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蟒之災》,是許多人的童年陰影。
在1997年,以4500萬美金的預算,狂砍1.36億美元的票房。
可謂是一騎絕塵。
本月初,恰巧有部翻拍美版同名同姓同類型的《狂蟒之災》在網上播出。
該片一上線,分賬票房直沖TOP2,上映三周,票房狂砍1910.3萬。
蟒蛇類驚悚片自古以來就是下飯神器。
結果我探點進去一看,差點噴飯。
這些蛇多少有點不正經:
這特效擱網大裏還真不錯,除去刻意的擦邊和渣劇情,這部《狂蟒之災》真能算是國産蟒蛇類電影天花闆了。
「狂蟒之災」
Anaconda
2024.3.1.中國大陸
送上門的人肉誘餌
《狂蟒之災》改編自1997年歐美同名驚悚冒險電影《狂蟒之災》系列(一共四部)。
第一部中,講述主角們深入熱帶雨林拍攝紀錄片。
沒想到被人利用來尋找巨蟒,整個團隊陷入一場未知的恐怖旅程。
美版《狂蟒之災1》
第二部中,探險隊領袖比爾追尋傳說中的"血蘭"——一種傳聞中可令人長生不老的珍稀植物。
結果發現血蘭的産地,是個蛇窩……
美版《狂蟒之災2》
第三部和第四部套路一樣,但是口碑和票房都沒眼看。
美版《狂蟒之災》(1-4)
新版《狂蟒之災》,系列故事的基本内核沒變。
講述了一群普通人,因爲意外而被迫踏上尋找巨蟒之旅。
許多鏡頭還認真地學習了原作:
大蛇的特效也挺有質感: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新版《狂蟒之災》,還借鑒了泰國網紋蟒吞人事件。
宮蘭蘭(夏若妍飾)和阿麗(王星辰飾)原本在個掙紮求生的馬戲團裏混飯吃。
直到有一天,有個叫金老闆的人,以大把的鈔票買下了這個即将倒閉的團,承諾帶衆人去泰國撈一票大的。
衆人一聽有錢賺,全都活絡了起來,這年頭,誰不想換個地方再展宏圖呢?
路上,這幫人偶然救下一個叫傑夫(尹子維飾)的怪蜀黍。
結果誰成想,這哥們一登船,立馬上演了生存挑戰版的"野外實戰"。
先是把船長(車保羅飾)幹掉當魚餌,想釣條巨蟒來玩玩。
結果一通折騰後,蟒沒抓住,船給炸沒了。
沒了代步工具,又人生地不熟。
衆人在傑夫的哄騙下,隻能跟着他進了雨林,去找他口中所謂的"安全地"。
等衆人到了傑夫口中的"安全地",傑夫也露出了真面目——
一個心狠手辣的盜獵者,目的是爲了捕獲傳說中的"猩紅娜迦"(巨蟒)。
此時,金老闆看準時機,也徹底攤牌了。
原本他計劃是把馬戲團的人賣了器官換錢,現在聽說捉巨蟒更賺,立刻就投靠了傑夫,把衆人當成了人肉誘餌。
最終,傑夫帶着幸存的馬戲團成員來到了傳說中"猩紅娜迦"出沒的地方。
可當"猩紅娜迦"真的出現時,衆人才發現,他們之前面對的困境都隻是小兒科......
頂級配置,卻賣肉無腦
有一說一,翻拍的《狂蟒之災》人員配置并不差。
導演項氏兄弟(項秋良、項河生),憑着個鍋爐房的預算拍出帝都頂級宴會的片子,給"網大"來了個逆天改命。
從2010年開始,他們一口氣搞出《齊天大聖·萬妖之城》、《僵屍來了之伏魔夜》、《降龍大師》、《奇門遁甲》到《鎮魂法師》等爆款。
項氏兄弟作品一覽表
業界公認,美名其曰"網大圈裏的邵氏"。
男主由"變态專業戶"的尹子維飾演。
參演過《寒戰》系列、《特警新人類》、《精武陳真》、《奪命金》等犯罪動作片。
尹子維作品一覽表
當年《新警察故事》裏一頭紅毛很紮眼。
如今,曾經的金牌綠葉,多年媳婦終熬成婆。
《新警察故事》中尹子維(圖片來源網絡)
而他的正牌未婚妻,可謂是憑一己之力開創「網大新尺度」的徐冬冬。
雙女主。
夏若妍,新生代網劇專業戶的野生美人。
曾出演過各類IP翻拍的網劇,比如《鬼吹燈之南海歸墟》、《畫皮》、《鬥破蒼穹》系列。
王星辰,憑借《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裏的"性感辣媽"林清樂圈粉無數。
一句"不爲别的,隻想給浩浩一個家",讓多少宅男單身狗心癢難耐,心花怒放。
配角陣容。
彙集了一瓢水的TVB老戲骨,車保羅、駱達華......
