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近來一直在關注一個問題:特朗普和他的矽谷 " 黑幫 " 們,将對中國的 AI 将打出一張什麽牌。
特朗普上台之後的第一周,就發布了 AI 總統令。白宮的科技政策辦公室正在制定AI 行動計劃,因爲 DeepSeek 在總統就職日的橫空出世,而顯得更爲迫切了,近來在政策、學界和智庫圈子成爲熱議的話題。
牽頭 AI 行動計劃的,是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和國家科學基金會,它征求地方政府、學界、智庫、行業協會以及 AI 企業和科技巨頭的意見,日期截止到 3 月 15 日。
OpenAI 在網站上公開了它交的作業,緊接着,谷歌也公開了它的政策建議。
先總結下它們的主要觀點:
1. 特朗普 / 萬斯語錄:美國要保護和提升在 AI 領域的領導力和主導權。
2. 但是,美國目前的領先地位并不穩固。
3. 因爲中國的 DeepSeek 是這樣搞的 ……
4. 對策:
有些建議引起了熱烈的議論:
" 除非在模型權重裏藏匿了壞東西,從中國下載開源模型的到底有什麽風險?OpenAI 想推出産品向用戶每月收取 2000 美元,DeepSeek 可以免費提供,恐怕這才是真正的風險吧。"

" 事情就是這樣——那些未經許可使用受版權保護作品的 AI 公司,終于走出了它們最後一步險棋:試圖說服政府相信,免費獲取全球創作者畢生心血的作品,是一種關乎國家安全的必要行動。
他們的邏輯就是:" 我們必須赢,所以版權必須死。"

"OpenAI 絕不蒸餾。
OpenAI 絕不用版權數據訓練。
OpenAI 絕不想禁止競争。
OpenAI 絕對 ……"

" 從沒見過任何一家公司和 CEO 如此感到不安全。"

" 哇塞,不可一世的已經倒下了。"

