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通社評論 汽車行業又傳來重磅人事變動。近日,據國内媒體報道,東風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鄭純楷已退休離任。按照年齡推算,今年 58 歲的他本該在 2024 年才正式退休。電動化轉型進展遲緩,整體銷量持續下滑,或是導緻這位中方一把手提前離場的主要原因。
在中國汽車市場風光了十幾年的東風本田,目前的處境極其堪憂。
2020 年,東風本田年銷量達到曆史新高的 85 萬輛,這讓鄭純楷在 2021 年下半年喊出沖擊百萬銷量的口号。可随之而來的并不是增長的喜訊,而是滑鐵盧般的大倒退,在不到三年的時間,東風本田已逐漸退出主流合資品牌陣營。
2023 年 7 月,東風本田終于在轉型的道路上逼了自己一把,在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主題活動上高調宣布,2025 年前電動化比例達到 50% 以上,2027 年後不再投放燃油新車,2030 年前累計推出 10 款以上純電車型。
然而,以東風本田目前的現狀,如此響亮的口号恐成一紙空文。
電動化時代 本田玩不明白了
與口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風本田在新能源車市場的尴尬現狀。
目前,東風本田官網上共有 21 款車型,但從可查詢到銷量的車型來看,僅有 11 款車型真正在銷,其中 8 款燃油車型、1 款混合車型,而新能源車型僅有 1 款插混車型和 1 款純電車型。
2021 年至今,在中國新能汽車發展的黃金窗口期,東風本田仍重度依賴燃油車(燃油 + 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插電混動 + 純電)的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電動車領域,本田的态度有些過于保守。就東風本田而言,目前僅有 e:NS1 一款純電車型在售。
這款在 2022 年 4 月底上市的電動車,曾被東風本田内部視爲轉型的關鍵。然而這款 " 全村唯一的仔 " 隻是一款油改電的産物,車底厚重的電池包,使駕駛者每次過減速帶都要格外小心。并且其内飾設計老舊、材質廉價,毫無智能化可言,更不用說 17.5-21.8 萬元的定價。
就連東風本田 4S 店的銷售也對 e:NS1 毫無信心。在網通社随機走訪的多家東風本田 4S 店中,這款雞肋産品均被放在店内的角落,甚至有的店連展車都沒有。雖然該車的優惠力度高達 5 萬元,但鮮有人問津。
當問及店内銷售人員這款車銷量如何時,幾家店内的銷售人員出奇一緻的表示 " 還行 ",随後便不再主動介紹,甚至慢慢走遠。或許他們都知道,詢問這款車的消費者,多半隻停留在 " 問問 "。
據了解,目前東風本田依然采用廠家 " 壓車 " 的模式,由于其燃油車銷量持續下滑,店内的燃油車均有現車,但 e:NS1 的提車周期卻要 1 個月之久。不難看出,東風本田對這款車也有意擺爛,采用 " 姜太公釣魚式 " 售賣。
e:NS1 于 2022 年 5 月開始交付,截至 2023 年 6 月,累計銷量 8062 輛,平均月銷量僅 575.9 輛。截至 2022 年 12 月,東風本田銷售網點數量 717 家,以此推算,e:NS1 的平均單店月銷量不足 1 輛。
其實 e:NS1 并不是東風本田的首款純電車型,在它之前已經推出過兩款純電車型。隻不過外界并不認爲這兩款油改電是 " 正牌 " 本田車,因爲它們并沒挂上本田的 LOGO,而是采用了 2015 年已經停産的思銘品牌。
2019 年,東風本田推出了 XR-V 的純電車型 X-NV。在當時,該車被稱爲東風本田的首款純電車型,同時被内部定義爲電動化戰略走出的第一步。
由于是一款倉促上位的油改電産品,X-NV 上市後銷量始終不及預期。有東風本田 4S 店銷售人員曾表示,對于這款車,店端多是被 " 壓車 ",由于 X-NV 銷量一直不好,在清理完一批庫存後,将不再主動進車。此外,銷售人員還表示,不建議消費者預定 X-NV,如果執意訂車,店内能夠幫助下訂,但提車時間不能确定,大約需要兩個月左右。
據了解,提車周期兩個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銷量不好,廠家給出了 " 特殊 " 規定,全國收滿 65 張訂單才會排産。
2020 年,東風本田又推出了旗下的第二款純電車型 M-NV,相比 M-NV 的月銷幾台,M-NV 稍好一些,但 2021 年總銷量不到 6000 輛。
這或許側面印證,這兩款車并不是東風本田向電動化邁出的第一步,而僅僅是試水。那麽,東風本田在電動化時代掉隊是不争的事實,原因何在?
