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5 日,智能住宅品牌「Habit@栖息地」宣布完成天使輪、Pre-A 輪融資,累計金額 6.53 億元。Pre-A 輪由理想汽車領投,石頭科技、新北科創基金等投資方跟投。該輪融資将被用于智能住宅産品研發、數字化設計系統研發以及全國交付基礎設施布局。據了解,該品牌由前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沈亞楠創立,其定位在生活智能科技公司。
從轟轟烈烈的新造車事業中轉身,選擇急流勇退的沈亞楠一度引起業内熱議。并且他本身已經完成過跨行業的成功。公開資料顯示,加入理想汽車之前,他曾先後在中興通訊、聯想集團任職,并兼任摩托羅拉移動(中國)董事長。
而其當時的公開回應,是「開始追求人生的下一站目标」。事實也的确如此。在離開理想汽車之後,沈亞楠并未選擇繼續在汽車領域盤旋,而是轉身投入與此前經曆看似毫不相關的家裝服務行業。就官方消息顯示,目前栖息地已推出首款智能住宅産品 L32。
從造車到「造家」,沈亞楠和他的栖息地,意欲何爲?
隻有「裁縫」的行業,無法滿足的用戶需求
要理解沈亞楠爲何選擇家裝市場再度創業,必須先了解這個行業的現況。
從傳統的電視、紙媒新聞報道,到新興的各類社交媒體平台,曆經幾代人,裝修踩雷、裝修被坑的用戶反饋依舊屢見不鮮。
以小紅書爲例。搜索裝修避坑、裝修踩雷等關鍵詞,經驗分享與踩雷吐槽的筆記累計超過百萬篇。翻看内容會發現,普通用戶完成裝修的路上遍布雷點。
設計師和用戶讨論設想中的家裝效果,是不确定的,圖紙上的規劃落地到施工總是會變形。像是被許多人吐槽的全屋定制,看似能讓家居空間變得協調又精緻,但成品卻不乏櫃門凹凸不平、貼合縫隙巨大等「翻車現場」,裝修考驗的是工廠與安裝師傅的手藝。裝修設想與現實,需要重新取舍。
實際情況是,裝修在簽約前商談的價格和實際付出的價格,是不确定的,即使是合同約定,各類增項收費也層出不窮,事先預算與最終付費相差幾千到幾萬是家常便飯。裝修的工期往往隻多不少,施工人員的效率取決于個體經驗和責任心,遇見磨洋工的施工團隊,工期延長十天半個月再常見不過,并且又涉及到額外支出。
除此以外,有過裝修經驗的用戶或許深有感觸,選擇裝修公司像是開盲盒,在付完定金或是首付款之後,才會顯露出真實的服務态度,伴随着裝修進度的推進,前恭後倨也時常發生。
用戶痛點
這是用戶需求的痛點,也是阻礙家裝行業潛力被挖掘的絆腳石。沈亞楠對 36 氪表示,國内家裝市場存在明顯的供需不匹配現況。
首先,從市場容量來說,家裝市場錨定的是住宅。抛除農村住房,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國内 1998-2020 年竣工的商品住宅合計 126 億平米,占當前城鎮住宅存量的 40.6%。而就部分媒體數據顯示,從住房來源結構看,當前全國城鎮住房存量中商品房約占 4 成,自建房約占 3 成,還有 3 成爲原公房、保障性住房及其他。
而居住體驗提升的需求始終存在。即使是在如此多痛點的情況下,《2023 年中國家裝行業研究報告》仍舊預測,到 2025 年中國家裝家居市場的總體規模将達到約 5 萬億元,到 2030 年達到 7 萬億元,行業年均增長率超過 6%。
預測的前提是歐美成熟市場的參考,和國内住宅情況自身的演變。一方面,在「房住不炒」的大方針下,住房的金融屬性逐漸脫離,回歸居住需要。而消費升級、住宅需求多元化等客觀現實,與數字化、智能化浪潮的湧來,又進一步推動着家裝家居的升級。
另一方面,在地産相對成熟,且房屋年齡普遍較大的歐美市場,住宅翻新(House renovation)的需求極爲常見,已經發展爲成熟業務,并且出現了如美國 The Home Depot 般的三千多億美金市值巨頭。
爲什麽龐大的中國市場,卻沒有自己的 The Home Depot?沈亞楠對 36 氪表示,在他看來,目前家裝服務行業還是憑借個人經驗的「裁縫」模式,而「裁縫」模式無法獲得正常的規模效應與品牌效應。
國内市場的現況是,大行業、小品牌。行業潛力的确巨大,但并未出現巨頭品牌。行業痛點衆多,用戶需求也遠未被激發。以北京爲例,按估算其可交易的産權類住房數量在 800-900 萬套。按照 15 年一次升級的周期,每年應該有 7% 左右的住宅有再次裝修的需求,然而北京存在大量超過 20 年房齡的小區,二次裝修比例不到 3%。
大量居住體驗需求處于「懸而未決」堰塞湖狀态的背後,是家裝服務供給的錯配。中國家裝行業有其特殊性,商品化住房存在漫長的毛坯房時代,目前傳統的裝修行業發迹于此,但在過去的二三十年發展中,并未有颠覆式的體驗變化。
核心原因正是「裁縫」式的手工作業模式。一方面無法交付确定性的産品體驗,另一方面,這類企業爲了生存,更多精力會放在獲客層面,并未通過科技創新或是産品研發的方式,真正爲用戶創造價值。
也因此,無論是二手房買賣後的重新裝修,還是自住房屋的翻新,裝修服務行業帶來的體驗并無本質的升級。
供需不匹配,缺乏産品化。既不能滿足用戶的共性需求,也做不到真正「所見即所得」的個性化。這就是沈亞楠視野下的市場現實。
産品化的住宅,能否實現?
