
然而,2021 年 12 月開始,北京現代重慶工廠就曾被曝停産,大部分工人開始放假。期間,北京現代一度辟謠稱 " 并未停産 ";至 2022 年,北京現代重慶工廠關閉已成事實。彼時,甚至有傳聞稱,理想汽車或成爲北京現代重慶工廠的 " 接盤手 ",建理想汽車的第三工廠,但随後雙方表示 " 不予置評 "。
" 最近幾年,中國業務因國内外各種負面因素變得艱難。" 今年 6 月,韓國現代汽車集團 CEO 張在勳坦言,集團将再關閉一家在華工廠,并将出售兩家在華工廠,提供給中國的産品從 13 款縮減至 8 款。" 爲提升已受損的品牌形象,我們将專注于高性能車型。"
逐年下滑的銷量,讓北京現代嘗到了當初激進擴大産能的苦果。2019 年,北京現代順義第一、第二工廠相繼停工停産。随後,理想汽車于 2021 年以 60 億元的價格拿下了順義第一工廠。此外,餘下的三座工廠中,除早已停産的第二工廠,滄州工廠也不斷傳出停産消息。曾經推動北京現代銷量過百萬的五座工廠,目前官方有顯示信息的僅剩下北京仁和工廠一家。
去年 3 月,北汽、現代汽車兩大股東共同對北京現代增資 60 億元人民币,但對于持續虧損的北京現代而言,這樣的簡單 " 輸血 " 顯然并不能使其恢複元氣。數據顯示,2022 年,現代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降至 34.3 萬輛,僅占現代集團在全球銷量的 5%。今年 1-7 月,北京現代累計銷量 13.94 萬輛。其中,銷量最高的車型是伊蘭特,爲 6.09 萬輛;途勝、ix35 分别爲 2.62 萬輛、2.41 萬輛;其他車型銷量均低于萬輛。
" 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下,合資品牌的下行成爲必然。" 在業内人士看來,現代汽車沒有将最新技術和車型引入中國市場,導緻在中國自主車企借助電動智能之勢迅速崛起時,北京現代毫無還手之力。" 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汽車産業深刻變革挑戰之時,現代在中國市場的判斷顯然已經失準。"
無論現代汽車集團還是北京現代,都十分清楚目前的困局。重返北京現代擔任常任副總經理的吳周濤曾表示,從 2017 年開始,北京現代銷量逐漸走低,真正的原因是過去北京現代一直在過度追求銷量,沒有把産品的競争力提升上去,也沒有在真正地做品牌," 所以當市場出現變化的時候,北京現代的銷量下滑是必然的。"
在今年 4 月的上海車展上,北京現代重申了 "2025 向新計劃 "。根據計劃,在産品轉型方面,北京現代将在 2025 年實現燃油車全面混動化,未來 3-5 年内構建一款 MPV 車型、二款轎車、三款 SUV 車型的混動化産品矩陣,達成混動産品年産銷 30 萬輛規模;加速引入純電品牌艾尼氪(IONIQ),2023 年推出專屬 EV 車型,未來三年投放 4-5 款純電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