一方面,外資方本田對于電動化的整體戰略不清晰。早在 2017 年,時任本田 CEO 的八鄉隆弘就确定了未來本田的發展戰略 , 将發展重點放在降低碳排放的新能源汽車上 , 以混動爲主、純電爲輔。随後,東風本田也在 2018 年發布了 "Seeing the future" 新能源品牌戰略,欲打造純電動力、混合動力、插電混合動力三位一體的新能源産品矩陣。
這些口号放在當時非常響亮,但時至今日,隻能說當時本田僅放了個 " 嘴炮 ",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本田完全玩不明白了。
另一方面,内資方東風集團對東風本田的本土化技術轉化不足。東風作爲老牌自主車企,在電動化時代并沒有足夠強大的技術支援,集團旗下各品牌均沒有一個叫好又叫座的電動品牌或産品。即便是集團傾力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岚圖,在新能源汽車陣營中也一直排名靠後。
如今,東風本田距離 2027 年全面 " 禁燃 " 大限僅剩三年有餘,而旗下唯一在售純電車型 e:NS1 除了撐住東風本田純電動車産品的标簽外,再無任何意義,東風本田的電動化之路,令人堪憂。
轉型還未開始 油車率先崩塌
由于合資品牌燃油車用戶的基盤夠大,現階段仍能帶來較好的利潤,所以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他們大都選擇燃油車和新能源車 " 兩腿走路 " 的策略,先将眼前能賺且好賺的錢收入囊中,收獲燃油車最後的紅利,同時緩慢推進戰略轉型。
" 兩腿走路 " 或許是合資品牌現階段最無奈也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其根本在于兩腿之一的燃油車銷量依然尚可,能爲其帶來穩定的利潤。如果燃油車銷量崩塌,而新能源汽車産品推新的節奏停滞不前,結局隻能是全面潰敗,退出曆史的舞台。
燃油車時代," 買發動機送汽車 " 的美譽讓本田在華銷量節節攀升,以至于雖然很早就宣布了新能源發展戰略,但至今仍靠燃油車活着,新能源汽車轉型的步伐始終未見真正邁出。
或許,燃油車用戶的基盤讓本田認爲,時間會一直在等他們。
2021 年,本田在華銷量開始出現下滑。其中,東風本田銷量下滑的态勢尤爲明顯,隻有 79 萬輛,2022 年進一步下跌至 65 萬輛。
2023 年 1-6 月,東風本田銷量爲 22.7 萬輛,較去年同期 33.78 萬輛暴跌 32.8%,成爲上半年跌幅僅次長安馬自達的合資品牌。
或許鄭純楷當初喊出百萬銷量目标時,怎麽也沒想到,僅不到三年的時間,東風本田就與中國汽車市場脫節了。
具體來看,2023 年上半年,東風本田僅 CR-V 勉強維持在月均銷量萬輛的水平;其次是思域,月均銷量 0.87 萬輛;貢獻第三的是英仕派,勉強維持在月均銷量 0.5 萬輛;其它車型月均銷量都在 0.5 萬輛之下。值得一提的事是,曾經銷量擔當之一的 XR-V,目前月均銷量僅 0.28 萬輛。
主銷車型全軍潰敗,緻使東風本田 2023 年上半年銷量崩塌。縱使經曆上半年的價格戰,東風本田的銷量也未改頹勢,反而使 " 靠燃油車續命 " 的路變得越發艱難。
3 月,湖北的東風本田率先全系降價,含補貼最高優惠達 6.8 萬元。其中 UR-V 車型補額度最高,爲 6.8 萬元;2022 款 CR-V PHEV 緊随其後,達到 6 萬元。随後,全國各地的東風本田經銷商無奈跟進降價。
雖然第一輪降價是爲了清理國五庫存車,但是在限時大促結束之後,如今價格是否恢複?