"圈外人"乍一看,演技穩了,票房高是有道理的。
"圈内人"都知道,票房高和他們并無關系,這片還是繼承了網大獨有的"尿性"。
國産怪獸網大三寶:
巨怪沖天,省布省料,小學劇情。
換言之,這不是電影,這是「成人版的童話故事」。
最後能讓人記住的隻有——
"腿又長又細能跟台北101比,穿着高跟鞋屁股晃來晃去,魚網紗裙包裹着誘人的身體,平靜湖面下乃是欲望的挺立,屏幕前的你露出詭異表情,她對你眨一眼,意思她想和你....."
至此,本片目的達到了。
自打網大從娘胎裏出來後,靠女性大尺度賣肉來整票房,造流量,搞噱頭,這種事太常見。
比如,徐冬冬的《老闆娘》系列。
徐冬冬那套,紅戰袍加黑絲高跟,簡直是斬男界的"核彈"。
那動作,既能打又能舞,男人看了直接投降。
真是,"斬男不留情,徐姐稱霸春"。
電影《老闆娘》
比如,《唐門:美人江湖》。
全片美女如雲,結果劇情比窗外的風還散,人物比路邊的泥塑還簡單。
網友說的好,這電影最大的賣點,就是"看美女集體賣肉"。
這哪是賣點?簡直就是全片的「靈魂」。
想來這些鏡頭對劇情的作用是?原來是推動觀衆往深水區走。
整個一出戲,寫的是江湖,看的卻是欲場。
到了《狂蟒之災》,光看海報就有内味,讓人心跳加速,血壓飙升。
說到劇情裏。
王星辰飾演的阿麗是一個标準的"撈女"角色,也是标準大制作裏的"辣條",低成本高回報。
爲了"觀衆福利",可以說是拼了老命。
雖說是女二,戲份跟打醬油的沒區别,全程就是個活生生的"色相出賣器"。
電影開篇,場景馬戲團,氣氛熱鬧非凡。
項氏兄弟,一對懂得怎麽讓鏡頭愛上女演員曲線的"真正藝術家",在光與影的迷離舞台上,盡情展示着他們所謂的"純粹藝術"。
這不是普通的跳舞,這是一種用身體"說話"的藝術,每一個弓腰、每一次呼吸,都在講述一個關于誘惑和渴望的故事。
導演這是要用視覺的盛宴征服每一個觀衆,不論老少。
但随着劇情發展,畫風突變。
一群觀衆,他們或許是馬戲團的常年VIP,突然變身爲"互動藝術"的創作者。
在他們看來,藝術是需要"觸摸"才能更深刻理解的。
于是他們上前,以"增進藝術體驗"爲由,開始了一場沒有預告的"衣服拆解秀"。
但這場戲拍出來的意思是?
随後,劇情更是荒誕到讓人咂舌。
導演爲了追求所謂的"視覺沖擊",居然讓女演員們與蟒蛇"共舞"。
那畫面,不知道是在挑戰觀衆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在進行某種極端的"藝術實驗"。
而蟒蛇,似乎也成了這場荒唐劇的無辜受害者,從女演員胸口穿行的畫面,真得讓人大開眼界。
不僅如此。
導演還安排了一場所謂的"水戰",難不成是爲了讓女演員在水花四濺中盡顯清純?