看下OpenAI如何向白宮告狀 DeepSeek 的:
OpenAI 的政策建議,完全是以中國 AI、以 DeepSeek 和華爲爲靶子制定的。它改變了以往的邏輯,不像以往民主黨人那樣,攻擊中國的 AI 發展違反了許多美國的原則和價值觀,需要政府出面去對付;而是把這些行爲說成是 AI 競争中的戰略優勢,OpenAI 也想從美國政府那裏獲得類似的待遇。
最引發争議的,是 OpenAI 提出要擴大數據使用權,即 " 合理 " 使用受版權保護的内容和數據。OpenAI 已經撞上了數據牆,已經無法有效預訓練出更大的模型,而且它還面臨着《紐約時報》等巨額索賠的訴訟。它的視頻模型 Sora 的訓練數據來源,也諱莫如深。
DeepSeek 的訓練數據量達到了 14.8 萬億,英文水平也不輸美國的前沿大模型,這些數據哪裏來的?中國的可靈等視頻模型,在很短的時間内趕超了 Sora,它們的視頻訓練數據哪來的呢?
OpenAI 一口咬定 DeepSeek 是中國政府支持的,所以 " 中國的 AI 開發者幾乎毫無疑問會享受到不受限制的數據訪問權,其中也包括受版權保護的數據,這将顯著提升其模型性能。"
将合理使用原則應用于人工智能領域,不僅關乎美國的競争力,更涉及國家安全。以中國的 DeepSeek 爲代表的近期一系列快速進展表明,美國在前沿 AI 領域的領先地位遠非穩固。
……
如果中國開發者可以無限制地獲取數據,而美國企業卻不能獲得合理使用的權利,那麽這場 AI 競賽實際上就已結束。屆時,美國将面臨失敗,民主國家所倡導的 AI 也将無法成功。歸根結底,更廣泛地獲取各種來源的數據,才能催生更強大的創新,帶來更豐富的知識。
OpenAI 不僅主張延續拜登政府對中國管制出口先進芯片的政策,而且變本加厲,大規模推理和強化學習訓練所需的先進芯片,以及用于制造先進 AI 芯片和數據中心的相關組件,也都納入管控之中。
OpenAI 似乎也采納了華盛頓一些智庫的建議,在國際上對 DeepSeek 模型和華爲昇騰芯片 " 嚴防死守 "。
Anthropic 最早交作業,對 DeepSeek 的态度也最兇:
Anthropic 早在 3 月 6 日就交了作業,把國家安全放到第一位,這一部分幾乎所有的政策建議,都閃爍着對準 DeepSeek 的矛頭。如它堅決主張禁掉合法向中國出口的 H20 芯片,因爲它雖然在預訓練中比 H100 遜色,但在強化學習中卻很好用,這正是推理模型和智能體部署的關鍵。它還主張打擊各種芯片走私行爲,尤其是對 " 擴散規則 " 中的第二梯隊國家,實行更嚴格的管控。
Anthropic 是所有 AI 企業中與政府走得最近的一個,它主張美國政府對本國的和外國的前沿模型進行嚴格的安全審核,直至具備掌握所有的證據能力;前沿閉源大模型實驗室還需要與美國情報部門密切合作。
别忘了,政府是這些 AI 初創企業最重要的客戶,Anthropic 主張政府優化和簡化采購 AI 技術的流程,以擴大在政府中的應用,包括與國防部和情報部門更密切的合作。
谷歌的提案還是體現了巨頭範兒:
與 OpenAI 和 Anthropic 充滿了對 DeepSeek 的怨恨相比,谷歌沒有點任何一家中國企業的名字,隻在有關專利争端中提到了中國的名字。
谷歌建議的第一條是基礎設施,主要是電力系統。谷歌提出了比較專業詳細的意見,包括新能源的供應、更有效地利用現有的電力系統、各大電網之間的協同,等等,甚至包括電力建築工人的培訓。
在出口管制方面,谷歌要求平衡安全與競争力,批評了拜登政府時期的防擴散政策,損害了雲服務商的利益。
谷歌在加強美國 AI 創新方面,尤其是在 AI 用于科學發現方面,提出的建議甚至值得我們借鑒。谷歌重視 AI 創新中人才的至關重要性,在建議中提出了美國的 AI 人才供給面臨挑戰,包括特朗普更嚴格的移民政策可能會讓形勢惡化。目前最需要的是 AI 研發、機器人和自動化、量子計算。
與 OpenAI 一樣,谷歌也要求對受保護内容的合理使用,以及 " 文體和數據挖掘的例外 ",對于 AI 發展至關重要。看來谷歌這樣的搜索壟斷者,也缺乏數據了。
谷歌呼籲美國建立全國統一的監管法律框架。美國不同的州有不同的法律,對于 AI 創新、隐私保護、數據安全等都造成了影響,也給企業合規帶來了不确定性。其中有些是美國的老大難問題,例如美國甚至都沒有一部全國範圍内的個人數據保護法律。
應該說,谷歌在深度學習方面起到了一定的 " 貝爾實驗室 " 的作用,随着 AI 研發和應用的競争日益激烈,谷歌更加重視其技術的保密性,對于美國和歐盟等提出的大模型信息披露,提出了一些抵觸性的建議,當然也會引用國家安全的理由:
有限披露技術和參數細節:避免過于寬泛的信息披露要求。決策者應當考慮在國内外論壇中推動模型卡片和技術報告的使用,這些措施已經成爲行業慣例,可确保部署者和終端用戶獲得必要的信息。
美國政府應反對強制性的披露措施,這些措施可能導緻商業機密的洩露、允許競争對手複制産品,或因提供繞過安全措施或破解模型的路線圖而危及國家安全。過于寬泛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僅損害安全與創新,也幾乎不會給公衆帶來真正的好處。
谷歌建議美國商務部和 NIST 引領全球前沿大模型安全标準。當然它的首要出發點,是基于谷歌強大的 AI 技術、衆多的殺手級應用,以及覆蓋數十億人口的平台與生态,主張建立全球 AI 産品與服務市場。
總之,相比 OpenAI,谷歌顯得自信一些,如它主張全球建立基于市場和自由競争原則的 AI 标準、政策,如果一個國家能建立足夠科學和嚴謹的安全标準,本國通過,各國互認,就可以把模型推廣到全世界,客觀來說,這有利于中國的優勢開源模型如 DeepSeek 和 Qwen 走向世界,當然中國也要相應開放。
谷歌目前正在面臨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訴訟,它爲 AI 行動計劃積極建言獻策,也是有深層盤算的。