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裏
編輯 | 德小強
羨慕幾十萬、上百萬的年薪嗎?華爲高管的生活似乎沒那麽舒服。
據華爲常務董事、終端業務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餘承東爆料,他的周末、業餘、節假日的時間幾乎被工作占用了。時間大量付出背後,隻有一個目的:幫助車企造好車。
爲啥這家科技巨頭對造車事業如此上心?
餘承東曾說,華爲手機的供應鏈已經缺失,唯一能夠彌補手機銷量缺失的就是智能電動汽車。不僅如此,智能網聯汽車是高景氣度賽道,機遇窗口難得,華爲技術也可以應用到這個領域。
當一家巨頭企業下決心進入一個新領域,市場将對其一舉一動會保持較高敏感度。
外界曾猜測,華爲會不會開始造車,華爲方面卻多次澄清," 沒必要親自下場造車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華爲殺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就想賺點辛苦錢嗎?想必他們有更深遠地目标:成爲行業領軍企業及占據高額利潤細分領域。
爲了鼓舞合作夥伴的士氣,近日,餘承東給造車兄弟們灌 " 蜜糖水 ":" 華爲緊密合作的車企會在一兩年内率先走向盈利,并且會成爲中國盈利最好的車企之一 "、" 車廠掙大錢,華爲掙小錢 "。
衆所周知,華爲在研發技術、渠道運營、品牌建設、終端銷售(To C)等方面具有優勢,而這正是二三線傳統車企的短闆。
現在,哪些車企是華爲的 " 兄弟 " 呢?
據了解,與華爲合作的模式分爲三種,分别是智選模式(代表爲賽力斯)、HI 模式(代表爲北汽、長安)、零部件模式(爲車企提高标準化部件)。
智選模式與 HI 模式的區别是,前者由華爲掌控生态品牌的 " 命運 ",對車企産品成功負責,後者是車廠主導,華爲則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2022 年,智選模式下的 AITO 問界系列汽車銷量超過 7.5 萬輛,同期 HI 模式下的阿維塔、北汽極狐銷量分别是 800 輛以下、1 萬輛以上,遠不及前者銷量。
車企們對與華爲合作,态度不一。上汽集團董事長曾喊出 " 不能接受華爲自動駕駛,上汽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 的觀點。
與之相反,賽力斯、北汽藍谷以及最近傳出與華爲拟合作的江淮汽車,它們似乎更願意抱住華爲大腿。
當比亞迪、特斯拉踏準新能源風口賺得盆滿缽滿,賽力斯、北汽藍谷、江淮汽車等車企卻處于虧損狀态。面對冰冷的數據,抱華爲大腿不失爲一個好選擇。
華爲的想法是打造汽車生态聯盟,餘承東樂觀預測," 有少數幾家跟我們一起來幹,共建這個生态平台,打造問界這個生态聯盟,把它的體驗打造到極緻,産品又不沖突,這樣持之以恒發展。将來市場激烈競争的洗牌中,使這幾家成爲少數活下來的企業。"
與華爲合作,就能躺赢?現實很骨感。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紅海市場階段,華爲與它的造車兄弟們算不上頭部,還面臨着競争對手的激烈挑戰。
與華爲合作的車企,推出的産品價格大多在 20 萬以上,直接對應的競争對手包括特斯拉、比亞迪、吉利、蔚來、小鵬、理想等知名車企。
公開數據顯示,2022 年銷量排名前十二的車企分别是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吉利、廣汽埃安、奇瑞汽車、長安汽車、哪吒汽車、理想汽車、長城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
上述十二強中,部分車企是靠着中低端産品實現産品放量增長(如通用五菱、哪吒汽車),也有部分車企主打中高端市場(如特斯拉、造車新勢力、比亞迪部分産品)。
與華爲合作的車企中,隻有長安汽車進入排名,況且支撐其銷量的并不是雙方共同推出的阿維塔,而是其它産品。
即使是華爲參與度最高的賽力斯,推出的 AITO 問界系列産品銷量均不及造車新勢力 " 蔚小理 "。
比亞迪與特斯拉形成雙雄格局,一個是銷量最高的車企,一個是盈利能力較高的車企,華爲的造車兄弟們挑戰他們,難度更大。
" 華爲緊密合作的車企會在一兩年内率先走向盈利,并且會成爲中國盈利最好的車企之一 ",餘承東給造車兄弟們灌 " 蜜糖水 ",造車兄弟們能不能喝得下要打個問号。
造車行業本是一個大江湖,大佬的 " 吆喝聲 "、資本的 " 狂躁 " 密集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場獨特的戲劇。展望後市,汽車行業可能會重演手機行業的曆史變局,不排除一些車企被兼并、被淘汰。
當下,華爲要做的事是幫助傳統車企體面地發展起來。如果造車兄弟們 " 長不大 ",這位大哥的面子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