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沈怡然 3 月 27 日上午,全球半導體企業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美光 ")在西安高新區舉辦了新廠房的奠基儀式,合作方贈送的鮮花排成了一條長龍。" 我們将堅定不移紮根中國、投資中國、回饋中國社會。" 美光的全球 CEO 桑傑 · 梅赫羅特拉(SanjayMehrotra)說。
美光的核心産品包括 DRAM(内存芯片)、NAND(閃存芯片)和 SSD(固态硬盤),廣泛用于日常的手機、個人電腦、服務器等。美光入華 20 多年,落戶西安 18 年,已先後四次投資西安,建設了芯片的模組工廠、封裝和測試工廠,總投資接近 110 億元。
當日,美光承諾向中國追加 43 億元投資。據桑傑 · 梅赫羅特拉介紹,美光将在當地進行資金的投入、技術的引領,以帶動就業、幫助減碳、捐助弱勢群體。
桑傑 · 梅赫羅特拉此次中國之旅行程滿滿,3 月 23 日,他會見了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這是雙方第三次會見;3 月 24 日,他參加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與一衆美資企業共同探讨中國的發展機會;3 月 26 日他到達西安,準備即将舉行的新廠房奠基儀式。
此間,投資者将美光的股價推升至 118 美元,創下曆史新高。
投資中國
美光總部位于美國愛達荷州博伊西市,産能遍布全球。2022 年美光曾規劃在紐約中部建造一座新的晶圓廠,一期投資約 200 億美元。
美光在中國追加的 43 億元投資用于兩個方面。
用途之一是收購力成半導體(西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力成西安 ")的封裝設備。美光與力成西安合作多年,後者設備一直在美光的全資廠房中運行。合作協議到期後,美光收購了這家公司,收購将在一年内完成。
用途之二是在西安本地新建一間工廠,工廠将于 2025 年竣工。新工廠用來封裝和測試美光的移動 DRAM、NAND 及 SSD 芯片,産品面向全球。
相比芯片生産的前道工序,封裝和測試是芯片生産的最後兩步,精密度和自動化程度不如晶圓廠,屬于勞動密集型産業,但需要的勞動力較一般電子加工廠少。封裝和測試産業仍具備高端制造業的部分特質:高效、低能耗、技術密集和人才密集。
新工廠預計爲當地額外增加 500 個就業崗位。美光收購力成西安時,也向力成西安 1200 名全體員工提供了新的就業合同。計算上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研發人員,美光在中國的員工崗位增至 4500 多個。
美光在新工廠将部署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和基于 AI(人工智能)的智能技術,還在能效、水處理、減排和廢棄物管理方面作出了創新,工廠碳排放更低。
在奠基儀式上,美光簽約了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的慈善項目,承諾将爲本地的弱勢群體捐贈 1000 萬元,并幫助改善陝西本地 17 個村莊居民的飲水質量。
合作的價值
2023 年 7 月桑傑 · 梅赫羅特拉趕往北京,拜會了商務部。同年 11 月 1 日,桑傑 · 梅赫羅特拉再次訪華,會見了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并表達持續擴大在華投資的意願。
2024 年 3 月 23 日,桑傑 · 梅赫羅特拉再度與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會面,桑傑 · 梅赫羅特拉表示将嚴格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并計劃擴大在華投資。他得到了回應," 中國歡迎美光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加快推進在華投資項目落地建設。" 王文濤說。
3 月 24 日,桑傑 · 梅赫羅特拉參加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論壇中,他與蘋果 CEO 庫克、AMD 的 CEO 蘇姿豐、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等美資企業負責人共同探讨在中國的發展機會。
美光生産的 DRAM 和 NAND 存儲芯片被廣泛用于個人電腦、手機、服務器和大型計算機,對中國客戶的直接銷售和經由分銷商的銷售占總收入的四分之一。
2023 年 5 月的安全審查生效後,美光公司表示,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銷售收入将減少一半,這也影響了 2023 全年的财務指标。
2023 年半導體仍處于周期低谷,費城半導體指數跌去了 50%,DRAM 和 NAND 的市場價格已經連續 5 個季度下跌。該年,美光營收 155 億美元,下滑了 50%,淨虧損 58.3 億美元,破了 13 年來的最大紀錄,公司削減了 30% 的資本支出,降低了産能利用率,還在一些地區精簡了人員。
如今半導體産業周期正迎來逆轉。美光在 2024 年一季度實現 58 億美元營收,公司已經接近盈虧平衡。
不僅如此,美光還在 AI 市場挖掘新的機會。目前,美光正生産一種創新式的存儲技術 HBM。簡單說,就是在芯片上垂直堆疊多層存儲器,再和 GPU 芯片一起封裝,HBM 可以滿足 GPU 芯片進行高性能運算的需求,最終服務于人工智能所需大量計算訓練和推理的場景。
HBM 芯片目前在整個存儲市場還是個新品,随着 AI 熱潮,其份額有望迅速擴大。美光是全球爲數不多的 HBM 供應商之一,一季度剛過,該公司的 HBM 産能已經售罄。
中國也是布局 AI 大模型數量最多的市場之一,有上百家企業進入 AI 大模型賽道。
目前,美光股價已經從 60 美元— 80 美元的震蕩區間一路爬升,市場正将其看作英偉達之後下一個 AI 的受益者——盡管美國先後兩次設下出口限制,英偉達仍在 2023 年從中國賺了 100 億美元,還突破了 2.3 萬億美元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