幾乎所有行業都會由裁縫這類手工式作業,走向工業化、信息化的産品形态。但住宅家裝的産品化,能否實現?或者說,這是否是一個尚未被驗證的僞命題,一個美好的商業幻覺?
栖息地智能住宅産品
廣義而言,此前房産行業開啓精裝交付後,就可以視之爲住房産品化的起點。「但是還不全面。」沈亞楠對 36 氪表示,即使同樣是産品,也有本質上的不同。他以電腦進行了一個極爲形象的類比:傳統裝修服務公司類似電腦城攢機,房地産商精裝交付像是品牌組裝的台式機,而真正意義上的産品化,應該是高度集成、且自帶操作系統和軟件的筆記本電腦。
「所以我們作爲企業的第一件事,就是以一個整體的視角做産品研發。研發如何讓各種設備、家電、家具能夠真正融入到家庭中去。」畢竟,不是每個用戶都具備專業的設計、規劃能力,可以對一個家庭空間中不同的功能場景作出完美規劃。
這是傳統家裝行業無法實現的,就像「裁縫」可以使用現成的縫紉機設備與布料做一件精美的襯衣,卻沒辦法研發新布料和新縫紉機,永遠做不出一套高性能的「滑雪服」。
在此之前,大家居行業,無論是學習書桌、護眼燈具等等功能性産品的廠商,還是空調、廚電等某一垂直領域的家電品牌,更多聚焦在産品本身的性能,而栖息地做出了「完整産品」的解決方案:智能住宅,爲家庭用戶裝修提供一個新選項。
當然,住宅家裝存在特殊性,不同的戶型、面積大小、樓層環境,都有着年代和地域的差異。沈亞楠與栖息地的第一步,是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客群,以及對應的産品定位。
「住宅家裝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我們的策略是先将市場切分成一個個小池子,從一個個小池子開始打透。」沈亞楠表示。栖息地第一款智能住宅産品 L32,就是基于自身定位——面對三室兩衛戶型的核心家庭群體而得名。在其看來,目前中國對居住體驗升級存在強烈需求的群體,是普遍居住在三室兩衛或四室兩衛戶型住房中的新生代家庭,也是此前大衆意義上的新中産階級。
這些核心家庭普遍具備共性特質,比如家庭年收入處于中上水準,從保障基礎物質需要轉向部分體驗需要,而現有的住房環境無法匹配許多生活需要,諸如家庭的儲物需求、親子家庭的活動空間、子女的成長學習環境等等。
尤其是城市空間較爲緊缺的一二線城市,好地段的部分住房房齡較老,想要完整的重新改造耗時耗力還不一定體驗到好的服務。而單點的改裝,又治标不治本。
舒适健康居住需求是基本,全面提升智能體驗是必然。而栖息地的解題思路,是以造車的思路,憑借高集成度設計、工業化制造和交付,完成「完整産品」也就是「智能新住宅」的交付。
具體來看,栖息地将用戶最關切的居住體驗,抽離成五個層次。
智能住宅金字塔模型
與大衆直觀體驗相反的是,栖息地智能住宅産品的基座并非美學、全屋智能等更具「視覺」體感的模塊,其産品研發與設計的一條主線,是将裝修預算合理分配到住宅産品各個方面的前提下,如何讓居住體驗更健康與舒适成爲标配,而不是選配。
最底層的全屋環境,是用戶容易忽略卻最影響健康與舒适體驗的維度,卻也是住宅應該提供的安全感。常見的水電設計之外,空氣環境、水環境、光環境、網絡環境等等,都是影響生活體驗的因子。比如北方冬天的室内環境,在溫暖的同時,如何保證空氣新鮮與濕度?目前較爲流行的新風機、空氣淨化器,能否可以照顧到家中的每個角落?這都是此前用戶體驗和家電家居産品中間始終無法扣上的一環。
再比如空間布局和居住功能。前者十分依靠設計師自身經驗,後者也需要考慮到煙機竈具和家庭收納等功能性闆塊的科學布置,都不在普通用戶自身可以解決的範疇。而裝修施工與設計本身的銜接時常出現疏漏,造成了房屋空間和功能的極大浪費和錯配。
而 L32 可以提供的,恰恰是将三室兩衛場景下的家庭需求按整體思路進行模塊化、标準化,提煉出能夠大幅提高空間利用率的布局方式,和高度集成的功能性産品,爲用戶提供一個整體方案。
與此同時,在數字時代已經到來的當下,各類全屋智能産品層出不窮,已經給相當體量的用戶帶來不錯的體驗提升。但無論是家電品牌還是科技品牌,提供的大多是單一場景或者某一功能場景的解決方案,衆多産品本身是各司其職的電動化進階,分散在各個場景,不同智能家電無法跨生态操控。