近期,在網通社走訪東風本田 4S 店時發現,銷量擔當 CR-V 優惠 2.2-3.4 萬元;一個月前剛剛上市的新款英仕派也有 2-3.5 萬的優惠;而神車思域更是優惠 4 萬元,相比其指導價,優惠幅度高達 25%。其它在售車型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優惠。
降價并未明顯提升東風本田的銷量,反而對經銷商造成極大殺傷。
有部分東風本田經銷商向國内媒體透露,由于連續虧損,從去年年底開始,便有投資人尋求賣店,但半年無人接盤。也有經銷商表示,2022 年該店虧損了 100 萬 -500 萬之間,今年前五個月業績更糟。
經銷商退網,讓本就處于銷量下滑的東風本田雪上加霜。若是失去了燃油車這顆救命稻草,全面轉型恐怕更加艱難。
鄭純楷 " 倉促退休 " 接任者懸而未決
正是由于電動化轉型遲遲打不開局面,燃油車銷量又持續下滑,東風本田不得不提前對管理層進行調整。
不過就我們目前獲得的消息,鄭純楷的工作将由分管營銷的副總經理潘建新暫代,繼任者待定。這種情況放眼業内還是比較少見的。
資料顯示,鄭純楷 1985 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動力專業,随後進入東風康明斯前身的柴油發動機廠,開啓了至今在東風長達 37 年的職業生涯,在東風集團内部屬于元老級人物。
鄭純楷于 1998 年出任東風本田發動機公司總經理,主抓發動機研究。2011 年,他升任東風乘用車副總經理,仍負責發動機技術的研發工作。
2017 年底,鄭純楷接替陳斌波,出任東風本田中方一把手。在任期間,他曾帶領東風本田将銷量從 2017 年的 72 萬輛提升至 2020 年的 85 萬輛。特别是疫情爆發的 2020 年,在全社會幾乎停滞三個月的情況下,東風本田逆勢翻盤,創下 17 年來的最高銷售記錄。
技術出身的鄭純楷擅長發動機領域,但在電動化時代,似乎有些力不從心,同時,他也并不擅長營銷。在他接盤時,正是東風本田的上升期,其短闆被亮眼的銷量成績所掩蓋。
面對時代的變革,這位掌門人 并沒有拿出行之有效的發展戰略,僅一味的喊出響亮的口号。
2021 年首次沖擊失敗之後,鄭純楷于 2022 年再提 " 百萬輛産銷目标達成沖刺之年 ",而同比下滑 18% 至 65 萬的年銷量,讓其與百萬銷量的目标漸行漸遠。
或許在他心中,榨幹燃油車紅利,實現百萬年銷量,爲自己退休前的 " 職業政績 " 畫上圓滿的句号,遠比東風本田的整體轉型重要的多。
執掌東風本田五年多,鄭純楷搭上了燃油車時代的末班車,卻錯過了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頭班車。
這五年間,比亞迪、吉利、長城等傳統自主品牌借政策紅利,看準時機,不斷發力,搶奪了大量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而以 " 蔚小理 " 爲首的一衆造車新勢力,更是以 " 亂拳打死老師傅 " 的架勢,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殺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後 " 鄭純楷時代 " 的東風本田由誰出任中方一把手,将成爲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一任。以目前東風本田的頹勢,很難靠一人實現翻盤。
寫在最後
在舒适圈待久了自然不思進取,然而不主動求變,必将被時代所棄。
燃油車時代,東風本田确實有躺着賺錢的資本,但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已經丢掉五年的東風本田,在新能源産品推新乏力、燃油車銷量突然崩塌、管理層臨陣換帥的情況下,能否實現 2027 年停止投放燃油車?以目前東風本田的整體情況來看,隻能暫時爲其打上問号。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時代不會停滞,對手不會放慢腳步,如果這是第二次 " 嘴炮 ",東風本田必将成爲第二個長安馬自達,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2023 年,留給東風本田的時間不多了。
(圖 / 文 網通社 卓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