至于演員的演技,那簡直是另一番風景。
在這種不可名狀的場景中,女演員們的表情管理簡直可以用"曆史性突破"來形容。
她們的演技既不屬于悲劇,也不屬于喜劇,而是開創了新的演技流派——"荒誕主義"。
話說都2024年了,網大的劇本還是這麽有"創意+流弊",佩服。
唯一看點
在如今這個怪獸電影層出不窮的時代,大家似乎都達成了一個默契:
劇情,可有可無。
真正吸引人的,無非就是那些驚豔你的特效、冒險中勇敢的美女、以及神擋殺神的主角。
《狂蟒之災》的唯一看點,就是在同類型網大裏,特效遠遠高于五毛錢。
比如《狂蟒之災》vs《大蛇3:龍蛇之戰》:
《狂蟒之災》上vs《大蛇3:龍蛇之戰》下
比如《狂蟒之災》vs《深海蛇難》:
《狂蟒之災》上vs《深海蛇難》下
等等。
跟原版相比,有了跨越時代的技術支持。
新版《狂蟒之災》VS美版《狂蟒之災》
電影中的蟒蛇動作逼真,每次出場都能讓你感覺到一股寒氣從腳底闆直沖腦門。
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從它們的皮膚紋理到舌頭的動作。
它們幾乎成了恐怖的化身,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中蛇類生物的神秘與恐懼。
此外,電影的背景設定在熱帶雨林,透過屏幕能讓你聞到雨後泥土的味道,感覺到蚊子在耳邊"嗡嗡"歌唱。
他們不僅是在電腦上點點鼠标,畫畫圖那麽簡單,人家是實打實地跑到雨林裏去,拍攝那種你我都不願意親自去體驗的濕熱和泥濘。
至少。
敬業精神還沒丢。
不過說到蛇或蟒的行動力與殺傷力,電影是純把它們當低幼動物,把觀衆當智X。
金老闆和阿麗嘗試通過蒙被子并屏住呼吸來躲避巨蟒的橋段。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明顯的bug(中學課本知識)。
近視1000度的蛇類,視覺并不是它們主要的捕食工具。
許多蛇種依賴其他感官來定位獵物。
這包括了使用蛇信子來收集空氣中的氣味顆粒,以及利用颚下的熱感受器來感知獵物的體溫。
例如,蝰蛇和響尾蛇等毒蛇擁有一種高度發達的器官,能夠檢測到微小的溫度變化,從而在黑暗中準确地定位到熱血動物。
因此,即便金老闆和阿麗屏住呼吸,他們的身體仍然會散發出溫度和氣味。
尤其是在緊張或害怕時,人體會釋放更多的化學信号,這些都是蛇類敏銳感知器的目标。
當然,電影中蛇都這麽大了,視力好點怎麽了,也無可厚非。
至于,片中說"猩紅娜迦"作爲雌蛇,可以同時交配多個雄蛇,勾起了我朋友的好奇。
一般人認爲,蛇扭成麻花就是在交配。
可在我查資料後,發現這是個誤區。
其實,兩條蛇頭部交纏在一起,證明是兩條雄蛇在打架。
蛇正常的交配,是尾部交纏在一起。
至于,1雌vsN雄,我找到了一些圖,與大家分享。
最後聊聊網大
坦白的說。
《狂蟒之災》票房可圈可點,評分勉強及格。(網大評分平均3.5分)
其中不乏以女性形象作爲賣點,可看作是制作方一場粗制濫造的「圈錢遊戲」。
如同古時候的市井小民聚觀雜耍,隻爲一時之快。
悲在,院線嚴選剪羽翼,片海難尋真龍騰;
喜在,網大自由育奇葩,熒屏盡顯異彩生;
尺度放寬,票房随心開。
一部幾百萬的成本的電影,隻因尺度,票房竟比院線電影還牛X。
回想2016年始,廣電總局操刀親爲,一舉下架諸多草根喜愛的網劇、網大,且宣言網生内容與院線、電視劇将共浴一标準審查之池。
此舉一出,廣大觀者驚愕,嗟歎之聲四起,一夜之間"禁片"成禁片,比如當年大火的《太子妃升職記》。
《太子妃升職記》
廣電的策略,實則爲一把雙刃劍。
一面不願扼殺網大之地,是影視試驗場;
一面又需此等"異類",以滿足民間"饑渴難耐"的文化需求。
雖說,"審查标準同化",實則難于天上抓月。
八載過,2016至今,但凡打開視頻軟件一瞥,網大之"香豔和辣眼程度",似增而未減。
也難網友說網大爲"中國B級片之光"。
論此,不可否認,網大題材更豐、尺度更大、創作更自由。
網絡大電影《陰陽化皮》
但其中的"露肉"場景也成爲衆議之所。
而這裏所說的"露肉",非"露肉"本身招人非議,而是網大絕大多數不分題材,皆以此吸眼,似乎成了流量之王道。
比如動作+犯罪+"賣肉":
上:《除惡:飛車黨》 下:《東北警察故事2》
比如喜劇+懸疑+"情趣":
網絡大電影《逃學神探》
比如,奇幻+愛情+"群戲":
上:《新畫皮》下:《我不是李連櫻》這根苦瓜......
比如,動作+冒險+"露肉":
《絕色保镖》當個女保镖,也要穿
等等。
電影本身的藝術價值被極大地貶低,同時也反映了一種悲哀的文化現象:
在金錢的驅使下,一切皆可販賣,包括藝術的尊嚴和女性的形象。
這,或許就是我們所處時代的一種寫照。
當然,也不是說一棍子打死網大,矬子裏拔将軍。
你會發現,網大豆瓣評分6分以上,皆是丢棄尺度,以故事取勝的片子,其質量不輸院線電影。
豆瓣6分以上的部分網絡大電影
最後說一句。
當談到網絡大電影的藝術和文化價值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質疑的,認爲這些作品沒有什麽文化和藝術性,就是"圈錢"、"洗錢"、"粗制濫造",焉能與院線電影/電影等量齊觀。
若果真如斯念,網大不宜名曰"網絡大電影",宜稱"網絡影視"、"網絡視頻",直接且不贻笑大方,也不亵渎"電影"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