複雜的家庭需求,顯然無法通過一個生态全部滿足,而 L32 從一開始就将智能操控集成在了不同模塊,真正實現全屋⼀體的⾃然交互。
美學,則位于栖息地智能住宅金字塔模型的頂端,代表了用戶的最高向往感。沈亞楠認爲,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 Dream Home,我們必須能支持每個用戶對于「家庭氛圍營造」的個性化需求。一方面,通過與世界級設計大師的合作,栖息地推出成套的産品外觀設計,實現每個模塊的美學高标準,以及完整住宅産品的美學一緻性。沈亞楠表示栖息地從今年Q2 開始,每個季度都會推出兩套以上的大師外觀設計,且每套外觀設計都有多種「材質配色闆」方案可以選擇。另一方面,用戶在栖息地自研的 iVD 系統中,可以便捷的更換和混搭各種外觀設計和軟裝配搭。實現真正「用戶可參與」和「所見即所得」的個性化。
據了解,栖息地第一款智能住宅産品 L32 在 4 月已上市,目前訂單需求十分旺盛。
從造車到造「家」,聚焦下一代的智能終端
從造車到造「家」,跨度不可謂不大。但對于沈亞楠來說,背後的商業邏輯并沒有變化。
而裝修公司的表述,其實并不能代表沈亞楠本身對品牌的定位,更多是爲了降低用戶理解成本。智能住宅,或是生活智能科技,才是栖息地所處的賽道。
目前來看,手機與汽車作爲智能終端的概念已經被廣泛認可,但在智能湧現的浪潮中,沈亞楠認爲,「家」這一空間會是未來智能生态的核心終端。
以汽車産品爲例,其核心競争已經從過去的駕乘體驗轉化到了智能體驗。類比汽車智能化的路徑,「家」這個更大終端的智能化,無疑能帶來截然不同的居住新體驗。令人期待的是,栖息地推出的智能住宅産品,如何能夠帶來智能的進化。
智能生态的演進路徑
回到現實,栖息地已經爲家裝行業帶來了沖擊。
比如服務體驗,自行開發的完整數字化交付設計、供應鏈管理系統、BIM 數字化建築……除了在内部降本增效之外,栖息地讓本該是商業建築、别墅裝修等大體量業務才有的服務體驗,成爲每一個用戶都能享受到的标配。
而在産品研發維度,栖息地通過自研以及與外部供應商的合作聯合研發,創造了以「整家」爲思路的 1,200 個居住模塊,再通過數字孿生等技術手段,不斷排列組合尋找固定預算下居住模塊的解題思路,以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與此同時,這些居住模塊本身并非是割裂的,而是被聚合在一個自研智能系統下,來适配全屋智能的統一管理。
目前來看,栖息地對首款産品 L32 的定價邏輯,也參考了沈亞楠此前在理想汽車方面的經驗。當時定位在家庭用車的理想 ONE,如果按照市場主流的家庭用車定價區間,在 15 到 20 萬之間,在用戶消費升級後,供給是無法滿足的。而最終理想 ONE 的定價在 30 萬,因爲直營模式與技術創新,卻能爲用戶交付 60-70 萬價位區間車輛的體驗。
這才是沈亞楠認爲的消費升級。面對主流在 2000-3000 元 /㎡的裝修預算,L32 的定價會在 4000 元 /㎡左右,通過技術研發和商業模式創新,做到爲用戶交付 7000-8000 元 /㎡價值的産品價值體驗。
任何品牌、産品傳遞到用戶手中,都有着對應傳播成本。「裁縫」式的傳統裝修行業,用戶需要承擔的傳遞成本往往有好幾層。裝修公司本身的推廣成本、裝修材料品牌、各類家具家電的營銷成本等等……這正是可以砍掉來爲用戶交付更多利益的部分,也是産品化、整體化交付的核心價值之一。
「L32 是我們首款智能住宅産品。」沈亞楠認爲,後續的發展方向,第一步,是針對 L32 産品,在外觀設計方面進行不斷地推陳出新,每季度都會有新套系推出。第二步,則是籌劃推出針對兩房一衛的産品。精準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
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這是理想汽車的願景。就目前而言,這位前理想聯合創始人、總裁身份的造車新勢力成員,已經将前者搬入現實,而後者是否能夠通過栖息地來實現,還有待市場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